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3.梅兰芳蓄须第二课时
目录课文品读课文赏析课文拓展
班海朗读扫码免费获取课文范读音频一键发布本篇课文朗读任务(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使用答疑客服为什么他们都在用班海朗读?中小学课本同步课文专业范读及解析丰富的古诗词、国学、课外朗读素材一键布置朗读任务,告别微信群刷屏,后台数据统计一目了然老师可创建多个班级,随时切换方便管理让学生养成朗读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读出自信,读出未来!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精品教学资源,本篇课文配套专业范读音频请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免费获取。班海,语文老师都在免费用的朗读任务布置&统计微信小程序
课文品读1
课文回顾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课文理解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梅兰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闻名世界”突出了梅兰芳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课文理解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三个动词写出了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以及想方设法唱戏的艰难处境。视艺术为生命的梅兰芳,却毅然选择了不再登台演出,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和为国家民族做出的牺牲。
课文理解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从“亲自出马”“多次逼迫”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始终不放弃他们的妄想。
课文理解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只能”说明梅兰芳也是没办法找到合适的借口了。蓄须前蓄须后
课文理解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梅兰芳作为京剧名旦,将京剧视作自己的生命,但梅兰芳还是毫不犹豫的“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他极力的压抑自己,可想而知,他内心是多么痛苦啊,这种坚定的民族气节,怎能不让我们慨叹!
课文理解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无论……”“宁可……也……”含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写出了梅兰芳再困难也坚决不向日本侵略者妥协,表现了他坚定的爱国信念。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从“斩钉截铁”可以看出梅兰芳不答应演出是非常坚决且毫不犹豫的,表现了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
课文理解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不仅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来抵挡日本人的纠缠。这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让人敬佩啊!
课文理解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当即”表现出梅兰芳内心的激动与兴奋,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终于不用再生活在屈辱之中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又可以为他热爱的艺术献身,又可以登台演出了。体现了梅兰芳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文赏析2
核心问题课文讲了梅兰芳的几件事?避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延伸问题没有经济来源,梅兰芳是怎样生活的?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你觉得梅艳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热爱祖国,不折不挠,坚定、有气节。
课文结构梅兰芳蓄须艺术诚可贵气节价更高1937年被迫藏身租界1938年深居简出,不再登台1941年蓄须拒演宁可卖房,决不演出打伤寒预防针,拒绝演出
课文主旨这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本文讲了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些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通过避居香港、蓄须、打伤寒预防针等方法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充分显示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文拓展3
推荐阅读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里就沸腾了。人们纷纷拥上街头,老爷爷笑嘻嘻地捋着胡子,小伙子兴奋地挥着拳头,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大声地喊:“要销毁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去虎门滩看哪!”虎门离广州城大约有五十多千米的路程。一路上,人流如潮。人们不怕长途跋涉,不怕夏日骄阳,不怕人多拥挤,一齐向虎门滩涌去。虎门临近大海。在海滩的高处,人们挖了两个五十米见方的池子。池子的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条水沟。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钦差大臣林则徐端坐在高台上,心想:“不管有多大的危险,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都要把收缴来的鸦片统统销毁!”销烟开始了。林则徐一声令下,一群民工先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水中,接着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池。等烟土泡透了,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向上蒸腾……
推荐阅读看着眼前的一切,人们不禁想起了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有多少中华儿女沦为“东亚病夫”,又有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多少中国的白银,就这样装进了洋人罪恶的腰包!今天,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怎么能不叫人兴奋?虎门滩上,围观的群众欢呼着,跳跃着。正在这时,传来林则徐对外国商人的严正警告,那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现在,你们看到了吧!我大清政府禁烟决心已定,且百姓拥护。望你们从此做些正当生意,如果再走私鸦片,你们将自投罗网。”外国商人听着,连声称是。就这样,在林则徐等中国官员的监督下,经过了二十三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国学诵读描写爱国、坚贞不屈的诗句: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5.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现代•秋瑾6.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辛弃疾
同学们,下节课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