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带余除法(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摆放立方体,学具,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39个立方体。有余数除法的课件。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要举行四轮驱动车比赛,每辆四轮驱动车需用
3节电池才能让它跑起来。现在老师这里有6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
?有9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有28节电池又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
车跑起来呢?通过今天的数学学习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这个实际问题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为引探新知铺垫。
(一)新授。
认识余数。
(二)出示课件。
39个立方体按照下面那样放,分别可以放几堆?用算式表示。
我们先看看下面的问题,再来计算上面的。
1、提出问题。老师想把10枝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
分?说一说。
2、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 )个人。(学生动手实际分一分后,用语言把
分得的结果汇报给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10÷2=5
3、每人分3枝,会怎么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
(课件显示教材P1的表格)请同学们把分的不同情况记录下来。
4、动手实践。
(1)分小组动手操作学具,把10枝铅笔按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的情
况分一分。
(2)汇报分得的结果。随着学生汇报用电脑显示分的过程并填表。
(3)启发学生把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10÷3=3(人)……还剩1枝
5、建立余数概念。
(1)分小组观察上面的除法算式。根据分的结果的情况观察上面的算式可
以分为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分组讨论后汇报。我们把上面的算式分为两
类:正好分完没有剩余分完后有剩余10÷2=5(人)10÷3=3(人)还剩1枝10
÷5=2(人)10÷4=2(人)还剩2枝10÷6=1(人)还剩4枝小结:把上面的算
式按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分完两类,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还有剩余枝数这样的问
题,我们把剩余的枝数叫做余数。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去掉“还剩”两个字用6个圆点表示。1枝、2枝、4枝叫余数。例:
10÷3=3(人)……1枝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10÷4=2(人)……2枝读作:…
…10÷6=1(人)……4枝读作:……指出1枝、2枝、3枝都是余数。示范读的方
法。
(2)观察比较。同学们,在除法算式里我们把要分的10枝铅笔叫做被除数
,每人分的枝数叫除数,分给的人数叫做商,剩余的枝数叫做余数。请同学们认
真观察上面3个余数的除法算式,这些算式的余数和除数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在上面算式里通过观察我发现余数比除数小。创设小组分铅笔的活动
,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完全平均分,并复习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拓展内容,
让学生进一步通过动手操作,多次经历平均分,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时有时还
有剩余。结合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的过程,主
要是帮助学生加深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从而较
好地使学生建立余数的概念。
(三)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什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