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停止 时,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  ) A.温度 B.内能 C.热量 D.比热容 A 2.下列语句:①天气真热;②物体吸热;③摩擦生热; ④热不可耐。其中“热”表示“温度”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点拨】天气真热的热指温度高;物体吸热的热指热量; 摩擦生热的热指热能即内能;热不可耐的热指温度高。 D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 跟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相等 C.吸收热量越多的物体,这种物质的比热越大 D.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 4.关于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比热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越小 D.物质的比热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点拨】物质的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 和温度无关。故选D。 D 5.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 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铅 0.13×103 水银 0.14×103 砂石 0.92×103 【点拨】从表中得知,液体的比热容不是都比固体大。 【答案】D 6.在生产生活中,下列事例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 特性的是(  ) A.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D.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点拨】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是利用水的机 械能转化为电能。 A 7.骄阳下的露天泳池边,水泥砂石地热得烫脚,而泳池 里的水却凉凉的。这主要是因为(  ) A.砂石的比热容大 B.水的比热容大 C.砂石的密度大 D.水的密度大 【点拨】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因此,初温、质量相同 的水和砂石,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砂石末温高,水末 温低,所以骄阳下的露天泳池边,水泥砂石地热得烫脚, 而泳池里的水却凉凉的。故B符合题意。 8.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液体作“散热剂”和“冷却剂”,正确 的选择是(  ) A.散热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 B.散热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 C.两种都用比热较大的液体 D.两种都用比热较小的液体 C 9.如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 水 的 温 度 随 时 间 变 化 的 图 像 , 图 中 曲 线 Ⅰ 表 示 的 是 ________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你根据图像判断, 热牛奶和水达到热平衡时的水温约为__________;此过程 中,________放出热量, 温度________,______吸 收热量,温度________。 牛奶 18 ℃ 牛奶 降低 水 升高 10.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加热过程中,用搅拌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填“温度计示数” 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 2 ) 关 于 该 实 验 的 变 量 控 制 , 下 列 要 求 中 不 正 确 的 是 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 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使液体受热均匀 加热时间 B 11.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 把铁块投入水中,则(  ) A.热量从铁块传到水 B.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递 C.热量从水传到铁块 D.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 A 1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 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 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 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A 13.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 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 著。因此(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 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 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点拨】由于水的比热大于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白天 在相同受热的情况下,陆地升温快,气压大,风多是从 陆地吹向海面,夜晚在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不 明显,所以海面气压大,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 【答案】A 14.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 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 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点拨】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不影响酒精灯的火焰, 所以是多余的。 【答案】D 15.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把甲放在一杯 冷水中,搅拌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 ℃,将甲取出, 再把乙放进去(假设没有热损失)搅拌后,水的温度又 升高了5 ℃。由此可知(  ) A.甲的比热大 B.乙的比热大 C.两者的比热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 【点拨】由题意可知每个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各自杯中水吸 收的热量,由题知两次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 同,也就是甲乙两物体放出的热量相同;由于水的温度越来 越高,所以乙物体的末温比甲物体的末温高,即乙物体降低 的温度少;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出 相同的热量,乙物体降低的温度少,所以乙物体的比热大。 【答案】B 16.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 度后,放在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 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三块金属的比热(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点拨】根据Q吸=cm(t-t0),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大的可以放出较多的热量, 可以熔化较多的石蜡。 【答案】C 17.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 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期。双层陶 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 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 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1)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从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铁罐 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 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 (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情况下,测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 效果指数(降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效果越好), 结果如图乙所示。 铁罐致密不透气(或铁罐易生锈等)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风速 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的降温效 果越好 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 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越好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1.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 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 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 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 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 D 2.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 【点拨】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 凝固点,晶体的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晶体熔 点不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 上升。 【答案】D 3.下表所列的是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268 ℃时,氢是固态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60 ℃时不能使用 固态氢 -259 ℃ 固态酒精 -117 ℃ 固态水银 -39 ℃ 金 1 064 ℃ 钢 1 300 ℃ 钨 3 410 ℃ C 4.下雪天一般比融雪时感觉暖和是因为(  ) A.下雪天的气温比融雪天的气温高 B.雪熔化成水要放出热量 C.形成雪时要放热,雪熔化时要吸热 D.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点拨】本题要获得的是下雪天一般比融雪时感觉暖和 的原因,A是结果;形成雪时要放热,雪熔化时要吸热; 雪的温度应该小于或等于水的温度。 【答案】C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 A.是否为金属 B.有无熔点 C.软硬程度 D.是否会熔化 B 6.“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 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C 7.炎热的夏天,课桌上的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 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 ℃)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 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 ℃)后,杯中凝固出一 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 ℃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 ℃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 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 【点拨】该金属的熔点和凝 固点相等,并介于100 ℃和 26 ℃之间。 D 8.买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 来化冰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成因是(  )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点拨】豆腐内有相当一部分是水,当豆腐内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熔化后体积又变小了,但豆腐收缩不回去,就形成了许多小孔。 D 9.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所示。由图可知,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A.a和b B.b和c C.a和c D.a、b和c 【点拨】从图像中可以发现a、b、c三种物质都是晶体, 而b、c的熔点相同,所以是同一种物质。 B 10.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 ℃,最低气温-88.3 ℃,在那 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 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 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低 D.酒精无毒,水银有毒 【点拨】物质的凝固点越低,越不容易凝固,在南极 由于平均气温比较低,所以需要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 温度计。 【答案】B 11.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 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凝固过程 C.t=0时刻物体分子停止运动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点拨】从图像可以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 化过程,故B错误;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0~t1这段时间,物体一直吸热, 故D正确。 12.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 常 常 在 菜 窖 里 放 几 桶 水 , 这 是 利 用 水 凝 固 时 会 ________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__________。低放 13.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  )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可能不变 【点拨】熔化中的晶体吸收热量用于物态变 化,温度保持不变。 D 14.把冰水混合物拿到0 ℃的房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 ℃ B.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 C.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点拨】冰熔化和水凝固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温 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二是需要吸热或放热。本题虽然 能够达到温度条件,但满足不了吸热和放热的条件。所 以冰不能熔化,也不能凝固。 【答案】C 15.海波的熔点是48 ℃,那么48 ℃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并存 D.无法确定 D 16.对冰水混合物均匀加热,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温 度才能升高 【点拨】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 ℃,直到冰全部熔 化成水后,温度才能升高。 【答案】D 17.下雪天,路上积有厚厚的一层雪,为了使雪很快融 化,常看到洒水车向路上的雪喷洒盐水,这种做法主 要是因为(  ) A.使水的熔点升高 B.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C.冰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的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 而冰熔化 B 18.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 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 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 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点拨】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 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 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各选项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 图像。只有D选项符合冰的凝固图像,故选D。 19.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分钟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 【点拨】由熔化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从第3 min开 始熔化,到第6 min结束,故在t时=5 min时,该物质处 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在BC段,该物质熔化不断 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该物质从第12 min开始 凝固,到第15 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 min,故C错误;该物质凝固时的温度是45 ℃,凝固点 为45 ℃,故D正确。故选D。 20.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 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 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 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 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点拨】根据图像,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所需的时间相等, 又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故熔化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但它们 的熔点不同;图线越陡,物质的比热越小,固态物质乙的 比热大,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 乙物质吸热较多;液态时它们的比热相同,甲、乙两种物 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物质吸热一样多。 【答案】A 21.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 要压接一层0.25 mm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 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 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 了。其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点拨】膨胀虽小,产生的力很大,减少了铝膜与钢罐分 子间的距离,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就压在一起了。 【答案】C 22.你有过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如鱼或者肉)的经验吗? (没有取过就去感受一下),你是否感觉到你的手指好 像被食物“粘”住了。请分析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手 指上的水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 23.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温度在-10 ℃以下),把在室外 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 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升高 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 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 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 【点拨】因为冻梨的温度在-10 ℃以下,而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是0 ℃,放在一起后,冻梨吸收热量温 度升高,水放出热量凝固。 【答案】A 2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 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所有固定装置均省略), 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 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点拨】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 ℃,当烧杯中的 冰块大部分熔化时,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还是0 ℃,而大 试管中冰的温度升高到0 ℃时已经达到热平衡,不能继续 吸热,所以一点都没熔化。 【答案】C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 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 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 变化是(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C 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点拨】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 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加快了蒸发,故选项A符合题意。 A 3.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 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 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 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A 4.如图是四个装有相同质量水的敞口容器,放置在相同 环境中,其中水蒸发最快的是(  ) 【点拨】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 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种类。D容 器的表面积最大,所以蒸发最快,D选项正确。 5.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 6.目前,有些大酒店在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靠 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沾的水很快蒸发掉, 既干净又卫生。水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并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A 7.刚从开水锅里捞出的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等蛋壳表 面水分干了后就很烫了,这是因为(  ) A.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量向外逐渐散发 B.蛋壳不容易传热,等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C.蛋壳上的水未干时,水蒸发要吸收热量,由于蒸 发很快,使蛋壳温度降低 D.感觉的形成需要时间 C 8.用电扇对着干、湿不同的相同温度计吹风,其结果是(   ) A.干、湿温度计示数都会下降 B.干温度计示数不变,湿温度计示数下降 C.干温度计示数下降,湿温度计示数不变 D.干、湿温度计示数都不会下降 【点拨】电扇吹来的风温度没有改变,吹到湿温度计上 使湿温度计上的液体蒸发,蒸发具有致冷作用,所以干 温度计示数不变,湿温度计示数下降。 【答案】B 9.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的表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D 10.喝热水时,如果感到热水太烫,一般都向水面吹气, 这是为了(  ) A.把热吹散可以降温 B.吹过去的是冷气可以降温 C.加快热水表面的空气流动,加速蒸发,可以降温 D.吹过去的冷气把水中的热带走 C 11.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前人感觉很凉快是因为(   )  A.风扇扇来的风是凉的 B.风扇扇来的风加快了人皮肤上汗水的蒸发 C.风扇把人周围的热空气吹走了 D.风扇把人周围的空气吹凉了 【点拨】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身体附近的空气流速, 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故 有致冷作用,使人感到凉爽。 【答案】B 12.有一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 察的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牛奶给他 喝。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 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 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 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 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点拨】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 后,湿毛巾中的水分吸热蒸发,蒸发吸热从而使牛奶的 温度降低,这样植物学家喝起来会感到凉爽。 【答案】A 13.某同学做“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 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然后 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探究影响蒸 发快慢的因素是(  ) 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 C.水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D.上述三个因素 【点拨】由题意知,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 片上,就告诉了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和表面积是相同 的,而不同的是一个进行了加热,一个未加热,即水的 温度是不同的。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知图中情景 探究的是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A 14.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会发 生汽化现象,如图所示: 下列各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 情况的是(  ) 【答案】C 【点拨】水汽化后分子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变 大,A、B的分子发生改变,D分子间的距离没有改变。 15.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 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 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 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 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 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B 16.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 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 变化情况。此时室内温度为________℃,酒精的蒸发 使温度计示数________,由此可以说明液体蒸发时要 ________热量。 25 降低 吸收 【点拨】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 时,酒精迅速蒸发,蒸发吸热,使温度计示数降低;当 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 所以室温为25 ℃。 17.小英学习液体蒸发知识以后,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 了一个“比较酒精与水蒸发快慢”的小实验。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在吸管的中间插入一枚大头针, 如图甲所示,把大头针的两端 搭在两个纸杯的边沿并使吸管 保持水平平衡。 (2)在这两纸杯中分别倒入少许质量相等的酒精与水,取 两片相同的纸巾分别浸入酒精与水中;待杯中酒精与 水全部被纸巾吸收后,取出湿纸巾分别挂在吸管的两 端(如图乙所示),调节纸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复平衡。 (3)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端 上翘,就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更______(填“快”或 “慢”)。 【交流与评估】 (4)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 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快 相同 【点拨】本题类似于天平的原理,一旦吸管失去平衡就 可以判断哪种液体蒸发快。 18.极地狐生活在寒冷的北极,沙漠狐生活在炎热的非 洲沙漠地区。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它们的形态有显著 的差异。如图所示是两种狐的头像。根据头像特征判 断:________图是沙漠狐,________图是极地狐。乙 甲 【点拨】判断依据是狐狸耳朵的长短和大小,生活在炎 热的沙漠中的沙漠狐,为了便于散热,耳朵长得又长又 大,增大散热面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为了保温, 耳朵长得又短又小。 19.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天晴的中 午,小强用同样的半杯水分别泼洒在室内、有风的阳 台上的一块或二块瓷砖上。记录地面变干的时间(砖 的大小均相同),并记录在表格内,根据表格内容可 以得出与结论是(  ) A.只能得出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B.只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C.只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有关 D.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速都有关 半杯水 室内 阳台 1块砖 2块砖 1块砖 2块砖 变干时间 2.5 h 1 h 45 min 20 min 【点拨】由于阳台上和室内对比时,虽然水的表面积可 以控制相同,但是温度和空气流速都不相同,存在两个 变量,无法对比。 【答案】A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1.关于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B.沸腾时温度要升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 A 2.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 【点拨】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 D 3.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D 4.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这样一 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 在油锅中的“油”: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在300 ℃), 而下层是其他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 ℃左右 B.80 ℃左右 C.100 ℃左右 D.200 ℃左右 【点拨】沸点为50 ℃的液体在温度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 升高,因而不会烫伤。 A 5.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 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 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 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C 6.小雨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得了如下表的数据,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从第5分钟开始沸腾 B.温度计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或侧壁 C.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沸点为99 ℃,撤去酒精 灯,水停止沸腾 D.如果要使水的沸点超过99 ℃,可以增大气压或者 改用猛火加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0 89 93 96 98 99 99 99 99 D 7.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 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在t时=4 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时=4 min到t时=6 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时=6 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 D.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 【点拨】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 B 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 射一种叫做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 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 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沸点 B.熔点 C.温度 D.凝固点 【点拨】因为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即药液迅速 由液态变为气态,说明该药液具有较低的沸点,故A正确。 A 9.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 别从图中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 验室已准备多 套A、B装置)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 ℃,他们选择的 是________(填“A”或“B”)套装置。B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 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 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不同。 (3)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沸腾时还要吸热 质量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10.小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 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 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 【点拨】当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不论是急火煮还 是小火煮温度不会升高,但小火煮省燃料,需用时间 差不多。 【答案】D 11.如图所示,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下表 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 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先发生沸腾,则试 管内盛的液体是(  )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点拨】如果试管里的液体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则试 管里的液体从水中吸收热量首先达到沸点而沸腾。 【答案】B 1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 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 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点拨】如果试管里的液体沸点低于 水的沸点,则试管里的液体从水中吸 收热量首先达到沸点而沸腾。 C 13.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后纸盒仍不 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这种纸盒是特制的,不会着火 【点拨】 水加热沸腾之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还 是100 ℃,此温度下,纸还没有达到其着火温度。 C 1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从杯底产生的气 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如图所示。这说明(  ) A.整杯水的温度均达到沸点 B.气泡上升时,因上部水温较低, 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 C.气泡上升时,气泡的密度变大 D.气泡上升时,气泡内压强变大 B 15.对敞口容器中已达到沸点的水继续加热,水能继续 沸腾。该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主要是用于(  ) A.使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 B.使水温保持不变 C.使水温继续上升 D.防止水温下降 A 16.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 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 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 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 ℃、油温300 ℃、砂 温600 ℃,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 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点拨】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三杯水的 温度相同。 【答案】D 17.电冰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电冰箱里的制冷设 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凝剂 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了冷冻室的热量, 使冷冻室温度降低。空气压缩机将生成的 蒸气抽走,压入冷凝器,使之液化并把冰 箱里带来的热量放出。 冷凝剂液化后重新回到蒸发器里,如此循环工作,从 而使冷冻室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1)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你认为电冰箱中的“冷凝剂” 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沸点较低 (2)经测定:冰箱周围的温度每提高5 ℃,其内部就要增 加25%的耗电量。鉴于以上原因,你认为在家庭装修 设 计 时 , 电 冰 箱 应 安 放 在 怎 样 的 环 境 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电冰箱的门打开, 然后接通电源。他这样做,可以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 吗?________________。不能 温度较低、容易散热的环境 【点拨】“冷凝剂”应该用易液化的低沸点液体;电冰箱 应该安放到有利于散热的地方,所以应该选择温度较低、 容易散热的环境;根据能量守恒,电冰箱实际上是把冷 冻室的热量转移到了电冰箱外,所以室温不会降低。 1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 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 的水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点拨】因为碗里的水和锅里的水沸点相同,碗里的水 温度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收热量而不能沸腾。 【答案】C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点拨】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草叶上形 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 故B符合题意。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 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 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的是 太阳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山间升起了缭绕的白雾, 像一片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去,飞落的瀑布像长长 的白练挂在山前。湍急的流水从高高的悬崖上飞驰而 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从高高的九天降落到人间。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形成“烟”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形成的“烟”是液态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D.“烟”实际上是大量的小水珠 【点拨】“烟”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的大量小水珠,是一 个放热过程。 【答案】C 3.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 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 释正确的是(  )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D 4.农谚“水缸穿裙,天要下雨”指的是水缸外壁与水面相 平处直至底部的位置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就预示着天 要下雨了。这些小水珠产生的原因是(  ) A.地面上的水渗透上去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在缸壁上的 C.从缸的细小孔里渗出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在缸壁上的 B 5.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 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 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白玉是一种体积较小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温 度变化显著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沙漠中能自动“生”水 【点拨】空气中含有较充足的水蒸气时,遇到较冷的白 玉杯容易发生液化。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等需要在很低 的温度下才能液化。沙漠中水蒸气含量少,液化产生的 水很少。 【答案】A 6.下列关于气体打火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 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B.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减小压强的办法使之液 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C.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增大压强的办法使之液 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D.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相 结合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C 7.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 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 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 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A 8.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 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 失,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向里推活 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又会有液态乙醚出现, 这表明用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另 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降温 汽化 压缩气体 9.【说理题】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 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 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 “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点拨】本题要用到液化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 知识来解答,在明白“哈气”和“吹气”的区别的基础上解 答此题。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液化放热;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 解: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哈气”手会暖和,是因为 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放出的热量被 手吸收了,手会感到暖和。若使劲儿向手吹气,是加快 手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 时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 10.下列不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的是(  ) A.利用降温和加压的办法可使空气变为液体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有“白雾”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啤酒外壁上会“出汗” D.放在空气中的薯片会变软 【点拨】利用降温和加压的办法可使空气变成液体是液 化空气。 A 11.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 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 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二者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二者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二者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 化形成的 D.二者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12.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 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 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 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内壁出现了水珠 【点拨】甲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外壁液化成 小水珠,乙杯是热水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冰冷 的内壁液化成小水珠。 【答案】D 13.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________(填 “汽化”或“液化”)现象;根据你的观察,在室内无风 时,冰棍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__(填 “甲”或“乙”)。 液化 乙 【点拨】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 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 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 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1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在相同的 电炉上都已烧开,通过观察可以确定甲、乙两个房间的 温度关系是t甲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乙。小于 【点拨】当气体温度达到足够低 时才能液化,当室内温度比较高 时水蒸气不易液化。 15.人们都说:“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 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 ℃的 水蒸气和100 ℃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 ℃的水 蒸气变成100 ℃的热水时, 还要放出热量。对此, 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 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 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 中,液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 ℃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 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 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 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 化名称)的结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化 液化放热 (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 请你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小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 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 水至A处,然后再倒入100 ℃的开水直至B处,摇匀后 立即测出此时保温杯中水温t并与t2比较,t2高于t,得出 水蒸气液化放热 16.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 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 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 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子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使沙子受热均匀 (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 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而装沙子烧杯上方的 玻璃片内侧没有小水珠,用手摸两个玻璃片,发现装 ________(填“沙子”或“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 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液化放热 水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1.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 在厕所、汽车和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 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D 2.实验室要制造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 中的(  ) A.用大量冰块熔化来降温 B.用大量水蒸气来降温 C.用大功率电风扇吹走热量 D.用干冰升华来降温 【点拨】用冰块熔化可 以降温但是湿度比较高, 喷大量水蒸气可以升温, 大功率电风扇不能降温。 D 3.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会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 因此要在火箭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材料,以防止火箭 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  ) A.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B.材料不传热使温度不升高 C.材料升华放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A 4.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 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点拨】霜冻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 晶,是凝华现象;雨、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雹是由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在 下落的过程中,小水珠遇冷,和小冰晶结合起来形成的, 是凝固现象;故选C。 5.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液态氮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 -196 ℃,在常温下急剧沸腾,这时将会看到烧杯壁 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 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 D.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 C 6.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 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点拨】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和液化 成的小水珠;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后附在尘粒上 形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霜是空气中的水 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答案】D 7.如图所示,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原因 是(  ) A.玻璃先升华后凝华 B.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C.钨丝先熔化后汽化 D.钨丝先汽化后凝固 【点拨】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钨丝在 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 态的钨附着在玻璃泡的内壁上;故选B。 8.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 ℃以下,时间长了雪 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B 9.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也称FD食品。 它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然后用高温加热使 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需要食用 时,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色、 香、味、形不变。在加工冻干食品的过程中,发生的 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凝固后凝华 D.先凝固后升华 D 10.寒冷的冬天,北方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 “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玻璃窗上“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点拨】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有大量的 水蒸气,而玻璃窗较冷,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 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甚至发生凝华现象结冰,故 玻璃窗就会“出汗”或结“冰花”;故选B。 11.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有________,属于凝华的有 __________。(均填序号) ①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②灯泡用久了钨丝会变细  ③江河解冻 ④霜的形成 ⑤冰棒上的白粉  ⑥严冬室内窗户上的冰花  ⑦冰雕没有熔化,却一天天变小  ⑧樟脑丸“消失”了 ⑨雾凇的形成 ②⑦⑧ ④⑤⑥⑨ 12.檀香木原产于南亚,在南印度600米到2 400米的高地 上尤其茂盛,深褐色的树干有强烈的气味,靠近地面 的部分与根部更加浓郁。檀香木的香气有安眠的作用, 在宗教庙宇中常用到檀香。请问:我们能闻到固体物 质 的 气 味 , 说 明 这 种 固 体 物 质 具 有 什 么 特 点 : __________。易升华 1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 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 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 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 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C 14.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 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 冰吸热熔化;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 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 雨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c B.a、d、f C.b、c D.e 【点拨】干冰是固体CO2,它很容易升华,升华时从周 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华成小冰 晶,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答案】B 15.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标注都正确的是(  )C 16.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 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 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 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 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17.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 快“模糊不清”了 【点拨】刚出冷库的冻肉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 成霜附在肉中,所以比原来重;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 小是升华现象;秋天出现露珠、冬天镜面的“模糊不清” 都是液化现象。 【答案】A 1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 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 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小冰 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 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A 19.对下列谚语或古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雪降落的过程中温度在降低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形成的,但 是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C.云腾致雨,露结晨霜——“露结晨霜”是说秋天早 上的霜是由露水形成的 D.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是指气温骤降,水 蒸气容易凝华形成霜 【点拨】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而化雪过程属于熔化 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下雪不冷化雪冷,故A错误; 冰是水凝固形成的,但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 时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都是0 ℃,故B错误;霜是由空气中 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并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露,露 再凝固形成霜,故C错误;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凝华要放热, 只有气温足够低,才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而雪后要 么熔化,要么升华,都是吸热过程,故D正确;故选D。 20.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 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 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 放人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 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 时需要______热量。是什么因素影 响碘的升华和熔化,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碘的温度 吸收 【点拨】由实验可知,碘升华或熔化时需加热,故碘在 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由于用酒精灯和沸水加热 时,碘达到的温度不同,故可猜想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 的因素可能是碘的温度。 21.用单层棉布包紧一粒卫生球(易升华,升华形成的气体易 燃),用火柴对棉布球点火,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是(  ) A.棉布球着火,棉布会被烧破。因为棉布的着火点低于火 柴火焰的温度 B.棉布球未烧着,棉布烧不破。因为棉布的着火点高于火 柴火焰的温度 C.棉布球着火,但棉布并未烧破。因为卫生球受热升华, 放出的气体可燃 D.棉布球着火,棉布被烧破,其中包着的卫生球也同时燃 烧。因为棉布和卫生球的着火点都低于火柴火焰的温度 【点拨】卫生球受热易升华,产生的气态物质从棉布中 逸出,被点燃。由于升华吸热,使棉布温度无法达到其 着火点,所以在卫生球未升华完之前,棉布不会燃烧。 【答案】C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 是(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D 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  ) A.葡萄酿成酒 B.冰雪消融 C.湿衣服晾干 D.瓷碗破碎 【点拨】葡萄酿成酒,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冰 雪消融,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湿衣服晾干, 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瓷碗破碎,没有生成新 物质,是物理变化;所以不同的是A。 【答案】A 3.下列各项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 的(  ) A.蔗糖的溶解性,金属的导电性 B.氢气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 C.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木炭会燃烧 D.硫酸具酸性,水能结冰 C 4.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5.下列成语和俗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百炼成钢 D.大浪淘沙 C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 理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石蜡熔化 B.食物腐败、干冰升华 C.冰雪消融、钢铁生锈 D.牛奶变酸、煤气燃烧 【点拨】轮胎爆炸、石蜡熔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 于物理变化,A选项不符合题意;食物腐败是化学变化, 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B选项符合题意;冰雪消融是物 理变化,钢铁生锈是化学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牛 奶变酸、煤气燃烧都是化学变化,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 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 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B 8.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分子的运动 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的物理性质 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 【点拨】在物态变化中,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的物理性质都可以发生改变,分子的构成和结构可 以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 D 9.在电气化时代,要注意用电安全,当用电设备发生火 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 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导电 B.不易燃烧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B 10.“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 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 现的钻石性质是(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点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说明该物质不容易 变性,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能长时间保存。 C 11.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 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点拨】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所以水 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不变,A、B错误;玻璃态的 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 ℃时形成的,所以没有 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正确,D错误。 【答案】C 12.下列有关钠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1)金属钠质软; (2)金属钠被切成绿豆大小的颗粒;(3)钠有可燃性; (4)金属钠与水反应有氢气生成。这些叙述中(用序号 填空),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 的是__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 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2) (4) (1) (3) 13.下面是在上科学课“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节时, 小明和小亮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 的事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 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你支持哪个同学的观点?____________。小明和小亮 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灯发光 都不支持 没有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而不是是否 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14.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了2004年国家技术发 明一等奖,她与她的同事研制的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硬、比 碳化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 的脆性。 在这种新型材料的上述性能中涉及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 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填一个)抗氧化烧蚀 铝还轻(或比钢还硬、比碳化陶瓷更耐高温) 15.关于物质制取所依据的物质的性质及其有关变化的 说明正确的是(  ) A.利用降温加压液化空气,并分离出氧气的过程, 利用了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物理变化 B.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利用了水可以分解 成氧气和氢气的物理性质 C.用金属钨丝制造白炽灯,利用了金属钨丝通电能 发光的化学性质 D.镁条燃烧生成白色粉末是镁发生了物理变化 【点拨】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利用了水可以分 解成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用金属钨丝制造白炽灯, 利用了金属钨丝通电能发光的物理性质;镁条燃烧生成 白色粉末是镁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A 16.下列是酒精在实际应用时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物 理变化的是(  ) A.将酒精擦拭在皮肤上,一会儿消失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其燃烧 C.食品工业用酒精来酿制醋酸 D.用酒精制作乙酸乙酯香料 【点拨】将酒精擦拭在皮肤上,一会儿消失,这是酒精 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火柴点燃酒 精灯,使其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食品工业用酒精来酿制醋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用酒精制作乙酸乙酯香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化学变化;故选A。 17.常温下,实验室中的下列几组物质,不宜用物理性 质来区别的是(  ) A.铁锈和铜绿 B.面粉和洗涤碱 C.食盐和白糖 D.白酒和白醋 【点拨】A是利用颜色;B是利用溶解性;C因为都是白 色,但化学药品是不允许尝味道的;D是利用气味。 C 18.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点拨】电灯发光,是电流通过后发热发光,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物理变化,A正确;木炭燃烧,燃烧后木炭没 了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食物霉变,霉 变后原来的物质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 变化,C错误;燃放烟花,有多种新物质生成,如有刺 激性气味的SO2气体,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A。 19.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较少的氧气会转化成臭氧 (3O2 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氧气和臭氧都是同种物质 C.氧气和臭氧都是不同种物质 D.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 20.生活中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 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的燃烧放热 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 D.苹果腐烂发热 C 21.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可能发生物理变化 C.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D.物质发生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 22.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水能凝固成冰属于化学性质 C.12 mL蒸馏水和2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32 mL,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将洗涤剂滴加到少量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中,振 荡、静置,不分层,说明植物油可溶于水 【点拨】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 光;水能凝固成冰属于物理性质;将洗涤剂滴加到少量 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中,振荡、静置,不分层,不能说 明植物油可溶于水,因为植物油可以溶解于洗涤剂。 【答案】C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沉淀产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 了物质的性质 D.物理变化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点拨】有沉淀产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泥土水 泥土的沉淀。 A 24.液晶显示屏在生产生活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液晶 显示屏在显示字幕时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 理”或“化学”)变化。 【点拨】液晶显示屏在显示字幕时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物理 25.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坏血病造成的血 管破裂出血。为了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我们将 6片维生素C压碎,溶于10 mL水,然后过滤,取几毫 升滤液,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滤液并加热煮沸,发现有红色的 铜析出。这时维生素C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的是 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5.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坏血病造成的血 管破裂出血。为了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我们将 6片维生素C压碎,溶于10 mL水,然后过滤,取几毫 升滤液,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2)把滤液加热煮沸5秒至10秒,重复做上述实验,发现维 生素C性质与未加热时的性质一样,即在100 ℃以下 不会发生分解。这说明维生素C的性质在常温时 __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稳定 【点拨】硫酸铜和铜是两种物质;维生素C性质与未加 热时的性质一样,即在100 ℃以下不会发生分解,说明 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时稳定。 26.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 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 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 同的物质 【点拨】物质的种类是由元素的组成或者原子的结构决 定的。 【答案】D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