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周建新《街灯不语》
导语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变化,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快速城市化的乡村,不仅仅是街灯不语,很多事情,都让我们无语,
家族没了秩序,道德没了底线,利益让芸芸众生趋之若鹜,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生命为存在意
义和价值的奋力挣扎。作家只能空悲切,《街灯不语》中我们读到了对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
质疑和拒绝,他借助三爷这个形象告诉人们:坚守道德的最后一盏灯,这便是我活着的意义。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街灯不语
>>>题目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作者:周建新
①离开老家没过多久、有坏消息传来,三爷去世了。我握着手机。呆愣愣地站着,心里
又酸又疼。几天前,干瘦佝偻着的三爷,伸出鹰爪一般的手,那样坚定而又流畅地升起街灯,
咋说没就没了呢?
>>>悬念式开头,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
②我立在窗前。望着外面的鹅毛大雪,心也浮起了茫然的苍白,覆盖原野的大雪成了我
眼前的背景,窗玻璃成了屏幕,我在上面看到了三爷的一生,那是简单的一生,也是虚无缥
缈的一生,唯一真切的除了挂灯还是挂灯。我决定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哪怕大雪封了路,也
不能动摇我的决心。(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悲伤的氛围,交代三爷与街灯的关系。)
>>>①-②自然段为小说的开端,三爷死了,我回家为三爷奔丧。
③出租车折腾了大半天,一直折腾到天黑,才把我送进村里的大庙台前。奇怪的是,漫
天漫地的雪却越下越亮,亮得每一片雪花都是晶莹剔透。下了出租车,我才看明白,平时三
爷挂灯的旗杆不见了,替代它的是两根桅杆似的现代灯架。两轮小圆月亮高高地悬在上面,
“圆月”的上方横着两片太阳能硅光板。(对“雪”进行细节描写,以景衬情,突出“我”内心的
哀痛至深、至大、至广。街灯换了,为后文三爷失落、绝望埋下伏笔。)
④哀乐渐渐地冲进耳鼓,我追寻着声音,一步一个雪窝地往前走。三爷的家门前立着一
盏白灯笼和半盏红灯笼。没等我询问灯笼上咋能有块红斑,就有人给我扎孝带。领我到三爷
的灵前磕头跪拜。(划线语句为后文三爷挣扎吐血埋下伏笔。)
⑤礼仪过后,我才从人们七嘴八舌的言谈中,理出三爷的死因。三爷是在太阳能街灯立
起来那天发的病。听不到声音的三爷,没有意识到现代科技已经替代了他的街灯,依然生活
在三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里。拎着两盏街灯走到大庙台时,他立刻呆若木鸡了,(呆若木鸡,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此词写出了三爷得
知自己终生守护的街灯消失的绝望之情。)那个他熟悉的旗杆突然不见了。
⑥村支书一拍脑门儿,忘了三爷是个聋子,听不到安装太阳能街灯震耳欲聋的施工声。
他指着沉降下去的太阳.意思是说太阳生了俩孩崽子,替你值夜班了。三爷的眼前和天一样,
立刻黑了,佝偻的身子直挺挺地向前跌去……
⑦此后,三爷整天不出屋,噘着嘴,闷闷不乐地坐在炕上,一步也不肯往外走。三爷觉
得,他的生命和挂不出去的街灯一样,没有了意义。(点睛之笔,街灯已经和三爷的生命融
合在一起,他开始为自己扎灯笼,扎两个白灯笼。)
⑧昨天夜里,三爷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了,胸口胀得难受,嗓子咸咸地含着一股腥味,医
生说他死于肝硬化的预言已经迫在眉睫。三爷撑着力气挂出了第一盏白灯笼。第二盏白灯笼
还未挂起,一口鲜血全喷了上去。(交代三爷家门前半盏红灯笼的来历。)
⑨两盏灯笼悄然而亮的时候,三爷用尽最后的力量,爬上自己搭设的冥床,衔住一枚铜
钱之后,将自己的嘴用胶带封上。三爷不想让鲜血弄污了自己,不愿意麻烦别人收拾他的冥
床,他干干净净地走了。(描写三爷最后临死前的情景,凄然而悲怆。)
⑩三爷安详地躺着,似乎安慰所有来看他的人,不要悲伤,他在那边耳聪目明,逍遥自
在。(三爷的形象立即高大起来。)
⑪
三爷的遗物,除了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唯一让大家不解的是,三爷
的那对街灯不知放到哪儿了。人们想了好久,忽然想明白了,那是三爷的心肝宝贝,三爷的
一双儿女,三爷的眼珠子,三爷的魂灵,三爷自然要将它们放到离他最近的地方。人们掀开
冥床,果然看到了那两盏街灯。(三爷活着无私的为人们守街灯,死了挂起自己的灯笼,死
后带走珍爱的街灯。三爷对街灯的痴情令人动容。)
⑫
我惊讶地发现。三十几年一直崭新着的街灯。突然间陈旧不堪了,羊皮灯罩迸出了无
数道裂纹,灯座也是锈迹斑斑,还有那两个活灵活现的龙凤,死掉了一般,垂落下来。有人
试图取出街灯,用手一碰,居然散了架子。三爷去了,街灯也追随他去了。(此段突出“我”
看到抽去精魂的街灯的惊讶、震惊。)
⑬
天是湛蓝的,地是洁白的。白灯笼熄了。大雪覆盖住了灯笼上三爷的鲜血,还给三爷
一个清清白白。借着明媚的阳光,我看到了晚上没有看清的白对联,对联是村里一位语文老
师写的。
⑭
上联:大言不语包容纷繁世界;
⑮
下联:小灯有情点亮冷暖人生;
⑯
横批:沉默是金。
(简短的对联概括了三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一生。)
⑰
我一句话不说地跟随着送葬的队伍,送三爷去祖坟。雪大得没了膝盖,我跋涉在雪野
里,眼睛迷离了,似乎看到了四十几年前的三爷,顶着凛冽的寒风,背着接生婆,一步一挪
地走向我的家。猛然间我的耳中炸响起一个婴儿的啼哭声音,是那样嘹亮,那样有力。我觉
得,这似乎是我的第一声啼哭,也似乎是村里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在啼哭。(此段插入了三
爷当年对我的救命之恩。小说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用交叉时空的镜头再现“我”内心悲
痛欲绝。)
>>>③-
⑰
自然段为小说情节的发展部分,交代三爷去世的原因及去世后的情形。小说运用多处细
节描写,详细地描写了三爷去世前后的细枝末节。
⑱
百日之后,我又回到村里,祭奠三爷。这本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可我并没有感觉到春
天的温暖。大庙台上的太阳能街灯被人盗走了。两株古槐的树洞突然訇然炸裂,所有的枝干
摔落在地,摊满了广场,勤快的人把它们捡回家去,当了柴烧。我忽然觉得,村子空落得像
没了魂。(此句话,一语双关,三爷所代表的传统的消失,村里人们没了传统的滋养,代表
现代文明的太阳能街灯也被盗了,古槐炸裂了,引发人对乡村文明建设的深思。)
⑲
三爷死了,街灯死了,古槐也死了,没有街灯照耀的村子,变得生硬,变得苍白,变
得孤寂。
⑳
来到三爷的坟上,我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光天化日之下一只猫头鹰雕塑般立在三爷的
墓碑上,任凭风吹掀它的羽毛,依然纹丝不动。我碰了它好几下,感觉到它是那样坚硬,硬
得如同一块石头。
㉑这是一只死掉了却依然富有生气的猫头鹰,我尝试着把它从三爷的墓碑上拿下来,可
它的爪子已经深深地嵌入了石头里,不管我怎样用力,仍旧无济于事,似乎是坚定不移地要
为三爷守墓。
>>>
⑱
-㉑自然段为小说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用隐喻的手法表达自己坚守传统至死不变的决心。
(有删改)
知 识 建 构
//比喻与象征//
本文整体运用象征手法,街灯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街灯不语象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
文化的式微。三爷是街灯的守护者,至死不渝地守护街灯,他是守护传统文化者的代表,他
的死,街灯风化象征传统文化在乡村城镇化进程中无出路,引发人们的沉思。
在小说考查中,比喻和象征是小说常用又常考的手法。下面我们系统地来了解一下。
比喻与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
象征,象征体(或象征义)和本体之间也有相似点。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比喻和象征分
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则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从具
体运用上来说,比喻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它往往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而象征主要表现在篇章
上,它往往是一段、几段乃至全篇。二者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喻的目的是把事物说得通俗易
懂,形象生动,便于人们理解和感受;象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
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使人们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我们学过的《白杨礼
赞》、《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都用了象征手法。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
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
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爷的街灯突然间陈旧不堪,一碰就散架,说明街灯确实老旧,也暗示其退出历史舞
台的必然性。
B.三爷发现挂灯旗杆不见时的“呆若木鸡”,侧面反映了街灯不存的残酷事实及三爷悲痛、
绝望之情。
C.太阳能街灯被盗,古槐訇然炸裂,暗示村民对三爷和传统街灯的怀念以及对现代文明
的抵触情绪。
D.本是春天,“我”却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温暖,看似矛盾的叙述中蕴含着“我”对三爷的深
切怀念。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侧面反映了街灯不复存在的残酷事实及三爷悲痛、
绝望的心情。”错误,三爷悲痛、绝望的心情通过“呆若木鸡”的神态描写,是正面反映。
2
三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①忠于职守。三爷几十年如一日地挂街灯,视街灯为儿女,得知不再需要自己挂街灯而
晕倒病逝。
②充满爱心,急人之难。三爷顶着凛冽的寒风,背接生婆到“我”家。
③不愿劳烦他人。三爷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便亲自做白灯笼和搭设冥床,也不愿意麻
烦别人收拾自己的冥床。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抓住人物的言行,结合相关的具体事件,
然后进行提炼概括。三爷挂街灯三十几年,视街灯为儿女,当得知不再需要自己挂街灯而晕
倒病逝,体现了三爷忠于职守;三爷顶着凛冽的寒风,背着接生婆,一步一挪走向“我”家,
体现了三爷充满爱心,急人之难;三爷亲自做白灯 笼,搭设冥床,并用胶带封上吐血的嘴,
体现了三爷的自立,不愿给别人带来麻烦。
3
小说以“街灯不语”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①“街灯”是小说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三爷虽耳聋,但他富有爱心,默默奉献,“街灯不语”象征了三爷的高尚品质。
③人要像街灯一样,默默传送光明和温暖,“街灯不语”形象而含蓄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④,街灯不语既象征传统文化默默滋润人民,不求回报,也象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
文化的式微。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
进而表达主题的,因此作答本题也应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从情节上考
虑,小说主要讲的是三爷和街灯的故事,“街灯”是小说的重要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从人物形象塑造上考虑,街灯为人们送去光明和温暖,却默默无语,这正象征了耳聋的三爷
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从主题表达上考虑,街灯默默传送光明和温暖,这正是作者所推
崇的价值观,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反 馈 检 测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相 关 链 接
周建新小说的现代意蕴
周建新是以零度情感姿态在塑造时代人物形象。零度情感并不是情感的零度,零度情感
的人物塑写,能够真实表征一个社会的历史状况,里面包含作家对人性及其社会本质的一种
更深切的逻辑思索。
周建新小说里面蕴涵着深沉的精神批判,但是,在这种批判中。显现出社会啄木鸟一般
的善良与宽容,即:绝不能因为一棵树长病了就将其连根拔起统统烧掉。黑格尔曾经说过:
“美存在(高于生活的)艺术中”。生活不是艺术,我们对生活可以有乌托邦的想往与纯粹的
美的价值追求,但要清醒认识到,不能以艺术标准严格要求生活。周建新的小说以近乎零度
情感的态度再现了历史与时代变化,尤其历史上与我们这个时代弄潮儿的性格命运,从一个
侧面告诉我们,人是什么,社会是什么,历史是什么。
周建新小说中文字是有脚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始终扎根现实泥土而活。如:《我是谁》
中的范龙彪、《水门事件》中的刘复、 《母系氏族》中的小北风。“熟知而非真知”,周建
新的小说言说人们熟知而非真知的生活,并力求告诉人们一些什么。他的小说揭示了社会不
良景观,人们能够发现他在以一个现实主义社会批评者的姿态进行创作。但是,其创作始终
徘徊在残酷现实争斗与美好理想愿望之间,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读周建新的小说给我们最大
的精神感受就是,他忽而散步,忽而急行,忽而奔跑,人物性格命运跌宕起伏,变化极大,
但始终没有脱离大地重力的吸引,其作品主人公的命运以及性格特点表征了这一点。
周建新的小说呈现出浓重的现实意味,浓重得让你感觉,仿佛小说就是生活。一个个故
事,就是一段段生活,一个个人物就活在我们身边。小说中主人公生活既是我们周边人的生
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小说中人物就是生活中各种人———你、我、他。半亩方塘一
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周建新小说如一面镜子,容纳了我们的历史,也容纳了我们这个时
代。在其独特的社会角落,独特的人群,独特的社会现象展现中,包容着我、你、他,真实
的人,真正的人。他以詹姆逊所说的知识测绘的方式塑造人物,描摹社会,让我们真切地看
到历史上以及当今变革时代辽西大地人们生活图景,我们应该感谢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