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长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手迹
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掌握词的常识。2.了解意象,品味意境,理解景中寓情。3.诵读词作,感受毛泽东的豪情壮志与豪迈风格。
诗词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曲词”或“曲子词”,“诗余”。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长沙》。
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知人论世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他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臧克家作者简介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毛泽东
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九一零年秋
不止有一个毛泽东。——梁漱溟1924年在上海
一九三六年在延安
重庆谈判(1945)
写作背景《沁园春 长沙》写于1925年,这一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革命领导权又成了党内外斗争的焦点。国民党右派想篡夺领导权,排挤共产党。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者陈独秀、张国焘主张放弃革命领导权。解决革命领导权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这年秋天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写了这首沉郁豪迈的词。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朗读:注意正音,注意节奏,注意停顿,读出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2、注音舸怅携稠峥嵘遒遏ɡěchàngxiéchóuzhēngróngqiúè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齐读,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间、地点、人物见景—生机勃勃色彩壮丽生情—以天下为己任上阕
自由诵读并讨论: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把几个动词连起来,讲述词的内容。立、看、怅、问、忆、记。2、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你能根据内容给每幅画加个小标题吗?这首词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沁园春长沙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天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能主宰你的命运?
回忆往昔,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3、在上、下两阙中,各有一个词,统领下文,这个关键的词又叫“一字逗”。试从词中找这两个字找出来。看1、万山红遍2、层林尽染3、漫江碧透4、百舸争流5、鹰击长空6、鱼翔浅底7、万类霜天竞自由
3、在上、下两阙中,各有一个词,统领下文,这个关键的词又叫“一字逗”。试从词中找这两个字找出来。恰1、同学少年2、风华正茂3、书生意气4、挥斥方遒5、指点江山6、激扬文字7、粪土当年万户侯
看静漫江碧透动百舸争流远万山红遍近漫江碧透仰鹰击长空俯鱼翔浅底天空--鹰击长空山上--层林尽染江面--百舸争流水底--鱼翔浅底
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年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
二、研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简要说其大意。点明了哪些内容?大意: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2、“独立”写出了怎样的意境?独自一人远望凝思,与下文相照应,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表现出的砥柱中流的气概。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湘江秋景图1.“看”领起下面哪几句?从哪些不同视角选取了哪些意象?(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2.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使用了什么手法?组成了一幅什么特点的图画?描写这幅图画有什么作用?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意象”简释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赏析意象
意象例析例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分析:意象,就是诗中包含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缺月”等意象和“独”、“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
看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看:万类霜天竞自由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色彩绚丽生机勃勃引发思考为抒情作铺垫以壮景抒豪情
语言应用方面,用词精当,能举例略作分析?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染: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漫:水之盛透:江水澄澈争:千帆竞发,争先恐后击:矫健雄姿,强劲有力翔:自由轻快
3、层峦叠嶂,枫林似火,江水澄澈,江面上千帆竞发,长空中雄鹰翱翔,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泳:一派壮美的秋色。试问,如此绚烂而充满生机的秋景中,流露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呢?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倾注了词人对战斗过的故土和祖国山河的挚爱。
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意境生机勃勃壮阔绚丽感情乐观热烈、奋发向上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读后三句,思考:词人为何“怅”?联系背景,想想“问…浮”的含义是?表达此人怎样的情感?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他想到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尤其是被剥削的人民,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不由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而生”怅”.词人由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谁主沉浮”的问题,此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抒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5、讨论上阕“煞尾”的作用从内容和全词主旨看从表达方式上看从表现手法上说从结构说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采用了联想。基于挚爱的感情,词人从眼前景联想到广漠的人类社会,联想到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劳苦大众,联想到蹂躏百姓的列强及土豪劣绅,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承上启下。上阕写景提出问题,下阕回忆往事,回答问题。通过联想发出石破天惊之问:“谁主沉浮?”这一问,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天下兴亡的博大精神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1、词的下阕“峥嵘岁月图”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从两方面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从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两方面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作者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作者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三、研读下阕:
2、第四幅“中流击水”图,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一结尾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以拼搏为乐的凌云壮志,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恰抒情回答慷慨激昂
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3、下阕回忆往事和上阕有什么联系?下阕的两幅画面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高度概括了词人的战斗生涯,展现了主人公昂扬的革命斗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力挽狂澜的革命气魄;另一方面,塑造了革命英雄群体形象,揭示了领袖成长的社会基础,也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上片写景抒情,以“独立”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激荡的思绪,为“怅”“问”“忆”蓄势。接着用“看”领起湘江秋景,奠定壮怀激烈的感情基调,引出发问。“怅”由自然想到人类社会,词人激情澎湃、慷慨发问。下片叙事,是上片的感情发展和延续。以“忆”字直贯“峥嵘岁月”图,追叙往昔战斗生活,描绘早期革命者群体英雄形象,表现豪情壮志。“中流击水”图,展现了革命者不畏惊涛骇浪、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艺术回答了上片的发问。至此,诗情得到了酣畅的表达。
写景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前三句)湘江秋景图山林江舸鹰鱼静景(色)动景远景近景红染碧争击翔仰视俯视归纳
抒情百侣曾游忆往昔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粪土万户侯曾记否中流击水设问结尾,回答“谁主沉浮”:投身革命,急流勇进,担负大任。
主题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秋天里的悲喜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杜子美劲笔绘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
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这与一个人什么有关?无。原因在于词中的秋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是绚丽壮美的。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
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义会议(毛泽东奠定了自己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后,攻打娄山关的情况。这是当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忆秦娥•娄山关着重写霜晨行军的情景,写红军进逼娄山关的举事行动。它描写了行军途中的艰苦环境,渲染出苍凉沉郁气氛。写过娄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略去了中间的战斗过程,写出了胜利越关的情景。上阙——下阙——结构理解
忆秦娥•娄山关主题理解通过对娄山关军事行动的描写,歌颂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预示着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
艺术特色1、风格上,这首词把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为一体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激战3、以景传情,情景并茂。4、既炼字又炼句,以此构成意境,深化主题——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则是炼句的典型。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一九六一年二月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练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欣赏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欣赏
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壮景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浪遏飞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壮形鲲鹏展翅九万里山舞银蛇原驰腊象万木霜天红烂漫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壮志粪土当年万户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毛泽东诗词名句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5、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6、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名人快读》。书中收录了从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公元2005年当代中国的309位名人。2500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国历史中,介绍了309位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各界名人。从孔子、孙武、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到梁启超、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袁隆平、雷锋;从秦始皇、项羽、曹操、诸葛亮、武则天、王安石、康熙,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从苏武、岳飞、文天祥、郑成功,到林则徐、张学良;从蔡伦、张衡、华佗、祖冲之、沈括、李时珍,到徐光启、詹天佑、华罗庚、钱学森、邵逸夫、包玉刚等。
前后2500年,309位中国名人呀,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犯过一丁点的错误吗?可令人惊奇的是,书中对毛主席以外的所有人,都是正面的评价,没有提丝毫的错误,只有对毛主席,永远不忘一句话:“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公道自在人心,也有令人感到欣慰的地方。其一,前一段时间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报道了一副著名的世界罕见油画《与但丁讨论神曲》,共收录了全球103位古今中外的世界名人,毛主席被画在了正中间;其二,很多名人快读的书中,或者介绍世界名人的书中,虽然都是只提到毛主席的错误,没有提到其他名人的错误,但对成就贡献方面的所有评价中,只有对毛主席为中国和世界所做的贡献作出了明确的确认,评价是最好的,贡献是最大的,说明是最实实在在、最客观的。对其他人为世界所做的贡献,要么没有评价,要么一笔带过。
对毛主席成就贡献的黑体字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充分说明,无论你愿意与否,毛主席对中国人民、对世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任何人也不得不承认的。任何有良心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真实的评价。
你要知道的生字:沁、舸、寥廓、携、峥嵘、斥、遒、侯、遏书上注释:第三页的8、第四页1、3、4、5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长沙》课外阅读毛主席的诗词,写写小短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