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破除“教育内卷”,化解“鸡娃”焦虑, 成长自有答案 目录: 1.“第一代鸡娃”的血泪辛酸史:教 育内卷的当下,孩子最终归于平凡 2.深度丨教育内卷,是一种无序而有害 的恶性竞争! 3.教育内卷 是谁在贩卖焦虑 4.不能在“教育内卷”的泥潭中越陷越 深 5.让教育“焦虑”少一些,让人民满意 多一些 6.化解“鸡娃”焦虑,成长自有答案 7.只盯着校园 走不出教育“内卷化”困 境 正文: “第一代鸡娃”的血泪辛酸史:教育 内卷的当下,孩子最终归于平凡 2021-04-24 02:13:11 来源: 生活鲜事一锅烩 近日,一张调侃“鸡娃”的图片火了。上面是老北京鸡肉卷,下面是“老北京鸡 内卷”,再搭配某培训机构营造教育焦虑的宣传语,好笑的同时,也直接戳痛了 许多父母的心窝。 因为,没有人比鸡娃的父母,更能理解深陷教育内卷的煎熬与无奈。 幼教早培、学区房、补习班、出国游学……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为了孩 子的前途不惜倾注全部家庭资源,竭力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超级学霸,以期未来能 够成为考学竞争中的佼佼者。 孩子烧脑,父母烧钱,在辗转于无数培训班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时间都 变得支离破碎。 如今,第一代鸡娃已经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这些从小被打鸡血长大的孩子, 都走向何方? 教育内卷的当下,孩子最终归于平凡 不久前,一篇题为《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的 文章被疯狂转发,一位曾是“鸡娃”的 95 后女孩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这位女孩的母亲坚信读书改变命运,在栽培孩子上尽心尽力。女孩自己也很 努力,从小练古筝、学奥数,在学校、家、辅导班之间穿梭不停,上初中以后已 经不需要妈妈打鸡血了,她能做到“自己鸡自己。” 后来,女孩也如愿走上一条学霸之路,高中考上北京四中实验班,大学又进 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如今她怎样了呢? 毕业后,女孩成为了一名编剧,自由职业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年收入 比北上广深的普通小白领稍强,但仅靠自己,依旧无法买得起北京的房。” 而她的朋友,有从高中就坐拥国家专利的,有物理竞赛保送清华的,还有被 常青藤名校录取的, 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而是过起了普通人的生 活,也许被同龄人赚得稍多一些,但仍旧买不起房。 这些从小接受优质教育,被家长们奋力托举,赢在起跑线上的“鸡娃”们,最 终还是归于平凡,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这个女孩以及她的朋友并非个例,曾经的学霸长大后“陨落”成常人的例子比 比皆是。 孩子终归于平凡这件事,从概率上透露着必然,这世界是由千千万万普通人 组成,我们成为分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成为分子。 而且,人生是场马拉松,鸡娃父母能够做到的,不过是让孩子在起点拥有一 些优势,而能否一路领先,取决于种种因素的合力,包括孩子自身的动力、天赋、 眼光、机遇等等。 一届又一届鸡娃的经历道出一个现实:我们倾尽一切,希望孩子脱离普通人 的行列,然而不得不接受平凡是大多数人的归宿。 为何我们如此焦虑又鸡血? 鸡娃家长可以为了孩子的学习拼到什么地步,永远超乎想象。 哪怕爸爸拍桌子到手骨折,妈妈气到心脏搭桥,也要天天鸡、月月鸡,一刻 都不能停下。对于孩子的教育,为何我们如此焦虑? 内卷的确是重要原因之一,蛋糕就这么大,竞争和淘汰并存,而教育至今仍 然是改变命运最为公平的道路,那就难怪鸡娃父母们如此争先恐后,生怕落人一 步了。 而另一重因素在于我们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化。 曾经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毕业回乡种地之类的新闻让无数人扼腕痛惜,甚 至认为他们浪费了名校光环。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等同与功成名就,而看到那些曾经赢在起跑线 上的人,没有过上有钱有地位的光鲜人生,反而成为普罗大众中的一员,就产生 了心理落差。 对于许多鸡娃父母而言,他们倾尽全力将孩子推向名为成功的康庄大道,力 图打造一件标准化的优秀作品,但这个过程中,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 着急养鸡,赢在起跑线,是许多父母非常执着的一件事,可人生到底在争什 么?比起盲目竞争,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教育的本质。 面对教育焦虑,我们应如何自处? 在教育军备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家长无处安放的教育焦虑,有解吗?也许认 清了教育的本质后,我们心中就会有答案。 曾有“奥数天才”之称的数学教师付云皓, 在学生时代曾连续两年以满分成绩取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被保 送北京大学,这样的成绩绝对是如今鸡娃父母们艳羡的对象。 而进入社会后的他并没有如人们所预料的取得亮眼成就,也没有实现钱权层 面上的成功,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每天过着平淡的教书生活。 面对诸多“天才陨落”的惋惜,付云皓本人非常坦然,他表示自己很享受当下 的生活状态,希望能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得到正确引导,“让广东省多几个靠谱的 中小学老师。” 在知乎上,可以看到很多人,包括他的学界同僚、做过他出的奥数试题的学 生,对这位老师的尊敬。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对于这位奥数天才来说,教书育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看到学生的成长, 就是真实的幸福感。 幸福没有标准化的答案,而是私人的定义,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每 个孩子变成千篇一律的作品,而是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义,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罗马不是人人都能到达,也并非所有人的心之所向,在 罗马之外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快乐,才是父母与孩子需要共同探索的。 当我们看清了教育的意义后,也就不会过于执着“赢在起跑线”上,可以用更 加平和的心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地与孩子共同成长。 深度丨教育内卷,是一种无序而有害 的恶性竞争! 殷勇教育聊斋 发布时间: 04-1122:16 名师,教育爱好者,优质创作者 这两年在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网络热词——“内卷”。何为“内卷”?百度百科有词 条作如下解释: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 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 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现在很多 高等学校学生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 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2020 年 12 月 4 日,入选《咬 文嚼字》2020 年度十大流行语。 若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内卷”,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把握: 第一层面,内卷,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遭遇的一种停滞现象; 第二层面,内卷产生的根源是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内卷的主要表现 形式就是竞争,这种竞争的初级阶段还是趋于相对良性的竞争; 第三层面,内卷发展的中级阶段,就演变成为一种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 的竞争; 第四层面,内卷发展的高级阶段,最后必将成为一种无序而有害的恶性竞争。 何为教育内卷? 按照上面的思维再推而广之,若单放眼到教育领域,我认为:教育内卷,是一种 无序而有害的恶性竞争! 以上推论和结论,若仅单凭从文字意义层面的理解,就会成为“空洞理论”。所以, 大家不妨随我一起到现实社会中去,找到能够足以支撑它的现实依据和具体事 例。 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学位、高中学位尤其是重点高中学位和大学学位尤 其是重点大学学位,这三类学位不同程度的某种“稀缺性”,集中体现了教育内卷 产生根源性问题,即是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的需求,因而也产生了竞争, 当这种竞争尚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时候,表现为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学校、地区与 地区之间的在不违规办学前提条件下正常的良性竞争,这种竞争在一定的程度下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二、对于优质学位的竞争,当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就会伴随产生社会各 领域的诸多新问题,学区学位房、小升初重点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掐尖招生的、 校外培训机构的超纲教学、中学生各种各样的或校内或校外的补课、同一市区范 围内不同县区之间的抢占优质生源、同一省内不同市区不同学校尤其是各地市区 名校之间的抢占优质生源,于是,内卷的初级阶段也就产生了,这种初级阶段的 内卷的危害性逐渐暴露出来,但因其存在一定的隐秘性而让人不易觉察。 三、随着对优质学位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教育内卷也就发展到了高级阶段, 主要表现为优质学位一票难求、学区学位房被追捧、名校尤其是高价民办学校学 位被热捧、各种各样诸如补课、掐尖招生等违规办学现象见怪不怪大行其道,于 是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学生学业过重受苦受累,学生身心健康遭受伤害,家庭 教育焦虑,教育悲剧问题屡屡发生,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 出现的学生自杀问题,再而其中的中小学生的自杀现象尤为严重,此外,教师自 杀事件也偶有发生。 由此对标和反观便可再一次佐证:教育内卷,是一种无序而有害的恶性竞争! 当教育内卷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时,它的危害性就完全暴露出来因而也被人们所认 识和诟病。而引发一切教育内卷的罪魁祸首,就是各种各样的违规办学发展成为 了一种大有不可控制的趋势。 如今社会,完全可以这样说:凡是家有儿女读书的,几乎没有哪个家庭哪个学生 不深受其害的;凡是中小学校,几乎没有哪个教师不深受其害的。 教育内卷的受害人群,首先是学生和家长,次之是学校和教师,再次之是与教育 有关的其它人员。 君不见,在教育部门的高压态势之下目前有所趋缓但在过去多年的掐尖招生是多 么的热火? 君不见,各种各样的校内的违规补课违规办学非但屡禁不止,反而公然行之大行 其道? 君不见,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机构的超纲教学、焦虑贬卖、价格高企等现象是多 么的严重? 君不见,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 大、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中小学生自杀的教育悲剧越来越多? 以上种种现象,都是教育“失范失控”所造成的,这是产业教育内卷的主要根源, 也是当前教育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纠正,那么教 育内卷就不可能自动消失,反而会愈演愈烈并且催生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根治教育内卷? 我认为首先还是要从教育的全面规范化入手。 严禁校内外的违规办学行为,尤其是严禁违规补课或加课、违规掐小招生等行为, 小学严格执行教育部门要求的就近入学政策,中学严禁变相办重点学校重点班等 的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的违规办学,坚决遏制一切非理性无序而有害的恶性 的教育竞争。 其次,还要加大教育投入,施行全面均衡化办学特别是在一定区域内的均衡 化发展并以之缓解集中体现在抢占优质学位的教育竞争。 再次,在严禁一切教育恶性竞争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尤其是家长对优质学位尤 其是高价民办学校学位的理性竞争。 综上所述,要避免教育内卷,其中答案不难得出,那就是教育的全面规范化,办 学的切实规范化,严禁一切非理性的无序的恶性教育竞争,引导形成良性的教育 竞争。 总之,教育内卷,说到底就是教育的恶性竞争。 恶性竞争,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有严重危害的。 教育作为一个特别而特殊的领域,其恶性竞争的最终结果,往往都没有完完全全 的赢家,处在竞争当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是某种程度某种意义某种层面的输家。 教育内卷现象要引起重视并深刻反思,全面遏制教育的恶性竞争已刻不容缓 教育内卷 是谁在贩卖焦虑 2021 年 04 月 23 日 09:35:1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刘悦 编辑:谢川霞 近日,电视剧《小舍得》正在热播,剧中孩子家长们不停地竞争、攀比,从买学 区房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到找一个好老师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生怕 自家孩子被同龄人落下一丁点儿,还没起跑就开始抢跑。诚然电视剧为了戏剧效 果可能有部分夸大,但回到现实去到学校,就会发现这些确实是我国教育的现状, 引发无数家长共鸣。 虽然教育部一直在出台政策为中小学生减负,但家长们却不敢给孩子减负。家长 们一方面想要孩子拥有比自己更好的人生,另一方面也想要孩子实现自己没能完 成的心愿,一心谋划着如何为孩子的未来加码。新时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的愿望比之前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更加强烈。面对如此大的学业压力和父母的期 盼,孩子们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课余时间,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从一个教室转移 到另一个教室,从校内的课堂转到校外的课堂,回到家还有各个学科的课后作业, 如何完成如此大量的学业任务,发愁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孩子身后的家长们。 前段时间某培训机构打出的广告语十分引人注意:“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 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对手。”这条广告语实实在在的击中无数家长的心, 这正是摆在眼前的不可忽略的现实,孩子们的前途与未来,是所有家长最关心的 问题,全家人绞尽脑汁让孩子获得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发展平台, 培训班利用家长们急切的心情,用这种敏感的广告词引发家长们广泛的焦虑。反 映到现实生活中,家长们的焦虑又催生了不计其数的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其中师 资质量难免良莠不齐,但家长们却往往只关注孩子学得怎么样、分数高不高,而 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和心情。 为了孩子,适当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过于焦虑,把期待一股脑都压到孩子身 上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学会辨别培训机构天花乱坠的广告语,不被 其左右,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在合理的学习节奏与环境中成长,把童年 和快乐还给孩子。(刘悦) 不能在“教育内卷”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021-04-13 10:42 文/孙维国 邻居的孩子读初二,每天都睡得很晚,双休日还要上培训班。我越来越感觉到, 现在的学生真的很苦很累,这不由让我想到“内卷化”。 所谓教育“内卷化”,通俗来讲就是“相互消耗”“无意义的踩踏式竞争”。比 如为了上一所好大学,学生们都拼命补课、拼命学习,但学生们的努力并不能让 好大学的录取名额更多,也不意味着更多学生就能考取好大学,反而会因为参与 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能够考取好大学的学生,依然是学 习成绩处于“尖子塔”的学生,更多的学生上不了好大学。 尽管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强调为中小学生减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在高考指挥 棒的作用下,“衡水模式”“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学生为了在 考试中获得更好的分数,不得不投身题海。在这条赛道上片面化的教育“内卷化”, 学生和家长都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累。 教育“内卷化”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无休止地做题、复习,不 但身心压力大,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并无益处,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地锻炼“得 分”能力,这种能力于就业、未来并没有多大作用,现实中高分低能现象具有相 当普遍性。同时,为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只能通过熬夜、缩短睡眠等方 式,导致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威胁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长期超负荷的学习 压力,还会对孩子精神和心理造成影响,如果引发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后果则 更加严重。 社会充满了功利性成功学,我们的“成功观”与“失败观”对比极其单一。成功 就是出人头地,挣更多的钱,当更大的官,有更多的粉丝;失败就是没有能力, 没有努力,没有前途……总之,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那你就失败了。很多人因 为恐惧失败,便随波逐流地扎入“踩踏式的竞争”之中,只因大家都这么做。这 就导致了童真、特长、勇气和想象力等“自我”的东西愈发被压抑,生活愈发平 庸无趣。可一个社会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这才是正常的 社会结构。 教育“内卷化”是一个泥潭,教育“内卷化”如果越陷越深,其副作用也会越来 越严重。避免陷入“教育内卷”无效竞争的泥淖,必须不断审视教育的初心和使 命。通过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改善、完善,对教育机制体制弊端的改革,使教育本 身的产出利大于弊,让教育返璞归真,让教师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源。 一个社会,只有每个人都各美其美,各展所长,各显其能,才会生机勃勃,充满 创造创新创意的活力。 责任编辑:若叶 让教育“焦虑”少一些,让人民满意多 一些 202103/1109:48:52 来源:光明日报 【问计民生】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寄托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当下,我国教 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旺盛间的矛盾,催生出了令学 生、家长、学校无奈的“教育焦虑”。“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作业焦虑、 升学焦虑……“教育焦虑”始终排在社会热点话题前几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也唯恐孩 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些问题都属于社会性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独可 以解决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学 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此,教育界代表委员感 触深、思考多,对于如何化解“教育焦虑”,还教育以清新健康的氛围,他们给出 了实招。 1.破“鸡娃焦虑”:靠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 学英语、学奥数、练书法、下围棋,孩子课外补课、培训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常态。 在“不甘人后”的焦虑下,家长不断给孩子加码,这种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 如今在网络上有一个专属名词——“鸡娃”。 面对“起跑线”不断前移,家长焦虑、孩子无奈的“鸡娃”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海 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忧心忡忡。“我见过许多家长和孩子课外进行辅导学 习,孩子很快乐、很自觉;也见过很多不开心的孩子,这多半是因为家长没有充 分尊重孩子意愿和需求,一厢情愿强加课外补课,甚至补的科目过多、过难造成 的。”潘惠丽委员说,“我个人主张要尊重孩子的特点和成长需求,尊重孩子的成 长规律,做引导式的补充。” “鸡娃”焦虑,根源还是当下教育发展存在短板。潘惠丽委员坦言,目前,学校教 育还不能充分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教育需求,在对孩子不同特点的针对性教育上 仍有欠缺。随着家长素质的普遍提高,对孩子教育愈发重视,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对教育优质均衡的期盼也越来越强。 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仍不充分。“虽然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已大幅提升,但城 乡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仍有较大差异,‘择校热’热度难降,校外培训火爆等现 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认为,“十四五” 时期,基础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坚持公益性前提下,创新公共教育服 务供给方式,构建起服务供给新格局。 为此,胡卫委员建议,通过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学,推行 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供给新渠道。与此同时,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发挥 优质学校及优秀师资的辐射引领作用;引入社会教育力量,培育服务新业态,大 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各类教育资源互联共享。 2.破“作业焦虑”:靠科学规划的家校分工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这是曾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现象。此 前,中小学生作业繁重,一些学校还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学生和家长都感 到有负担。 2 月 23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 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受到学生家长欢迎。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校长邵志豪十分理 解孩子和家长的“作业焦虑”。他认为,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定位,家 校协同发挥作用是减轻负担、化解焦虑的关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健 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对此,邵志豪代表深有体会:“家庭教育不应该 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应该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 “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习惯。”邵志豪代 表建议,对于学校,应统筹作业时长,减少学科类作业,特别是针对考试的重复 性、机械化训练的作业,适当增加开放性、创新性、探究类、拓展类活动作业; 对于家庭,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一方面补短板,引导学生全面发 展、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强优势,在家庭教育中找到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优长。 “家长焦虑的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学校也有焦虑。”潘惠丽委员说,“家庭教育 要以情感为纽带,以言传和身教为重点;学校教育要回归德智体美劳的系统培养, 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厘清家校教育的边界,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起一个相互促进、 相互监督的共同发展的环境。” 3.破“教育内卷”:靠久久为功的社会合力 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挥棒”和“加速器”作用。但现实中,评价导 向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现了“内卷”现象——以考试代替评价、以分数 代表能力,唯分数、唯升学情况严重,导致从学生、家长到学校的普遍焦虑。 破解“五唯”顽瘴痼疾,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 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 任务书和路线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胡卫委员今年的提案,就是关于变革教育评价方式、破解教育“内卷”的建议。在 他看来,现行教育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应试倾向强烈、过于 突出选拔,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评价是为了不评价,评价应当重在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幸福地成长。”胡卫 委员认为,必须深入变革教育评价方式,使教育评价回归其本源,真正发挥好“指 挥棒”正向功能。他建议,推行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全面评价模式,逐步降低考 试量化分数在评价中的比重,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改变选拔中的唯分数取向, 将学生在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同样列为重要评价指标。 扭转“五唯”的评价导向,除了教育部门对评价制度体系进行改革,还需要家庭、 学校乃至全社会形成对育人导向、教育规律的全新认识。 “化解教育焦虑,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整个社会对 育 人导向还得达成更多的共识。”潘惠丽委员建议,家庭、学校、社会加强沟通, 注重孩子基本品质、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 “下一步,我们 将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的时间段里, 构建 对学生的综合评 价 指标体系和标准,这是改革的重点。 ”潘惠丽委员说,全社会需要形成合力, 真正地尊重教育规律,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孩子们培养成为 身心健康、有学识、有创造性的一代 新人。(本报记者 安胜蓝 晋浩天 李丹阳) 化解“鸡娃”焦虑,成长自有答案 2021 年 04 月 23 日 09:39:1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刘琳 编辑:谢川霞 近期《小舍得》的热播,让“小升初”“鸡娃”等话题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小 舍得》中,南俪和夏君山组成的“开明拍档”,始终奉行快乐成长主义,然而在 “小升初”的关键阶段,面对因为放养而成绩急速滑落的女儿,无法再淡定,踏 上了辛苦的补习之路;战斗型鸡血妈妈田雨岚和爸爸颜鹏,妈妈奉行“鸡娃”教 育,对孩子教育狠抓不放,小小的进步和退步都会刺中她的神经。最新剧情中的 “择数”补习班剧情,为将孩子塞进金牌补习班,家长不惜头破血流,各方力量 神仙出手等场面也让观众直呼:“现实!过瘾!”“焦虑感满满!” “鸡娃”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如同打了 鸡血一般,对孩子进行激励甚至激进的方式,从小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包括补 课、特长班、奥数比赛,或是夏令营、体验营等等。“鸡娃”家长不停地让孩子 去拼搏,以进入名校为最终目标,一分钟也不敢松懈,几乎将自己所有人生的意 义都押注在孩子的发展上。“鸡娃”教育见证了这个时代疯狂的父母,也见证了 他们在教育内卷之路上的挣扎。 如今很多 80 后、90 后都当上父母,初次为人父母,相信很多人起初都是秉承快 乐成长的信念,只希望“我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就好”。但是随着年龄增长, 学业任务增加,升学竞争越演越烈,绝大多数家长就算没有主动选择,也被动处 在准鸡娃的状态了。家长的心弦不敢有丝毫松动,拼尽全力也要给孩子最好的学 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只为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成绩、好的前程。 制片人徐晓鸥坦言,“我们中国人成长当中,所谓的焦虑、不平衡、失控,其实 都源于你跟身边人的‘比’。如果你在比较当中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你就会生活 的比较幸福。但一旦这个比较你落于下风,你就会很难受。很多时候孩子在不知 不觉当中会沦为父母去跟别人比较的工具,也许父母自己都意识不到,有时候是 用爱绑架了他们。” 素质教育的推进,不可否认的提升了全民教育水平和教育公平,但是并没有让孩 子从分数中解脱,而是打开了更多新的赛道,供家长驱赶孩子奋斗。在“鸡娃” 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忘记了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原本初衷,父母变得焦虑,寄希望 于通过好的教育改变孩子的人生,但是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并不是所有的孩 子都适合这一条道路。纵观历史,有多少另辟蹊径、找到适合自己道路而走向价 值巅峰的伟人们。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并不可揠 “花”助长,求得一片激进的欣欣向荣之局面。身处竞争激烈的时代,不要着急, 给孩子一点时间,把焦虑和忧伤放一放,成长自有答案。(刘琳) 只盯着校园 走不出教育“内卷化”困境 2021 年 03 月 10 日 03:30 科技日报 教育是全国两会期间炙手可热的议题。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3 月 8 日晚间做客新华 网,谈到当前教育的“内卷化”:花再大的劲,再大的投入,做再多的作业,但 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升学率还是这么高。他坦言,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 个困境,也是很多父母的无奈”。 “内卷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用来描述“投入越来越多、增加的收益越来 越少”的僵持性状态。这个词汇,原本应远离快乐成长的孩童,但竟然成为家长 群里频繁使用的热词,乃至跃升庙堂、成为社会公共话题,令人几多慨叹! 走出“内卷化”的困境,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其中,处理好教育资源的优质与均衡的关系尤显重要。这一点无须赘言。 但仅靠学校单方努力显然不够。如果只盯着校园,教育不可能真正走出“内 卷化”的困境。 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即便身处最优质的学校,也依然要面对“内卷化”的考 验。 此前关于清华北大两所名校学生状况的调查广受关注,揭示了意料之外、但 又在情理之中的现象:在这两所最顶尖高校里,这些学生依然处在极度竞争中。 原因无他,“绩点为王”,成功压倒成长。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必然导致在 一个赛道里的过度竞争。 摆脱单一评价模式,需要学校的引导,更需要家庭的协作,需要社会的接纳。 当社会的评价更加多元,能够在观念上鼓励多样的成长成才路径、在资源配置上 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内卷化”自然会得到消解。 教育可以是标准化的,但成长是个性化的。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责任编辑:鹿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