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 24 课《唐诗三首》知识梳理—2020-2021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 级下册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鉴赏品读 1.背景与主题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 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 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此时从洛阳回华洲(今属陕西渭南),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此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 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黑暗无能的批判。 2.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 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 黑夜来突然袭击。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 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一句表现了老妪什么心理? 表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保护家人,老妪甘愿牺牲自己。既然差役紧急,就快点走,免得节外生枝,苦心落空。 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的人,强忍悲痛,保护家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鉴赏品读 1.背景与主题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人暂时在成都近郊搭 盖一座草堂以安身,哪知秋天的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加上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 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心生宏愿, 于是写下这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 宁愿“吾庐独破”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 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2.“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①运用这些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再现了秋风破屋的过程,使人有身临 其境的感觉;②茅草的动态紧紧地牵着诗人的视线,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3.杜甫称呼抱茅的群童为“盗贼”,你怎么看? 像杜甫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是不会真的咒骂几个顽童的。但为什么诗人就在 诗中这么称呼了呢?这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第一,挂在高树梢与飘落在低洼积水的地方 的茅草已无法取回,有可能取回的又被群童抱去,这令诗人焦虑万分;第二,这茅草对群童 来说可能无关痛痒,对诗人来说却事关生计,群童无知的恶作剧,令诗人痛心;第三,群童 仅仅因为诗人“老无力”就“公然抱茅入竹去”,这一情况引起诗人的愤慨或感伤。综合上 述情况,诗人仅仅在表述上有些过激之辞,其实诗人在叙述群童的行为时,也只说“抱茅” 而不说“抢茅”,这也从侧面表明诗人并不是真的认为他们就是“盗贼”。 4.全诗的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叙抒结合,蓄势陡转。前三节以叙事为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秋风破屋的情况,字里行 间透露出诗人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之情。第四节在前三节的叙事基础上直接抒情,情不 自禁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画龙点睛,水到渠成。在 艺术构思上,诗人先以铺陈叙述的笔法逐层推进,写个人的不幸,蓄势既足,陡然转笔,以 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愿望。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 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 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 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鉴赏品读 1.背景与主题 《卖炭翁》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自注云:“《卖 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宋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 实为掠夺。诗人创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诗作通过叙述一个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 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赏析“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 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 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 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 下。 3.分析“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作用。 “半匹红绡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这样的价值反差,对满怀希望、赖以活命的 卖炭翁来说,是最大的嘲弄、最残酷的伤害。宫使强夺去的不仅仅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 活的希望和权利。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 的可悲可痛。 4.举例说明本诗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运用对比,突出中心。就全诗来说,第一部分写卖炭老人劳动之艰辛,谋求温饱希望之 热切,第二部分写卖炭老人的劳动成果被掠夺,谋生的希望化为泡影,前后形成强烈对比, 从而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突出全诗的主题。 课文内容概括 《唐诗三首》中,杜甫的《石壕吏》深刻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杜甫的《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白居易的《卖炭翁》揭露统治者剥削人民的社 会现实。 课文结构图 课后习题解答 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 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观” 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 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石壕吏》: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记叙的方式对诗中典型人物老妇的言行进行了 客观的呈现。整个故事的情节是在诗人屏息凝神的倾听中进行的。老妇的诉说,完全是给“捉 人”的差役听的,差役当时的反应诗人一字没写,但从老妇的倾诉之中可以想象出差役当时 的凶狠蛮横以及对老妇的呵叱追问。诗人采用这种“让事实说话”的形式,既使诗歌语言朴 实简练,又在客观记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 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遭遇不幸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 想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不借助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读 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 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作者通过对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的劳苦过程的叙写,对“宫使”夺炭这一场景的记 叙,对卖炭翁精练传神的肖像描写和反常、矛盾的心理描写,以及对“宫使”横行霸道的丑 恶行径的描写,表达了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当时 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三、这三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石壕吏》中对老妇“致词”的描写,《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 作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三句诗分别用一个数字简练直白地表明 了家中男丁全都被迫从军的状况,其中两个刚刚战死。一个“新”字既写出了战争的频繁, 又写出了统治阶层的残暴,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灾难和痛苦。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 之盛;“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狂风威力之大。这些动态描写,惊心动魄。“俄顷风定云 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给人以压抑之感;不言大雨,而 大雨迫至。“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 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一个“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 觉苦寒不堪。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 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突出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 之心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 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 下。“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 感颇强,读之如在目前。 五、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示例】《卖炭翁》改写 寒冬,长安城外郊区,终南山上。 山间的小路旁,一间破茅草屋孤零零地立在寒风之中。一个老翁面无表情地烧着炭…… 花白的头发像冷风里的枯草,那被炭火熏黑了的沾满了灰尘的额头上,皱纹又深又密; 十个手指满是裂口,乌黑发紫,手掌布满老茧……狂怒的寒风四处乱窜,终南山上的树木被 刮得东摇西晃。狂风不时地从茅草屋的缝隙中窜进去,发出“呼呼”的凄厉啸声。“吃的穿 的都要靠这些炭了,天再冷些吧……”老翁在心里叹息。 夜里,鹅毛般的大雪从空中飘落下来……老翁从床上爬了起来,看到外面被冰雪覆盖的 大地,顿时喜上眉梢。“老天爷啊,你真是有眼啊。今天我的炭终于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怀着美好的希望,老翁赶着牛车离开了自己的茅屋,踏上了艰难的行程。 等到老翁赶到集市的南门外,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那头老牛“哼哧哼哧”直喘着粗气, 老翁也已饿得快不行了。远处,两个穿着华丽锦缎,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向集市疾驰而来。只 见一个穿黄衣的宦官,高举公文,大声吆喝道:“皇上有旨,宫廷采购,……违令者,斩!” “喂,老头儿,这车炭,宫廷要了。”说着命令老翁掉转车头,向宫廷方向驶去。一车千余 斤的炭就换来了半匹红纱一丈绫。 “这日子怎么过啊?”老翁不禁老泪纵横……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