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表情达意的手段。我国是一个古老的音乐大国,音乐作品浩如烟海,但其中有一首琵琶曲,哀婉动人,流传千古,赚取了不知多少儿女的眼泪,引发了不知多少志士的慨叹。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这首精妙绝伦的琵琶曲,共同走进诗人白居易的心灵世界。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盩厔(zhōuzhì)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以此同时,他又于“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这些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感。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贬后的第二年秋天。后升任中州刺史、杭州太守、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自遭受贬职后,意志逐渐消沉,晚年尤甚,过着半退隐的生活,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作者背景
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关于歌、行、引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2.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以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3.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龄大今:兄弟排序第一)4.暮去朝来颜色故(古:面貌、面容今: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5.又闻此语种唧唧(古:叹息声今:模拟小鸟和虫的鸣叫声)6.明年秋,送客(古:第二年今:今年的后一年)7.因为长句(古:七言诗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与”短句“相对)8.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出击今:超过一般)9.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今:进行治理,使严整、健全、有序)10.秋月春风等闲度(古:随随便便今:平常、普通)
一词多义言:①东船西舫悄无言(名词,说话的声音)②感斯人言(名词,话)③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④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命:①遂命酒(动词,叫,吩咐,命令)②命曰《琵琶行》(动词,取名)数:①使轻弹数曲(数词,几,表示不确实的数目)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指示代词,这,此)②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是)为:①因为长句(动词,写,创作)②初为《霓裳》后《六幺》(动词,弹奏)③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语:①琵琶声停欲语迟(动词,说话,回答)②今年闻君琵琶语(名词,曲)
轻:①轻拢慢捻抹复挑(形容词,轻轻)②商人重利轻别离(动词,轻视)暂:①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短暂)②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暂时,忽然)泣:①满座重闻皆掩泣(动词,哭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名词,眼泪)拨:①转轴拨弦三两声(动词,拨动)②曲终收拨当心画(名词,拨子)转:①却坐促弦弦转急(副词,更,越)②转徙于各地(动词,辗转)③转轴拨弦三两声(动词,转动)辞:①我从去年辞帝京(离开)②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乍:①银瓶乍破水浆迸(忽然)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刚)于: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向)②转徙于江湖间(在)然:①曲罢悯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非刘豫州莫可当曹者,然豫州新败(连词,可是、但是)③成然之(动词,认为是这样)
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重视,轻视)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2.被动句感斯人言3.省略句(吾)送客(于)口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使(之)快弹数曲感斯人(之)言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诗前小序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第一段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江水明月枫叶荻花—萧杀、清冷之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画面是用以衬托诗人当时的心情的,政治上的失意,离别时的悲愁,对此萧条景色,致使主客双方都感到抑郁沉闷,但是随后诗人写“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点出了琵琶,是全诗的引线;并且侧面描写琵琶女高超技艺,为她的出场层层铺垫渲染。
第二段“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因为这时是夜间,并且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十分传神。“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故事的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动作描写:“转轴拨弦”“低眉信手”“轻拢慢捻”--既写出琵琶女从容自若的神态,又写出她精湛娴熟的技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了音乐的旋律变化:低沉抑郁——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凝结——无声暂歇——激越雄壮——戛然而止。用一系列的生动比喻,通感等修辞方法,赋予抽象的音乐以鲜明的形象性,展现出音乐的千变万化,使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说明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如梦方醒
艺术手法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粗重急促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错落有致,清脆圆润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低沉凝涩激越雄壮,高亢激昂凄厉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使音节悦耳动听。
第三段第三段写出了琵琶女的命运:琵琶女年少貌美时无限风光,供富人豪客玩弄,年长色衰却被抛弃沦落天涯。这是过去年代里娼妓歌女们的共同命运。琵琶女回顾自己走过的生活路程,从今昔对照和切身体验中认识到自己的悲惨命运,然而处于封建社会层层重压之下的一个弱女子,最多也只能为自己的不幸命运发出这样的叹息,但是对这声叹息,诗人却深有感触。
第四段听了琵琶女自述身世后,诗人抒发了由于遭受贬谪而郁积在胸的郁闷愁苦,但是作者并不是直接写自己在政治上的失落苦闷,而是巧妙的用听不到优美的音乐来曲折的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千古名句,感情浓厚,表达共鸣,表达心通。“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他只是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
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饱含了对诗人遭遇的同情和对知遇之恩的感激,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伤的曲子。这支曲子激发了作者的感情,以致热泪直流,湿透青衫。第五段
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篇诗歌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并寄予无限同情,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封建社会黑暗的社会现实。其次以绝妙之笔描写绝妙之音。用形象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方法以及声音的模拟,把音乐移录到纸面上,赋予抽象的音乐以鲜明的形象性。艺术特色
谢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