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西周初年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 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 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 D. 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2、《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
私田。”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 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 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3、四位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
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什么身份和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
“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
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老师说:“你们四人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
及道家的思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B. 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 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D. 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4、战国时期城市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可能有( )
A. 青花瓷器 B. 印刷版《论语》
C. 铸有铭文的青铜器 D. 甘薯碳化物
5、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汉制”与“秦制”相同的是( )
A. 刺史制度 B. 郡县制 C. 封国制 D. 察举制
6、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也包含有“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他( )
A.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7、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古人曾用“事无不总”来形容三省六部中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礼部和吏部
8、据历史记载: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大米,但进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了不少贩
卖面食的店家,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与水稻连作,以获取利润。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 西汉 B. 唐朝 C. 宋代 D. 明朝
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包括( )
①反对君主专制 ②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③彻底批判传统儒学的思想体系 ④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而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下列作品中属于写意画的
是
A. 展子虔的《游春图》 B.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 郑板桥的《墨竹图》 D.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1、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最大贡献在于( )
A. 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B. 奠定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C. 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 彻底消除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12、《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
A. 充分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 平民斗争的结果
C. 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D. 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2
13、在政治文明方面,古罗马留给人类最大的遗产是( )
A. 自由 B. 民主 C. 法制 D. 集权
14、智者学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古代希腊奴隶制城邦文明发展的结果 B. 自然哲学家自觉转向对人的研究
C. 自然哲学家认为研究宇宙没有意义 D. 自然哲学家热衷于考察社会
15、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点的区别主要在于苏格拉底( )
A. 热衷于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B. 认为天地万物生死存亡都是神意的安排
C. 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 D. 从根本上否定了神的存在
16、《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是( )
A.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B.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 破坏了内河航运权 D. 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17、《资政新篇》主要反映了( )
A.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的精神 B. 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C. 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D. 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要求
18、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主要差别是( )
A. 资本来源为私人 B. 企业规模小
C. 根据市场需要经营 D. 企业性质不同
19、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大在中国的资本输出 B. 自然经济的阻碍
C. 思想观念的落后 D. 清政府的压制
20、1898 年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
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
A. 太平军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义和团
2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
出席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
A.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 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 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22、孙中山提出的政治革命主要指(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推翻帝制,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D.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23、近代有人曾痛切地认识到“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这一情形始于( )
A. 清朝统治初期 B. 清朝统治晚期
C.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2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爱华兕兴,
女兕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上述现象大规模出现最早应在( )
A. 戊戌变法时期 B.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后
25、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
A. 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C. 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 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26、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和冲击 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④⑤
27、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广州的是( ) ①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 ②中共“三大”召开
③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④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8、1965 年 5 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过
去,弹指一挥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38 年前,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立中国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最大意义在于( )
A.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是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
C.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9、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包括( )
A. 武装斗争 B. 党的建设 C. 土地革命 D. 根据地建设
30、1935 年 2 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娄山关·忆秦娥》。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
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体现了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 )
A. 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B.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C. 遵义会议召开,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31、“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
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
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重庆谈判后
32、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
A. 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C. 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D. 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3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
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千里越近大别山 B. 百万雄狮过长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
34、中共七大与七届二中全会的相同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准备 B.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
C. 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地位 D. 改进党的工作作风
35、1954 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A. 解决了朝鲜半岛恢复和平问题 B. 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C. 实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 D. 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最终合作
36、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作
出上面判断的前提是( )
A. 新中国的建立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国民经济的恢复
37、下列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38、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
①“一五”计划经济指标提前完成 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国内主要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
4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39、建国之初制定的《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重点项目不包括( )
A. 原子能技术 B. 火箭技术
C. 载人航天技术 D. 电子计算机技术
40、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在回顾“二五”计划时说:“其实在 1958 年下半年,许多迹象就表明国民经济
主要比例关系已经失调。但那时人们不敢反映,怕被说成泼冷水。”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 反右派斗争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 D. 文革
41、邓小平在 1975 年 9 月 27 日讲话中指出:“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
整顿,文艺政策要调整,调整其实也是整顿。要通过整顿……解决各方面的问题。”邓小平所说的“整顿”
的本质含义是( )
A. 调整政策 B. 纠正文革的错误 C. 结束文革 D. 发展经济
42、曾经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和打击的原北京市长彭真同志,1979 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
会主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七部法律的起草工作。上述材料表明,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的深
刻教训是( )
A. 必须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B. 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C.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43、中共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三个方面”包括
①坚持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依法治国 ④多党合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其长远意义在于
A. 丰富城乡人民的生活 B. 改变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D. 促进产业结构变化和实现农村现代化
45、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
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分三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46、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下列农村改革方案中,解放或发展了生产力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扩大企业自主权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④⑤
47、1985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改革所有制体制 B. 改革分配体制
C.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8、下列各项中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是( )
A. 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认识
49、歌曲《春天的故事》写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
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材料中的诗篇是指( )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邓小平“南方讲话”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50、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这句话说明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
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 )
A. 掠夺黄金 B. 掠夺原料
C. 开辟海外市场 D. 让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5
51、与新航路的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
①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③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 ④世界市场形成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52、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B.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
C.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53、下列各项中,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
A. 反对禁欲主义 B. 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 矛头直指教皇 D.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54、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 )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5、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B.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C. 拿破仑法典颁布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56、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主要是指( )
A. 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 它克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弊病 D. 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5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前提是( )
A.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B. 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 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58、19 世纪 60 年代,印象画派兴起,对其产生的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的发展 B. 画家认识到户外写生、亲近自然的重要性
C. 画家对传统禁欲主义思潮的反叛 D. 画家强烈要求体现个性风格
59、下列有关《四月提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作者是列宁 B. 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C.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D. 提出以武力夺取政权
60、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的
评价主要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是苏维埃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C. 是一次共产主义的成功尝试 D. 有利于苏维埃政权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61、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的内容发生在(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 B.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C.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62、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 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63、二战后 20 年,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B. 发展新兴工业
6
C. 继续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6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 “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 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C. 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65、罗斯福新政中具有救济性质的措施是( )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 调整农业政策 D. 兴办公共工程
66、“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
理论上恶化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 )
A. 斯大林改革 B. 赫鲁晓夫改革
C. 勃列日涅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67、有人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将其全部精力献给了两项事业:拖垮苏联政府以及致力于精简美国国家
政府机构。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前一个目标已经实现,而后一个目标直至他逝世的那一刻还未能实现。“前一
个目标已经实现”的标志是( )
A. 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 B. 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 “八一九”事件 D.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68、2006 年 5 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
二次“冷战”。那么,第一次“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 丘吉尔的福尔敦演说 B. 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 马歇尔的复兴欧洲计划 D. 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69、二战后调整和支撑世界经济贸易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关贸总协定 D. 欧盟
70、美国《福布斯》杂志 7 月 21 日撰文,就二战后各位总统在任期间经济工作上的表现列出了自己的一份
排行榜。结果克林顿技压群雄,成为最能搞经济的总统;而排在名单最末的,是现任美国总统布什的父亲老
布什。克林顿“成为最能搞经济的总统”主要原因是他任职期间( )
A.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B. 积极打击恐怖主义
C. 减少开支,削弱税收 D. 采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71、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 经济全球化必然会给全世界带来福音
C.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 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72、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
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②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73、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思想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天赋人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4、美国总统与法国总统的相同之处有( )
①都是国家元首 ②都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③都由议会选出 ④都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5、下列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中迅速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是( )
A. 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 B.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7
C. 法拉第用实验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D. 爱因斯坦提出物理学相对论
二、非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
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2、从战国到秦汉,中国思想界异彩纷呈。统治阶级在采用哪家学说治理国家问题上举棋不定,法、道、儒
家先后登场,试分析秦朝用“法家”学说、汉初用“道家”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
3、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关系方面概括其主
要特征,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4、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
到 1921 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 20 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
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⑴材料 1 中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⑵材料 2 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⑶根据材料 3 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 20 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5、国共两党在 20 世纪 20~40 年代,进行了两次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⑴两党两次合作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⑵两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中国革命进程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⑶试就两次国共合作谈谈你的认识。
6、中共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两次重要会议。请从会议召开的
背景、会议的中心内容和历史作用方面概括其相同之处,并予以简要说明。
家
年代
700
600
500
400
300
10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8
7、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20 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
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结合史实论证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并总结两次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
材料 2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
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Ⅲ教师教学用书》岳麓书社 2005 年版 93 页
材料 3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 4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路德选集》
材料 5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9、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解释这两个发现,
并分析其影响。
10、英国和美国一直被视为传统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但两国的政治面貌却不尽相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两国政治的制度及主要特点。
⑵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
⑶概括说明两国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原因。
11、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⑴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⑵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12、罗斯福新政虽然发生在二战前,但是它也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新趋势,请思考它反映了战后
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新趋势,并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举例说明。
13、1921 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业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
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 年应征收粮食 4.23 亿普特,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 2.4
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14、赫鲁晓夫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先河。苏联改革的结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
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15、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请回答:
⑴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⑵这一变化导致当今世界政治形势出现怎样的特点?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三、选做题
16、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展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不同?分别简述这两次变法在富国方面的措施。并概括指
9
出两次变法性质的不同点和历史作用的相同点。谈谈有何启示?
17、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
18、改革是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
第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第三,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请问: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属于哪种类型的改革?两者有哪些主要的异同点?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D C B D C C A C A D C A C D C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C B B C B A B C C B A A B C A D C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B A A D B C C D C D C C D C D D A C D D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答案 A B D B D D D B D D B C D A C
二、非选择题
1、政治:①各国先后变法:强化君权,建立君主专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农耕。
②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品
经济发展,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成为商品经
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军事: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作
战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军事专著。
总体趋势:统一的进程加快。
2、秦朝用法家学说的原因:①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符合法家的主张,秦国因此日益强盛,最后统一全
国。②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教训,采纳法家中央集权思想,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③秦
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只有实行中央集权才能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同时强化对人民的专政。
汉初用道家思想治国的原因:①刘邦等认为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是其败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轻刑薄赋,休
养生息,实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②刘邦等认为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也是秦败亡的重要
原因,因此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分封同姓王,扩大了地方的权力。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①道家无为而治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皇权。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有条
件解决王国问题和匈奴的威胁问题,实现国家的“大一统”。③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吸收了法家中央集
权思想,“大一统”的主张又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3、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例如明朝中后期江南等地出现了手工工场,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雇佣工人。“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细密;具有资
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10
政治方面: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明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例如君主权力强化、大兴文字狱、实行八股取士等,表明依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以维持统治,证明了封建
制度的衰落;农民战争发展到新阶段,“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表明农民斗争已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思想文化方面: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例如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指出君主专制是“天
下之大害”。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
学问。他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
的唯物观点。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还要“趋时更新”。文化上出现
了反封建的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文艺繁荣、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这是封建制度衰落在文化上的反映。
对外政策方面:走向闭关自守。
例如明朝的“海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导致中外差距拉大,中国逐渐失去了在对外交往中的主动权。
4、⑴明代的“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近代民族工业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⑵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 19 世纪 90 年代和 20 世纪初
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一战后迅速走向萧条。
⑶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
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国货市场不断扩大,为其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一
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状元实业家
特殊的地位和经历,尤其是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进入 20 年代,随着国际关系的调整和
经济的恢复,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张謇的企业因此每况愈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条件下,不仅中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而且中国的民族工业与享有帝国主义特权的外资企
业所处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捐税。因此,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
5、⑴任务:第一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第二次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⑵第一次合作:成果: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影响: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
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合作:
成果: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影响: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认识:两党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6、⑴背景:都召开于重大历史转折到来之前。
中共七大召开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⑵中心内容: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党的任务。
中共七大制定了抗战即将胜利的情况下党的任务;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⑶历史作用:都具有从理论上探索新的历史阶段指导革命实践的作用。
中共七大指导了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11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导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7、⑴面对危机,这两位政治家给各自的国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1 分)
罗斯福在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实行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国家干预政策,创立了现代资本主义发
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5 分)
邓小平在极“左”思潮带来的动乱把中国经济推向崩溃边缘的情况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指导中国
共产党和人民顶住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冲击,使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快速发展。(5 分)
⑵启示:①任何国家要向前发展,必须依据国情进行改革。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
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③面对社会危机,应当制定出可以使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言之有
理即可得分,不可超过 3 分。)
8、
①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②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封建神学统治西方近千年,个人意识惨遭压制,人成了上帝的羔羊,人文主义
思想几近湮灭。
③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
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④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⑤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
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和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9、“人”被发现是指文艺复兴运动,“世界”被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它以“神”为中心,严重压抑着人性,
阻碍科技、文化和生产发展,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意大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肯定
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当时人文主义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
的发展中,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15 世纪,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渴望获得制造
货币的贵金属——黄金,加之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因此新航路的开辟获得了成功,对世界,尤
其对欧洲有着巨大的影响。第一,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同美洲开始了联系,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主
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第二,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
资本主义的发展。
10、⑴政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
主要特点:英国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政体;美国是以共和制为根基,总统制、联邦制为表现。
⑵法律依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 年宪法》。
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传统的封建社会,是革命胜利后新旧势力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
美国:独立战争彻底摆脱殖民统治,没有传统势力的包袱,但各地利益存在激烈冲突,是各种现实利益冲
突妥协的结果。
11、⑴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蒸汽机等机器制造业。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化学工业。
⑵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12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成东方落后于西方的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东西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连成一体,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12、反映了: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举例:①在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方面,罗斯福政府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
复银行信用,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制订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
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等等,这些都表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
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②在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方面,政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发放紧
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
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这些都体现了福利制度的推行。
13、进步性: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保护生产者劳动经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
配,对勤劳的生产者是优待,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意义: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
14、①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是因为:虽然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
改革。并且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
成混乱,也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②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死”了,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的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仍然没有
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这种修补性的改革,不可能根除积存的弊端。在他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
于停滞。20 世纪 70 年代下半期,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发
展速度放缓。到 80 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跨”了,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
中阻力重重,以致改革效果不佳,经济继续滑坡。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
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 年苏联解体。
15、⑴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⑵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原因:多极化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联系,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平衡,使被“冷战”
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此外,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
世界秩序;恐怖主义出现等。
三、选做题 16、
历史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封建统治危机时期。
措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性质: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制,建立封建制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局部调整的改革。
历史作用:生产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军事实力增强。
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要措施有效,
13
用人得当。
17、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迁都洛阳、改行汉制、移风易俗等
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这有利于北方
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繁荣奠
定了基础。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跋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
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
出了贡献。
18、类型:都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改革。
相同点:背景:内忧外患;
目的: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性质:地主阶级改革;
内容:创办近代企业和新式学校、派留学,创建军队等;
结果:改革都不够彻底,失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有助于两国的近代化。
不同点: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较全面;洋务运动侧重军工、国防,改革更不彻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