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上册 / 第七单元 / 14 故都的秋 /郁达夫 / 故都的秋练习题

故都的秋练习题

  • 2022-02-22
  • 4页
  • 36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故都的秋》同步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钞(chāo)一椽(yuán)平仄(zè)耗子(hào)B.潭柘寺(tuò) 落蕊(ruǐ)橄榄(lǎn) 譬如(pì)C.普陀山(tuó) 房檩(lǐn)陪衬(chèn) 夹袄(jiā)D.廿四桥(niàn) 着衣(zhuó)混沌(dùn) 椭圆(tuǒ)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金碧辉煌 萧索 秋蝉  厮叫B.疏疏落落 传诵 搅尽脑汁 凋零C.放荡不羁 落寞 隐逸恬适 点缀D.意境姿态 洪流 训鸽   渲染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是浙江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B.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部分小说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并对封建道德作大胆挑战,但带有颓废情绪。C.《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D.用“故都”而不用“北平”,表明作者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4.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5.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6.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7.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自己喜欢吃喝玩乐,混混沌沌地过日子,孩子就容易成为如此父母的镜子。B.俗语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骤降,已经给中国人口问题敲响了警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现在即实行审慎的二胎政策,或许还来得及。C.诱惑,是存于世上的一种充满吸引力的奇怪东西,轻则内心骚动难以控制不能自已,重则为之疯狂而无法自拔。D.“铁麦客”成群结队,不远千里进行跨区作业,用汗水和辛劳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他们是麦收期间最忙碌的人!9.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1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11.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 孙大款慷慨地说。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一千克?”1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   “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又如,___________,意在______________。再如,______________,意在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