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数学 / 教学同步 / 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上册 / 三 观察物体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搭积木比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能根据从不同角度(正面、上面、左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在小正方体数量确定的情况下,能根据某一角度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形状,搭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遮挡住的小木块。‎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木。‎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小正方体。‎ 从小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什么?上面、左面呢?‎ ‎(分别看到正方体的三个面,都是一个小正方形) ‎ 正方体是一个立体的物体,为什么看到的是平面的图形呢?(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 ‎2.教师在小正方体的后面再增加一个小正方体。‎ 如果再从正面看这两个正方体你能看到什么?(一个小正方形)上面呢?(两个小正方形)左边呢?(两个小正方形) ‎ 增加了一个正方形后,为什么从正面看依然只能看到一个小正方形?‎ ‎(因为眼睛只能从某个角度看到物体的一个平面,小正方体后面的都被遮挡住了) ‎ ‎3.由于我们视线的原因,立体的物体从某个角度看,只能看到一个平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活动1:画一画。‎ ‎(1)师拿出5个小正方体按照如下形状搭一搭。‎ ‎(2)请三队学生分别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这5个小正方体。‎ ‎(3)让同学们把从这三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看谁画得正确。‎ 从上面看到的:         从左面看到的:‎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物体从上面、正面、左面所看到的形状。如果凭借自己的想象,你能知道从不同角度看这个立体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尝试着想一想,画一画。‎ ‎2.活动2:搭一搭。‎ ‎(1)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知道怎么画出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那么反过来想一想,我们是否能通过我们看到的各个角度的形状,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呢?我们一起来搭一搭。‎ ‎(2)出示:一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 ‎(3)请两个队分别搭一搭,说一说。‎ 生1:当既满足条件又尽量使看不到的小正方体最少时那么所需的小正方体最少。比如其中一行摆1个小正方体,另一行摆4个,如图所示:,最少需要5个。‎ 生2:当既满足条件又尽量使看不到的小正方体尽可能多时所需的小正方体最多。比如:,最多需要8个。‎ 师:这说明5~8个小正方体都能摆出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续) ‎ ‎ 3.活动3:看谁搭得多。‎ ‎(1)师:根据两个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形状我们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那么如果只知道其中某一角度所看到的形状以及小正方体数量,你能用这些小正方体摆出多少种可能呢?我们一起来比赛看一看。‎ ‎(2)出示:用6个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你能搭多少?‎ ‎(3)学生比赛,然后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说一说为什么搭得都不一样呢?‎ ‎(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的立体形状。) ‎ ‎(5)这样的立体图形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33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第1题。‎ 上面:   正面:   左面:‎ ‎2.第2题。‎ 至少需要6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感受。‎ 第1课时 搭积木比赛 ‎1.辨认物体形状 ‎2.确定数量范围 ‎3.还原物体图形 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应用它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直尺、铅笔。‎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一个A点能画出几条直线?同时经过B、C两点又能画出几条直线?‎ 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结论:通过一点能画出无数条直线,通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观察的范围。‎ 板书课题:观察的范围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课件出示) ‎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接着是一幅情景图:一棵大树,树旁有一面墙,墙里有一棵桃树,桃树下面是落下的桃子。) ‎ 首先请学生猜一猜小猴爬到A、B、C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 ‎2.利用情境,质疑问难。‎ ‎(1)你知道小猴到A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是哪一点吗?‎ 指名学生回答。‎ ‎(2)为什么会是A’点?(教师演示) ‎ ‎(3)小猴在A处时,还可以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 通过比较,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1)请你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和C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和C’。(画一画) ‎ ‎(2)议一议:‎ ‎①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________。‎ ‎②说明小猴看到的区域就越________。‎ ‎(3)小结:我们在判断小猴观察的范围时要注意:‎ ‎①将小猴的眼睛看作数学中的“点”; ‎ ‎②确定遮挡物的“有效点”; ‎ ‎③将视线看作数学中的“线”; ‎ ‎④将观察的范围看作数学中的“区域”; ‎ ‎⑤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三、解决问题 ‎1.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够看见建筑物B的一部分,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吗?为什么?‎ ‎(1)出示教材第34页图。‎ ‎(2)讨论:连接哪两点可以看成是司机的视线?如何确定B建筑物的哪一部分被遮住了,哪一部分可以看见?‎ ‎(3)你发现了什么?‎ ‎(汽车离A越近,看到的B被遮得越多) ‎ ‎2.课本第35页的“练一练”。 ‎ 第2题:教师课件出示路灯下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接着,组织学生讨论题中所提的问题。‎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三、解决问题(续) ‎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第4题: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运用课件演示。‎ ‎3.生活小常识。‎ 课件出示图片:‎ ‎ ‎ B楼的居民近期向刚刚建起的A楼的开发商表示抗议,你能试着说说为什么吗?‎ 通过画一画,看出A楼挡住了B楼部分用户的阳光,所以发生了争执。‎ 四、走向实践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 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 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 ‎(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 五、课堂小结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第2课时 观察的范围 第3课时 天安门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所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够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3.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照片判断照片的拍摄地点。‎ 难点:通过连续观察拍摄到的一组照片,判断出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教学准备 ‎  天安门广场图片,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汽车从面前飞驰而过,让学生全班交流说一说观察从前面开过的汽车时,有什么体会。‎ ‎2.说一说从小区门口或商场门口经过,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大门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1.拍摄的位置。‎ ‎(1)课件出示天安门主题图。指导学生找到图上的第①②③④的拍摄地点。‎ ‎(2)出示教材第36页的两幅图。‎ 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天安门的哪个位置拍摄的?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体订正。‎ 生1:第一幅图片是从位置①拍摄的,因为照片上所呈现的是天安门正面所看到或拍摄到的画面,位置①是天安门的正面,两者相符。‎ 生2:第二幅图片是从位置④拍摄的。图片上的人民纪念碑在天安门的左边,说明拍摄的角度是在天安门的右侧,而其中只有位置④符合条件。‎ ‎(3)出示教材第36页下的两幅图。‎ 按照位置②③①④的顺序把四幅图连起来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 ‎2.拍摄的顺序。‎ 完成教材第37页“试一试”。 ‎ ‎(1)师: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到一个地方参观或者旅游,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有没有顺序?(学生闭眼想象) ‎ 师:如何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呢?‎ 提示:从淘气游览的图片可以看到淘气从A处沿着河行驶,三个建筑在河的左面,随着船的行驶,淘气离三个建筑物先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所看到的三个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 ‎(2)摆一摆,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三个物品代替三个建筑物,按图中的位置摆一摆。想一想:航行中看到的三个建筑物的位置关系是怎样变化的?‎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2.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事物的画面是怎样的,有什么新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 第3课时 天安门广场 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