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春笋教育中心
第 1 页 共 8 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2 分)
一、(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朱拓(tà) 畏葸(xǐ) 瞋(chēn)目 汗流浃(jiá)
背
B.讥诮(qiào) 迂讷(nè) 自诩(xǔ) 少不更事(g
ēng)
C.债券(quàn) 咀嚼(jué) 窈(yǎo)陷 喁喁私语(yóng)
D.吮吸(shǔn) 投奔(bèn) 熹微(xī) 敛声屏气(p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百无聊赖 沸反盈天 名副其实 夸夸奇谈
B.流觞曲水 仓皇失措 为虎作伥 聊以慰籍
C.得鱼忘筌 走头无路 飞扬跋扈 瞠目结舌
D.殚精竭虑 虎视眈眈 百战不殆 墨守成规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别里科夫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 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②如果耐心 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
以得到一切结果。
③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蔡襄、黄
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④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 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A.隔绝 搜集 匠心独运 简洁
B.隔阂 搜索 独树一帜 简捷
C.隔绝 搜集 独树一帜 简洁
D.隔阂 搜索 匠心独运 简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
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B.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
誉。
C.如今,已经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年代了,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
一定有发挥的地方。
D.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穿小鞋”,先
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春笋教育中心
第 2 页 共 8 页
A.近代考古学的新发现,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B.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
不令人刮目相看。
C.他背着处长和副处长私自收受承包商馈赠的高级礼品。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
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
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爷爷粗声的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
“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其实,指的是晨曦和朝霞),
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是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妹妹。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
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
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
方程式表达。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
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
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与
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于是人群挤成一
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
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
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
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
200 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 1 米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
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 P 增大时,弧形会逐渐
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
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
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
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成疏散
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
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建筑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
春笋教育中心
第 3 页 共 8 页
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 1/5,因为人们到达
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
致危险的拥挤。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
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
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7.根据文意,对“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动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逃离现场
8.对文中的有关概念,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含义是相同的均指计算机模
拟逃生的程序。
B.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 P 与人群的拥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
度成反比。
C.“各项因子”中的“因子”与“恐慌因子”中的“因子”不同,它是
来自于许多资料的一组数据。
D.“欲速则不达效应”是指人群疏散得越快,越容易导致悲剧的产生。
9.下列表述不属于解决群体恐慌现象措施的一项是( )
A.建筑物要保证出口的数量和宽度
B.建筑物出口的前面应设置不对称的圆柱
C.在建筑物上建造相对狭窄的出口走廊
D.恐慌人群中的人员应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
10.对本篇文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匈牙利和德国科学家认为可以用方程式精确地计算出人群在紧急情
况下运动的时间以及不能逃生者的数量
B.面对灾祸,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因忽视其他出口而
出现伤亡,这实际上是人们的原始求生本能造成的悲剧。
C.这一复杂的计算机模型中的各项因子,指的是出口的数量、出口的
环境、出口的宽度及位置、人数及其人员构成等因素。
D.出口走廊如有开阔处,不仅不利于恐慌人群的逃生,反而会使人流
速度降低。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4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
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
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
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春笋教育中心
第 4 页 共 8 页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
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
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
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
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
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
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目眦尽裂 目眦:眼睛。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
左担任警卫的人。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跽:跪直身子。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西向:西边。
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则与之斗卮酒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窃为大王之不取也 臣为韩王送沛公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B.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
1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刑人如恐不胜 B、先破秦咸阳者王之
C、头发上指 D、道芷阳间行
14.下列对文段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在危急中“如厕”是借口,真情是急欲脱逃,招樊哙出,暗中
有所谋算。
B、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
C、樊哙闯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主要表现樊哙对项王的愤
怒、仇恨。
D、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杀机已经基本消除。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08 分)
四、(18 分)
15.将以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
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春笋教育中心
第 5 页 共 8 页
⑵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16.阅读下面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4 分)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⑴挈妻子而去之走。
⑵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题乌江亭 乌江亭
[唐]杜牧 [宋]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 百战疲劳壮士哀,
包羞忍耻是男儿。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 江东子弟今虽在,
卷土重来未可知。 肯为君王卷土来?
[注释] 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是项羽自刎之处。
(1)上面两首诗歌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属于 和 。(2 分)
(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表现的思想内容却不同,请指出不同之处。
(结合原诗关键字词分析)(4 分)
18.名句名篇默写。(任选四题每题 1 分)(4 分)
(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而亡诸
侯,履至尊而至六合, ,威振四海。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所
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悟已往之不谏, 。 ,觉今是而昨非。
( 4 ) 吾 师 道 也 , 夫 庸 知 其 年 之 先 后 生 于 吾 乎 ? 是
故 , , , 。
(5)纸上得来终觉浅, 。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山 间 小 路
龙应台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一条山间小径。在
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
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
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
院。
春笋教育中心
第 6 页 共 8 页
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
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
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 40 岁的朱熹经
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
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
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
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
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
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
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800 年前的中国。
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的意气风发,谁能想见
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
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的命运,郁悒而终。发丧
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 30 年,宋理宗会读朱熹
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
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
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
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
的声音。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
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
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决定他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
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轩泉,历代山水的住
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眼。
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
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
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
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
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
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
譬如书院在 1131 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儒雅”,
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
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
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
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 妥协的消长过程。
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
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春笋教育中心
第 7 页 共 8 页
(选自《看世纪末向你走来》,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19.综观全文,作者在回顾岳麓书院的兴衰历史时,阐述了文明与霸权
之间怎样的关系?(4 分)
答:
20.作者在第 8 段中提到的“不灭的抗争力量”指的是什么?请加以说
明。(4 分)
答:
21.作者写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这段文字中“最深邃的起点”指的
又是什么?(4 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这篇散文构思巧妙,以一条山间小路连接起古代与现代,脉络清晰,
结构紧凑、完整。
B.作者写岳麓书院,重点写了朱熹与张栻公开讲学辩论的事,因为这
件事最能体现书院是文明的象征这一点。
C.“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
这是作者对书院的委婉批评,意即为了吸引游人,应该附设歌厅茶座。
D.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
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与活力。
E.作者介绍刘珙重建岳麓书院,还补充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
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是始终对立的。
答:【 】【 】
六、(12 分)
23.依照例句,从下面给出的事物中任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
写出对人生有警示作用和意义的两个句子。(4 分)
例:彩虹
正面: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的人生。
反面: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备选事物: 竹子 落叶 气球 筷子
所选事物:
正面:
反面:
24.根据语意,判断并补充完整这一组对话。(4 分)
阿海的邻居:你家的小明真刻苦,每天晚上十二点多钟,我们都睡觉了
春笋教育中心
第 8 页 共 8 页
还听见他在弹琴哩!
阿海:
25.用“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
原意。(4 分)
一个民族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遗产的丰富与否,更能
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七、(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做你的生命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做你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可爱的事业和脚印,
让你的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