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综合复习练习卷
一、选择题(90 分)
1、《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
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 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 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
3、关于汉代生产技术改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牛耕普及全国 B 曲柄锄和大镰出现
C 以水力作动力鼓风冶铁 D 首创粉彩瓷器工艺
4、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5、土地兼并的主要危害是
①威胁政府财政收入 ②激化了阶级矛盾
③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④导致地方割据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①③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 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 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 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8、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
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新技术容易推广
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 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用丝做衣料 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③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0、我国制瓷工艺首创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是分别在
A 唐代、宋代 B 唐代、清代 C 宋代、明代 D 宋代、清代
11、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
A 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 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 生产规模相当大
13、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
A 越窑 B 邢窑 C 景德镇 D 大邑
14、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A 丝 B 麻 C 棉 D 毛
15、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A 多种经营长期并存 B 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C 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 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
16、明代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后迅速衰落,主要原因是
A 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 B 洋纱、洋布大量倾销
C 沿海地区机器棉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 D 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
17、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织业衰落的后果是
A 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C 农民转为种桑养蚕 D 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
18、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B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自由经商
C 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
D 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
19、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 D 农产品的商品化
20、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主要发生在
A 整个东南沿海地区 B 东南沿海局部地区
C 整个沿海地区 D 沿海和内地
2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 ④有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2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是
A 船舶修造业 B 面粉业 C 纺织工业 D 钢铁采冶业
23、1912~1922 年发展起来的,中国纺织业新的中心,不包括
A 上海 B 天津 C 青岛 D 武汉
24、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发展主要表现为轻工业方面 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 ④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
为
A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 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 中国始终没有形统一的国内市场
C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 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27、中国的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
A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 发展机器大生产
C 树立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 D 向西方学习
28、不属于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近代民族工业表现的是
A 滥发纸币 B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 发动侵华战争 D 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29、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政府的承认是在
A 19 世纪 70 年代 B 甲午战争前
C 甲午战争后 D 辛亥革命后
30、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吞噬民族企业的方式包括
①直接投资 ②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 ③没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34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
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 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
私期利。
――《唐会要》卷 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
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
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 9
请回答:
(1) 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 年 5 1224.1
1890 年 108.2 1556.1
时间 出口棉花(万公担)
1871 年——1873 年 0.8486
1891 年——1893 年 29.0417
材料二: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 年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
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 1887 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是土纱却要
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琼州附近的文昌,在 1882 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
“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 1893 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
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
花,禾稻仅十中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
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 19 世纪 70 年代——90 年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三、问答题(26 分)
33、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回答关于古代中国商业的相关问题:
(1)中国历代封建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2)历代封建王朝执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3)简要叙述这一经济政策在明清时期产生的消极的经济后果。
34、回答下面关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相关问题:
(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这一社会环境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怎样的特点?
(3)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一特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B 5B 6B 7A 8A 9C 10B 11C 12A 13A 14B 15A 16B 17A 18B
19B 20B 21B 22C 23A 24A 25C 26D 27B 28A 29C 30D
二、材料解析题
31、(1)商人聚集;(2 分)店铺林立;(2 分)货物丰富;(2 分)城市繁华;(2 分)扬一益二(2 分)
(2)地理位置优越;(2 分)设置盐铁转运使;(2 分)有保护商贸的政策。(2 分)
32、(1)棉纱进口大幅度增加。(2 分)棉布进口增幅不大,趋于平稳。(2 分)
棉花出口大幅度增加。(2 分)
(2)西方国家的先进纺纱 技术,使其棉纱价格低廉,并得以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倾销,使棉纱的进口
量急剧增加。(2 分)廉价的棉纱使中国的手工织布得以生存,抵制了棉布的进口。(2 分)世界棉纺织
业的发展,对棉花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2 分)
(3)加速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破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使中国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 分)
三、问答题
33、(1)重农抑商;(2 分)
(2)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或封建自然经济);(2 分)安定人心,(2 分)保障国家
安全,(2 分)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2 分)
(3)压抑社会经济活力,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萌芽,不能正常发育,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4 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34、(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分)
(2)革命性、妥协性。(4 分)
(3)革命性使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力量之一;(2 分)妥协性使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
革命取得胜利。(2 分)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要想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2 分)
(其他认识言之成理亦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