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的内容。它是在四、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 移、旋转的基础上学习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实际,理解并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把它的每条边都按一定的 比例变化,即每条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利用方格纸的 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 神与应用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在学习上学生始终是主体,因此,课堂上的活动、互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老师 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先让学生说,老师再进行 总结,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活动环节,老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帮助学 生完成活动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从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知识。通 过直观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启 发、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价值。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我是用谈话导入课题的:“重阳节那天,老师去了我们梅州一个很著名的景 点(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哪?(再出示另一张相同的图片),这两张图片 怎样?(完全相同)完全相同包括哪些方面?”(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通过两组图片的呈现,让学生初步感知“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这样的设计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后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还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为下面学 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首先通过两组图形的观察,明确放大或缩小只是图形的大小发生改变,形状 不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完成一份探究练习: 1、通过测量,我们发现:图①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图②的 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2、从左至右,图形( )了,( )后的图形长是原来长的( ),( ) 后的图形宽是原来宽的( )。 3、从右至左,图形( )了,( )后的图形长是原来长的( ),( ) 后的图形宽是原来宽的( )。 再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充分观察,说一说,得出规律: 放大 对应边扩大原边几倍 对应边×□ 缩小 对应边缩小原边几分之几 对应边×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观察、合作、交流、总结得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变化规 律。既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寻求规律的科 学探究习惯。为按要求画图做好了理论铺垫。) (三)动手操作,归纳方法 让学生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对正方形进行放大和缩小的操作练习,汇报时要 学生说说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再以小提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画图方法进行 归纳。 (这样的设计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把自 己发现的规律进行合理运用,真正落实数学学科“学用相容”的教学理念。) (四)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 P88 第 4 题、P89 第 5 题 (这部分练习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 生活中去,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从而更 好的巩固新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质疑,信息反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再将它放大或缩小。 (练习这样设计,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增强了 学生的应用意识,让数学知识得以延伸。)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两张图片完全相同 放大或缩小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形状不变、大小改变) 对应边同步变化 形状不变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且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 解和掌握。) 口 口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