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2)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科学精神】 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的道路、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公共参与】 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1.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一)引入新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 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 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 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本节课我们学习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讲授新课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板书)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板书) 阅读与思考 20 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其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自由主义 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 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 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保守主义 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 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 魂”。 无政府主义 刘师复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 三民主义 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 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你认为上述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 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 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 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阅读与思考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五四运动以后,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 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师:如何理解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学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 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 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 精神标识。 教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板书) 阅读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视角一: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视角二: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 向。 视角三: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视角四: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 不相称。 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历史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 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现实要求: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 命。 (3)性质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先进性决定了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 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教师: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学生: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 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教师: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 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