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四年级《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龙仙四小 沈联建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64-65 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通过跷跷板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反复体验感知找出等量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方程、解
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
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
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
值。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教 法: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发现等量关系,并能用语言和算式来
表述,并在反复体会和深入探究中多角度理解等量关系。
学 法: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直观到抽
象,在探索和交流中感受、体会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周末都喜欢去哪儿玩?为什么?
2、出示跷跷板:
①喜欢玩吗?说说玩跷跷板的感受?
②看图并说说三幅图分别是什么意思。
图 1:1 只鹅比 2 只鸭重
图 2:3 只鸭比 1 只鹅重
图 3:1 只鹅与 2 只鸭子和 1 只鸡一样重
二、 合作探究
1、初步感知等量关系
师: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
生:1 只鹅的质量等于 2 只鸭子和 1 只鸡的质量。
1 只鹅的质量=2 只鸭子的质量+1 只鸡的质量
师:像这样的关系,我们就称之为等量关系。
2、进一步体会等量关系
①师:生活中有很多的数量关系,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著名的篮
球运动员姚明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特别高)
对呀,他的身高是 226 厘米。笑笑和妹妹跟姚明比了一下身高。(出
示妹妹、姚明和笑笑身高关系)
②读懂信息:哪两个人之间的身高有关系?什么关系?
③你能表示出妹妹、姚明和笑笑身高的关系吗?
合作要求:
1、借助体现数量关系的句子,理解、抓住关键句子。
2、可以用文字、画图等形式来表示,选你们喜欢的方式。
④展示汇报: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合作结果?生:文字、式子、画图。
⑤小结
说说怎样找等量关系?
3、多角度认识等量关系
师:老师从刚才的信息中也找到了一些等量关系式,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 厘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 厘米
师:观察这 3 个等量关系式 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生:妹妹身高有两种表示形式,通过妹妹身高的两种形式我们得出了
又一个等量关系即: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 厘米
师:看来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示形式,还可以从不同的表示形式
中获得信息中没有的等量关系,找出这些等量关系对我们以后的解决
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 1 题,第 2 题,第 5 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寻找我们身边的等量关系
六: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妹妹身高+20 厘米=笑笑身高
笑笑身高-20 厘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 厘米认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
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
打下基础。数学应该服务于生活,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
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
1、本课中的天平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理解,进而建立等量关系的
概念。
2、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我们
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接受外部所授予的知识,而是主动建
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3、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
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
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上仍存在着一些问
题:部分学生对等量关系式认识不深刻,本节课上完后感觉部分学生
对等量关系还没理解清楚,以致于学生不知道怎么找等量关系。
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
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
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今后的教学中认识到教学
设计应更加人性化,符合学生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