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数学 / 教学同步 / 北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 / 四 长方体(二) / 体积单位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还剩 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说课教学用案例)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周鹤新 一、说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本课时教材 编排的特点,安排好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与教学关键】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 38 至 40 页的内容, 安排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第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第一课 时。在此之前,教材安排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及其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它们是本课时学习的基础。同时,“体积和体 积单位”又是小学阶段进一步学习容积,学习圆柱体、锥体等几何形体体积的基 础,也是今后学习立体几何及高等数学的基础,是学生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的知识保障,还是逐步发展学生关于客观事物、几何形体大小关系等空间观念的 重要环节。因此,“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数学内容,是现 实的、有意义的并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起着 基础性的作用。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及学习的态度、方 式与习惯等情况。它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穿插在其他内容之中进行分析】 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 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 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 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体积”这一新知, 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时教材的编排,正是体现了上述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了数学的抽象 特点。教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 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物体是否占 据一定的空间?”,然后用实验来验证“物体占有空间”这一结论,进而联系生 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感受抽象的“体积”概念, 接着利用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出“体积单位” 概念,进而让学生体验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几何形体的大小,帮 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cm3, dm3,m3),感受 1 厘米 3、1 米 3 的实际意义”。根据《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内容 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科学合理、明确具体、可测可观察、切合 实际能落实,注意多元目标的有机整合,发展性目标忌空洞、宏大、广泛】 1、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 方分米、立方米(cm3,dm3,m3),知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感受 1cm3、1dm3、1m3 的实际大小,形成关于 1cm3、1dm3、 1m3 正方体的比较正确的表象。 2、通过实例,在比较实物体积的大小中感受物体的大小的关系,促进学生 2 关于“物体大小关系”空间观念的发展。 3、类比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再次感受“迁移”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感受 创新的意义。 4、利用寓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生活中实物体积的大小比较, 让学生感受“体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知“体积”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传统的教学重点,往往只重知识与技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宗旨的教育时代,其他方面偶尔也可能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哟!】 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意义及对“实验验证、类比、迁移”思想方法的感悟。 教学难点: 了解空间的含义,了解体积的意义。 二、说教法:【教法选择要灵活有效,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先进的教 学理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助于突出重点、击破难点。说教法不仅要说 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要说明选择的理论依据】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体积与体积单位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情 况,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以“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 指导思想,拟定以“激趣—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类比—迁移—创新—感悟” 为本课时的总体教学思路,具体地运用以下的教法开展教学活动。 运用“情境法” ,用“乌鸦喝水”Flash 课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激活学 生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物体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运用“实验法”,每小组配备水杯、石子与水(淡红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丰富关于“物体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中进行 数学学习活动,为落实教学重点奠定思想基础。 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积的意义,启发学生类比 “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学会迁移,感悟创新,体会“体积单位”的作用与意 义,进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练习法”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三、说学法:【学法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 动性,自主参与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学会”逐步转化为“会学”。说学法要 说明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习,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学习的理论依据】 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 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本课时的学生学习方式,以“观察 猜测,动手实验、联系生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 仔细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前提,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石子真的会占据 空间吗?”、“不同大小的物体,占据的空间的大小一样吗?”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重要措施,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结论:“物体是占据空间 的。”、“大小不同的物体,占有的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 生活经验是知识建构的基础,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受“体积”的实际意义。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类 比“面积单位”的导出过程与意义,迁移创新,体会“体积单位”的作用与意义。 四、说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不是教案的简单拷贝,要说明每一环节的目的 意图,不仅是说明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教学流程是预设, 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情况随时合理地加以调整】 根据教学目标及选定的教法与学法,预设教学流程如下: 3 (一)寓言导课,激趣引思(约 2 分钟) 运用儿童的兴趣特点,播放“乌鸦喝水”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 考猜测:“物体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动手实验,验证猜想,联系生活,激活生活经验(约 10 分钟) 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联系生活经验,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建构新知。 1、用两个同样形状的水杯、石子和水(加了二滴红墨水),引导学生如何用 实验来验证:物体占有空间。(分小组实验,每组四人) 2、引导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物体,说明它们是否占有空间。 3、利用学生所举的大小差异校大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所占的空间 大小相同吗? 4、引导学生如何用刚才的实验器材来验证“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 大小也是不同的”。 5、让学生举例比较物体的大小,明白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物体的大小”就 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从而激活学生的关于“物体有大小”的 生活经验,为感悟“体积”意义作好准备。 (三)引出概念,感受意义(大约 5 分钟) 1、在激活学生关于“物体有大小”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出“体积”概 念,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叫 做“物体的体积”。让知识建构在原有的经验之上。 2、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语言 转换中感受“体积”的实际含义,落实好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类比迁移,引出体积单位(大约 4 分钟) 学会联想、类比、迁移,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利用两个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发学生的 思维障碍,激励学生想法更好在比较两者体积的大小。 1、提问:如何才能更好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2、独立思考 3、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是怎么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的?(出 示两个面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不同形状的长方形) 4、继续思考 5、小组讨论、交流 6、反馈信息 7、类比迁移,创造性解决问题,引出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 方米(cm3,dm3,m3) (五)观察正方体模型,感受 1 cm3,1dm3,1m3 的实际大小(大约 8 分钟) 1、依次观察边长为 1 厘米、1 分米、1 米的正方体模型。(1 cm3,1dm3 的正 正方体用橡皮泥做成,1m3 的正方体用软线做成,每个小组一个,观察 时四个同学拉紧展开,注意场地的利用) 2、依次默想 1 cm3,1dm3,1m3 正方体,然后举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在此环节突出重点,击破难点。 3、小组合作,用 1dm3 正方体的橡皮泥,用最快的速度做一只你喜欢的小动 物,注意不要弄丢一部分。 提问:刚才做的小动物的体积是多大?把它随便把三个小组做的小动物合在 一起体积是多大?(渗透体积单位与单位体积正方体的辩证关系,渗透体积的不 4 变性,为今后的组合形体体积问题作准备,渗透体积的可加性。“体积”作为欧 氏空间的一种测度,具有移动不变性和可加性,在此加以渗透,是本课时的创新 之举) (六)练习巩固(大约 6 分钟) 通过练习,巩固体积概念的意义,理解体积单位的意义与作用。 1、下列物体占有空间吗(出示四个简单物体的图片)?估计这些物体体积 的大小,并从大到小排列出来?(发展估计能力与空间观念) 2、有没有不占空间的物体呢?(从反面加深了解“物体占有空间” ) 3、P40 做一做 1(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理解体积单位的作用) 4、P40 做一做 2(与引例呼应,强化对体积单位意义与作用的认识) (七)小结:(大约 5 分钟) 【良好的课堂小结,往往有“点睛”的功效,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的思维 高度,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一节课来一个高屋建瓴的总结】 本课时的小结是利用一道综合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 对本课时的学习过程作出总结,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这样的小结方式, 是创新之举哟!) 同学们,老师用橡皮泥做了一个窝窝头(底部有较大的内凹)和一只玉 兔包(出示实物),对这两个物体,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经验或方法,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测问题有: 它们占有空间吗? (物体是占有空间的,它们都占有空间;它们所占 空间的大小就是它们的体积。) 它们的体积哪个大?怎么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它们的体积谁大呢?学生的意义不统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比较它们 的大小。一是用体积单位 cm3 来测量(如何测量?),二是做成正方体直观 比较,三是用水杯做实验……) 通过比较,表面上看起来大一些的窝窝头,因为底部有较大的内凹,实 际体积反而比玉兔包的体积小。 借助此例小结有助于渗透辩证的“物体大小关系”的空间观念。(这也 是本课时的创新之举哟!) 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这是现代 板书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注:用硬纸板做成 1 cm3 与 1 dm3 的正方体模型,贴在黑板上) 体积 体积单位 物体会占据空间吗? 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 (实验验证) ①物体占有空间; ②不同大小的物体, 体积单位: → 一个单位体积的正方体: 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同。 立方厘米 cm3 → 1 cm3 → (举例感知) 立方分米 dm3 → 1dm3 →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立方米 m3 → 1m3 →(实物) 叫做物体的体积 5 六、说教学设计意图:【教学总体设计意图,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 它是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科学有效的 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的新知建构在原有的知识与 经验之上,并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实验”、“类比”、“迁移”的方法,感悟创新的 精神,体验“体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尽力发挥义务教育体系中学科的教育功 能,发挥每一课时的作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七、说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有助于总结设计经验,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实验进行了三处改进,一是增加了验证“两个杯子大 小一样”的过程,这是实验的前提,渗透数学的求真求实的人文精神;二是增加 了验证“不同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同”的环节,有利于激活“物体有 大小之别”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加深对“体积”的感性认识,这一环节,会不会 太难,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三是在水中加了二滴红墨水,有 助于学生观察实验的效果。 另外,放弃了验证“空气”也占有空间的设想。虽然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如在空针管里推推筒,往气球里吹气等,但是,“空间”这一“虚无”的东西, 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如再验证无形无色无味的空气也占空间,无疑会冲击学生 对“空间”、“体积”概念的体会,因些放弃了这一教学设想。课堂上如果有学生 提出相关的问题,可以作简单解释,再让学生课后去验证。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还有几处创新之举,如渗透体积单位与单位体积正方体 的辩证关系,渗透体积的不变性和可加性,渗透辩证的“物体大小关系”的空间 观念,改变小结的方式等。创新是素质教育要素之一,创新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创新设计的基础在于认真研读教材,彻底理解教材,这样,才能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 质量,真正地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6 7 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