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物理 / 二轮复习 / 八年级物理上阶段性测试声学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阶段性测试 全卷分为 A、B 卷。A 卷满分 100 分,B 卷满分 2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A 卷分为第 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8 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 2 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 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第Ⅰ卷全是选择题,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 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 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的要求。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空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2、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 C.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低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 5、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 D.利用回声加强原声 6、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 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 7、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 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 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寒假开心练一 8、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 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9、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12、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13、如图 1 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 吹出“dou(1)” “ruai(2)” “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 序号是( ) A. 丙、乙、甲、丁 B. 乙、丙、甲、丁 C. 甲、乙、丙、丁 D. 丁、丙、乙、甲 14、如图 2 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B 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 A 分别发射 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 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可见光 D.紫外线 A B C D 图 2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 打鼓面,观察纸屑跳 动的情况 图 1 物 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2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 6 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2 分) 把正确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方。 15、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 而产生的,并经 传入人耳. 16、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 在 ,这说明:声波具有 . 17、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 发出的.寻声而去,其 不 变,但 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在 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 播速度是 . 18、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 噪声; 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 减弱噪声. 19、一阵闷雷的巨响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 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 、 和 . 20、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 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21、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 ,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 2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竖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3s,收到回波信 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 能用来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为什么? 三.计算题。(共 10 分)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给分。 题 号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编 号 分 数 题 号 一 二 总分 总分人 编 号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编号 得 分 评卷人编号 A 卷 B 卷 23、一人在相隔 153m 的两墙之间喊了一声,听到的两次回声间隔 0.4s,求此人离两墙的距 离是多少米?(2.5 分) 24、一架超音速飞机在高空沿水平方向飞行,当飞机飞过某人头顶上方后 10s 这人才听到飞 机的轰鸣声,此时飞机已飞到此人前方 6210m 处,求: (1)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2.5 分) (2)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几倍?(2.5 分) 25、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一 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 15℃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 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 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 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 1.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为多少 m?(第 1 空 0.5 分,第 2 问 2 分)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 20 分) 26、如图 3 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 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 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___(填“高” 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_有关. 27、如图 4 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________(填“会”或“不会”) 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这说明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 将右边音叉的振动 传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 28、探究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的实验: ①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物质 温度(℃) 速度(m/s) 空气 15 340 水 15 1450 松木 15 3320 铁 15 4900 得 分 评卷人编号 图 3 图 4 ②操作: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轻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 接触小球(图 1—1),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 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说明:当声源的振动________________比较大的时候,音量较大;反之,则音量较小。 28、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小明和小刚进过讨论; 提出一个猜想“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们设 计了如下的试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 ________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 ________ 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有此,他们的 到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学后,小明和小刚走到车站附近时看到一根钢轨架在路边,小明提议利用钢轨在作 一次课堂上的实验。这次,由小刚在钢轨的一头用石块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贴在钢轨的另一 头。结果他听到了两次声响,“这是为什么呢”小明产生了疑问,但他马上恍然大悟“这是 因为________和_________都能传声”,小刚马上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听到两次声响, 而不是一次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 5,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 l0m 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 音就大些.这一实验 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30、如图 6 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 (3)此实验说明了 . 图 5 图 6 B 卷(共 20 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请将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题 号 l 2 3 4 5 6 选项字母 1、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的振幅决定音调 C.物体 1 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 20 次到 2 万次 2、某同学将一把长 15cm 的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使之振动发声,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 长度分别为 10cm、8cm、5cm,比较三次发声,音调最高的是( ) A.10cm B.8cm C.5cm D.三次一样高 3、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 ( ) A.固体.液体也能传递声波 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 D.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下列各事物中,属于声源的是( ) A.“声纳”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 5、在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地面、山峦、云层多次反射 D.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大 6、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二、综合题(8 分) 1、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共 5 分)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 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 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 声音的 ② 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 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 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 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 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 A 、B 中① 和②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① ;② 得 分 评卷人编号 得 分 评卷人编号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短文 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有 . 2、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 是什么因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某校的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共 3 分) (1)猜想促使蜜蜂飞向花朵的因素。 猜想一:蜜蜂飞向花朵,跟花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 。 (2)实验步骤: 猜想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及操作 需要记录的数据 猜想一 比 较 单 位 时 间 内 飞 临 不 同 条 件 的 纸 花 上 的 蜜 蜂 数,判断影 响 蜜 蜂 飞 向 花 朵 的 原因 用相同颜色大、小不同的两 组纸花,分别沾上蜂蜜,挂 在树枝上。 在单位时间内飞临大、小不 同的纸花的蜜蜂数 猜想二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