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 1 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 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 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北京人。 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 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那么,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 产、生活状况又如何? 展示:通过展示幻灯片,引入本课。想知道古人类中国境内的起源和生活,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今天的第 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知识点 1 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2 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谁?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最多的国家,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 170 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知识点 2 北京人的发现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教师据图讲述北京人的生活和特点。 时间:至今 70 万-20 万年 发现时间:1921 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北京人的特征 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3.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 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 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 的缝纫工具。 知识点 3 山顶洞人 1.教师指出:山顶洞人的发现 (1)发现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2)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距今约 3 万年 2.山顶洞人的特征 (1)外形特征: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2)使用工具: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3)生产生活 ①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③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4.教师总结:1.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呢?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极其简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常常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威胁。在 这险恶的环境下,只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而他们必须群居在一起。这是由当时 的生产状况决定的。北京人的这种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 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他们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 提示:雷电可以使森林着火;人骨和兽骨含有大量的磷,在高温炎热的天气里可以自燃; 这些自然现象都为北京提供了天然火种。有了火种,北京人就能使用天然火,而且还学会了 保存火种。他们用干燥易燃的花草、树叶把火种轻轻盖上,让他们冒着轻烟。这可是件技术 活,需要有经验的长者担任。到用火的时候,就用劲吹煽,让火种再烧起来。有了火,北京 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倍速 P2-4 页。 优点:本节课我始终贯彻教学设计的思路,围绕设定的三位目标进行教学。采取“先 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充分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 间,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 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不足之处:本节课是新生刚接触的第一节历史课,虽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文字和图片 进行教学及引导学生学习,但是没有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和山 顶洞人的模样时不够到位,所以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这是今后自己需要改进的 地方。 第 2 课 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中华文明 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 意义。 过程与方法 2.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要求设计探究问题与 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 感,进而引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 10000 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 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中 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又呈现出什么特点?从原始的采集方式引入。 知识点 1 原始农业的发展 1. 原始农业的兴起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农业大国,从距今 10000 年前的长江流域和就曾 出土过粮食的化石,让我们阅读教材第 8 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一起来找找原始农业是如何 发展的? 大约 20000 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 距今 10 000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2.农作物的种植与发展 (1)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 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 的重要贡献。 (2)经过 2000 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 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ei si)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新石器时代。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 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 2 河姆渡人的生活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教师据图讲述河姆渡人的生 活。 教师:时间:距今 7000 年左右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建筑: (1)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木结构水井: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 木结构水井。 2. 农业 (1) 主要作物: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 稻的起源地之一。 (2) 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3.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 会制作艺术品。 知识点 3 半坡居民的生活 1. 从陕西的半坡博物馆引入,讲述半坡居民的生活,对比半坡和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何 不同? 生活年代:距今约 6 000 年。 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黄河流域)。 2. 建筑 (1) 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 (2)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 3. 农业 (1) 农作物:主要种植粟。 (2) 生产工具:精美的磨制石器以及骨器、角器等。 4. 家畜饲养:猪和狗等。 5. 渔猎采集活动 (1)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2)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 (3)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6.手工业 (1)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 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 7.教师总结: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区别? 原始居民 时间 地区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 始居民 距今约 7000年 浙 江 余 姚 河姆渡 磨制石器,耒耜 耕地,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水 牛等家畜 制造陶器,玉器和 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 居民 距今约 六千年 陕 西 西 安 半坡村 磨制石器,制造 胃器、角器,开 垦荒地,种植粟 饲养猪、狗等家 畜 制作彩陶,刻画符 号,纺线,织布, 制衣 请完成本节课相关习题,高效课时通 P5-7 页 《原始农耕生活》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 2 课。本节课堂的主要特点有: 1.积极创设问题和活动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中,我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问题,组织学 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共同讨论、小组模拟等多种活动开展学习,把学 生始终置于问题情境中、活动中,师生始终处在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想 象、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在引入新课前的提问和观看图片,充分考虑了初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和好奇心,课中把学 生分成两组扮演原始居民的角色,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下就把远古历史展现到 了眼前,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的趣味,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历史课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 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历史课学习,为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和谐求真,启发学生勤思考,积极参与。 以前任教历史学科时,为了教学效果,我常常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在讲历史 课时照本宣科,或生硬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照书回答,学生学习时感觉历史离他们太远, 索然无味,更谈不上启发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不高。这堂课,我注重体现历史课 程改革的新的理念,突出了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课堂上注意了尊重学生人 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注重指导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这堂课无论是学生角色扮演,还是师生、生生的互问、学生的 小组内、班级内讨论,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随 时随地引导学生把历史同学生自身的观点结合起来,认真引导对问题的探究并及时点拨。比 如课堂结束时,教师阐述和总结上升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高度,有利于学生 健全人格的培养。课后作乐,也没有布置完全死板的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调查,去查阅资料, 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这样,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 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了,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去理解历史、掌握知 识、锻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协作创新,积极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自主学习,乐于同他人合作, 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在老师的引导下,无论 是学生个体,还是多人讨论,学生都能积极发问和答问,并在思考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课堂一问一答和学生的互动互助,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总体上,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如对时间的把握和调整上,对课堂 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还有改进的地方。 第 3 课 远古的传说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 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 祖,从而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后来的尧、舜、禹,都是著名的部族首领。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本节课将结合 考古发现,揭示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 利用幻灯片,从指南车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带入今天的课程。 知识点 1 炎黄联盟 播放幻灯片,带学生了解两次战争,分别的对象,和结果,以及最后战争的影响。 (1)时间:五六千年前,中国进人部落联盟时期。 (2)地点:黄河流域。 (3)主要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4)趋势: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合并→结成部落联盟→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5)过程 战争名称 交战双方 结果 阪泉之战 炎帝,黄帝 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逐鹿之战 炎黄部落,蚩尤部落 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最终打 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6)影响: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 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知识点 2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及其发明 炎帝部落活动区域: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 发明: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 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传说中的黄帝及其发明 黄帝:名轩辕。 发明: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弓箭。与黄帝同时期。 其他人的发明: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Lei)祖会缫丝, 擅长纺织。 知识点 3 尧舜禹的禅让 1. 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联盟的首领。 2. 尧舜禹的禅让 (1)禅(shan)让制的含义: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过程 ①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 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②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3. 大禹治水 (1)背景:禹的父亲鲧(Gun)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 9 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 (2)过程: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人海。他 全身心投人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 10 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3)结果: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教师总结:1. 课本中关于黄帝的神话,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带有神话色彩的?怎样看 待才更科学? 传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创制文字、编出乐谱等 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创制文字,指有了原始文字。河姆渡原始居民时就 掌握了挖掘水井这门技术。制造舟车,在河姆渡遗址也出现过木桨等。但说这些是黄帝、嫘 祖、仓颉或伶伦的个人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是一两 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 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 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黄帝不仅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华夏始祖,而且在以后几千年的历史 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巩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说,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 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现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一课最后一个子目的内容。思考、讨论 禅让制的内容和实质。 2.请同学们说一下,什么是禅让制? 相传,黄帝以后,尧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 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 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高效课时通 P8-10 页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特点,把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禅让”的含义 和实质,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作为学生识记与理解的目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对远古 时代历史面貌进行合理想象以及培养学生从传说中提取有效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 将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 的来说这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