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3)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科学精神】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通过事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问题。 1.教学重点: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一)引入新课 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有目 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 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 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本节课我们学习社会历史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社会历史的发展(板书)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板书) 阅读与思考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许多注重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思想。如《管子》中说:“仓廪实则知 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 物质生产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 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用、行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 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阅读与思考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手推磨为标志的生产力产生的是封建制的社会(生产关系);蒸汽磨为标志的生产力产生的 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关系)。因此,这句话揭示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教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学生: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 活动的运动规律。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教师: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学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 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 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 配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 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阅读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碍或发展 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 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教师: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学生: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 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 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 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教师总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 律。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 为科学。 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板书) 阅读与思考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 会历史的发展。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社会基本矛盾是如何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 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 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 改革加以解决。改革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 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教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方法是什么? 学生: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教师: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学生: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 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 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 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教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学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自 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 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 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