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布置作业 6 学习目标 1.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3. 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的判断 。 4. 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性质属 于化学性质。 返回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比如雪融化、放烟花、蜡烛燃烧等。这些变化又 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如何 区分 它们呢? 新课导入 雪景 烟花 蜡烛燃烧 接触点常用的原料是石墨,请你推测石墨具有 哪些性质 ?这些性质属于 物理性质 还是 化学性质 呢? 新课导入 轻轨电车 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 …… ? …… ? 怎么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思 考 新课导入 怎么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返回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课讲解 实验 1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 到水 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 水的沸腾 新课讲解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 实验记录 】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 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新课讲解 实验 2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 碎。观察并记录 胆矾发生的变化。 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 实验记录 】 蓝色块状的胆矾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无新物质生成 新课讲解 实验 3 :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 2 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新课讲解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 实验记录 】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 新课讲解 实验4: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新课讲解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 实验记录 】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有气泡放出和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新物质生成 新课讲解 想一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 没有 新物质生成 都 有 新物质生成 三、 实验 1 、 2 与实验 3 、 4 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变化时 是否有其他物质 生成。 新课讲解 为什么 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呢? 想一想 新课讲解 燃放烟花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请尽可能多地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想一想 新课讲解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温馨提示 新课讲解 归 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特征 物质 、 的改变 不但伴随物质形状、状态的改变,还伴随 、 等现象 判断依据 有新物质生成 相互联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没有 有 形状 状态 发光 放热 是否 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伴随化学变化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 是否生成新物质 ”。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新课讲解 实验 5 :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慢慢地放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你能描述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吗?其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新课讲解 气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鉴别方法 氧气 通常状况下是 无色、无味 的 气 体 有助燃性 等 ( 1 ) 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若 木条燃烧得更旺 则是 氧气 ,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 2 ) 分别在两个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的是 二氧化碳 ,没变化的是氧气 二氧化碳 通常状况下是 无色、无味 的 气 体 不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 ,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 实验记录 】 新课讲解 下面是几种物质的自述: 蜡烛:我能燃烧 铁:我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铝:我的密度小 胆矾:我是蓝色的 这些物质的性质 哪些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 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 思 考 新课讲解 1. “蜡烛能燃烧、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 是 化学性质 。 2. 物质的颜色、密度等是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是 物理性质 。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 可、易、能、会 ”等表示 具有能力 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于水。 新课讲解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 纳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 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 等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颜色 B .密度 C .挥发性 D .可燃性 D 解析: 颜色、密度、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新课讲解 叙述物质的性质 往往用 “能”、“难”、“易”、“会”、“就”、“可” 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 叙述物质的变化 往往用“ 已经”、“了” 过去时或“在”现在时 等表 示时态 的用语。 体现 决定 决定 体现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可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变化 用途 性质 新课讲解 用钢铁铸造“鸟巢” 用氢气填充气球 碳氢化合物作火炬燃料 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思 考 在下图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根据物质的用途,可以推测其性质,并区别这些用途应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 .铜丝用作导线 A 解析: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活性炭用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均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可供呼吸,是化学性质。 返回 课堂小结 决定 反映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返回 D 当堂小练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柴燃烧 B.湿衣服晾干 C.铁器生锈 D.高粱酿酒 2.物质常发生下列变化:①挥发、②燃烧、③熔化、④发光、⑤锈蚀、⑥腐烂。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B B D 当堂小练 3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化学物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 石墨非常软可用于制铅笔芯 B . 金属铜能导电可作导线 C . 氦气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 . 金刚石非常硬可以作钻探机的钻头 C D 当堂小练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 用海水蒸发晒盐 B . 用木炭燃烧来取暖 C . 用铝制成易拉罐 D . 用钨丝作灯泡灯丝 B D 当堂小练 5. 判断下列描述分别属于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还是化学性质。 (1)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 (2)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 (3)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 ( ) (4)氧气不易溶于水,比空气密度略大。 ( ) (5)木棒受力折断。 ( ) (6)自行车车圈生锈。 ( ) (7)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 )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返回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布置作业 6 学习目标 1. 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 3. 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返回 古代炼丹炉和炼丹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化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 , 也都通过实验得到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课导入 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 西方 18 世纪中叶的实验室 …… ? 该注意哪些方面 ? 要学好化学实验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思 考 新课导入 从哪些方面入手? 返回 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课讲解 思 考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实验 ,通过实验以及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等,可以发现并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新课讲解 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思 考 新课讲解 【 实验探究 】 对一支蜡烛在 点燃前 、 燃着时 和 熄灭后 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 1 ) 点燃蜡烛“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的相比是小还是大。 新课讲解 结论: 蜡烛的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实验现象】 白色不透明的圆柱状 固体 ,有轻微气味;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质软, 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 新课讲解 ( 2 ) 点燃蜡烛 “中” ①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1s 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实验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 外焰、内焰、焰心 三层。处于蜡烛火焰外焰部分木条最先碳化。 外焰 内焰 焰心 结论: 蜡烛 外焰 部分温度最高。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②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干燥烧杯内壁 有水雾产生 ,向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结论: 蜡烛燃烧有 水 和 二氧化碳 产生。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 3 ) 熄灭蜡烛 “ 后 ” 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蜡烛熄灭后, 有一缕 白烟 从烛芯飘出;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 点燃 。 结论: 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石蜡蒸汽 ,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 固态 变成 液态 ,再蒸发成 石蜡蒸汽 ,而后 燃烧 。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归 纳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归纳总结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蜡烛乳白色、无味、固体、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处于蜡烛火焰 外焰部分 火柴最先碳化 熄灭后 有一缕 白烟 从烛芯飘出,用火柴点燃,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 点燃 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注意哪几点? 1. 关注物质的 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2. 关注物质的 变化 。 3. 关注物质的 变化过程 及其 现象 。(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 思 考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 图 3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D 新课讲解 解析: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的固体小颗粒。 返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课堂小结 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 1. 点燃前 2. 燃烧时 3. 熄灭后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化学学习的特点: (1) 关注物质的性质 (2) 关注物质的变化 (3)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返回 D 当堂小练 1 .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内容有( ) ①物质的性质 ②物质的变化 ③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D 2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蜡烛,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D D 当堂小练 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 块 ,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小 a 外 D 当堂小练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中有 。 水和二氧化碳 返回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布置作业 6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了解探究的步骤及方法,学会填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2. 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3. 认识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能力。 返回 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跟着我的口令进行一次深呼吸。请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一口气。这跟我们平时的呼吸没有什么两样,呼吸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可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是一样的吗? 新课导入 二氧化碳( CO 2 ) 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越浑浊,说明二氧化碳( CO 2 )气体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 氧气( O 2 )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 O 2 )越多,即氧气( O 2 )可以助燃。 二氧化碳( CO 2 ) 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 CO 2 )不支持燃烧。 知识储备 返回 思 考 1. 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何不同? 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中 二氧化碳 、 氧气 、 水 的含量等可能不同。 2. 如何比较吸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多少? ( 1 )可用 澄清石灰水 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 2 )可用 带火星的木条 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 ( 3 )借助 干燥的玻璃片 比较水含量的多少。 新课讲解 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新课讲解 【 实验 1】 收集两集气瓶空气。 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两瓶空气样品就收集好了。 新课讲解 【 实验 2】 用 排水集气法 收集两集气瓶呼出的气体 。 ( 1 )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 2 )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 倒立 在水槽内。 ( 3 )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 倒立 在水槽内。 ( 4 )在水下用 玻璃片 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再实验桌上。 新课讲解 【 实验 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 空气瓶中 呼出气体瓶中 实验结论 无明显变化 火焰变小, 甚至熄灭 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多 新课讲解 【 实验 4】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 空气瓶中 呼出气体瓶中 实验结论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几乎没有变化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新课讲解 【 实验 5】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或镜片上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空气中的玻璃片 呼气的玻璃片 实验结论 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少 无明显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归 纳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归纳总结 新课讲解 现 象 结论 二氧化碳 氧气 水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有水凝结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2中通入空气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例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 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新课讲解 (3)实验3中对着哈气的镜片上的现象是出现 ,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解析: (1)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2)通入空气的试管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通入呼出气体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比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3)对着镜片哈气,镜片上出现水雾,空气中的镜片无明显变化,对比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返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课堂小结 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 结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气少、含水蒸气多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 1 :收集空气 ( 两瓶 ) 步骤 2 :收集呼出的气体 ( 两瓶 ) 步骤 3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步骤 4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步骤 5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返回 1. 小东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两块石灰石,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认为“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小华说“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对于“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反思与评价 C .设计实验方案 D .进行实验 D 当堂小练 C 2.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所示,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 A. 极易溶于水  B. 不易溶于水 C. 易溶于水  D. 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D 当堂小练 B 3.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玻璃上有水珠 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D. 证明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证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D 当堂小练 C D 当堂小练 返回 4. 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答案: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发生的是空气。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 1 常见仪器 药品的取用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布置作业 6 学习目标 返回 1.了解实验室安全守则。 2.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3.初步认识各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4.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新课导入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 化学实验室 。 新课导入 化学实验室 化学药品柜 返回 一、实验室安全要求和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新课讲解 1. 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2. 做好预习,明确要求。 3. 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4. 清洗仪器,完成报告 实验台 药品柜 新课讲解 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新课讲解 试管 试管夹 试管刷 试管架 玻璃棒 温度计 胶头滴管 滴瓶 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新课讲解 集气瓶 酒精灯 铁架台 烧杯 广口瓶 细口瓶 锥形瓶 量筒 集气瓶可作反应容器,但不能加热;量筒既不能作反应容器,也不能加热。 新课讲解 蒸发皿 漏斗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坩埚钳 石棉网 托盘天平 水槽 新课讲解 圆底烧瓶 药匙 三角架 燃烧匙 镊子 平底烧瓶 新课讲解 速记口诀 加热反应收气体,试管用途最广泛。 配制溶液和过滤,烧杯加热要垫网。 定量取液需量筒,准确称量用天平。 引流速溶玻璃棒,蒸发加热酒精灯。 新课讲解 归 纳 化学仪器使用总结 可直接加热的: 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垫石棉网) : 烧杯、烧瓶、锥形瓶 存放药品的仪器 :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装气体,也可做反应容器,但 不能加热 ) 加热仪器 : 酒精灯、酒精喷灯 计量仪器 : 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 反应容器 新课讲解 其他仪器 : 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试管架、水槽、表面皿 、 长 颈漏斗、分液漏斗、三脚架、研钵、点滴板 夹持固定仪器 : 试管夹、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取用仪器 镊子(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 药匙(粉末状或小颗粒药品) 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燃烧匙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解析: 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不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A 四、药品的取用 新课讲解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 “三不”原则( 不闻不尝不接触 ):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 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 更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 2. 最少量原则:应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药品;若无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为 1~2mL ,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即可。 3. 环保原则 ( “ 三不一要 ” ) :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指定容器 内。 新课讲解 (二)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储存:广口瓶。 ( 1 )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 把容器慢 慢竖 立起来,使药品顺着器壁滑到底部 ②把药品 放 在容器口 ① 横 放容器 操作过程可巧记为: 一横、二放、三慢竖 。 新课讲解 ( 2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操作过程可巧记为: 一斜、二送、三直立 。 把容器倾 斜 把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送 到容器底部 把容器 直 立起来 新课讲解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或滴瓶中 。 ( 1 )取较多量液体 —— 倾倒法 操作方法: 取盖、倒放;试管倾斜、 标签向手心、与瓶口紧挨;缓慢倒入(防腐蚀标签)。 速记口诀 瓶塞倒放口紧挨,标签防腐向手心, 试管倾斜注药液,盖塞向外放原处。 新课讲解 思 考 防止桌子上的脏物沾在塞子上污染试剂。 防止液体流到试管外。应该缓慢倒。 1. 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 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倒? 新课讲解 避免液体挥发造成浪费 , 同时又防止液体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而变质。放回原处便于下一次取用药品。 3. 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面朝手心处? 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4. 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新课讲解 ( 2 )取用较少量液体 —— 胶头 滴管 插入试剂瓶内 吸 入试剂 竖直于容器口的正上方, 悬空滴 入 用手 捏 紧胶帽,排出空气 操作过程可巧记为: 一捏、二吸、悬空滴。 新课讲解 ( 3 )取用 极小量液体 —— 用玻璃棒蘸取 ( 4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 量筒和 滴管 操作方法: 量筒倾斜且与瓶口紧挨;缓缓倒入接近所量刻度;量筒放平、视线平视所量刻度;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直到达到所要量取的体积(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新课讲解 讨 论 量 取一定量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量取的液体产生什么影响? ⅹ ⅹ 仰视读数偏小 俯视读数偏大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A A. 滴加液体药品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取用碳酸钠粉末 返回 课堂小结 返回 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最少量原则 块状: “ 一横二放三慢竖 ” 粉末状: “ 一斜二送三直立 ” 三不原则 药品的取用规则 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的倾倒 胶头滴管的使用 量筒的使用 1 . 下列化学药品的保存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B. 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必须单独存放 C. 易挥发、腐蚀类药品应分别密封保存 D. 药品只需分类摆放,不需要作出特别规定 D 当堂小练 D 2.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滴管使用后,及时用水清洗 B. 滴瓶上的滴管滴加液体后,把它放在桌面上 C. 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别食盐和蔗糖 D. 实验完毕把剩余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中 D 当堂小练 A 3.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用的最小量是(  ) A.1~2 mL B.3~4 mL C.6 mL D.10 mL 4. 向量筒内注入水,俯视读数为 20 mL ,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 12 mL ,则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 A. 等于 8 mL     B. 大于 8 mL   C. 小于 8 mL     D. 无法确定 D 当堂小练 A C 当堂小练 5. 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用药匙取用粉末 B. 用纸槽取用粉末 C. 倾倒液体 D. 取用块状固体 D 返回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 1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玻璃仪器的洗涤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布置作业 6 学习目标 返回 1. 掌握加热的基本实验操作 。 2. 掌握连接仪器的基本实验操作 。 3. 掌握洗涤仪器的基本实验操作 。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实验室的原则 、认识了 常用的实验仪器 ,学习了 药品的取用 方法及注意事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的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问题。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物质进行加热、连接仪器装置,对器皿进行洗涤等。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物质加热的器皿和能源吗? 返回 一、物质的加热操作 新课讲解 1 .酒精灯的使用注意 事项 ( 1 ) 两检 :①检查灯芯;②检查有无酒精。 ( 2 ) 两禁 :①禁止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 3 )用完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新课讲解 ( 4 )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 1/3 。 ( 5 )酒精灯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 ,所以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 新课讲解 2. 给物质 加热 ( 1 )仪器选择 ①加热固体用试管、蒸发皿; ②加热液体用试管、蒸发皿、烧杯、烧瓶; ③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新课讲解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①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②加热前应先预热试管,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 ③试管应倾斜约45°角放在外焰上; ④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新课讲解 ( 3)给试管中的固体 加热 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也要 先预热 ,方法是来回移动酒精灯,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新课讲解 思 考 有些固体试剂受热时往往会放出水蒸气,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1. 试管 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 新课讲解 归 纳 防止容器炸裂、破裂,需注意以下几点 (1)容器外壁有水,加热前擦干。 (2)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底部跟灯芯接触。 (3)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4)给试管里的固体或液体加热均需预热。 (5)对烧杯、烧瓶加热要垫上石棉网。 (6)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要略向下倾斜。 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解析: 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情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 新课讲解 二、连接仪器装置 1. 仪器的连接 连接仪器装置一般顺序: 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 管口沾水,转动慢插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转动插入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将 导管 的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掌 紧贴 试管或烧瓶外壁 ,如果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 ,证明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解析: 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切不可把试管下端放在桌子上使劲塞橡胶塞,图C操作错误。 C 三、仪器的洗涤 新课讲解 (1)洗净的原则: 少量多次 。 (2)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李莉同学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  ) A. 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 B. 杯壁上的水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覆盖一层均匀 的水膜 C. 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 D. 杯壁上的水能聚成水滴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解析: 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B 课堂小结 返回 酒精灯的使用 给物质加热 仪器连接 检查气密性 物质的加热 药品的取用 连接仪器装置 洗涤玻璃仪器 洗涤方法 洗干净的标准 1 . 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D 当堂小练 C A B C D C 3. 给试管里的固体物质加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外焰给物质加热 B.加热时试管碰着灯芯 C.加热前未给试管进行预热 D.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D 当堂小练 A D 当堂小练 A 4. 下列关于仪器连接和气密性检查正确的是(  ) 返回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