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1 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 分)
【甲】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
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
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选自《贞观
政要》)
【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①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②,或
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③之子,荆室蓬户④之人耳!若
夫殿处鼎食⑤之家,重貂⑥累蓐⑦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选自《三国全文》,有删改)
【注释】①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②殪(yì):死亡。③茹藿:以橡实为饭,豆叶
为羹,喻饮食粗劣。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形容居所简陋,家
境贫寒。⑤鼎食:列鼎而食。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⑦累蓐:厚褥。
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危害到老百姓
B.侵蚀唐太宗心灵
C.有的全族灭亡
D.遇难的穷人居多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 分)
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
鲜鱼。②新鲜。③少。④献。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
文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解析: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
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 分)
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
鲜鱼。②新鲜。③少。④献。“鲜”在句中的意思是“少”,文中指富贵人家染病去世的人
很少,写出了疫气不是鬼神带来的而是天气造成的。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
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
要分析。(4 分)
唐太宗认为蝗虫有灵性,在报复犯了错误的百姓,曹植认为是季节寒热错乱导致了疫
气。所以唐太宗是一个爱民如子、体恤百姓、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从他想把百姓的罪过自
己承担看出;曹植敢于打破封建迷信,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从他否认瘟疫是由鬼神带来
的可以看出。
【参考译文】
【甲】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
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蝗虫)诅咒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
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自己一人(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
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左右近臣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
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们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
(说完)于是就把它吞了。
【乙】(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强烈的传染病不断蔓延。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着丧失亲
人的悲痛,哀伤的号泣声不时传来。有的是全家病死,有的是一族俱亡。有人认为,疫气
是鬼神带来的。而遭遇这次灾难的人,都是粗衣恶食、荆舍蓬门的贫苦百姓啊!想想那些
华堂玉食、貂服厚褥的富贵人家,像这样染病的情况却很少。这是因为阴阳失衡,寒暑错
位,所以会产生瘟疫。而无知的人却用悬符的方法来驱秽,也是很可笑的事情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 分)
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妙赏亭[明]祁彪佳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
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
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
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
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选自祁彪佳《寓
山注》)
【注释】①暱: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
中气泡。④都:汇聚。
【亭之址·有讲究】
1.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3 分)
(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亭之景·有情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 分)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亭之名·有因由】
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3 分)
【探究成果】
5.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3 分)
活动收获卡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亭,虽由人作,宛
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
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1)__ __的心态;祁彪佳名
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2)__ __的心情。不
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答案
【亭之址·有讲究】
1.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3 分)
(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
居高面下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
如大海一沤然。
【亭之景·有情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 分)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
【亭之名·有因由】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
句,简要回答。(3 分)
祁彪佳认为在此亭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有神清气爽的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
“妙赏亭”。
【探究成果】5.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3 分)
活动收获卡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亭,虽由人作,
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
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1)__悠闲自在__
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
(2)__得意__的心情。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参考译文】
【乙】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
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
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
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
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忘记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
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的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
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
文言文阅读。(6 分)
从玉泉院至青柯坪,东西皆石壁,涧水萦洄①出。逾张超谷,壁乃峭。至青柯坪,西
峰斗绝出,诸山忽若屏息,若童子之见严师,不知其气之微也。西峰之奇在水帘洞,远视
见窦,下有丹石,瀑布幂②之。至苍龙岭,四匝峰峦映带,秀不可状。过五将军树,度桥
至通天门,险乃尽,诸星曜平视,得人间之半。云台直北,诸峰之在云台下者,犹矗矗也。
南上即落雁峰,千山环之。山皆奇峭,锋锷林林。东峰即玉女峰也。西峰最幽奥,石态生
动,有石叶如莲瓣,覆崖巅;其下有龟却立,昂首如欲行,盖叶上物也。是即所谓莲花峰
矣。洞少天成然整洁可居。庐舍亦有,而黄冠不至;岁一至,以馆香客耳。山灵之寂寞无
侣可知矣。
(选自明代袁宏道《华山后记》,有删改)
【注释】 ①萦洄:环绕曲折。②幂:覆盖。
1.下面对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洞少天成/然整洁/可居
B.洞少天成/然/整洁可居
C.洞/少天成然整洁/可居
D.洞/少天成/然整洁可居
2.本文以游览的踪迹为线索,写出了华山山峰怎样的特点?(2 分)
3.文章结尾作者说“山灵之寂寞无侣可知矣”,真的是山灵寂寞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2 分)
参考答案
1.下面对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解析:此句翻译为“洞穴很少有天然形成的,但是整洁可以居住。”
2. 本文以游览的踪迹为线索,写出了华山山峰怎样的特点?(2 分)
奇险高峭、雄奇险峻。
3. 文章结尾作者说“山灵之寂寞无侣可知矣”,真的是山灵寂寞吗?请谈谈你的理
解。(2 分)
这里说的山灵寂寞,实则是作者内心对于美好的景色鲜有人来欣赏的惋惜。
【参考译文】
从玉泉院到青柯坪,东西都是石壁,山涧里的水环绕曲折地流出来。越过张超谷,山
壁变得陡峭。到了青柯坪,西边的山峰陡然绝出,群山好像忽然屏住气息,像童子见到严
厉的老师,不觉间气息变得微弱。西峰的奇特在水帘洞,远看可以看到洞,(洞)下面有红
色的石头,瀑布覆盖着它。到了苍龙岭,四周峰峦相互衬托,景色秀美无法描绘。经过五
将军树,渡过桥到通天门,险峻的地方就到头了。可以平视星星的光芒,览得人间的一半(景
色)。云台在北边,众多山峰在云台的下面,也是高峻的样子。南边就是落雁峰,众多山峰
环绕着它。山峰都雄奇陡峭,山峰突出的部分很多。东峰就是玉女峰。西峰最为幽深奥秘,
石头的姿态生动,有的石头像莲花瓣,覆盖在山崖顶部;下面有一只乌龟耸立,仰起头像
想要前行的样子,原来是叶子上的东西。这就是所说的莲花峰。洞穴很少有天然形成的,
但是整洁可以居住。也有房屋,但道士不来这儿住;节日一到,用来住香客罢了。山灵的
寂寞没有同伴能知道啊。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游惠山记》(节选)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每杜门②一日,举身如坐热炉。
以故虽霜天黑月,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竟日惟以读
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
且病余之人,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然
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
舟。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
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遣尽。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注】①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代表人物。②杜门:闭门。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 ) ②又皆素.所属厌( )
③每看书之暇.( )④余语.方子公(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则令朱叟登堂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一则》) B.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三则》)
C.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9.用“/”标出画线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门绝履迹,竟日惟以读书为事。(2 分)
⑵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为学》)(2 分)
11.请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具体表现。(2 分)
答案
8.⑴作宾客 一向 向来 空闲 告诉 (4 分)
⑵A(2 分)
9.始 知/真 愈 病 者/无 逾 山 水 (2 分)
10.⑴门前没有了(客人的)足迹,我就整天只把读书当作事情。(2 分。“绝”“竟日”“惟”
要正确)
⑵孔子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2 分。“卒”“鲁”要正确)
11. 略。(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答到两占即可。)
示例:可结合“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每看书
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等解说(2 分)
译文:
我天性疏放不拘,忍受不了羁绊与束缚,不幸又有着与东坡和半山一样的嗜好。每当闭门
在家呆一天,就会觉得像坐在火炉上一样全身不自在。所以,即使是在霜天黑月这样的天
气里,面对纷乱庞杂的事务时,我的心也是无时无刻地做客于山水之间。自从我病愈之后,
住在无锡,几乎没有客人来访,读书成了每天惟一所做的事。然而,浅易好懂的不值得看,
艰深难解的又不能使人心意爽快。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杂剧等令人心意畅
快的书,又已经再熟悉不过而不想读了,再说大病初愈之人,能有多少精神和眼力去认真
勤勉地长久握着一部书?邻居朱生,是个擅长说书的人,他说书和世俗的说法很不一样,
听了令人心脾健旺,精神大增。所以,看书之余,我就会请朱生来做客,他总是娓娓道来,
一副连续不倦的样子,听久了也觉得厌倦。
我对方子公说,现在天气暖和,是登临山水的最佳时节,而此处离惠山又最近。于是,找
来一叶小舟,带着我的儿子开一起出发了。温茶的器具还没热,我们已经到了山下。山中
的僧房构造精致,迂回曲折,幽远像深洞。远望山顶的秋声阁,景色极佳。昏沉的精神、
郁结的心情,一时间都烟消云散了。流连于阁中,住了两夜才回去。现在才知道使病痊愈
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山水之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