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诗词对生活是否有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先生一生以研究、创作、弘扬中国古典诗词为己 任,她用钟嵘《诗品》的话来阐述诗词的作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 于诗矣。”但也有学生问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 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引用庄子的“哀莫大于心死”告诫她的学生: 如果心灵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那将是人生中最可悲哀的事。“倘若一个人听到 山鸟的鸣叫、看到花开花落的变化都会从内心生发感动,这样的心灵才是纯净动 人的。”她深信诗词可以让人心灵不死。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思考与生活实际,就“诗词对生活是否有用”, 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班会上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结合材料确定立 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 材料首先介绍叶嘉莹先生以弘扬中国古典诗词为己任,积极宣扬诗词的作用 的事情。然后列举有人认为诗词对实际生活没有帮助的看法,最后是叶嘉莹先生 给予的回答。从材料的倾向性看,是引导考生亲近古诗词,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解读材料的关键,在于叶嘉莹先生对诗词作用的阐述和解释。“使穷贱易安,幽 居靡闷”,意思是即使穷贱,即使幽居,心也可丰盈。据此,考生可以写诗词浸 润人们心灵的作用。“如果心灵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那将是人生中最可悲哀的 事”“倘若一个人听到山鸟的鸣叫、看到花开花落的变化都会从内心生发感动, 这样的心灵才是纯净动人的”,据此,考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人们过于追求物质 生活,忽略精神生活的现象,写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哀莫大于心死”, 心死的人是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的,“诗词可以让人心灵不死”,让人维系精神 的活力,从而更能感受幸福。据此,考生可写诗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幸福。任务 要求就“诗词对生活是否有用”,写一篇发言稿,考生需要围绕这一话题写作, 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 (1)诗词浸润我们的心灵,为心灵找到栖居之处。 (2)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3)诗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幸福。 【素材】 1.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诗。成就一首 好诗,需要真切的生命体验,甚至不避讳内心的软弱与失意。古典诗词中蓄积了 古代伟大诗人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怀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唤起人 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活泼开放、高瞻远瞩之精神。读诗的时候,伟大的 诗人都成了你的朋友,苏东坡、陶渊明、杜甫尽在眼前。诗人不是神,而是有血 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读他们的诗,能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活泼生命。 2.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支教老师梁俊 和一群山区孩子用本真质朴的吟唱,将山区孩子的命运体验和小诗的情感意境紧 紧交织在一起,道出了两者共同的精神之源。苔花平凡的坚持与芬芳、向上的斗 志与梦想,和孩子们艰难的处境与纯真的梦想相互映照,横生出一种让人热泪盈 眶的力量感。 3.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以来,古诗写得非常好。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蕴藏 非常丰富,但好比你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守着这么好的家当,若找不到打 开财富的密码,只能空自叹息。朱自清说,“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 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在我们的来去之间,要把我们国家、民族、文化 的美好的精神文化传承下来,不要让它断绝。诗词的根在中国,是中国人最经典 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民族生存延续的命脉。历经千百年淘拣的中国古典诗词“博 大而善感”,一定能引领现代人踏进岁月的长河,品察生命本真的况味。 范文展示 诗词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益处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诗词,在中国是一种重要文化,亦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们创作诗、讨论 诗、欣赏诗、研究诗。诗词,的确是我国文化之瑰宝。但诗词在中国的现状却又 不容乐观,它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离去、消退、被忘却。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你们觉得诗词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是否还有用处呢? 我的答案毋庸置疑为“是”,且大有益处。 诗词,让我们富有文化底蕴,充满浪漫诗情。这一点古代的诗人们是有真切 感受的,尤其是李白,他的性格,他的才情,都与诗,他最爱的诗,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他潇洒,倜傥不也是因他富有诗意?一位富有诗意的人,生活会过的 更有情调,对凡事也看得开。诗是能够改变人气质的精神之物。有诗意的人,生 活的苦难,便打不倒他,亦能更加享受生活的乐趣。诗词如此重要,何不细细品 赏,斟酌字句?用充满诗意的心,去呼唤诗词那轻灵字句。 诗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审美。对比起时下火热的“欧美风”“日韩风” 等打扮甚至整容,诗词中的美是否更胜一筹?外国文化之美是应肯定的。但读过 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泪染轻习,犹带彤霞 晓露痕”,“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是否也将一 位待字闺中少女的美好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了呢?柳眼般狭长清澈的眼睛,微润 洇透粉颊,摆弄纤细手指。现代兴起的古装,不也是在还原着这种最纯真自然, 情感流露的美吗?它与今人们胡乱整容,用化妆品将自己因生活琐碎而不再光鲜 的外表粉饰太平相比,好太多了。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以下,如果没有古诗词的生活是多么枯燥乏味,我们只 能说出“山真高啊”“天真蓝”的乏味表达,而不会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 身在最高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趣。如果没有“竹外桃 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情画意,只好说“春天来了!啊!”如果没有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生活情趣,就只好感慨道“浣洗的人和采莲的 人回家了啊!”更不用说“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这一言有尽,意无穷的诗 境。 同学们,诗歌,永远不可能被淘汰,它是中华文化的荟萃,是华夏历史的精 华,为了让我们的祖先不必为我们而惭愧,那就行动起来,尽杯水之力,尽寸尺 之能,将古诗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