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沪科八下期中卷 2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满分 36 分)
1.(3 分)如图所示,是中国三一重工公司生产的泵车,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
A.开车时要求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司机的惯性
B.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轮胎做得多且宽是为了减小压强
D.泵车受到的支持力和泵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3 分)我市最近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 47 个,投放自行车 1140 辆,市民可通过办理相关
手续租赁自行车,享受绿色出行带来的方便、快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骑车时,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刹车皮与轮圈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D.自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是因为轮胎形变发生的
3.(3 分)将重物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给这个重物施加竖直向上的
拉力 F.在拉力 F 逐渐变大过程中,正确表示重物对桌面的压强 p 与拉力 F 关系的图象是
图中的( )
A. B.
C. D.
4.(3 分)下列实例工作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锥尖尖锐 B.图钉钉帽宽大
C.刀刃锋利 D.缝衣针尖细
5.(3 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
物质分别制成实心立方体 A、B,把它们并排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两立方体 A、B 对水平地
面的压强分别为 pA 和 pB,则( )
A.pA= pB B.pA= pB C.pA=4pB D.pA=8pB
6.(3 分)如图中甲所示,两个实心长方体 A、B 叠放在水平面上,已知密度之比ρA:ρB=2:
1,底面积之比 SA:SB=1:2,高度之比 hA:hB=3:2.将 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叠放在 B
上面,如图甲所示,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B;若把 B 叠放在 A 上,如图乙所示,B 对 A 的压
强为 pB′,则 pB:pB′为( )
A.2:1 B.1:2 C.5:4 D.4:5
7.(3 分)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1>ρ2.若这
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F1 和 F2,则( )
A.F1=F2 B.F1>F2 C.F1<F2 D.不能确定
8.(3 分)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 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 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9.(3 分)如图所示,当地的大气压为 p0=76cmHg,管顶混有少量的空气,管中封有一段 5cm
的水银柱,则管顶空气柱所受的压强约为( )
A.81cmHg B.76cmHg C.71cmHg D.5cmHg
10.(3 分)如图四幅图情景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向下吹漏斗中的乒乓球,球不掉落,表明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
B. 纸片不掉落、杯中的水不流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 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考虑到水对坝体侧面有压强,并且随
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D. 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未露出水面前,水对气泡的压强变小,浮力不
变
11.(3 分)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 和ρ2 的 2 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
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 F1 和 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F2
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12.(3 分)有一体积为 0.1m3 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
g=10N/kg),则该冰块( )
A.总重量是 1×103N
B.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是 0.08m3
C.水上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
D.受到的浮力是 900N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满分 17 分)
13.(2 分)如图所示,小明用 11N 的水平推力推着总重为 100N 的四轮超市购物车,沿直线
向右匀速前进了 15m.则地面对购物车的阻力是 N,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是
N.突然小明发现前面有一小孩,他马上用 20N 的水平方向的力向后拉小车,此时小车将
向前做 运动。(选填“加速”或“减速”)
14.(2 分)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F 向右缓
慢推动木板,使其右端渐渐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动木板使其右端逐渐离开桌面
边缘至木板中心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力 ,压强 (填
“不变”,“变大”或“变小”)。
15.(2 分)如图所示,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上扎一个小孔,水便从小孔喷出。说明液体对容
器的侧璧有 。堵住瓶口,水很快就停止流出。此时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比瓶外大
气压 。
16.(2 分)用吸管“吸”盒装牛奶时,牛奶是在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吸完牛
奶后,盒子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7.(2 分)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然后从漏
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并将手指移开,看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小王
看到小明的实验后说,朝漏斗尖嘴处向下持续用力吹气也能达到类似的实验效果,原因
是 。
18.(3 分)质量是 0.5 千克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木块排开水
的体积是多少?
19.(2 分)(1)如图 1,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鸡蛋沉于杯子底部,这是因为鸡蛋所受浮力
(填大于、小于、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如果向水中加足量的盐并轻轻搅拌,鸡蛋
会 ,这一现象说明 。
(2)向静止悬挂的气球右侧面吹气(图 2),发现气球将向 (选填“左”或“右”)
侧运动。
(3)观察图 3 气球的形变,体验图 4 中手指的不同感受,改变压力大小多次实验,可以猜
测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和 有关。
(4)图 5 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中要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
运动。
20.(2 分)如图所示,某个热气球充气后体积为 3000m3,则该热气球所受的浮力为 N.(g
取 10N/kg,空气密度取 1.29kg/m3)。要让它降落下来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三.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14 分)
21.(4 分)如图所示是一个重为 6N 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为 4N,请在图中
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图示。
22.(4 分)如图是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斜面上,画出小球静止时所受浮力 F 浮和重力 G 示意
图。
23.(6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无叶电风扇
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无叶电风扇,与传统有叶风扇相比具有易清洁、气流稳、安全等特点。
无叶电风扇开始工作时,其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
圆环空腔,再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缝中高速吹出,夹带着周边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后
方更多的空气流入风扇的出风口,风量被显著放大。无叶风扇的细缝结构是根据“康达
效应”设计的。“康达效应”亦称“附壁作用”,是指当流体(水流或气流)顺着物体
的凸出表面流动时,有向物体吸附的趋向,并沿物体的表面继续向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叶电风扇比传统有叶电风扇更加安全,是因为 。
(2)风扇正常运行时,相同时间内从出风口通过的空气质量 (选填:“小于”、“等
于”或“大于”)进风口流进的空气质量。
(3)下列实例中与无叶电风扇的细缝结构设计原理类似的是 。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飞机飞行时机翼获得升力
C.游艇能够漂浮在海面上 D.轮船经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
(4)在相同的时间内,无叶电风扇出风口输出能量比进风口输入能量要大,这是因
为 。
四.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14 分)
24.(6 分)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 形管
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 液体 深度 h(mm) 压 强 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7 56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1)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U 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水的内部 。
(2)分析表中序号为 1、2、3 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
而 ,比较表中序号为 3、4 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
的 有关。
(3)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
和 ,要改变的是 。
(4)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
得出金属盒在 30mm 深处水的压强是 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 Pa,由
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
是什么?答: 。
25.(8 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以下几个实验。他首先用弹
簧测力计测得某一金属块的重为 3.8N,测得相同体积的石块的重为 1.1N,然后完成了以
下步骤:
实验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始终是 3.3N;
实验 2:把金属块浸入水中一部分,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3.6N;
实验 3:把金属块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3.1N(ρ硫酸铜>ρ水);
实验 4:把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0.6N。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初步结论:
(1)根据“实验 1”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 无关;
(2)根据“实验 1、3”可知,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根据“实验 ”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本身的密度无关;
(4)根据“实验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五.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19 分)
26.(9 分)据近期新闻报道,南京街头出现了一款智能下水管道机器人(如图甲所示),其
上装有摄像头和探照灯,能将水管内拍射到的影像无线传输至路面的接收装置中(如图
乙所示),以便对管道及时检测修补。
(1)摄像头拍射到的影像是通过 传输到地面的。
(2)机器人最大行驶速度为 30cm/s,则要通过一段 120m 长的管道,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3)若机器人的质量为 15kg,车轮和水平管道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 40cm2,则它对管道地
面的压强是多少帕?(g 取 10N/kg)
27.(10 分)长是 10cm 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
从杯中溢出 600g 水,如图所示,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g 取 10N/kg)
沪科八下期中卷 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满分 36 分)
1.(3 分)如图所示,是中国三一重工公司生产的泵车,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
A.开车时要求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司机的惯性
B.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轮胎做得多且宽是为了减小压强
D.泵车受到的支持力和泵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
粗糙,摩擦力越大;
(3)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4)一对平衡力必须同时符合四个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
用在同一物体上。
【解答】解:
A、开车时要求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惯性的大小不会变化,因为惯性
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 A 错误;
B、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 B 错误;
C、轮胎做得多且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防止地面下陷;故 C 正确;
D、泵车受到的支持力和泵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因此不是一对平
衡力,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深入理解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明确惯性的概念及影响惯性的因素、抓住平衡力需要
满足的四个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可做出正确选择。
2.(3 分)我市最近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 47 个,投放自行车 1140 辆,市民可通过办理相关
手续租赁自行车,享受绿色出行带来的方便、快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骑车时,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刹车皮与轮圈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C.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D.自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是因为轮胎形变发生的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缺一不可。
(2)根据物体间是发生滑动还是滚动,确定摩擦力的种类;
(3)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
【解答】解:
A、人骑车时,车和人的总重力等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则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
力大小不相等,所以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
B、刹车时,刹车皮与轮圈间发生相对滑动,是滑动摩擦;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增大摩擦力,
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故 B 错误;
C、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自
行车在下坡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增大,速度变大,而不是由于惯性
越来越大,故 C 错误。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其实质是一种弹力,是由于轮胎形变而产生的,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自行车为载体考查了平衡力、摩擦力的种类、惯性、弹力等多个知识点,综
合性强,但难度不是很大。
3.(3 分)将重物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给这个重物施加竖直向上的
拉力 F.在拉力 F 逐渐变大过程中,正确表示重物对桌面的压强 p 与拉力 F 关系的图象是
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压强的大小受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影响,当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时,压力会
减小,因此,压强会减小,据此来对各个图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图中一开始有一定的压强,当拉力增大时,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减小,压强
也随之减小,符合题意;
B、图中一开始有一定的压强,当拉力增大时,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减小,压强也随之增大,
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不合题意;
C、图中一开始压强为 0,且压强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D、图中随着拉力的增大,压强的大小始终不变,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明确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内容,对重物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得出答案。
4.(3 分)下列实例工作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锥尖尖锐 B.图钉钉帽宽大
C.刀刃锋利 D.缝衣针尖细
【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
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解答】解:A、锥尖做得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合题意;
B、图钉钉帽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C、刀刃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合题意;
D、缝衣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多以选择题型出现,而且中考经常把压强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引导我们关注
身边的各种物理现象,并找出规律;此题能够体现生活处处是物理的思想,符合新课改
的理念。
5.(3 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
物质分别制成实心立方体 A、B,把它们并排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两立方体 A、B 对水平地
面的压强分别为 pA 和 pB,则( )
A.pA= pB B.pA= pB C.pA=4pB D.pA=8pB
【分析】由图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的密度,根据 V= ,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求出甲乙的体积之比和正方体的棱长之比,从而得出底面积之比;
物体并排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根据 p= = = ,两立方体 A、B 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等于面积的反比得出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当甲的体积为 1cm3 时,质量为 8g,则甲的密度为ρ甲= = =8g/cm3;
同理可得乙的密度ρ乙=1/cm3;
所以ρ甲:ρ乙=8:1,
已知 m 甲:m 乙=1:1,ρ甲:ρ乙=8:1,
由 V= 可知甲乙的体积之比为 V 甲:V 乙=1:8,
因为 V=h3,
所以边长(高)之比为 1:2,底面积之比为 1:4,
物体并排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 = ,
因两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压强之比等于面积的反比,
即 = = ,则 pA=4pB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运用,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6.(3 分)如图中甲所示,两个实心长方体 A、B 叠放在水平面上,已知密度之比ρA:ρB=2:
1,底面积之比 SA:SB=1:2,高度之比 hA:hB=3:2.将 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叠放在 B
上面,如图甲所示,B 对地面的压强为 pB;若把 B 叠放在 A 上,如图乙所示,B 对 A 的压
强为 pB′,则 pB:pB′为( )
A.2:1 B.1:2 C.5:4 D.4:5
【分析】(1)知道 AB 的底面积之比、高度之比,可求体积之比;又知道密度之比,利用密
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可求 AB 的重力之比;
(2)甲图 B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 A 和 B 的总重力,受力面积为 SB,利用压强公式求 B 对地面
的压强为 pB;乙图 B 对 A 的压力等于 B 的重力,受力面积为 SA,利用压强公式求 B 对 A
的压强为 pB′,再求两个压强的比值。
【解答】解:(1)AB 的体积之比:
= = × = × = ,
∵G=mg=ρVg,
∴AB 的重力之比:
= = × = × = ;
(2)甲图 B 对地面的压力 FB=GA+GB,受力面积为 SB,B 对地面的压强:
pB= = ,
乙图 B 对 A 的压力 FB′=GB,受力面积为 SA,B 对 A 的压强:
pB′= = ,
∴ = = × = × = × =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确定两次的受力
面积是本题的关键,推导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7.(3 分)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1>ρ2.若这
两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F1 和 F2,则( )
A.F1=F2 B.F1>F2 C.F1<F2 D.不能确定
【分析】对于正方体密度均匀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强,可以利用 P= 、F=G=mg=ρvg 和 v=sh,
推导出公式 p=ρgh 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出压力的大小关系。
【 解 答 】 解 : ∵ 两 个 实 心 正 方 体 分 别 放 在 水 平 地 面 上 , 所 以 对 地 面 的 压 强
P= = = = = =ρhg;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又因为ρ1>ρ2,所以 h2>h1,因为是正方体,
所以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2>S1;
所以对地面的压力 F 压=PS;接触面积越大,对地面的压力越大,
所以底地面压力 F1 和 F2 的大小关系是 F1<F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压力的大小比较,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对接触面积大
小的比较。
8.(3 分)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 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 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分析】(1)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掌握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4)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来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三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
A、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 A 正确;
B、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水的沸点降低了),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
低,故 B 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是碳酸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 C 错误;
D、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纸片和乒乓球碎片,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纸片燃烧,乒乓球
碎片不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等,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
9.(3 分)如图所示,当地的大气压为 p0=76cmHg,管顶混有少量的空气,管中封有一段 5cm
的水银柱,则管顶空气柱所受的压强约为( )
A.81cmHg B.76cmHg C.71cmHg D.5cmHg
【分析】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减去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封闭气体压强为:p=p0﹣5cmHg=76cmHg﹣5cmHg=71cmHg。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封闭气体的压强,是一道基础题。
10.(3 分)如图四幅图情景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向下吹漏斗中的乒乓球,球不掉落,表明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
B. 纸片不掉落、杯中的水不流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 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考虑到水对坝体侧面有压强,并且随
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D. 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未露出水面前,水对气泡的压强变小,浮力不
变
【分析】(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2)大气受重力,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存在压强;
(3)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利用压强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通过气泡深度以及体积的变化。
【解答】解:
A、从倒置的漏斗口向下吹气,乒乓球顶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球下方气压大,在压强差
的作用下,球掉不下来,故 A 正确;
B、覆杯实验,装满杯子的水排出了空气,盖上纸片后杯子倒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杯子
里的水流不出来,故 B 正确;
C、水对坝体侧面有压强,且河水对坝体的压强随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为坝体的安
全,大坝筑造的都是上窄下宽。故 C 正确;
D、根据 p=ρgh 可知,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未露出水面前,h 变小,压强变小;压强变小后
气泡体积变大,根据 F 浮=ρgV 排,V 排变大所以浮力变大。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注重了观察分析能力的考查,涉及到了流体压强、大
气压、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压强和浮力的判断,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11.(3 分)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 和ρ2 的 2 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
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 F1 和 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F2
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密度关系。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圆柱体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
由于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故 AB 错误,
(2)由于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 F1=F2,由图可知:V 排甲<V 排乙,根据 F 浮=ρ液 gV 排得ρ
液= 可知:ρ1>ρ2 ,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体浮沉情况与密度
的关系,同时要搞清不同状态下(漂浮、悬浮)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12.(3 分)有一体积为 0.1m3 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
g=10N/kg),则该冰块( )
A.总重量是 1×103N
B.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是 0.08m3
C.水上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
D.受到的浮力是 900N
【分析】已知冰块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公式 G=mg=ρVg 可求冰块的总重
力;
根据公式 F 浮=ρ水 gV 排可求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进一步求出水上部分体积。
【解答】解:冰块的重力 G=mg=ρ冰 Vg=0.9×103kg/m3×0.1m3×10N/kg=900N;故 A 错误;
冰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冰块的重力为 900N;故 D 正确;
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 V 排= = =0.09m3;故 B 错误;
水上部分体积 V 上=V﹣V 排=0.1m3﹣0.09m3=0.01m3;
所以水上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 ;故 C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公式和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
力。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满分 17 分)
13.(2 分)如图所示,小明用 11N 的水平推力推着总重为 100N 的四轮超市购物车,沿直线
向右匀速前进了 15m.则地面对购物车的阻力是 11 N,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是 100
N.突然小明发现前面有一小孩,他马上用 20N 的水平方向的力向后拉小车,此时小车将
向前做 减速 运动。(选填“加速”或“减速”)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到的力一定是相互平衡的,再根据具体的受力情况可
做出判断;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据此,分析出小车受到的力的方向,即可求出合力的
大小。
【解答】解: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推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阻力=推力=11N;
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支持力是 100N;
用 20N 的水平方向的力向后拉小车,20N 的拉力与 11N 的阻力是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
小车所受的合力=20N+11N=31N,方向向后,因此小车将做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11;100;减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知识点:一是二力平衡的运用,二是力的合成与应用。对小车
减速时的受力分析是本题的易错点,应注意拉力与阻力的方向关系。
14.(2 分)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F 向右缓
慢推动木板,使其右端渐渐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动木板使其右端逐渐离开桌面
边缘至木板中心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力 不变 ,压强 变大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分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向右缓慢地推木板时受力面积的变化
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解答】解: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
桌面的压力 F 不变;
p= ,且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木板对桌面的压强 p 变大。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是会分析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变化的量和
不变的量。
15.(2 分)如图所示,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上扎一个小孔,水便从小孔喷出。说明液体对容
器的侧璧有 压强 。堵住瓶口,水很快就停止流出。此时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比瓶外
大气压 小 。
【分析】(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气体的压强跟自身的体积成反比,气体的体积增大,其压强就减小;反之,气体的体
积减小,其压强就增大。
【解答】解:(1)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上扎一个小孔,水便从小孔喷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侧
璧有压强;
(2)堵住瓶口,不久水便停止从小孔中射出,因为在流出一部分水后,瓶内上方空气的体
积变大,气压就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就停止从小孔中射出。
故答案为:压强;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
16.(2 分)用吸管“吸”盒装牛奶时,牛奶是在 大气压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吸
完牛奶后,盒子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分析】(1)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
了某种效果。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答】解:(1)用吸管“吸”牛奶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牛奶在大气压
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
(2)吸完牛奶后,盒子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大气压;形状。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和力的作用效果,重点考查了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把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7.(2 分)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然后从漏
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并将手指移开,看到的现象是 乒乓球不会掉落 ,原因是 大
气压的作用 ;小王看到小明的实验后说,朝漏斗尖嘴处向下持续用力吹气也能达到类
似的实验效果,原因是 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
【分析】吸气时,可从乒乓球上下的气压差来分析其现象和原因;吹气时,分析乒乓球上方
和下方空气流速,根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判断乒乓球受力情况,分析乒乓球运动
状态。
【解答】解:(1)从漏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并将手指移开,看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不会掉
落,这是因为吸气时,乒乓球将下面的管口封住,漏斗细管内的气压减小,小于下方的
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乒乓球不会掉落;
(2)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
大,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这个小实验说明气体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故答案为:乒乓球不会掉落;大气压的作用;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点评】在本题的小实验中,虽然效果相同,但其原因却不一样,前者要利用气压差来解释,
后者要从流体压强跟流速关系的角度解答。
18.(3 分)质量是 0.5 千克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木块排开水
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1)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公式 F 浮=ρ水 gV 排算出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解:(1)木块漂浮时 F 浮=G=mg=0.5kg×10N/kg=5N。
(2)因为 F 浮=ρ水 gV 排,
所以 。
答:它所受到的浮力是 5 牛,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 5×10﹣4m3。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漂浮时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再就是根据浮力公式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
体积。
19.(2 分)(1)如图 1,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鸡蛋沉于杯子底部,这是因为鸡蛋所受浮力
小于 (填大于、小于、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如果向水中加足量的盐并轻轻搅拌,鸡
蛋会 上浮 ,这一现象说明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2)向静止悬挂的气球右侧面吹气(图 2),发现气球将向 右 (选填“左”或“右”)
侧运动。
(3)观察图 3 气球的形变,体验图 4 中手指的不同感受,改变压力大小多次实验,可以猜
测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压力大小 和 受力面积大小 有关。
(4)图 5 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中要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
【分析】(1)浸没水中的物体,若浮力大于重力,则物体会上浮;若浮力小于重力,则物体
会下沉。
(2)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位置气体产生的压强越小。
(3)知道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
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4)测量摩擦力,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大小
相等。
【解答】解:(1)当鸡蛋下沉时,鸡蛋的浮力小于它所受的重力,而在清水倒入适量的盐,
增加了液体的密度,就会增加鸡蛋的浮力,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就会上浮。
说明在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浮力的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2)吹气时,气球右侧的位置气体流速较快,气压较小,所以气球就会在周围大气压的作
用下被压向右侧。
(3)图 3,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
且手指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说明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
明显;
图 4,左拇指受压的感觉比右拇指要强得多,并且越用力,受压感觉越明显,可得出结论是: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所以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实验中,需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
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1)小于;上浮;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右。
(3)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4)匀速直线。
【点评】本题目考查力学的几个知识点的应用,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你要知道这个现象是与
哪些物理知识有关的,这种题目并不会要求你做很详细的解释,一般能知道与哪些物理
知识有关就可以解答。
20.(2 分)如图所示,某个热气球充气后体积为 3000m3,则该热气球所受的浮力为 3.87
×104 N.(g 取 10N/kg,空气密度取 1.29kg/m3)。要让它降落下来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停止加热 。
【分析】(1)已知热气球的体积,根据公式 F 浮=ρgV 排可求热气球受到的浮力,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2)由于热气球充气后体积变大,受到浮力变大,要让它降落下来,采取措施是停止加热,
不再充热气。
【解答】解:(1)热气球受到的浮力:
F 浮=ρ空气 gV 排=ρ空气 gV=1.29kg/m3×10N/kg×3000m3=3.87×104N;
(2)由于热气球充气后体积变大,受到浮力变大,要让它降落下来,重力应大于浮力,所
以,采取措施是停止加热,不再充热气。
故答案为:3.87×104;停止加热。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液应用
于气体。
三.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14 分)
21.(4 分)如图所示是一个重为 6N 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为 4N,请在图中
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图示。
【分析】(1)力的图示是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中心,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解答】解: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
向与斜面垂直,垂直斜面向上。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重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支持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上的。
22.(4 分)如图是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斜面上,画出小球静止时所受浮力 F 浮和重力 G 示意
图。
【分析】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作用;小球的重心在小球的几何中心,过小球的重心
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浮力的方向。
【解答】解:漂浮在水中的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过小球的重心
作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如下图所示:
【点评】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
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3.(6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无叶电风扇
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无叶电风扇,与传统有叶风扇相比具有易清洁、气流稳、安全等特点。
无叶电风扇开始工作时,其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
圆环空腔,再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缝中高速吹出,夹带着周边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后
方更多的空气流入风扇的出风口,风量被显著放大。无叶风扇的细缝结构是根据“康达
效应”设计的。“康达效应”亦称“附壁作用”,是指当流体(水流或气流)顺着物体
的凸出表面流动时,有向物体吸附的趋向,并沿物体的表面继续向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叶电风扇比传统有叶电风扇更加安全,是因为 无扇叶 。
(2)风扇正常运行时,相同时间内从出风口通过的空气质量 大于 (选填:“小于”、
“等于”或“大于”)进风口流进的空气质量。
(3)下列实例中与无叶电风扇的细缝结构设计原理类似的是 B 。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飞机飞行时机翼获得升力
C.游艇能够漂浮在海面上 D.轮船经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
(4)在相同的时间内,无叶电风扇出风口输出能量比进风口输入能量要大,这是因为 流
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
【分析】(1)比较无叶电风扇与传统有叶电风扇的构造,分析解答;
(2)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圆环空腔,再从圆环空腔上的
细缝中高速吹出,夹带着周边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后方更多的空气流入风扇的出风
口,风量被显著放大,由此判断;
(3)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分析各选项;
(4)压缩空气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縫中高速吹出,夹带着周边的空气一起向前流动。
【解答】解:(1)比较无叶电风扇与传统有叶电风扇的构造可知,无叶电风扇比传统有叶电
风扇更加安全,是因为无扇叶;
(2)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圆环空腔,再从圆环空腔上的
细缝中高速吹出,夹带着周边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后方更多的空气流入风扇的出风
口,风量被显著放大。据此可知,风扇正常运行时,相同时间内从出风口通过的空气质
量大于进风口流进的空气质量。
(3)空气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縫中高速吹出,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其后方空气流速小,压
强大,所以更多的空气流入电扇出风口。即运用到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不合题意;
B、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使飞机获得
升力,符合题意;
C、游艇漂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海水对船的浮力和船的重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使游艇漂浮在水面上。不合题意;
D.轮船经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不合题意;
故选 B。
(4)压缩空气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縫中高速吹出,根据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夹带着周边的
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后方更多的空气流入电扇出风口,风量被显著放大。
故答案为:(1)无扇叶;(2)大于;(3)B;(4)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点评】本题通过无叶风扇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关键从材料中明白其原理,
本题也体现了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14 分)
24.(6 分)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 形管
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
号
液体 深度 h
(mm)
压 强 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
(m
m)
液面高
度差
(mm
)
1 水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7 56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1)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U 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水的内部 存在压
强 。
(2)分析表中序号为 1、2、3 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比较表中序号为 3、4 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密
度 有关。
(3)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 液
体密度 和 金属盒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要改变的是 金属盒探头在液体中的不同
方向 。
(4)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
得出金属盒在 30mm 深处水的压强是 300 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 280 Pa,由
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
是什么?答: 金属盒橡皮膜也要产生压强 。
【分析】(1)要注意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本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不容易观
察到,因此用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学会分析表中的数据,并且能够根据给出的数据总结出所需要的
结论,要注意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的运用。
(3)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
相等。就要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相同,改变金属盒探头在液体中的不同方向。
(4)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ρgh 计算处 30mm 深处水的压强是即可,根据数据中的记录
计算出压强计出的压强值,要考虑到金属盒橡皮膜也要产生压强。
【解答】解:(1)用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是运用
了转换法;
故答案为:存在压强。
(2)从表中数据 1、2、3 可以看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液体的深度越深,U 形管两侧
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从表中数据 3、4 可以看出,
当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
强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故答案为:增大;密度。
(3)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应控制凡是影响液体压强的其他
因素:保证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改变的是要研究的因素:压强计在液体中的不同方向。
故答案为:液体密度;金属盒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金属盒探头在液体中的不同方向。
(4)金属盒在 30mm 深处水的压强是:p=ρgh=1×103kg/m3×10N/kg×0.03m=300Pa;
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p=ρgh=1×103kg/m3×10N/kg×0.028m=280Pa;
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原因是金属橡皮膜也会产生压强。
故答案为:300;280;金属盒橡皮膜也要产生压强。
【点评】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在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中的应用,不仅涉及液体压强,而且也
涉及液体压强的计算,考查了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以及实验过程注意的问题。
25.(8 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以下几个实验。他首先用弹
簧测力计测得某一金属块的重为 3.8N,测得相同体积的石块的重为 1.1N,然后完成了以
下步骤:
实验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始终是 3.3N;
实验 2:把金属块浸入水中一部分,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3.6N;
实验 3:把金属块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3.1N(ρ硫酸铜>ρ水);
实验 4:把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0.6N。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初步结论:
(1)根据“实验 1”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 深度 无关;
(2)根据“实验 1、3”可知,浮力的大小与 液体的密度 有关;
(3)根据“实验 1、4 ”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本身的密度无关;
(4)根据“实验 1、2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分析】实验法测浮力的方法: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重力,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密度和
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1)实验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始终不变,说明浮力不变;
(2)由“实验 1、3”可知,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不同,说明浮力不变;
(3)想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本身的密度无关,要控制排开的液体密度
和排开的液体体积都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
(4)想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控制排开的液体密度相同,排开的液体
体积不同。
【解答】解:(1)根据“实验 1”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始终是 3.3N 不变,说明浮力不随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的改变而改变,即浮力的大小与
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根据“实验 1、3”可知,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浮力的大小不同,
说明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实验 1 和实验 4 中,金属块和石块的密度不同,但体积相同,则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
同;液体都是水,液体密度又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分别为 3.8N﹣3.3N=0.5N 和
1.1N﹣0.6N=0.5N,两者相等,所以浮力相同。则能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与物体本身的密度无关。
(4)实验 1 和实验 2 中,金属块浸入水中一部分和完全浸没时,浮力大小不同,能说明浮
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故答案为:深度;液体的密度;1、4;1、2。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和控制变量法的了解;
在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实验时,我们首先要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五.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19 分)
26.(9 分)据近期新闻报道,南京街头出现了一款智能下水管道机器人(如图甲所示),其
上装有摄像头和探照灯,能将水管内拍射到的影像无线传输至路面的接收装置中(如图
乙所示),以便对管道及时检测修补。
(1)摄像头拍射到的影像是通过 电磁波 传输到地面的。
(2)机器人最大行驶速度为 30cm/s,则要通过一段 120m 长的管道,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3)若机器人的质量为 15kg,车轮和水平管道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 40cm2,则它对管道地
面的压强是多少帕?(g 取 10N/kg)
【分析】(1)摄像头拍射到的影像是通过电磁波传输到地面的。
(2)根据公式 v= 的变形公式计算;
(3)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求出机器人着地时接触面的面积,然后应用
压强公式可以求出压强。
【解答】解:(1)摄像头拍射到的影像是通过电磁波传输到地面的。
(2)因为 v= 得,t= = =400s;
(3)机器人的重力 G=mg=15kg×10N/kg=150N,
机器人对管道地面的压强 p= = =3.75×104Pa。
故答案为:(1)电磁波;(2)400s;(3)3.75×104Pa。
【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和压强大小的计算,知识点较简单,属
于基础题。
27.(10 分)长是 10cm 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
从杯中溢出 600g 水,如图所示,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g 取 10N/kg)
【分析】(1)知道溢出水(木块排开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木块排开水的
重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知道正方体的边长求出木块的体积;根据漂浮条件求出木块重,再利用密度公式和重
力公式求出木块的质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木块的密度;
(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求出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再根据
压强公式求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解答】解:(1)木块受到的浮力:
F 浮=G 排=m 排 g=0.6kg×10N/kg=6N;
(2)木块的体积:
V 木=(0.1m)3=1×10﹣3m3,
∵木块漂浮,
∴G 木=F 浮=6N,
∵G 木=m 木 g=ρ木 v 木 g,
∴木块的密度:
ρ木= = =0.6×103kg/m3;
(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
F=F 浮=6N,
∵S=0.01m2,
∴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p= = =600Pa。
答:(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6N;
(2)木块的密度为 0.6×103kg/m3;
(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 600P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
虽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属于难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