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3.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第二课时【基础演练】给下列难字注音:铮( zhēnɡ )铮然 贾( ɡǔ )人 悯( mǐn )然转徙(xǐ ) 荻( dí )花 霓(ní )裳琴(qín)瑟( sè )琵(í )琶( pá )钿( diàn )头 呕( ōu)哑( yā)嘲( zhāo )哳( zhā )六幺( yāo )【理一理】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一)江头送客闻琵琶(二)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三)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四)同病相怜伤迁谪(五)重闻琵琶青衫湿1.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两部分:(一)江头送客闻琵琶,邀见歌女(二)江上聆听琵琶曲:演奏名曲;听者陶醉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作者在叙事中虚实结合,通过写琵琶女的演奏,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技艺,还揭示出她复杂的心理;通过琵琶女的自叙身世,塑造了一个漂泊沦落、凄苦哀怨的歌女形象。3.“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都是从繁华的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又都满怀着“忧愁暗恨,生活都同样冷落、失意,处境悲苦”。第三课时【课文鉴赏】1.释解琵琶声(学习的重点)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2.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呢?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3.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1)比喻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比喻用得好,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小玉珠与玉盘相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珠”和“玉盘”,它的形和质都是圆润的,既写出了音乐的声,又写出了音乐的形,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的感觉。作者还把几种意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例如:“莺语花底”,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作者善于联想,善用比喻,能让我们如闻其声,如入其境。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②侧面烘托: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4.主题归纳:本诗通过描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到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5.小结: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第四课时【基础测试】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2.选出黑体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d)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D.刘邦的《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d)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4.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b)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5.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d)A.“势拔五岳掩赤诚”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B.《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C.“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D.“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泪都流干了。6.“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c)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C.①④⑤ D.①③⑥
7.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③⑤④8.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e)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C.四弦一声如裂帛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9.《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a)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10.选出对黑体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b)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A.升官 长诗 字 乐曲,歌唱的遍数B.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C.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C.贬官 词 句 乐曲,歌唱的遍数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c)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12.联系全诗,选出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对的一项(c)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B.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C.在写弹琵琶与琵琶女自述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D.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