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2 / 2019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还剩 6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 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据韩非子记载:孔子死后,弟子散游于诸侯,儒家学派内部逐渐分为八派;墨子死后, 墨家学派也分为楚墨的邓陵子、齐墨的相夫子、秦墨的相里勤三派。这一现象反映了, 当时 A.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 B.经 济体制影响学术进步 C . 文 化 融 合 的 趋 势 增 强 D.政治分裂阻碍文 化发展 2.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与古希腊先哲从抽象思辨的哲学角度研究人相比,上述言论体现出孔孟 研究人的角度应是 A . 宗 法 血 缘 的 家 族 层 面 B.具体实用的社会 层面 C . 家 国 一 体 的 国 家 层 面 D.神秘神圣的王权 层面 3.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 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 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 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 地位确立 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 D.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 教化功能 4.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 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 影响 A . “ 大 一 统 ” 的 主 张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 “ 天 人 感 应 ” 学 说 D.“ 三纲五常”学说 5.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 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 . 扼 杀 人 的 自 然 欲 求 B.标志理 学成为官方哲学 C . 促 进 儒 学 的 世 俗 化 D.实现乡 村基层自主管理 6.《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 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 A . 超 越 时 空 的 精 神 实 体 B.伦理道德的基本 准则 C . 君 权 神 授 的 思 想 来 源 D.追求幸福的物质 欲望 7.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 ‘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 一切不为。”该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陆九 渊 C.王守仁 D.顾炎武 8.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 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B.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 C.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去了市场 D.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 9.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真理。该哲 学思想 A.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强调了人独立运用思 考能力 C.树立了人们正确道德价值观念 D.冲击了天主教会神学 世界观 10.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 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徳这些思想 A.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B.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 本主义要求 C.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D.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 念背道而驰 11.西方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伽利略“把吉尔伯特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与数学的演绎 方法结合起来,因而发现、并建立了物理科学的真正方法。”这里的“真正方法” A.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为“日心说” 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C.奠定了近代科学实验的基础 D.成功对自然界 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12.达尔文在 1838 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但并没有急忙发表,直到 21 年后才发表他 的观点。这主要是因为 A.进化论存在理论缺陷 B.受 传统社会观念的制约 C.理论未得到教会认可 D.前 人已经阐述相同思想 13.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812—1870 年)的作品长期受到英国工业文明研究者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其作品 A.弘扬了个人奋斗的时代精神 B.真实描绘了英 国工业革命的全貌 C.描述了封建贵族的吝啬 D.反 映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 14.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 20 世纪 30 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 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 “只要我们还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有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A.电影可以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 B.罗斯福借助秀兰·邓波儿推行新政 C.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D.当时电 影主要是以经济危机为题材 15.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 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 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 B.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D.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16.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 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 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 育思想成为主流 17.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 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 A.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B.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 肯定 C.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 D.目的是为变法 扫清思想障碍 18.《上清帝第四书》指出,“窃以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中国败弱之由,百弊丛积,皆由体制尊隔之故。”“夫以不更化则危亡之急如此,能更化 则强盛之效如彼,言之岂不易哉?请以土耳其、日本言之。”这反映出康有为的主要意图 是 A.论证以变法图自强的必要性 B.批判革命党人 主张的荒谬性 C.阐述社会自然进化的必然性 D.把土耳其日本 作为效法榜样 19.1917 年 4 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 依靠中国 “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须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 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 A.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 B.主张西 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 C.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 D.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 明进步 20.有学者认为,到 1920 年,中国完成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中国已名副其实是现代世界的一部分了。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A.批判封建文化促进了思想觉醒 B.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 民主化 C.外国势力渗入密切了中外联系 D.民族工业发展加速了 工业化 21.1912 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 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 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 A.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B.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 D.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 22.2016 年 11 月 11 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 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 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材料中的三民主义 纲领 A.代表工农的根本利益 B.推 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C.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 D.符 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23.孙中山 1924 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 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 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都主张彻底废 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都解决了夺取 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24.针对党内党外许多人“分歧错杂的思想”,1939 年 6 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强 调,“我们要坚持三民主义,并且用真三民主义反对假三民主义,争取中间性的三民主 义”。毛泽东的意图是 A.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 B.继 承与发展三民主义 C.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与 蒋介石争夺领导权 2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在第二阶段,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C.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首次明确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26.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 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肯定计划经济 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指明了方向 27.如果你是《中国记忆》摄制组的成员,需要为 1964 年剪辑片段选取素材的话,下面可 以选择的是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九年义务教育 实现基本普及 C.文艺界呈现百花凋零的局面 D.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28.20 世纪 80 年代,“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文化与世界从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20 世纪文库”、“外国研究中国丛书”、“走向来来丛书”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支撑 起中国学术界的半边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理论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 荣景象 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D.表明中国学术 界已全盘西化 29.1964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要求纠正外语教育 语种严重偏向的问题,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这一政策 A.顺应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引发了中苏关 系的严重恶化 C.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有利于引进西 方的先进技术 30.1952 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 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 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 主要目的是 A.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 B.培 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D.全 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第Ⅱ卷 (共 40 分) 31.(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统家训有口头家训 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家书、遗令等体裁。家训的内容主要涉及齐 家治国、为人处世之说,例如孝道、勤俭、谦恭、诚信、慎修、勉学、自省、向善、安 分、积德、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家训始于先秦时期的周公训诫,发展于汉魏 六朝,成熟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最负盛名的有《颜氏家训》《弟子规》等。先秦 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及饱学之士把家训 当作独立的著述来进行。宋元明清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 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家谱中的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的家训普遍产生。家族 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面的社会普及型,也使传统家训转 向了社会家训时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二 由于时代的急剧裂变,传统家训在近代发生了转型。由于“家庭革命”风暴的 影响,大家庭数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逐渐被“小家庭”时代所取代。家训已经没有 传统的家训专著、家诫、家范等专门形式,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最为著名的是曾国 藩,他一生写了几十篇家训性质的家书,最后结集成专著《曾文正公家书》。由于受到 外敌入侵,风雨飘摇中人们提倡经世之学,追求革新思想。近代家训中体现了资产阶级 思想、封建残余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等思想并存。当今社会,家庭人际关系日趋平等, 生活空气日趋民主。伴随着科学技术发达,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一般没有闲情逸致 写什么家训了,这些都使传统家训在现代家庭中的地位下降。 ——摘编自周斌《实现传统家训创造性转化的原则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的新变化,并浅谈对 传统家训传承的认识。(8 分) 32.(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 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 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 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 年)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 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 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启蒙运 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 200 多人。 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 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 因。(6 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并分 析启蒙运动的影响。(8 分) 33.(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成果的累积上,其中在人类物质文明的 累积中,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的累积和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都是思想 解放先导作用的客观成果;而在人类精神文明的累积中,人类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社 会风尚乃至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进步,也直接导源和得益于思想解放的促动作用。可以 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 创新为先导的。正是由于思想解放所导致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创新和转型。 ——刘相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xx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历史(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C B D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C B D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C A D D C A B 二、材料解析题(本卷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1)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起源早,阶段性明显;逐步发展为独立的专著;包含 了一定的经济思想;家训社会化并具有一定约束性。(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即可得 6 分) (2)新变化:家训形式以家书为主;家训内容主张救亡图存,提倡经世致用,追求革新; 家训思想多元化,新旧并存。(6 分) 认识:传承和发扬传统家训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实现传统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 (2 分,任意答出一点即可) 32.(1)核心特征:学术自由。(2 分) 原因:政治社会环境自由宽松;私学发展,讲学盛行;拥有一批有德有才有识并敢 于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思想家;自由读书、著书之风盛行等。(每点 2 分, 任意答 2 点 4 分) (2)不同:近代色彩鲜明;凸显科学、理性;在多个国家开展;涉及领域众多。(每点 2 分,任答 2 点 4 分) 影响:使人类步入科学和理性时代;对法国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美国独立和建国的 精神武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每点 2 分,任答 2 点 4 分) 33.示例: 论题:维新变法思想推动晚清社会进步。 阐述: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不仅提出学习西方 自然科学知识,还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为后 期维新变法思想奠定基础。随着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等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主张变法维新,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形成了思 想解放潮流,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主 革命的进程,对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与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19 世纪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晚清 的社会变革与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 (也可从以下角度阐述:三民主义推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的革命 与建设;邓小平理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