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拿来主义(教案)时圣美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作者独特的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认识。过程与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内外分发的材料。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他弃医从文,把麻木的人群唤醒;他以笔代刀,令小丑们无处躲藏。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他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三、文体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拿来主义)四、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五、文章内容梳理师生问答:1、提问:“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那么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拿呢?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第七段正面阐述“拿来主义”:开动脑经,运用脑髓去拿。学生讨论:1、除了“拿来主义”文中还谈到哪些“主义”?造成了什么后果?(在文中划出)明确:“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封闭、落后。“送去主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 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去。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媚外、讨好。投降。)“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毒害中国人民。 欺骗中国人民。 用鸦片来换取中国的银两。 (毒害。欺骗。侵略。掠夺。)2、“大宅子”比喻什么?人们是怎样对待“大宅子”和“大宅子”里的东西?文化遗产 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懦弱无能,害怕继承。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盲目排斥。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投降主义,崇洋媚外。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对待“鱼翅”—— “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有益。“鸦片”—— 有益,可以送到药房里去,供治病之用。——有害,因为它毒害了中国人。——应批判地吸收。 对待“烟枪和烟灯”——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对“姨太太”态度—— 请她们各自走散。
六、合作探究请问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上,“拿来主义”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外来文化:(1)电灯、电话、电脑、高速铁路(2)外国先进的技术、制度、管理经验和思想(3)爱滋病、毒品(4)外国的节日: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等(5)哈韩风暴:韩国的时尚、服饰、电视剧等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或使用,或毁灭,洋为中用。中国文化:不好的——小脚、太监、沉潭好的——武术、传统乐器(古筝、唢呐、二胡、安塞腰鼓)、书法、诗词学习上: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答题技巧。不能全部拿来:抄作业、考试作弊七、拓展延伸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用到“拿来主义”?八、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九、板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