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蝙蝠和雷达6
谜底:蝙蝠
非禽非兽小眼窝,
自小掌握超声波,
旋转追逐样样会,
捕捉蚊虫更利索。
(打一动物)
你知道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吗?今天就让
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
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
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
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
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
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
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
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仿生学: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
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只要
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
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的研
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
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作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
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
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
2. 正确读写“雷达、即使、灵巧”等词语,摘抄写描写揭
开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重点)
3. 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学习目标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苍 明 开 碍 光
蝙 示 使 敏 着 铃
biān fú qǐ jí ruì jì dāng
即 铛锐
揭 屏蝇 障 荧
蝠 系
证
启
yíng zhèng jiē zhàng yíng píng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蝙獭
蝙蝠衫
biān
蝙
蝙蝠
蝠蛇
黑蝙蝠
fú
蝠
蝙蝠
启迪
启发式
qǐ
启
启示
即便
一拍即合
jí
即
即使
系紧
系扣子
jì
系
系着
锐利
锐不可当
ruì
锐
敏锐
铛铛
锒铛入狱
dāng
铛
铃铛
蚊蝇
蝇头小利
yíng
蝇
苍蝇
证据
死无对证
zhèng
证
证明
揭穿
揭竿而起
jiē
揭
揭开
故障
一叶障目
zhàng
障
障碍
荧光
碧荧荧
yíng
荧
荧光屏
屏风
屏气凝神
píng
屏
荧光屏
系 jì (系鞋带)
xì (关系)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
着许多铃铛。
.
读一读: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阿姨在给小明系(jì)鞋带,心想
他们一定是母子关系(xì)。.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启示】
【捕捉】
【漆黑】
【横七竖八】
【探路】
【敏锐】
事先探察道路情况。
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捉;抓。
非常黑;很暗。
(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形容纵横杂乱。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
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
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
全飞行的问题。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蛾
系 蝇 证 研 究 驾
蚊 即 科 横 竖 绳
驶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飞蛾
书写指导:要写紧凑,虫字
扁窄、口字右边稍向上拉,
我字的扌与戈不能分开写。
蛾
é
结构:左右
组词:蚕蛾 飞蛾扑火
造句:街道上的灯光引来好多的
飞蛾。
音序:E 部首:虫
蚊子
书写指导:左右要匀称,虫
字口要扁窄、中竖要长,文
字横稍短、撇和捺要舒展。
蚊
wén
结构:左右
组词:蚊帐 聚蚊成雷
造句:我把这只可恶的蚊子打死了。
音序:W 部首:虫
即使
书写指导:左上边的框稍窄、
里边有一短横,竖提封闭扁
框、提末端有一点。
即
jí
结构:左右
组词:即便 一拍即合
造句:即使下再大的雨,我也要
去上学。
音序:J 部首:日
科学家
书写指导:禾字要窄,首笔
是短平撇,下横稍向上拉,
斗字横稍靠下、竖要长。
科
kē
结构:左右
组词:文科 科以罚金
造句:我长大要当一名科学家。
音序:K 部首:禾
横七竖八
书写指导:黄字上边右竖和
下横都要长、中间由字中竖
要出头,下边撇和点稍宽。
横
héng
结构:左右
组词:横队 横加阻拦
造句:刚跑完步,同学们累得横
七竖八地躺在操场上。
音序:H 部首:木
横七竖八
书写指导:第二竖要长,又
字撇稍短、捺要长,下边立
字要扁、下横最长。
竖
shù
结构:上下
组词:竖起 横眉竖眼
造句:小明的书桌上横七竖八地
堆满了东西。
音序:S 部首:立
绳子
书写指导:右上边口字要窄
小,下边日字要扁宽、竖弯
钩贯穿日字、弯要直。
绳
shéng
结构:左右
组词:跳绳 绳之以法
造句:爸爸用绳子把这些书本捆好。
音序:S 部首:纟
系着
书写指导:整体偏窄,首笔
是平撇,幺字下边的撇折要
大、折的末端有一点。
系
jì
结构:上下
组词:系紧 系扣子
造句:小芳的脖子上系着鲜艳的
红领巾。
音序:J 部首:丿
苍蝇
书写指导:要写紧凑,右边
口字要比日字窄小,竖弯钩
在口的下边起笔、竖要长。
蝇
yíng
结构:左右
组词:蚊蝇 蝇头小利
造句:夏天的苍蝇真烦人!
音序:Y 部首:虫
证明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正字上
横要短,中间一竖连接上下横、
右边中间位置有一短横。
证
zhèng
结构:左右
组词:证据 死无对证
造句:小明用事实证明自己说得
是正确的。
音序:Z 部首:讠
研究
书写指导:石字要窄小,开
字下横要长、左边是一竖撇、
和右边竖上边都不出头。
研
yán
结构:左右
组词:研求 刻苦钻研
造句:这些化石在科学界有着很
高的研究价值。
音序:Y 部首:石
研究
书写指导:穴字要扁,九字的
撇在横的上边要短、横折弯钩
的折稍向左拉、弯要大些。
究
jiū
结构:上下
组词:追究 寻根究底
造句:我正在细心研究这个钟表
的构造。
音序:J 部首:穴
驾驶员
书写指导:上扁下宽,马字
第一笔横长折短、第二笔竖
短横要长、下边折稍向左拉。
驾
jià
结构:上下
组词:驾驭 驾飞机
造句:叔叔是一个出色的公共汽
车驾驶员。
音序:J 部首:马
书写指导:马字要细高、下
横变为一提,史字上边没有
横、口要扁、竖撇要长。
驶
shǐ
结构:左右
组词:行驶 顺风驶船
造句:爸爸平稳地驾驶着汽车。
音序:S 部首:马
驾驶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
学家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的精神。
课堂小结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第一、二题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蝙(biān piān)蝠 即(jì jí)使
铛(dǎng dāng)铛响 敏锐(ruì shuì)
系(xì jì)领带 荧屏(pín píng)
•
•
•
•
•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夜空
( )的夜里
( )的眼睛
( )地避开
晴朗
漆黑
敏锐
灵巧
蝙蝠和雷达6
1.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
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重点)
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重点)
3.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
集与处理能力。(难点)
学习目标
雷达是根据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的。
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段话时,要读出赞叹、佩服。
关联词“即使……也……”看出蝙蝠夜间
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
即使前面的道路再艰难曲折,我们也要
勇敢地走下去!
仿写
用“即使……也……”写句子。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
有的东西吗?
蝙蝠眼睛特别敏锐。
这个反问句引起了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从这个疑问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
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个问题”就是上面提出的问题。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
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概念:过渡句(段)就是在行文中既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又提示
或引起下面的内容的句(段)。
作用:承上启下。
判断方法:承上,看是否承接或总结上文;启下,看是否提示或引
起下文。
运用:可以根据过渡句(段)提出问题,这是从文章的形式入手提出
问题的。
判断过渡句(段)的方法
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
下做的试验,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了什么结论?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
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
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
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
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说明了蝙蝠飞行与眼睛无关。
实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
一
次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
八拉了许多绳子,绳
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让它在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
没响。
蝙蝠夜行探路
与眼睛无关。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
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
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
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形象地看出了蝙
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后根本无法正常飞行。
实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
二
次
把蝙蝠的耳朵
塞上,让它在
屋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的
苍蝇似的到处乱
撞,挂在绳子上
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探路
与耳朵有关。
实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
三
次
把蝙蝠的嘴封
住,让它在屋
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的
苍蝇似的到处乱
撞,挂在绳子上
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行探路
与嘴有关。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
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怎样配
合的呢?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
夜里飞行的秘密。
“反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
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态度很严谨。
“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
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
声音叫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
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
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
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解释了什么是“超声波”。
嘴
耳
超声波
蝙 蝠 探 路 原 理
反射
障
碍
物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
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
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
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
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解释了雷达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天线
荧光屏
无线电波
雷达探路原理
反射
障
碍
物
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
制造出高级丝线。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
豚的模仿。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
发明了电子蛙眼。
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这是课后第3题哦!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
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做块茎;荸荠、慈姑
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做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
鳞片一样,叫做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
参考答案:
针对内容提出的问题:这个片段讲了什么?
从写法上提问:介绍变态茎的种类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片段中得到启示,结合生活实际提问:我们见到的变
态茎还有哪些?说说它们暑语变态茎的哪一种?
6. 蝙 蝠 和 雷 达
蝙蝠 嘴 发出 超声波 遇到 障碍物 传到 耳朵
雷达 天线 发出 无线电波 遇到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
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
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
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按照“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发明
创造”的写作顺序来写一写。
举例:
《鲁班造锯》中,鲁班的手被小草叶子划了一道口子,他就
纳闷:“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提出问题)他仔细
观察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
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揭开秘密)他就
产生了造锯的想法,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
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
就把树木锯断了。(发明创造)
练一练:
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发明创造,看看在发明前
提出了什么问题?怎么揭开秘密的?然后按照
“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发明创造”的写作
顺序写下来。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
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
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
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课堂小结
我从乌龟通过伸缩头部躲避危险这一现
象得到启示:适当的退缩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趋利避害是一种策略。根据这一启示我想研
制能收缩头部躲避危险的汽车、飞机。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受到动物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
向同学作介绍。
主题延伸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
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
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划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
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
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鲁 班 造 锯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
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
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思考: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你还知道哪些
受生活中的事物启发而发明的东西?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
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
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
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
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
人类的“老师”
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
抖的关键所在。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现在,
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
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
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
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
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
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的
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
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
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
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
壳坚固的坦克……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思考:短文讲了科学家从哪些现象中得到启发?发明了什么?生活中
你还从哪些小动物身上获得过启示?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第三、四题
三、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按要求写句子。
1.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仿写比喻句)
春风就像______________,把整个世界勾勒得绚丽多彩。
2.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用关联词语写句子)
火车启动了,送行的人们一边_________________,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一支彩笔
挥手
喊着:“一路平安!”
四、精彩赏析。
1.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反复”和“终于”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科学家很严谨,很辛苦,要得出
一项科学结论很不容易
分工合作,缺一不可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