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23 *马说/韩愈 / 《马说》部编版课件

《马说》部编版课件

  • 2021-04-10
  • 100页
  • 1.98 MB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 代 散 文 ( 说 ) 21. 马 说 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比如一马当先、-跃马 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 识途、车水马龙等等。 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 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一篇有 关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3. 借助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 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的情感;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1. 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感受韩愈的人 格魅力。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对《爱 莲说》的文体知识的温习,再现“说”的文 体知识。(重点) (难点)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 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为《昌黎先生集》。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 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唯陈言之务去”。 韩愈推动了文学发展,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他的散文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 势,对后世的文风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 800)间。其时,韩愈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 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待了10年之久,最后 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 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 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 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 不常有”的感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 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 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 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说 (一)人才选拔方面韩愈认为,人才选拔的关键在于国 家能否以特别的办法发现人才,礼遇人才。针对《马说》中 的人物形象,人才选择包括对“食马者”和“千里马”的选 择。因此,韩愈改革学官选择制度和科举考试内容,并要求 统治者爱惜人才,多途径、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拔人才。 《马说》反映的教育思想 (二)人才培养方面关注人才成长的过程。对“千 里马”而言,需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关注他们自身的 特长,为他们设计相应的“生涯规划”,调动“千里 马”的内在需求,在“做与学”相统一的过程中完成 人才的培养任务,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三)人才使用方面韩愈认为人才使用的关键是爱 才。人才一旦被选拔出来,就存在使用的问题。如何使 用人才关系到人才能力的发挥与拓展。于是,对“食马 者”应该实行“激励”机制,使他们在“食马”的过程 中积极主动地挖掘马的潜能,实现“食马”工作的效益 最大化。 一 读一读字音 骈   祗   槽枥   一石  才美不外见 xiàn pián dàn cáozhǐ 二 写一写字形 槽lì( ) 其真无马yé ( )枥 邪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通“祇”,只是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3.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华 (二)古今异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今义:也许,或许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古义:这;今义:动词,联系两种事物,表 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今义:安定,使安定 (三)一词多义 1.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能: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3.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何以战 鞭打,动词 马鞭,名词 才能、能力,名词 能够,动词 用,介词 按照,介词 凭、靠,介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人有百手,手有百 指,不能指其一端 5.或: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 因为,介词 它,代指千里马,代词 表推测、反问语气,难 道,副词 其中的,代词 有时,副词 或许,副词 (四)词类活用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尽”用作动词,吃完 2.才美不外见 形容词“美”用作名词,美好的素质 3.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策”用作动词,鞭打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不以千里称也。 动词“称”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指“马” 2.倒装句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状语后置,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2)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千里”为“马”的定语 导思1. “说”是一 种怎样的文体?题 目“马说”该怎样 理解呢? 导思2:“千里马” “伯乐”“奴隶人” 的深层含义是怎样的? 明文体 析含义 导思4.文章运用了 什么写作手法?试 简要分析? 学技法 关键词: 怀才不遇 导思3.作者由花的 经历, 悟出了什么? 感情怀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马说》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而:表示转折,连词,但是。 虽:即使。 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 注释: 故:所以。 祗:同“祇”,只是。 以:用。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可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埋没在那些做 仆役的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人 们当然不会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译文: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 注释: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食:喂,现在写作“饲”。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 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去 喂养它。 译文: 原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注释: 能:才能,能力。 外见:表现在外面。 且:尚且,况且。 等:等同,一样。 得:能够。 求:要求。 欲:想要。 安:怎么。 其:代词,代指千里马。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但)吃不饱, 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 面,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 千里呢? 译文: 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策: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 以:按照。 道:规律,方法。 尽其材: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材,才华,现在写作“才”。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握着。 注释: 临:面对。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 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 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译文: 原文: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呜呼: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唉”。 其: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 注释: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呀。 译文: 1.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什么深层含义? 【答案】 这是全文的主旨句,提出论点,表明作者 的见解,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千里马如果不被伯乐 识别,就会被埋没,从而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 定作用。同时这句话也交代了世上众多千里马被埋 没的根本原因。 2. 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 的感情? 【答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描绘 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 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 惜之情。 3.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 什么? 【答案】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 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重点品析第2、3段 4. 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 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不足,才美不外见”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5.文章第②段结尾句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 此题考查反问句表达效果分析法。 运用了反问句式,揭示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传 达出作者的委屈和愤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 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6. 最后两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 表示作者对执策者的反诘,同时为下句蓄势; “其真不知马也”收束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 作者的愤慨之情。 重难点小结 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的 无知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对“食马 者”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1.【主题探究】《本文有何现实教育意义?作为一个人才,你认 为应该怎样施展自己的才能? 【答案】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 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 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不患人不知,只患己不能”。在保持自己人格和尊严 的同时,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清高和自负埋没了聪明才智。 耽误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一个人、尤其是自认为有才华和能力的人,就需要利用 各种方式,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难点探究】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有什 么深层含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文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千里马”比喻 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人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 的统治者。作者以千里马为喻,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 没,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深刻揭 露,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这种托物寓意 的写法,使文章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 马 说 第一段 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食马不知马,马被埋没 谴责食马者,昏庸无知 第二段 第三段 怀才 不遇 满腔 悲愤 卒章 显志 食马者不懂怎样用马 痛斥统治者摧残人才 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 人才、埋没和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1.行文流畅,感情强烈,气势恢弘。本文语言以短句 为主,读来铿锵有力,充满气势;多用反问,使文 章跌宕有力,感情强烈。 2.托物寓意,借马论人,主旨鲜明。文章表面上说的 是相马、食马之事,实际上阐述了对人才问题的见 解,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埋没人 才的强烈不满。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带“马”的诗句: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 蓝关示侄孙湘》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人教版八年级·下 23 马说 新知积累·基础练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lì)  骈死(bìng) 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食马者(sì) C.才美不外见(jiàn) 槽枥(lì) D.其真无马邪(xié) 尽粟(sù) • • • • • B • • • 【点拨】A项中“骈”读pián;C项中“见”读 xiàn;D项中“邪”读yé。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普通马)一同死。 • • • • • • 等同,一样。 方法。 有时。 通晓。 著称。•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B.不以千里称也 C.选贤与能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点拨】A项中“见”同“现”,表现;C项中“与” 同“举”,推举;D项中两个“食”都同“饲”,喂。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大概,表推测。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饲”,喂。 动词,用马鞭驱赶。 能够。 • • • • • • • • 吃。 名词,马鞭。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能力。 新知积累·基础练 5.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一食或尽粟一石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才美不外见 C • • • • 【点拨】A项“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B 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D项“美”,形容 词用作名词,美好的素质。 新知积累·基础练 6.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也”的语气。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安求其能千里也(      ) (3)其真不知马也(      ) 肯定语气 反问语气 感叹语气 新知积累·基础练 7.根据提示填空。 (1)在生活中,常有人慨叹“世上的人才很多,但是善于识别人才的 人却很少”。我们常引用《马说》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表达这个意思。 (2)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句即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新知积累·基础练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 观点。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 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 后总结全文。 C.“策之不以其道……不能通其意”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愚昧 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新知积累·基础练 【点拨】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 【答案】D 语言建构·能力练 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一、课文研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0 页第9-14题。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托物寓意是古人常用的写法。《马说》一文中,作者 以“千里马”喻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喻 ________________,以“伯乐”喻________________。 人才 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 什么? 伯乐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就很 有可能被埋没了。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原文相比 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个句子与原文的表达 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 里马者的讽刺及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本题中 的句子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 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 其一,结合本文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示例:形象塑造: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 遇;食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阐明道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 重用人才。 语言建构·能力练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0 页第15-18题。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闻古之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马鞭驱赶。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听说。 用。 • • • •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潭西南而望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学而时习之 C 【点拨】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A.连词, 表修饰;B.连词,表并列;C.连词,表转折;D.连词, 表并列。 语言建构·能力练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只在奴仆的手里受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 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死马尚且要花五百两黄金来买,何况是活马呢? 语言建构·能力练 18.【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 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 赏识、任用,最终“不以千里称”; 【乙】文中,因为君主渴求得到“千里马”并能 够采纳正确的建议,所以“千里马”得以脱颖而出。 语言建构·能力练 【乙译文】听说古时候的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 年也没买到。一位近侍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 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得到了千里马。马已经死了,用五百两 黄金买了死马的头,回去把此事回报给了国君。国君很生气, 说:“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白花了五百两黄金!” 近侍答道:“死马尚且要花五百两黄金来买,何况是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就会到来 了!”于是不到一年,就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语言建构·能力练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1 页第19-22题。 1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    乡: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者舜工于使人 工: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犹策之不已 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向”,从前(先前)。 擅长(善于)。 用鞭子打(驱赶)。 • • • 语言建构·能力练 20.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 • • • • • • • 语言建构·能力练 【点拨】C项:均为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A项:介 词,把;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 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D项:代词,他的;助词,表 示祈使语气。 【答案】C 语言建构·能力练 2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 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 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 的,从来都没有过。 语言建构·能力练 22.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 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语言建构·能力练 【乙译文】颜渊在台上侍奉鲁定公,东野毕在台下御马。定 公说:“东野毕御马的技术真好哇!”颜渊说:“好是好呀, 只是他的马将要逃跑了。”定公不高兴,把这些话告诉左右 亲近的臣子说:“我听说君子不在人背后说坏话。(今天看 来)难道君子也会在背后说人坏话吗?”颜渊告退后,不一 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 定公)。定公越席而站起来说:“马上派车去请颜渊。” 语言建构·能力练 颜渊来了,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御马的技术真好哇!’ 您(却)说:‘好是好呀,只是他的马将要逃跑了。’不知道您是凭什 么知道这一点的。”颜渊说:“我是凭着政事知道的。过去,舜擅长 用人,造父擅长御马。(但是)舜不使他的人民穷困,造父不让他的马 用尽气力。因此舜没有逃跑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看 看)东野毕驾驭马车,上车就拉紧缰绳,马嚼子和马身都绷直了;又 让马盘旋转动,慢行快跑,调服车马要求太苛刻了;经历各种险阻到 达遥远的地方,马的力气已经耗尽了。但是(东野毕)仍然驱赶不止, (我)因此知道马会逃跑啊。” 语言建构·能力练 定公说:“好,能够稍微阐释一下吗?”颜渊说: “走兽逼急了就会咬人,鸟儿逼急了就会啄人,人逼急了 就会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 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说:‘手执缰绳像在编织 一样,车辕两旁的马儿像在舞蹈一样。’说的就是擅长驾 驭马匹呀。”定公说:“这是我的过失啊。” 综合实践·素养练 23.近日,盐城博文中学开展以“走近城市名片——大铜马”为主题的 系列活动,邀你一起来参加。 【大铜马历史】盐城大铜马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 纪念塔的俗称。塑像高4米,长3.8米,重3 250千克,为青铜浇铸而 成。自1986年9月建成以来,一直是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荣标志。 从“中市桥”“忠字塔”“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到“大铜马”, 随着历史的积淀和造化,盐城有了一个定海神针一样的城市基点, 城市的四方从这里开始。多年来,这座雕塑一直是盐城的标志性建 筑,也是以新四军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盐城城市名片。 综合实践·素养练 以上文字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大铜马,请用简洁的文 字分点概括。 ①大铜马的大小及材质;②大铜马的历史变迁;③大 铜马的城市意义。 综合实践·素养练 【大铜马新貌】2010年,由于快速公交项目的修建,大铜马被 暂时迁离原地。2018年10月1日,大铜马已复位。国庆期间,市 民们纷纷来到市中心拍照留影。 结合以下两幅市民所拍图片,向你远在外地的好友描述这 座雕塑的外形。 (图片说明:图一为马头朝东的正面照; 图二为马头朝东的背面照) 综合实践·素养练 示例: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 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朝阳昂首东望。 人教版八年级·下 23 马说 新知积累·基础练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lì)  骈死(bìng) 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食马者(sì) C.才美不外见(jiàn) 槽枥(lì) D.其真无马邪(xié) 尽粟(sù) • • • • • B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马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策之不以其道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___________________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 • • • • • • 这样的 犹,尚且 怎么 按照 才能、才干 • • 通晓 面对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 (3)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祗”同“衹(只)”,只、仅 “食”同“饲”,喂 “见”同“现”,表现 新知积累·基础练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马鞭驱赶 代词,代指“千里马” 代词,指“千里马” • • • • • • • • 马鞭 表推测,大概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岂、难道 结构助词,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新知积累·基础练 (4)能 ①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 ①而伯乐不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 连词,表转折 • • • • 能够 连词,表修饰 新知积累·基础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B.策之不以其道 C.然后有千里马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 • • • • • 【点拨】A、B、D三项中加点的词都属于古今异义词。A项,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B项, “策”,古义,用马鞭驱赶;今义,政策、决策、计策等。C项, “然后”,古今义都是“连词,这样以后”的意思。D项,“奴 隶”,古义,奴仆;今义,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新知积累·基础练 6.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揭示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交代千里马最终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食不饱, 食马者不知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其能千里而食也 新知积累·基础练 (5)文中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 想到了《马说》中与之相似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新知积累·基础练 7.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想要和普通马一样尚且做不到,(还)怎么要求它 能日行千里呢?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8.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一、课文研读 “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任用人才的人;“千里 马”比喻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 浅薄、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 语言建构·能力练 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 果? 排比。将“食马者”的无知浅薄揭露得淋漓 尽致。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 里马。(或: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 了。)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但尚未被“伯乐”发现, 你会怎么做? 示例:①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②努 力完善自己,使自己做得更好;③做到心态平和,相 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对统治者不 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和讽刺。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陛下秉四海之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殆开之不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8 页第13-16题。 著称 • • • • 面对 执掌 大概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2)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做奴仆的 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 千里马而著称。 陛下执掌天下的百姓,怎么会没有栋梁 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 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 “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千里马(人才)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 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 写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 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语言建构·能力练 【乙参考译文】《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文王得以 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 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执掌天下的百姓,怎么会没有 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大概(是因为)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 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说:“好的土质善 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 以使之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犯小的过错的 人,不求全责备,来广聚英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