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苏轼生平事迹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1036苏轼降生1054娶王弗1057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1059举家前往京都1061任凤翔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任职史馆1065妻丧1066父丧;服孝(1066.4-1068.7)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娶王闰之1069返京;任职史馆1071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1074任密州太守1076任徐州太守1079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谪居黄州1084往常州1085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1091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1094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1097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北返;往常州;逝世1126北宋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瞻:往上或前看;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22岁和苏辙同中进士,谥文忠。曾任翰林学士,时人称苏学士;身为长子,人称苏长公,其弟苏辙人称苏少公。他在政治上主张慎重,反对王安石新法(出身地主阶级),但他历任地方官吏,对人民生计颇为关怀。著有政绩。在文学几个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其作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由于屡遭贬斥,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思想。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惠崇》《惠州一绝》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三咏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小赋:抒情咏物。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和律赋等。
(一)、给下列蓝色的字词注音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尊()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默读。对照注解读课文,并正音,疏通文意
听诵读,注意重音、节奏、气势、情感
读第一自然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结合注释把握有关语言点既望(晦朔)、属、焉、横、如、冯概述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乐把握这一段的写作艺术描写、融情于景背诵第一自然段
读第二自然段结合注释把握有关语言点和然扣缕舞泣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乐极而悲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把握写作艺术渲染悲凉烘托下文背诵这一段
探究练习第2段写箫声,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情调?哀怨悲凉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箫声?一是直接描写箫声的哀怨。二是直接描写袅袅不绝的余音。三是侧面描写,描述箫声的感人力量。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愀、正襟危坐、西、东、方、侣、友、哀、骤、何为其然也、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今安在哉读第三自然段概括本段主要意思:慨叹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把握写作艺术问答形式、对比、抒情背诵这一自然段
“客人”的悲,由三个方面的原因构成:由人物上古代(一世之雄)与当世(而今安在)的对比而生悲;由宇宙间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与自然无穷(长江之无穷)的对比而生悲;由理想上愿望(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的对比而生悲。探究练习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卒盖藏适而又何羡乎概括本段主要意思:丢开个人愁怀欣赏大自然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把握写作艺术议论比喻说理背诵这一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
第四段以明月与江水相比,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不必哀叹人生的短促,应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探究练习
总结全文读第五自然段把握文意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消极情绪、乐观精神、深沉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一问一答形式。
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风月”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把握住上列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诵全赋之骨。根据提示,写出本篇中描写“风月”议论“风月”的句子。描写风月议论风月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月照: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食。月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客引曹孟德写月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客借月议人生失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借月展开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苏子以月借喻人生: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艺术鉴赏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3、优美形象的语言。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课文名句默写
________________,天涯何处无芳草?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世事一场大梦,___________。春宵一刻值千金,___________。日啖荔枝三百颗,____________。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二首》
苏东坡与苏小妹故事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谑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你能举出1-3句这方面的诗句吗?1.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4.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傅雷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