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赤壁赋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客:指劝客人饮酒。B.纵一苇之所如所如:所往。C.托遗响于悲风遗响:前人留下的声音。D.相与枕籍乎舟中相与枕籍:互相枕着垫着(睡)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于是饮酒乐甚④溪虽莫利于世⑤今是溪独见辱于愚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⑤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扣舷而歌之B.侣鱼虾而友麋鹿C.客喜而笑,洗盏更酌D.吾尝终日而思矣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纵一苇之所如沛公起如厕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6.对下面句中的“之”字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惟江上之①清风,与山间之②明月,耳得之①而为声,目遇之④而成色,取之⑤不禁,用之⑥不竭,是造物者之⑦尽藏也,而吾与子之⑧所共适
A.①②为一类,③④⑤⑥为一类,⑦⑧为一类。B.①②⑦⑧为一类,③④⑤⑥为一类。C.①②③④为一类,⑤⑥⑦⑧为一类。D.①②为一类,③④⑤⑥⑦⑧为一类。二、语段精读读下面句段,做7、8两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7.对这段话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寄托这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于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一粒粟米。B.哀叹我们这短促的一生,羡慕那长江的无穷无尽。C.挟持着神仙一起邀游,抱着明月而永世长存。D.我知道不可能马上得到,只好在悲凉的秋风中砍出寄托这种情怀的箫声。8.对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抒发人生短暂的悲哀。B.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抒发歌颂自然伟大,人渺小的感情。C.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抒发人渺小,生命短暂的悲哀。D.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抒发化作伟大、化作长久的豪情。三、拓展延伸9.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本文与《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于元丰五年秋冬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后写的,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C.本文运用了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作者那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胸怀深深感染了客人,使客人转悲为喜,不再悲叹人生短促。
D.本文无论是抒情、写景、说理,都是就地取材,不离江上风光,情、景、理浑然成为一体。10.对下面各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江面明朗的景色,衬托了主客欢悦之情。B.纵一苇之所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主客坐在船上,任凭小船飘荡的悠闲举动。C.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赤壁之战时,曹军力量的强大。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赤壁赋1.C(“遗响”是余音之意,文中指箫声。)2.D(D项两句中“于”均是介词,表被动;句①“于”是(,从”的意思;句③“于”是“在”的意思;句④“于”是“对”、“对于”的意思。)3.A(A项中作“往、到”讲,其他项都作“像”讲。)4.B(B项表示并列关系;其他项表修饰。)5.B(A阴历每月十五日/远看,C最终,到底/同“猝”,D互相/偏指一方)6.A(的/代词/主谓之间)7.C(“挟”其意译,抱:伴)8.C9.C(主客都是作者化身。)10.C(C项为被动句,其他项为倒装句。)11.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