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认识秒》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实践活
动,学生已对时、分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
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时
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 1 秒及几秒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
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后继学习《24 时记时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时、分、秒”作为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
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
学生是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掘、利用这些生活经验,拉
近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总结、分析生活经验,将其提升到数学认
识的高度。
二、关于目标和重难点制定
【教学目标】
1.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
2. 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
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
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和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建立 1 秒及 1 分(60 秒)的时间观
念。
三、关于教法和学法设计
【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力求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实践活动,体验交流,
培养应用意识”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设疑激情: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
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入时我利用奥运冠军刘翔夺金时的场景,询问其夺冠所用
时间,在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下,由学生自己引出“秒”,学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
小的时间单位,揭示课题“秒的认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
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开放性的发
问“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就是几秒?”,让学生自主探索秒针的走动情况;组织学生拍
手体验 60 秒,观察分针走动情况,让学生知道 1 分=60 秒;通过集体活动、合作活动、小
组活动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续时间。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
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
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秒这一时间单位应用的广泛性。练习中,我加入有
关明明的短文,实际是综合考察了学生对时间单位的应用能力。
4.交流评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
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
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
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
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钟面,认识秒针与分针、时针的区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
动,抽象出 1 分=60 秒。
2.活动实践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秒。为了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会用拍手等
方式估测活动的时间,集体活动时我将电子表放于课件屏幕上,由此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
1 秒的感受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同桌练习。
3.独立思考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把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
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在教学中,开放性的发问“你还
知道秒针走几大格就是几秒?”,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答案。
4.小组交流的方法,在小组交流中每一个成员的发现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
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对于教学中的部分环节,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更有利于学
习。例如:练习中有关明明的短文,交流更有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课外阅读的方法,学生在欣赏秒在生活中应用短片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了秒,
认识了交叉学科的知识。
四、关于教学过程预设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1、设景激趣 .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春节晚会倒计时情景”,引出时间单位秒。
然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
播放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同时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2、自主探究 体验新知
我打算分为 5 个小步骤来进行,在第一个小步骤认识秒针和 1 秒中,首先让学生观察
钟表面,认识秒针,看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就是 1 秒,接着听秒针走动发出的声音,并
让学生用一种声音来表示 1 秒的时间,最后让学生介绍电子钟表上是怎样表示 1 秒的,及
其他表示 1 秒方式的钟表,如:摆钟、卡通表
第二个小步骤是体验 1 秒的长短,感受 1 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 1
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 1 秒的短暂,接着
出示课件介绍 1 秒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 1 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 500 米,有的电脑 一秒可以计算约 3 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 1 秒的作用真大啊!
相机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三个小步骤是认识、体验几秒 首先是认识几秒,设置问题情境:秒针走 1 格就是 1
秒,那么春晚倒计时是从 10 开始,那它走了几格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让
学生经历 10 秒是由 10 个“1 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
生巩固计算几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体验几秒。如果不看钟表,怎样知道一件事经过几秒
呢,让学生想出估算几秒的方法,如:数数、眨眼睛、拍手等,然后让一个学生跳绳 20
下,其他同学用估算时间的方法估算出跳绳用的时间以及做游戏扳一次手腕用的时间。[让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估算用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兴趣,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
入到估算中,充分体验了持续几秒的时间长短。
第四个小步骤是探究 1 分=60 秒。首先让学生听一段 1 分钟的音乐,让学生在听的同
时估算这段音乐用了多少秒。学生已经有了上面估算的经验,应该说大部分同学都能估算
得比较接近,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猜想 1 分等于多少秒,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想。
这个小步骤通过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情境中去估算、猜想、验证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到探索 1 分=60 秒的活动中来,再通过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3.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设计了三个层次性的练习,第一个是一个活动练习:首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的生
活中,几秒种可以做一件什么事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根据材料袋里的要求完成一件事情,
看看用了多少秒。通过这个练习的安排,让学生再次通过做和估加深了对秒的持续时间的
估算和体验,建立了秒的时间观念。第二个练习是想想做做的第 5 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推理,同时,在这个练习里增加了一个脑筋急转弯:
一个人唱一首歌要 3 分钟,5 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个练
习是想想做做的第 6 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在思考
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时、分、秒这 3 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巩固对相邻时间单位之间进率的
认识。
4.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去总结:说说如果回家让你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你今天
学到了什么,你打算怎么介绍?我会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指名学生集体汇报。接
着通过课件《秒娃娃的悄悄话》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延伸:介绍了有关秒和时间,
以及时间应用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渗
透了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
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预测学生能通过这一系
列的体验活动,对秒的时间认识能有一个深刻的体验。
点评:
第一,合理安排结构,环环相扣,顺理成章。从体验 1 秒到感受 10 秒,到估计 20 秒,
再到验证 60 秒=1 分,又回到 30 秒,整个活动还可以安排得更合理,层次更清晰,目标更
明确。既然前面学生已经能说到秒针转一圈是 1 分或者 60 秒,就可以相机教学“1 分=60
秒”。 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这个知识点,教师也可以引导:“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不必在后面安排先估计音乐有多长,再验证 1 分是否等于 60 秒。而且估计 60 秒的音乐受
节奏的干扰,时间一长学生估计的准确性会大大降低,时间可以改为 30 秒,这样不仅检
验了在有干扰情境中学生对 1 秒的把握,而且使得引出 30 秒的活动顺理成章。
第二,锤炼教学语言,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试上时,自己的语言表述啰嗦重复,
交代不清,还有口头禅。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意图的实现。教师在表述时要理清
自己的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来推敲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使教学自然流畅,不露痕迹。对
学生的回答不能只是简单地给予“好的”,“很棒”等评价,要做出真诚的有针对性的评
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还要注意把握语言的轻重
缓急,富有感染力。
第三,抓住生成资源,把握契机,合理利用。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尽管教学
预设很充分,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
情况。课堂生成的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乃至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必须加以捕捉、判断、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教学亮点或点燃学生
智慧的火种。比如,在全课总结时有学生谈到“我知道分针走 1 圈秒针走 60 圈”,教师
完全可以抓住契机,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到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大胆表
达自己的想法,暴露思维过程,对这一过程中生发的错误,要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
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