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上册 / 第六单元 / *师说 /韩愈 / 师说语段练习

师说语段练习

  • 2022-02-22
  • 7页
  • 36.5 KB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5——8题。(8分,每小题2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然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耻:羞耻6.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吾未见其明也B.其皆出于此乎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其可怪也欤7.下列句式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大王来何操D.不拘于时,学于余8.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一)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5——8题。(8分,每小题2分)5.D(耻:以……为耻)6.A(A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B、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指示代词,那些。D、表示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7.C(C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介词结构后置句。B、定语前置句。D、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8.D(这个对比,目的在于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一)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14—19题。(23分,其中第14—18每题3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14.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今之众人:许多人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家族    C.君子生非异也 :出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洪亮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学习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泣孤舟之嫠妇B.非能水也渔樵于江渚之上C.积善成德或师焉,或不焉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侣鱼虾而友糜鹿1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1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而又何羡乎18、下列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选文都运用了排偶句式,又注重长短句结合,极富有文学韵味,又富于论辩色彩。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分)(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14、D15、B16、D17、C18、C(“要学习更要思考”不对,应该是“要思考更要学习”,强调学习)19、(1)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2分)(2)不理解句子的停顿,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从师学习了,有的却不从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没有看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4分)(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2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韩愈的《师说》,完成10—12题。(9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老师D.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攻,研究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其:代词,指代“众人”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代词,它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代词,他们的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代词,指“士大夫”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0.C以……为师11.B语气副词,表示揣测12.不明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们明智的地方。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11—15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1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13.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C.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14.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C.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文:唉,从师学习的道理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15.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11.答案D众人——一般人。12.答案B都表转折。A.这些,代词;主谓之间,取独。C.大概,表揣测语气;他们的,代词。D.对于,介词;向,介词。13.答案C一般句式。A.介词结构后置句B.定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此三项都为倒装句14.答案C此句考察“也”的用法,在句中表停顿,不译出。译文:唉,从师学习的道理不流传已经很久了!15.答案C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学习的作用。、文言文阅读(8分)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17.找出上述文字中三组对比的内容(3分)①②③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6.(2分)①糊涂②不屑一提或极度鄙视17.(3分)①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②子择师而教与于己耻学于师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18.(3分)那个人和某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认为耻辱,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谄媚。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