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名著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杨执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介绍
杨执中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揭秘
在儒林外史中,求贤若渴的娄氏兄弟费尽千辛万苦求得的第一个高人就是杨执中,在与自己家
族守坟人邹吉甫交谈中,邹吉甫仅仅复述了杨执中说过的简单的几句牢骚话,“本朝的天下,要同
孔夫子的周朝一样好的;就为出了个永乐爷,就弄坏了,这事可是有的么?”就使得娄氏兄弟就断定
这位杨执中一定就是自己所要寻找的世外高人。
在娄氏兄弟看来,在这天下之中,竟然有人能够说出这样的惊世骇俗之言,最关键的是此人竟
然与娄氏兄弟一贯论调一样。“自从永乐篡位之后,明朝就不成个天下!”也正是因此,娄氏兄弟开
始坚信此位名叫杨执中的人必定就是隐于民间的绝世高人。
并且在接下来的三次拜访杨执中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凭借主观臆断,不断的拔高杨执中,“襟
怀冲淡”“极高的品行”“品高德重”。只要出现任何一个契机,娄氏兄弟总能把这种现象与杨执
中的“世外高人”的形象联系起来。在娄氏兄弟内心深处,已经完完全全认定杨执中就是世外高人。
那么,娄氏兄弟眼中的世外高人杨执中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全面剖
析这位“高人”。
一、在个人事业上,一事无成
现实中的杨执中,在科举之路上,也是个十足的失败者。第十一回写到:杨执中道:“是三年
前小弟不曾被祸的时候有此事,只为当初无意中补得一个廪,乡试过十六七次,并不能挂名榜末。”
在科举上,杨执中考了一辈子也只是无意中补得一个廪,乡试考了十六七次也没考过,一辈子
的科举级别只能停留在廪生上,就是那首被娄氏兄弟连连称赞的诗作也是抄来的。第九回写到:
两公子打开,看是一幅素纸,上面写著一首七言绝句诗道:“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
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芦。”后面一行写‘枫林拙叟杨允草。’两公子看罢,不胜叹息。
说道:“这先生胸怀淡泊,其实可敬!只是我两人怎么这般难会?”
从镇上的小孩手中,娄氏兄弟得到了杨执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两人读完之后,就情不自禁
的感慨杨执中果真是胸怀淡泊,让人肃然起敬,佩服之极。然而,这首七言绝句其实是杨执中抄自
元朝诗人吕仲实所作的一首诗。
原诗本来是有八句的,杨执中则是一字不改的抄去了后面四句。一首抄来的诗就让娄氏兄弟对
其才华佩服之极,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未能考取一丝功名的杨执中,因为也是读书之人,就当起管账先生。
第九回写到:邹吉甫道:“再不要说起!杨先生虽是生意出身,一切帐目,却不肯用心料理;除
了出外闲游,在店里时,也只是垂廉看书,所以一店里人都称呼他是个‘老阿呆。’
既然科举上一直没有取得一点成就,总要养家糊口的杨执中干起管账一职,然而他却对于管账
一事满不在乎,丝毫不肯用心料理。不仅在工作中经常偷偷溜出去闲逛,就算是待在店里,也是不
肯踏实工作,而是选择看看闲书打发时间。像杨执中这样的工作态度,就算老板不炒他鱿鱼,也迟
早会出问题。
第九回写到: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总管;后来听见这些呆事,东家自己下店,把帐
一算,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问着又没处开销,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东家恼了,
一张状子,送在德清县里。县主老爷见是盐务的事,点到奉行;把这杨先生拿到监里,坐着追究,而
今在监里将有一年半了。”
杨执中对待管账一事如此的敷衍了事,果不其然出问题了。老板看到他的如此一番行为,就自
己亲自把店里的账算了一下,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账上竟然亏空了七百多两银子,问杨执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杨执中反而是百般狡辩,还一腔不满,十分的不服气。
结果店家直接向县衙里递上一张状子,县令查明情况后,直接就把杨执中抓了,关进了大牢之
中。对于此结果,只能说是杨执中咎由自取,对待这么重要的管账一职上,竟然如此的敷衍了事,
最终造成了亏空,只能自食恶果了。
二、在教育子女上,极为失败
杨执中作为封建社会的廪生,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而在教育子女上,确实相当的失败。
第九回写到:“他家就住在这村口外四里多路,两个儿子都是蠢人;既不做生意,又不读书,还
靠著老官养活”“两个蠢儿子,日日在镇上赌钱,半夜也不归家。”
在娄氏兄弟与他们家族的守坟人邹吉甫谈到杨执中家的情况时,对于杨执中的两个儿子的情况
便可略知一二。两个儿子都属于那种社会上“小混混”,既不读书,也不出去谋生赚钱,就是整天
想着赌钱,还时不时的半夜不归家,经济上全靠家里养活,依靠“啃老”维持生活。
对于杨执中的两个儿子中的二儿子杨老六,原著中还有两处精彩的直接描写。第一处是出现在
第十一回中,原文写到:
只见一个稀醉的醉汉闯将进来,进门就跌了一交,扒起来,摸一摸头,向内里直跑。杨执中定
睛看时,便是他第二个儿子杨老六,在镇上赌输了,又热了几杯烧酒,喝的烂醉,想着来家问母亲
要钱再去赌,一直往里跑。
当杨老六在外面赌钱输了,喝的醉醺醺的回到家时,已经是晕头转向,分不清的东西南北。到
家之后更是一直往里冲,想着再找母亲要点钱,还再回去接着赌。闻到屋子里的鸡和肉的香味时,
就一个劲的揭开锅,去捞来吃,直至听到是用来招待娄氏兄弟的才停下来。
第二处是出现在第十二回,原文写到:
床头间五百文一个也不见了,思量房里没有别人,只是杨执中的蠢儿子在那里混……老六道:
“是下午时候,我拿出去赌钱输了,还剩有十来个在钞袋里,留着少刻买烧酒吃。”权勿用道:“老
六,这也奇了,我的钱,你怎么拿去赌输了?”老六道,“老叔,你我原是一个人,你的就是我的,
我的就是你的,分甚么彼此?”说罢,把头一掉,就几步跨出去了。
杨执中的朋友权勿用把五百文钱藏在自己的床头,没想到一不留神就被人给偷了。当问及喝的
醉醺醺的杨老六看没看见这五百文钱时,杨老六非常爽快的就说是自己拿了。还说是自己去拿去赌
钱、喝酒花掉了,还剩十几文在口袋里留着买烧酒喝。
对于偷了别人钱,杨老六不仅没有丝毫的内疚之意,反而觉得这是自己理所应当,甚至引以为
荣。并且还有一大堆歪理,论证自己偷钱的合理性。可以说,喝酒成癖、嗜赌成性的杨老六已经到
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作为父亲的杨执中,教育出来的小儿子杨老六可谓是社会的一大毒瘤了。然而, 他的两个儿
子都是这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父亲的杨执中是何等的失败。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编写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是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儒林外史》
假托明代,对堕落的文士、腐败的朝政和吃人的科举给予揭露。书中人物,交相呼应,有痴迷八股
文的马二,有讲究“文行出处”的杜少卿,也有在功名利禄下丧失人性的严贡生等。在黑暗的科举
制度下,作者极力歌颂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的真
儒名贤杜少卿。杜少卿是《儒林外史》第一人物,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中有正派也有反派(比如匡超
人),作者本意力挺的则是正派中的庄虞杜迟诸贤人,而这几位之中,杜少卿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
况,因之也成为书中花费笔墨最多、个性最丰满、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在杜少卿身上,作者以自
己的原型,把个人的切肤之痛置放在理性的体认和历史的嘲讽之下,写出了复杂而多厄的文化生命
现象。
一、淡薄功名,傲视权贵。
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在科举
制度和八股毒害的世间,科举成为求取功名仕途的桥梁,极少数人一跃而上,一旦成名就变身为鱼
肉百姓、贪得无厌的假名士,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杜少卿与之完全不同,他是真儒名贤,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他自己是秀才,一提到县里的秀才,他就骂:“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有个叫臧荼的,像马二一样,跑来对他说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但杜少卿根本看不起这
样的人,嬉笑怒骂地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皇上征辟,对他人来说求之不得,而他则
避之不及,装病拒绝出仕。汪盐商生日宴请王知县,三番五次请杜少卿作陪。杜少卿坚拒绝道:“他
果然仰慕我,他为什么不先来拜我,倒叫我拜他?况且倒运做秀才,见了本处知县,就要称他老师!
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的?” 皇上征辟,对他人来说求之不
得,而他则避之不及,装
1、病拒绝出仕。
话说杜少卿别了迟衡山出来,问小厮道:“那差人他说甚么?”小厮道:“他说,少爷的文书
已经到了。李大老爷吩咐县里邓老爷,请少爷到京里去做官。邓老爷现住在承恩寺。差人说,请少
爷在家里,邓老爷自己上门来请。”杜少卿道:“既如此说,我不走前门家去了,你快叫一只船,
我从河房栏杆上上去。”当下,小厮在下浮桥雇了一只凉蓬,杜少卿坐了来家。忙取一件旧衣服、
一顶旧帽子,穿戴起来,拿手帕包了头,睡在床上。叫小厮:“你向那差人说,我得了暴病,请邓
老爷不用来。我病好了,慢慢来谢邓老爷。”小厮打发差人去了。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
你为甚么妆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顽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
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为甚么要送我到京里去?假使连你也带往京里,京里又冷,你身子又弱,
一阵风,吹得冻死了也不好。还是不去的妥当。”
由此可见,杜少卿对功名富贵的藐视与不屑。
二、对妇女尊重,反对歧视和摧残。
(一)、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
在封建社会的毒害下,世人皆以“三从四德”约束女子。《大明律》中还首次明确规定了:“若
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夺并离异。”明清统治者基于维护自身业已腐朽的制度的需要,
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所谓女教读物铺天盖
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民间那密布的贞节牌坊和各地方志中守节一生、
甚至殉夫从死的妇女大量的涌现。
杜少卿却不顾封建社会礼法的束缚,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约束妇女的“三从四德”。别
人劝他纳妾,他引用晏子的话:“今虽老而丑,我固反见其姣且好也。”他反对纳妾,说:“娶妾
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小
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他敢于在封建社会窒
息的时代在
2、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不惧别人异样的眼光。大醉后,任性挥洒,竟携着
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让路人目眩神摇不敢
仰视。在尊重妇女方面,杜少卿与贾宝玉相得益彰,皆以平等心态对待妇女,不任意打骂纳妾,有
一定的进步意义。
(二)、极力赞扬争取人格独立的妇女,赞扬与封建道德对立的反抗精神。
沈琼枝,是争取人格独立的女性人物代表。沈父沈大年本以为宋家会将女
儿明媒正娶,等着宋家择吉过门。但后来发现光景不对,宋家大模大样地要将沈琼枝直接抬到
府里去,这不像要将她待为正室的样子,沈父沈大年知道事情不妙,就问女儿:“这门亲事,还是就
得就不得?女儿,你也须自己主张。”沈琼枝道:“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
身价,为什么肯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我而今乘轿子,
抬到他家去,看他怎样待我。” 这是沈琼枝出场后的第一句话,从这精炼的几句话中,我们不仅
可以看到一位精明干练的女子,而且从中看出了沈的有勇有谋,她要将一切事情原委弄个究竟后再
做打算,看出了她的反抗斗争不是莽撞糊涂的瞎闹一气,而是明白就理的为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进行
的斗争。她不是怀着替天行道、拯救苍生的使命去奔赴人生的,她是以一种自救的心态与命运抗争
的,她的行为包含了她对当时社会清醒地认识:要拯救自己不要企图靠那个混浊不堪是非不分的社
会,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拼、去赌,才算是解救自己的唯一出路。
在杜少卿看来,沈琼枝不甘为妾,她设计裹走宋家的金银珠宝,逃到南京卖文过日子,自食其
力。人们都把她看作“倚门之娼”,或疑为“江湖之盗”。但杜少卿确认为她是“希奇的客”,并
说道“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都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
可见不是出于怜悯, 而是出于尊重,赞扬的不是她的姿色和才情,而是她蔑视富贵豪华、不畏权
势、不肯供人玩弄的反抗精神。从携妻游园,到支持抗婚逃婚,再到反对纳妾,杜少卿的妇女观、
夫妻观已经超越他那个时代的限制,达到近代先进思想的境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