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鲤城区实验小学 庄莹莹 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怎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数据的“集中趋势”? ⒉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极端数据这一“模糊”的概念?更为 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⒊怎样引导学生感受数据处理方法的合理性?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匀 出来的,代表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会用“移多补少”或通过计算(总数÷份数) 求平均数,理解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已有生活认知: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平均数来帮助分析解决问 题,如平均分数、平均速度、平均身高等。个别学生可能在电视上看到过“去掉 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数”的评分规则。 思维特点:平均数是一个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 的代表。对于平均数,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它的代表性,而忽视平均数背后的鲜活 的数据“个体”及其反映出的不同的数据特征。集中趋势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 是一种模糊的存在。 ⒉终点:感受平均数的灵敏性,认识到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端数据时,平均 数会受其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去掉 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数”的合理性。 ⒊过程与方法:结合“1.2 米免票线”这一情境,引入直观的散点图,促使 学生关注数据分布特点,直观感受数据的集中趋势。借助“猜年龄”的情境,通 过观察、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背后不同的数据特征,体会极端数据 对平均数的影响。在“歌手大奖赛”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讨论“哪种算法更合理”, 帮助学生积累数据处理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P87、88。 教学目标: ⒈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初步感受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 的集中趋势,知道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⒉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 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⒊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自制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费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 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 1.2 米的儿童免费乘车。 ⑴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1.2 米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呢? ⑵出示老师收集的 6 岁儿童身高统计图,感受集中趋势。 ⑶出示北京市调查结果,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 ⒉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平均数吗? ⒊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平均数。 【设计意图:创设“1.2 米免票线”这一情境,通过交流 1.2 米这个数据的 得出和解释 1.2 米免票线规定的合理性,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激活 学生的知识经验,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引入直观的散点图,借助直观图像 演示,促使学生关注数据分布特点,直观感受集中趋势,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 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信息化整合点与软件:运用 WPS 软件,用“WPS 表格”收集数据、整理描 述数据,生成散点图链接到“WPS 演示”,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集中趋势。】 二、制造冲突,引领探究 出示:操场上有 6 个人正在做游戏,他们的平均年龄是 12 岁。 ⒈猜一猜,这六个人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吗? ⑴学生在作业单上写上数字后,老师有选择地投影展示。 ⑵师:这位同学猜的 6 个数平均数是 12 吗?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创设猜年龄的活动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平均数的两 种求法。】 ⒉出示前 5 人的年龄,问:第六个人的年龄会怎么样?为什么?大胆估一估。 ⒊出示第六个人的年龄,问:在这里,用 12 这个平均数作为 6 个人年龄情 况的代表数是否合适? ⑴引导比较前后两组数据的特点。 ⑵揭示“极端数据”。 ⑶引导发现: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变得不能很好地反映一组数据 的集中趋势,不那么具有代表性。 【设计意图:在估一估中发展学生的数感,通过对两组数据的观察、比较、 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背后不同的数据特征,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 响,积累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⒋如果把第 6 个人的年龄变一变,平均数会有变化吗?用这个平均数作为代 表数合理吗?如果变换另一个人的年龄呢? 小结:看来,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据的增加或减少,都会使平均数发生 变化。 总结:平均数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灵敏性。当数据差距不大时,平均数具 有代表性;当数据差距较大时,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 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设计意图:在其中一个人的岁数的变换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平均数的灵 敏性。】 【信息化整合点与软件:运用“WPS 演示”逐一出示六人年龄,引发认知冲 突,体验极端数据;插入 FLASH 动画,现场操作数据变化引起平均数变化,形 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灵敏性。】 三、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㈠下表是“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⒈出示两种不同算法 ⒉引导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讨论:哪种算法更公平、更合理? ⒊学生汇报,老师引导观察。 第一组数据:6 位评委给选手 1 的分都不低于 96 分,而评委 4 只打了 80 分, 明显打低了,这是一个极端数据,如果按照第一种算法,平均分就会被拉低,就 不能很好地代表选手 1 的歌唱水平。 第二组数据:6 位评委给的分都不高于 90 分,但评委 2 给选手 2 打了 99 分, 明显打高了,这也是一个极端数据,如果按照第一种算法,选手 2 的平均分就会 偏高,就不能很好地代表选手 2 的歌唱水平。 第三组数据:大家打的分数都差不多,得到的平均分也都差不多,都能代表 选手 3 的歌唱水平,那么两种算法都可以。 ⒋播放比赛视频。 总结: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计分方法,可以减少极端数据对 平均数的影响,使最后的得分更加公平合理,更能代表选手的实际水平。 【设计意图:创设“歌手大奖赛”的这一情境,激发学生讨论“哪种算法更 合理”,引导观察分析三组数据的不同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极端数 据对平均数的影响,深刻感受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数的 合理性,帮助学生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与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信息化整合点与软件:运用“WPS 演示”播放歌唱比赛视频,感受去掉一 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数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㈡招聘广告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 应用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四、梳理总结,拓展认知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说一说,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播放数学小故事:《平均出来的牛体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通过数学小故事, 留给学生新的思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信息化整合点与软件:运用“WPS 演示”制作数学小故事并自动播放,结 合声音、图像等功能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动学生的主动思考。】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 代表性 平均水平 集中趋势 敏感性:随数据变化而变化 易受极端数据影响 观察 ↓ 比较 ↓ 分析 ↓ 发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