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热点素材积累:两个文明,现代之路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与时俱进....................................................................................................1
虽然有苦,还是甜多”(人民论坛)....................................................................................................2
走“两个文明”都搞好的现代化之路(势所必然)............................................................................3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观察者说)................................................................................................4
不爱国爱港,怎能当香港公务员?(望海楼)....................................................................................5
我们该如何摆脱“赤裸裸的未来”?....................................................................................................6
新华网评:山寨“叶圣陶杯”为何能忽悠这么久?............................................................................7
手机“公摊面积”该谁买单....................................................................................................................8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沈安国
2021 年 04 月 16 日 08:09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日前,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了《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
练教学大纲》,对新时代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进行了全面规定,是高中阶
段学校组织实施学生军事训练教学、评估检验教学质量和督导检查教学工作的基
本依据。在新版军训大纲施行的同时,2003 年印发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
教学大纲》废止。
组织学生进行军训,目的在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国防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
阶段,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也在稳步推进。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大纲、优化教学
设计、拓展军事训练内容,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提高军训效果的应有之举。
队列动作、单兵战术、轻武器射击……翻开新版军训大纲可以看到,不仅对
军事训练教学时间和课时有严格规定,而且探索进行了“必训”和“选训”的内
容设计,赋予一定灵活空间、鼓励教学特色。与此同时,还删除了与普通高校军
事课教学大纲有所重复、在有限教学时数内难以完成或超出高中阶段学生理解能
力的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等内容,增加了走进军营、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现地教学,鼓励学校积极开设有关军事知识、军事技能训练教学方面的校本课程。
可谓与时俱进。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军训大纲将心肺复苏列入卫生与救护科目教学内容,并
作为必训科目。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会导致很多人面对突发事件时难以做出
相应行动,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掌握战场医疗救护基本知识,不仅能为战友的
生命保驾护航、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对全社会提高急救能力也大有必要。正因如
此,近年来各界纷纷呼吁普及急救知识要从娃娃抓起,教育部也多次出台文件,
要求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
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纳入教育内容。
然而受制于急救教育教师少、课程资源缺乏等因素影响,特别是一些欠发达
地区还不具备普及急救知识的能力和条件,急救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此次将
心肺复苏等纳入军训大纲,就是十分及时且必要的举措。一方面通过硬性制度规
定,确保培训全覆盖,保障充足教学课时;另一方面依托国防动员系统和军队的
卫生保障力量,能够保证即便再偏远的地区,也能够得到相应的资源支持,有效
提高培训的覆盖面。相信随着新军训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技
能,更能够推动整体素质的提升。
国无防不立。通过军事训练教学提升青少年学生国防素养,增强国防观念和
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爱党爱国爱军情怀,培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对国防建设意义重大,对青少年成长也至关重要。各级必须心怀“国之
大者”,抓好新版军训大纲的贯彻落实。
虽然有苦,还是甜多”(人民论坛)
肖潘潘
2021 年 04 月 16 日 05: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要将政策的适用性与群众的接受度统筹考虑,才能真正帮到点上”“驻村
就要变成‘村里人’”……在基层一线,许多年轻干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
愁盼”问题,在实践中收获成长、赢得认可。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映照着奋斗的
足印。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
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吃劲岗位、
重要岗位,往往体现于解决问题的磨炼、攻坚克难的考验。越是基层一线和艰苦
地区,越能让人经风雨见世面;越是复杂局面和急难险重任务,越能给人以“重
担压身”的锻炼。年轻干部多在这样的岗位历练,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激发知
重负重的担当、厚植心系群众的感情,才能健康成长,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
使命。
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成长就有了基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
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基层
干部直接服务群众、直面矛盾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影响着群众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方便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出行,浙江杭州市公安局“90
后”警察钟毅带领团队研发健康码,48 小时不眠不休完成测试版开发,40 天内
完成 63 项功能应用迭代,为健康码的复制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干部
成长无捷径可走。年轻干部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要在不断解决
问题、破解难题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激发知重负重的担当,成长就有了筋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年轻
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争着抢着干重活、进重症病区。张伯礼院士为
之感慨:“‘负重前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主动报名到
新疆昌吉市阿维滩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康杰,先学语言、再交朋友、多办实事,
最终得到村民信任。他由此感叹:“将双脚扎进泥土,青春在磨砺中格外茁壮。”
对年轻人来说,扛几次重活,肩膀就硬了起来;挑几次大梁,责任就担了起来。
厚植心系群众的感情,成长就有了根系。根系向下,是为了扎进土壤、吸取
营养;干部下沉,是为了和群众交心、帮群众办事。一起爬过高山、走过险路,
能够引发情感共鸣;去过偏远村寨、住过穷困人家,容易拉近心与心的距离。第
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来回奔波、只为
拔掉穷根……回首来时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对贫
困群众的满腔深情。
在农民眼中,蹲过的苗,根扎得更深,叶长得更茂。人的成长也如此。习近
平总书记曾引用一位扶贫干部的话语:“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
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其实走到最后,走到今天,虽然有苦,还是甜多。”
这份甜里,既有战胜贫困的喜悦,也有淬炼成长的甘甜。扎根基层一线,把个人
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风雨无阻向前进,广大年轻干部必将收获更
多的甜。
走“两个文明”都搞好的现代化之路(势所必然)
韩翌旸
2021 年 04 月 16 日 05: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实现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
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
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
调发展,“两个文明”都要搞好。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
有反作用,社会发展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为前提和目标的。可见,
社会主义现代化除了物质层面的进步,也包括精神领域的发展。这就要求马克思
主义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
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到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一刻也不
放松地紧紧抓在手中。1949 年 9 月,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毛泽东同志就充
满信心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
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
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
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推动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连续性发展,要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任何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有一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
士在上下求索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思索中华传统文化
的现代转型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推进的现代化,中国式
现代化不仅要持续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不断书写新的辉
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
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沃土,中国式现代化的连续性发展
必须建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必须做到“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面推进,要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
一个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各方面建设共同推进的奋斗目标。要实现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仅要建设一个国力强盛的富强中国,也要建设一个
文化繁荣的文明中国。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创
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
荣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和文明古国的地位
还不相匹配,与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相适应。古往今来,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
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
力提高的过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在不断
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
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注重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
一的现代化。在马克思看来,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体验,也包括精神上的
丰盈。当今时代,随着人类生产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展,人们的美好生活追求不仅
仅停留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对精神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
也越来越强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
调发展,既要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又要实现精神文化生
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
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把改善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结合起来,把满
足需求与提高素质统一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观察者说)
沈壮海 刘 灿
2021 年 04 月 16 日 05: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
述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
而且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在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没有坚实、先进的物质文明,一个国
家和民族就会缺乏昂首于世的物质基础。我们深刻汲取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历史
教训、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贫穷不
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
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
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显著提升。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伟
大实践再次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
厚底气。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
前进道路上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在所难免,夯实国家物质基础的任务更为艰巨;解
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物质文明
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
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对物质文明建
设提出了更高目标。同时应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
排除各种干扰、保持战略定力,筑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厚植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物力底气。
中国式现代化也体现在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
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一
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深沉厚重的力量。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
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
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
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
明建设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重要位置,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
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我们必须高举精神
旗帜、传承精神基因、强化精神纽带,锲而不舍抓实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的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更体现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回望
走过的路,正确处理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
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建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
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
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深刻阐明了物质
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在关系,确立并重申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
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
生活各方面,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已经证明
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
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面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
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撑。与此同时,还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进一步深
化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新形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自觉、
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满怀信心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
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不爱国爱港,怎能当香港公务员?(望海楼)
■ 王 平
2021 年 04 月 16 日 05: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近日表示,约 17 万名香港公务员已
签署声明表示拥护香港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区,此外尚有 129 名公务员不理会、
拒绝签署或拒绝交回声明,特区政府将要求他们离开公务员队伍。
公务员须效忠国家和政府,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概莫能外的通则。“爱
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的核心要义,是“港人治港”的最低标准,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特区政府要求公务员作相关声明,是回归初心、顺时应势的必要之举。
这一举措犹如试金石,试出了绝大多数公务员认同爱国爱港理念,也试出了公务
员队伍中有极少数“内鬼”“反骨仔”,竟连拥护基本法和效忠特区政府都不愿
表态。
30 多年前,邓小平提出“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
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近两年来,香港发生“修例风波”,街头“黑暴”
肆虐,反中乱港分子兴风作浪,蓄意夺取管治权,直到中央果断出手,才迎来由
乱及治的重大转折。这其中,“爱国者治港”这一根本原则的重要性再次得到昭
示。只有保证香港的管治权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让反中乱港者出局,才能保证“一
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保证香港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香港公务员是特区政府管治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护基本法和落实“一国
两制”责无旁贷。最新消息显示,26 名香港在职公务员因涉嫌参与反修例非法
活动被捕,正接受警方调查或被起诉。“修例风波”期间,一些香港公务员给暴
徒充当“内线”,出卖特区政府的情报,公开为“港独”势力和“港独”分子辩
护,甚至直接参与暴乱活动。另外,香港部分反对派议员近年来大肆破坏“一国
两制”在港实施,支持“黑暴”、炒作“揽炒香港”,公然要求外国政府制裁中
国、干预香港事务,还有乱港分子混进区议会,一些法官屡屡纵放暴徒等乱象,
均显示香港的管治团队需要整治。这些事实一再表明,香港特区政府要求公务员
作效忠声明,香港未来持续在行政、立法、司法领域的管治队伍严格落实“爱国
者治港”,合情合理,极其必要。
与约 17 万已经签署声明的公务员相比,129 名不愿声明者只算极少数,但
将这极少数清退出队伍,却对香港有重大意义。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所
说,这标志着香港政治运行机制将变得更高效、更纯洁,香港的公务员群体也将
更加富有动员力和战斗能力,“从此,香港特区政府将彻底摆脱 2018 年夏天以
来,面对社会危机被动挨打的局面”。
“一国两制”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有不断自我调整完善,
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挑战、克服困难。“爱国者治港”原则作为“一国两制”
的设计初衷,在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很长时间内并未得到全面落实,造成香港在
应对内外反中乱港势力袭扰时,防御相对薄弱,“被动挨打”。如今,风雨过后
的香港已重新出发。从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到完善特区选举制度,再到公务员
作出宣誓,有了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团结的管治团队,香港社会今后将可后顾
无忧,专心致志谋发展。
“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只要特区上下齐心,重拾狮
子山下精神,香港何愁搭不上国家发展快车,东方之珠何愁不重焕异彩?
我们该如何摆脱“赤裸裸的未来”?
顾理平
2021 年 04 月 15 日 18:42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一个 App 控制全球 18 万个网络摄像头,万名会员付费偷窥隐私‘直播’。”
近日,媒体的一则报道让人触目惊心,再次敲响隐私泄露的警钟。身处数字化社
会中,监视“无时不在”,隐私“无处安放”,我们该如何摆脱“赤裸裸的未来”?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普通人,谁会关注到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当你走进第一家汽车销售商店被人脸识别探头记录后,再想通过不同渠道、不同
商店的比价获得更大优惠的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当你衣衫单薄轻松地在私宅内
自由活动时,隐秘的镜头可能正肆无忌惮地“直播”实况……
科技是把双刃剑。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的
发展,极大便利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与此同时,智能手机、针孔摄像头甚至
无人机的出现,有效延伸了人的感官,为“观看”和“被观看”提供了可能。某
些所谓“科技公司”洞察了个别人偷窥的需求,及时介入,并为了逐利而毫无底
线。
更可怕是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数字偷窥。刚刚在某购物平台查询一样物品,
很快就会在一些 App 中收到相关广告。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这并
不是巧合。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精准画像”和“个性化服务”等高大上的话
术,其“精准”瞄准的,正是公民的隐私数据:个人的情趣爱好、社会关系、饮
食习惯甚至体重腰围……所有在网络使用中留下的痕迹,都被整合成了有价值的
商业信息。在数字化社会,随着数据成为宝贵资产,隐私也开始具备了财产性的
特征。大数据偷窥的隐私会让人们利益受损于无形。因此,隐私保护变得异乎寻
常的重要。
隐私保护最坚实的防火墙当然是法律。我国 2020 年颁布的《民法典》第 1032
条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方式侵害他
人的隐私权”,在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政府相关
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视频镜头生产、设置单位等的监控力度;加强网络应用如小
程序、APP 等的规范管理。从法规层面构建好公民隐私保护的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偷窥等隐私侵权行为查处取证难度大,而技术进步还会
导致新类型隐私侵权行为持续出现,所以技术防范在智能时代所起到的作用就非
常重要。要对公民隐私进行有效技术保护,一方面对公民的隐私信息进行加密、
扰动、匿名等预处理,加大偷窥难度;另一方面要基于某些科技企业为逐利必须
经过隐私售卖过程的特点,借助区块链技术等进行泄密追踪,捣毁侵权源头。
当然,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在自己因为私人生活被侵扰,私人空间被侵占,
私人信息被公开而频感沮丧无助时,有必要养成科学的隐私保护意识,掌握科学
的隐私保护方法,并对不法隐私侵害进行凛然的斗争。
新华网评:山寨“叶圣陶杯”为何能忽悠这么久?
202104/1608:23:16
来源:新华网
冯文雅
不交钱“保奖”,就是叶圣陶亲自来了,都拿不了“叶圣陶杯”一等奖。
这是真的。因为这个“叶圣陶杯”是假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山寨货”。
近日,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参加“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期
间,有多个培训机构向家长们承诺,只要花一万元左右,就可以买到该项比赛北
京市赛区的一等奖或二等奖,甚至可以获得“小升初”加分的机会。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参加以其命名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
生新作文大赛一直是很多青少年的梦想。
山寨“叶圣陶杯”打着“叶圣陶杯”的幌子,在多地大肆收取参赛费、保奖
费,严重损害了“叶圣陶杯”赛事的声誉和权益,扰乱了教育公平。一些家长抱
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想法,花钱买奖,以便为孩子增添升学砝码,结果
纷纷落入精心构造的陷阱中。
据报道,从 2016 年至今,山寨“叶圣陶杯”居然已经举办了 31 届比赛。直
到现在,一些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尽管大赛被曝光了,但是只要市
场需求还在,过了这阵风头,相关的服务还有可能继续。
其实拆穿山寨“叶圣陶杯”的假把戏并不是难事。这几年有不少相关报道,
甚至去年 11 月叶圣陶的曾孙、叶杯系列赛事全国组委会主席叶刚还在媒体上痛
斥了这一乱象。
让人纳闷的是,为何这个山寨“叶圣陶杯”一直被曝光,还能一直疯狂敛
财?是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发现这个“山寨货”吗?是家长们从来没有质疑过这
种奖项的正当性、合法性吗?
最近关于山寨“叶圣陶杯”的话题一再上热搜,媒体网友对其进行口诛笔伐。
这次倒要看看,山寨“叶圣陶杯”还能不能继续忽悠下去。
手机“公摊面积”该谁买单
202104/1608:33:19
来源:北京晚报
明明买的是 128G 的手机,为何显示只有 112G 的内存?日前,相声演员岳云
鹏的困惑发问冲上热搜,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早有相同的疑问。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消费者买不到与厂家宣称大小相符的手机,是因为系统和预装 APP 会占用手机的
部分内存。此外,由于工业端和消费端对于 1G 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标称
128G 内存的手机而言,消费者能看到的实际容量只有 119.2G。
技术领域对 1G 的换算过程有所折损,原本无可厚非;设备系统会占用一定
的空间,也是业内常识。但这两者对用户手机空间的占用比例,商家应该在宣传
中加以提示;在购买前获悉实际可用的内存数值,是用户理应享有的知情权。从
网友评论来看,认为手机内存名实不符的用户大有人在,说明业内宣传普遍没有
尽到提示义务。
更重要的是,换算折损和系统占用,都无法掩盖预装 APP 强制霸占内存的乱
象。新手机自带软件越来越多,留给用户使用的实际空间自然缩水。部分手机商
一边向预装 APP 的开发者收取费用,一边侵占本属用户的内存空间,左右了用户
的自主选择权。
如果不喜欢手机的自带装置,似乎删除即可,但这恰恰是商家加重无辜用户
义务的典型过程。如同用户回复退订推销短信一样,虽然不费事,也不过区区一
毛钱,但消费者对于此事无不反感愤怒,因为计较的不是时间精力成本,而是商
家为何能堂而皇之地侵犯自己的权益。
有人把手机用户的内存损失,比作住房“公摊面积”,但就算是公摊也该有
系数限制,有明文可循。当下市面上几乎所有手机的可用内存都小于标注参数,
且差值在越扩越大。这说明手机内存名实不符是业内惯例,更说明手机内存标注
需要规范管理。手机价格与内存息息相关,不成文的规则不一定就是不可改变的
规则,优化消费环境,需要更多较真儿的消费者。(殷呈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