资料简介
赤壁赋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壬戌之秋()举酒属客()窈窕之章()()蜉蝣()桂棹兰桨()溯流光()倚歌而和()幽壑潜蛟()孤舟嫠妇()愀然()山川相缪()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挟飞仙以遨游()卒莫消长()渔樵江渚()()无尽藏()相与枕藉()xūzhǔyǎotiǎofúyóuzhàosùhèqiánlíqiǎoliǎozhúlújīnɡshīshuòcénɡxiézúzhǎnɡqiáozhǔzànɡjiè2.下列《赤壁赋》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苏轼在一年内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B.纵一苇之所如,语出《诗经》。C.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人常用来指代自己思慕的恋人。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è,同声相应,唱和)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答案:C4.下列各组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七月即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扣弦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C.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D.“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答案:B5.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星和牛宿星)。白露横江(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B.倚歌而和之(倚歌: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D.相与枕藉乎舟中(相与:互相。)答案:A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同时写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B.后人习惯把前一赋称为《前赤壁赋》,我们的课文选的就是前一篇赋。C.这篇赋中作者谈到的三国赤壁之战时,周瑜破曹军赤壁,其地方就是黄州的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也有这样的明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这篇赋在写法上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虽然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豪迈奔放,但仍保持了押韵和骈偶句式等特点。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段,完成7~17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7.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B8.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B.酾酒临江酾:滤酒C.物各有主主:主宰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用答案:B9.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A.危如累卵B.危高百尺C.危言耸听D.居安思危答案:B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苏子愀然②何为其然也③郁乎苍苍④此非曹孟德之诗乎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乎”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乎”字相同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乎”字不同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乎”字相同答案:C11.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侣鱼虾而友麋鹿A.稍稍宾客其父B.吾妻之美我者C.沛公军霸上D.常以身翼蔽沛公答案:A12.比较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青取之于蓝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④不拘于时⑤贪于财货,好美姬A.①⑤相同,②④不同B.①④相同,③⑤相同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D.①⑤相同,③④不同答案:C13.对文中画线的四句话的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确实是一代英雄。B.“哀吾生之须臾”:哀叹我们人生短暂。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是有规律的,不应消极。D.“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答案:C14.下面是对第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古从诵古诗句写起,再写目中所见地形,后写古人曹操。B.“方其”以下八句,是推测,是想象,极力渲染,此即所谓“铺”,是赋之正统写法。C.“寄蜉蝣”以下八句,表现的是客人的出世思想和消极情绪,这是苏轼所不赞同的。D.体现这一段主要内容的重点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答案:C15.对文中“客”与“苏子”的观点转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人高度称赞了曹操这样的英雄,委婉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B.客人大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苦恼和无可奈何。C.苏子的思想则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D.苏子还认为,只要投入大自然,能及时捕捉造化的各种美,人生就是幸福快乐的了。答案:A16.下列叙述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B.主人的回答,借用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由眼前的水与月,阐述了一套自然界的“变与不变”的道理。末尾,表现出苏轼心胸之中豁达超然的一面。C.作者善于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抒情化的形式表现出来。D.这是一篇有高度的艺术技巧的散文赋,作者借用汉代大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答案:A
17.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主客对答实际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客的观点代表了苏轼的生活苦恼,主的观点则代表了苏轼的超脱领悟。B.本文既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C.看得出作者苏轼这时对人生的看法还是积极乐观旷达的,是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D.不论是从文体角度还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比较,本文和李密的《陈情表》都很接近。答案: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