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一轮复习 /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九) 含答案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 材料一: “万物可直播,人人齐带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中国独 特的消费盛景,也成为外媒争相关注的热点。 “‘直播带货’在中国有着高达万亿元的市场。”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 在中国,作为应对疫情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人员对直播的使用皆出现了快 速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 5.26 亿 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 9160 亿元,约占国内网络零售规模的 8.7%。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疫情期间,中国的直播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平 台。随着“直播带货”消费模式的兴起,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并且加 快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日本广播协会(NHK)的报道称赞“直播带货是中国人在 困境中的创新之举,是他们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美联社报道称,电商直播在中国的流行或许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同样受到疫 情影响的美国和欧洲的零售商们可以考虑把电商直播作为新的销售方式。 (摘编自贾平凡《“直播带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29 日) 材料二: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 消费者直接对接,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当前,疫情对各消费行业冲击的时间跨度 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网络平 台正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售。参与主体越来越多,供应链也变得日益完善, 在专业的组货、仓储管理、配送团队配合下,消费者最快一天就能收到货。 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 疫情之下,直播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众多房企项目都在直播间开展“云卖 房”,一些购物中心的手表、珠宝、服饰、化妆品商家都开通了直播间,有的商家销量因 此飙升数倍。一些地方政府正着手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 展,积极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 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 入常态化并形成新趋势。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带货,让受疫情影响严 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行业看到了新机遇。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 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 新突破。 (摘编自樊大彧《让直播带货成为经济转型新突破》,《新华网》2020 年 4 月 26 日) 材料三: 从本质上说,“直播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或“体验经济”的延伸。主播个 人的影响力、感染力,让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度;而即时性、互动性以 及社交化的消费场景,又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便捷、新鲜的购物体验,这样的特性更容易吸 引用户,但也更容易藏匿问题。比如,一些主播在“选品”时,只对产品“好不好卖”进 行预判,却对产品质量疏于把关,甚至为博人眼球、提升销量,夸张表达、使用“极限广 告词”等引导消费者冲动消费;一些平台支付和订单跟踪系统不完善,一旦产生消费纠纷, 后期退换货就难以保障;一些商家在售卖伪劣商品后,即采取下架商品、拉黑用户等手段, 导致购买者陷入维权困境……如此种种,损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伤害的是直播经济的未 来。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 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 在产品质量、服务上严格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 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 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 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16 日) 材料四: 毋庸置疑,带货直播是趟“快车”。可“翻车”的次数多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就磨 没了,最终难免招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因此,对这一新兴行业做出规 范监管很有必要。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接连出手,发布了《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关 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对带货直播中的 “翻车”因素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让这趟“快车”不再任性疾驰于毫无规范的“野路 子”上。 规范好直播带货,关键在于规范带货主体——平台和主播。当前,大多数商家只是 把直播视为销售手段,并未真正把直播纳入自己的商业生态。因此,主导直播带货的平台 和主播也容易将自己代入销售方的身份,且享受“一锤子买卖”——只要卖出去便算完成 任务,哪管产品质量如何,哪管你退不退货。因此,很多时候,平台和主播只负责确定产 品和直播流程,对产品的质量并未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把关。 带货主播作为广告推介、广告代言人的角色,理应对消费者负责,岂能“只卖货, 不管货”?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除了向商品卖家直接索要说法或赔偿,也可以要求 主播担责。同时,平台方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监管审查义务。只有让这些“司机”或在“发 车”前先感知肩上压力,或于“翻车”后担起责任,方能令其警醒,谨慎“驾车”,重视 对选品的质量把控和相应的售后保障。唯有让带货者有约束、有痛感,才能让直播带货不 脱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发展。 (摘编自许晓芳《直播带货“翻车”,“司机”岂能一走了之?》) 7.下列对材料中“直播带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推动了中国经济复苏,英国和日本媒体都认为,这一困境中的创新 之举展现出了中国市场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 B.直播带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是因为这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 统中间渠道,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C.只要主播、商家、平台和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直播带货就能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 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D.直播带货的各方主体都应该对消费者负责,尤其是平台和主播,只有对产品质量进行严 格审查和把关,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直播带货快速发展,这既为中国经济复兴提供了重要平台,也顺 应了时代发展新趋势,实现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的转型。 B.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消费者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使得网络平台积极布局直播、社群 营销等线上新零售,参与主体增多,供应链也更加完善。 C.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力,决定着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的信任度;及时性、互动性 等消费场景虽然容易吸引用户,但也更容易藏匿问题。 D.有关部门对带货直播中的“翻车”因素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因此,一旦产品出现问 题,消费者就可以直接向卖家、平台或主播索要说法或赔偿。 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直播带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答 7.C. “只要……就……”逻辑关系错误。原文“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 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强调的是“只有…… 才……”,选项中偷换成了“只要……就……”。 故选 C。 8.B A.“实现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的转型”时态错置,“加快……转型”不等于“实现了 转型”,变“未然”为“已然”。 C.表述绝对,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力,让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度, 却不能决定信任度。 D.两处错误。一为强加因果,并不是因为有了立法,消费者才可以去维权;二为无中生有, 消费者是向卖家直接索要说法或赔偿,文中并没有说直接向平台和主播索要说法或赔偿。 故选 B。 9.①助力受疫情影响的中国经济的复苏。 ②促进消费,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③规范直播带货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建设。 遍地应答 韩少功 文本一 打开院子的后门,从一棵挂满红叶的老树下穿过,就可以下水游泳了。 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 好。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似乎也会震动。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 若是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这种担心一 度让我紧张。 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扑通一声,令宝贵的镜面破碎,实为一大 暴行。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 中逐一释放,渐次舒展和平复,湖面又会成为平滑的极目一镜。 在通向山外的公路修通之前,这里有很多机船,每天接送出行的农民,还有挑担的, 骑脚踏车的,以及活猪活牛。眼下客船少了,只有几只小渔船偶尔出现。船家大多是傍晚 下网,清晨收网,手摇船桨轻点着水面,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去,留下冷清和落寞的 湖面,一如思绪突然消失的大脑。 水边常有两样“静物”,那是垂钓的老人和少年。据说老人身患绝症,活不了多久了。 但他一心把最后的时光留在水边,留给自己的倒影。少年呢,中学生模样,总在黄昏 时出现。他也许是特别喜欢吃鱼,也许是惦记着母亲特别喜欢吃鱼,也许不过是要用这种 方式来积攒自己的学费。谁知道呢? 阵雨扑来时,雨点敲打着水面,打出满湖的水芽,打出升腾的水雾,模糊了水平线。 如果雨点敲醒了水面的花粉,水上就冒出一大片水泡,冷不丁看去,像光溜溜的背脊上突 然长满疖子。 几只野鸭惶惶地叫着,大概被这事儿吓着了,很快钻入草丛。 不远处,一条横越水峡的电线上,有个黑物突然直端端砸下,激起水花四溅。我以为 有什么东西坠落,过了片刻才发现,那不是坠物,而是一只鸟突然垂直俯冲,捕获了什么 以后,带水的翅膀扑棱扑棱,又旋回高高的天空,在阳光中播下一串闪闪的水珠。我不知 道这种鸟的名字,只记住了它一身蓝绿相杂的迷彩。 还有一只白鹭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上,让人想起 优雅的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它一坐好半天,平视远方,纹丝不 动,恍若一尊玉雕。但如果发现什么情况,玉雕眨眼间就成了银箭。一声鹭鸣撒出去,树 丛里就有数十只白鹭跃出,扑棱棱组成数十道白光,在青山绿水中绽放和飞掠。 它们有时候绕着我巡飞,肯定把我误认为鱼,一条比较奇怪的大鱼,大得让它们不知 如何下口;小鱼也经常围着我巡游,肯定把我当成一只落水的大鸟,同样大得让它们不知 如何下口。 不知是什么鱼愣头愣脑,胡乱嘬咬,在我的腿上和腰上留下痒点,其中一口咬得太狠, 咬在一个脚趾头上,痛得我从迷糊中惊醒。我这才发现,钓鱼的“静物”已经走了,天地 间全无人迹。 其实,这里还有很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 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 个过程中的短暂一环。对人来说,大自然是人的来处和去处,是万千隐者在眼下这一刻的 隐形伪装之所。有人说,接近自然就是接近上帝。那么,上帝是什么?不就是不在场者的 在场吗?不就是太多空无的实在吗?不就是一个独行人无端的惦念、向往以及感动吗?就 因为这一点,我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我大叫一声,分明还听到了回声,听到了来自水波、 草木、山林、破船以及石堰的遍地应答。 寂静中有无边喧哗。 (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 文本二: 在我看来,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很少有人像韩少功那样将随笔写得那么得心应 手,那么睿智。经过办《海南纪实》《天涯》杂志的考验,经过大特区商海浪潮的冲击,他 的思想更深刻成熟了,他的文风更老辣简洁了,他对文学的追求似乎更执著了。他右手写 小说,左手写随笔。在随笔的写作中,韩少功天赋中那种我们称之为智慧的素质被发挥到 一种巅峰状态。读着他近年的随笔,我有时会产生出这样一种古怪的想法:不知随笔这种 文体是专为韩少功准备的,还是韩少功天生就应当写随笔? 不管是韩少功无意间碰上了随笔,还是随笔找上了韩少功,韩少功的随笔写得好,却 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公认的事实-那是智慧的独语,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 文学化。 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智慧不是聪明的滑头和取巧,不是知识的炫耀和卖弄; 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韩少功的随笔,给我 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智慧。不过他的智慧,不是经院或书斋里的智慧;他的智慧,更多的 是来自生活的启示,来自他的生命的激发;他的智慧,不是体现于某篇文章,某个局部或 某个词句,而是化为一种精气流荡于他所有的文字中,并成为他作品的纹章印记,成为他 的人格在随笔中的自然呈现。 (摘编自陈剑晖《智慧的独语-关于韩少功散文随笔的札记》)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我”这个下湖游泳者的视角观察和感受世界,文中直接表现“我”的笔墨 不多,却让人感觉到处处都有“我”的存在。 B.作者面对镜子般的湖面“不知如何是好”,感觉下水打破湖面“实为一大暴行”,生 动传达出视湖水为有生命之物的微妙心理。 C.老人和少年像两样“静物”一样在水边垂钓,作者不仅欣赏这样一幅安静的生活画 面,更赞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 D.静是作者刻意营造的大境界,静中又充满生机勃勃的动,包括阵雨、水鸟、游鱼这 样真实可感的动,也包括意念中的“无边喧哗”。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本一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字里行间流荡着一种睿智和精气,是一 篇个性色彩鲜明的“智慧的独语”。 B.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这是它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之处,而真正的智 慧大都来自生活的启示和生命的激发。 C.韩少功作为著名作家,写过小说,办过杂志,后来他在随笔这种文体中真正找到了 用武之地,文学成就也达到了巅峰。 D.凡是读过韩少功作品的人,都认为他的随笔写得好,因为这些作品不要小聪明,不 投机取巧,也不炫耀和卖弄知识。 8.请简要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段落。(4 分) 9.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文本一是怎 样体现这些特点的?(6 分) 参考答案 6.C (“更赞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错) 7.A (B 项,“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这是它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之处”表述错 误,不能说小说、散文不需要智慧;C 项,“他在随笔这种文体中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文 学成就也达到了巅峰”于文无据;D 项不合文意,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8.①动词使用新颖贴切,十分传神。如写白鹭栖息时“款款入座”,既拟人化,又切合 前文“贵妇”的身体,妙趣横生;再如写鹭鸣“撒出去”,化无形的声音为有形的物体,生 动可感。 ②多用比喻修辞手法,富于表现力。“优雅的贵妇”“大白裙子”“玉雕”“银箭”“数十 道白光”等多个喻体,都运用得非常形象恰切。③动静相映,给人深刻印象。先充分描写 白鹭的静,“稳稳地”“纹丝不动”,再突出刻画白鹭的动,“跃出”“绽放和飞掠”,动静前 后对比,形象十分鲜明。 (4 分,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文本一的思想内核是作者对于世界、自然和生命的哲学思考,文体形式却是一篇 意境幽远、文采斐然的散文,这种将哲学散文化写法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浓厚的文学 色彩。②文本一记述的是作者下湖游泳这样的寻常的生活情景,呈现出来的是一篇优美耐 读的文学作品,作品将生活常态文学化,使读者既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又得到了文学的 熏陶。 (6 分,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二舅 吴标华 前几天回老家,特意去看了二舅。 老表说,二舅老得不行了,成天守着那间老屋,守着那些斧头刨子,闷声不响的,只 怕活不长久了。 我赶紧奔向老屋,二舅果然坐在正中间,呆呆地望着墙角的一堆木料,身后的墙上挂 满了斧头、锯子、长刨、短刨、墨斗、曲尺,整整齐齐,寒光闪闪,俨然是他一个人的金 銮宝殿。 我喊了声二舅,他猛地站起了身,眼里放出光芒,大声地说:“标伢,你来了!是不是 要做点什么,那个炕桌还在用吗?” 我心里一酸,关于二舅的许多清晰的记忆顿时一一浮现。 二舅曾是老家有名的木匠,四乡八里都以请他做活为荣。他做的东西既牢靠又耐看, 工钱还比别人低,一年到头自然是忙忙碌碌,经常是东家还未做完,西家就等着来挑木匠 担子了。 当然,二舅最风光的还是替人上梁。大梁是二舅一斧一斧地劈出来的,方方正正,威 武无比。二舅站在高高的墙垛上,一手握鸡,一手挥斧,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一声吆喝, 斧起鸡头落,炮仗鸣响,大梁缓缓升起,糖果纷纷落下。那样的秋日,是孩子们最盼望的, 也是二舅最风光的。 但是慢慢地,二舅便不那么风光了。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如潮而至。那些没筋 没骨、花里胡哨的东西,虽不耐用,但新潮时尚,价格又出奇的便宜,自然越来越受年轻 人的青睐。就连老表结婚,也不想二舅打家具了,差点把二舅气死。 而做屋更不需二舅忙碌了。土屋已经远去,钢筋水泥的楼房不再需要架梁的程式。就 算架梁,也只是象征性的,没人当一回事了。 开始,还有几个老人请二舅做个盆做个桶,多少还让二舅有些寄托。慢慢地老人一个 接一个走了,二舅几乎就闲着了。一闲着,就乱发脾气,就没日没夜地喝酒。 有一年过年去看二舅,见他落魄的样子,实在不忍,就想起了请他做一个炕桌。二舅 非常高兴,丢下酒盅,就叮叮当当地忙开了。老表说,那个炕桌二舅做了两天,也开心了 两天。 但还有谁会像我一样请二舅做炕桌呢?不说木料,两天的工钱就是两三百,而市面上 买一个也就一百多元,并且远比二舅做的结实好看。 我想,无论二舅怎样地运斤成风,都已无法与现代化的高科技相提并论了。社会总是 要向前发展的,一些美好东西的消失也许是进步必须承受的阵痛。我们可以倾听身后悠长 的叹息,但不能拒绝前方热情的召唤。 二舅,好想你转过身来,立在昔日的辉煌里,笑对眼前的世界! (本文选自《海外文摘》,作者系岳阳县一中语文教师)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写二舅坐在老屋里的情景,“俨然是他一个人的金銮宝殿”,是说二舅还沉浸在 自己过往的世界里,独守着自己的木匠技艺无法走出来。 B.文章写二舅被村里的人争相邀请的风光和上梁时的威风凛凛、斧砍鸡头的表现,突 出了二舅曾经的那种被需要被尊重的自豪与满足。 C.文章写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没筋没骨、花里胡哨”,是为了表现作者对这 些“新潮”物品的贬弃疏远和对二舅的同情。 D.文章写老表结婚也不想二舅打家具,写二舅做炕桌的工钱质量,这些都表明相对于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言,二舅确实落伍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第一人称行文,“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作为行文的线索人物,使文章娓 娓述来;又是故事的亲历者,这样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B.全文对二舅的刻画,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鲜活, 一位乡村老手艺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印象深刻。 C.全文以再见到二舅时的回忆引出对人物的生平经历的叙写,既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 趣,又因“炕桌”而使故事流畅自然地展开,颇具匠心。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平实朴素,语言不事雕琢,既有乡土气息,质朴自然,又 显得生动活泼,别有深意。 8.本文突出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9.文章在结尾说“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一些美好东西的消失也许是进步必须承受 的阵痛。”请结合全文,从主旨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6.C (解析:应是为了表现像二舅这样的传统手艺人对新潮物品的看法,并不表示作者的 态度。) 7.B (解析: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8.①以二舅过往的风光与现在的失落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如今的尴尬处境。 ②以从前村人的争相邀请与现在的无人问津甚至连二舅自己的儿子结婚也不想让二舅 打家具进行对比,突出了新潮物品对传统手艺的冲击。 ③以“土屋的远去”和“钢筋水泥的楼房”进行对比,写出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 步,以二舅为代表的传统手艺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答出两点给 4 分,如答“打炕桌的工钱质量与市面上买的”对比,也可酌情给分。) 9.①从理智角度看,时代必然进步,二舅的木匠手艺必将被新的科技淘汰,这是无法 避免的,我们唯有接受。 ②从情感角度看,希望二舅能走出自己曾有的辉煌,与时俱进,不在失落中自我颓废, 能够重新振作。 ③从社会关怀角度看,我们要关注老一辈手艺人的处境,既要同情他们,更要帮助他 们走出困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必须扣住文本作答,由此表达对行文主旨的思考,每点 2 分) 留下长江的人 冯骥才 ①“很少一位摄影家能够如此强烈地震撼我。为此,在他这些惊世之作出版之际, 我要为他写一些动心的话。” ②郑云峰的行为是完全个人化的。 ③他自 1988 年就不断地只身远涉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用镜头去探询这两条华厦民 族母亲河生命的始由。十年后,随着长江大坝的加速耸起,三峡的湮灭日趋迫近,郑云峰 决定和大坝工程抢时间,在关闸蓄水之前,将三峡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象、人文形态、历 史遗存,以及动迁移民的过程全方位地记录下来。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所能完成的么? 然而,历史使命都是心甘情愿承担的。于是他停止了个人的摄影,负债办起一家公司来积 累资金。他用这些钱造了一条小木船放入长江,开始了摄影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日饮长 江水,夜宿峡江畔”的摄影生活。整整六年,无论风狂雨肆,酷暑严冬,他一年四季,朝 朝暮暮,都生活与工作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到处有他的足迹,许多船工村民与他结为 好友。他日日肩背相机,翻山越岭,呼吸着山川的气息;夜夜身裹被单,睡在船中,耳听 着江中浩荡而不绝的涛声。 ④也许他本人也不曾料到,这样的非物质和纯奉献的人生选择,最终得到的却是心 灵的升华。 ⑤郑云峰与我大约是同龄人,但他个子不高,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楚。 在三峡两岸随处都可以看到如此样子的人,他受到了长江的同化,已是长江之子。 ⑥同他对座而谈,很快就能进入他的世界,他这些年在长江充满冒险经历的摄影生活, 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激情,他的忧虑,他的焦迫,还有对长江那种无上的爱。他几乎 不谈他的作品,只谈他的长江。一个热恋的人满口总是对方,独独没有自己。我被他深深 地感动着。 ⑦为此,他爬上过三峡两岸上百座巍峨的峰顶。在那些乱石嶙峋、荆棘遍布的大山里, 他的衣服磨出洞来,双腿磕破流血。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感受到那些绊倒他的石头或刺疼 他的荆条是有性灵的,是沉默的大山与他的一种主动的交流,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 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的了。 ⑧最使他刻骨铭心的是三峡两岸的纤夫古道。那些被纤绳磨出一条条十几厘米凹槽 的石头,那些绝壁上狭窄的纤夫的路,乃是长江最深刻的人文。他曾经在大雨中遇到一条 纤夫古道,地处百米断崖,劈空而立,下临万丈深渊,恶浪翻滚,这古道只有肩宽,仅容 双脚。千百年来,多少纤夫由于崩断纤绳,或者腿软足滑,落崖丧命?郑云峰要去亲身体 验那些纤夫们的生命感受。尽管心惊肉跳,但他还是冒死地匍匐过去了。 ⑨还有哪一位摄影家、画家、作家和诗人这样做过? ⑩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样做? ⑪ 他说,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严神圣的。 ⑫ 长江给予中国人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 重要的是它的百折不回的精神,浩阔的胸襟,以及对人们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 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韧的性格么? ⑬ 它又是一条流淌与回荡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郑云峰正是在这样的虔敬的境界 中举起他的相机的。 ⑭ 为此,在整整六年对长江抢救性的拍摄中,他给我们的不是一般性的视觉记录, 而是长江的精神,长江的魂魄,长江的气息,以及它深层的生命形象。 ⑮ 同时,这些出自于如此激情的摄影家手中的作品,每一帧都是情感化的。无论是 对山花烂漫的三峡春色的赞美,对风狂雨骤的长江气势的讴歌;无论是对一块满是纤痕的 巨石的刻画,还是对一片遍布暗礁的险滩的描述,都能使我们听到摄影家的惊叹、呼叫、 欢笑与呜咽。如果不是他数年里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中来来回回地翻越,我们从哪里能 获得如此绝伦的视角?特别是他站在那些峰巅之上全景的拍摄,会使我们出声地赞叹:这 才是长江、三峡! ⑯ 然而郑云峰会骄傲地告诉你,住在长江边上的人天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色! ⑰ 他已经是长江人的代言人了。惟有他才称得上长江的代言人! ⑱ 自 2000 年 11 月长江便开始拦江蓄水。就此,传统意义的长江很快消失。无数 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随即葬身水底,世代居住在两岸的百姓迁徙它乡,最重要的是,长江 由“江”变为“湖”,由“动”变为“静”,不再有急流险滩,不再有惊涛拍岸,何处再能 见到“大江东去”和“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样的豪情? ⑲ 一时我竟落下泪来,我联想到唐人的那些咏叹长江的诗篇都已成为匪夷所思的神 话了! ⑳ 然而,上苍竟在此时,赐给我们一位摄影家。他苦其体肤,劳其筋骨,以生命之 躯去博取大江的真容。他以六年时间,倾尽家财,拍摄照片三万余帧,为我们留下了一个 真切的、立体的、完整的三峡——三峡之魂! ㉑艺术家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升华生活,补偿精神,记录时代,慰藉心灵。这一切, 郑云峰全做到了! ㉒我深信,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这便是这本图集真正的价值。 因为,尽管长江三峡不复存在,却在这里获得了永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了”,这表明郑云峰在拍摄 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对长江的认识。 B.郑云峰在纤夫古道上匍匐前行,用生命记录长江,这是因为纤夫以命相搏的艰辛历 程引起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 C.在作者看来,长江截流将唐人曾经咏叹长江的诗篇变成了匪夷所思的神话,作者因 而流泪,并为此感到哀伤。 D.作者评价郑云峰是“长江之子”“长江人的代言人”“长江的代言人”,这表明郑云峰 在作者内心的崇高地位。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整”,这一外貌描写既刻画出了长江对郑云峰外 在的影响,也写出了郑云峰内在的精神特质。 B.本文既写了郑云峰对长江的认识,也有作者对长江的深刻思考,两种感悟交织在一 起,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C.本文没有对郑云峰摄影作品进行评论,但是对长江的评述颇为用心,这在一定程度 上反而强化了郑云峰摄影作品的意义。 D.本文既有对人物拍摄活动的叙述,也有对人物品格和长江精神的评论,能让读者产 生情理上的共鸣。 8.第②段在文中有计么作?(4 分) 9.文章最后作者说“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你认为那云峰的意图 是什么?(6 分) 参考答案 6.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这是因为纤夫以命相搏的艰辛历程引起 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错误,从后文“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 严神圣的”信息可知,这是因为古道诠释了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7.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没有对郑云峰摄影作品进 行评论”说法错误,“惊世之作”就是对郑云峰摄影作品的评论。 8.①强调郑云峰的行为不是响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完全是个人的行动自觉,突出了 他弥足珍贵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情怀。②引出下文对郑云峰个人行为的具体描述。(每点 2 分,大意相同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本段独句成段,从内容上看并不是必须独立 成段,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即为了取得特殊效果而让某些句子独句成段。独句成段的作用 一般有显示文脉、调整节奏、突出强调、呼应开头、写出寓意等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文章 做具体分析。 9.①希望曾经的长江模样在他的摄影作品中获得永生。②希望将来的人们在享受大坝 建成之后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要忘记长江对于我们的人文意义。③希望将来的人们会通过 他的摄影作品更深刻地领悟中华民族的精神。(每点 2 分,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