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导入新课
《
长江之歌
》
长江之源
——
唐古拉山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位于东经91.0°,北纬33.5°,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的源头。
各拉丹冬雪峰
各拉丹冬雪峰:
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脉最高一组雪山群。为典型之角峰。唐古拉山脉属地槽皱褶,燕山运动成山,更新世后,因喜马拉雅运动使山脉与青藏高原同时大幅度隆起。各拉丹冬雪峰为其组成部分,以海相侏罗纪地层为主,兼有花岗岩与基性岩侵入。
详解各拉丹冬
除主峰外,雪山共有6000米以上之山峰20座,南北长50余公里,东西宽达20公里。冰雪覆
盖面积几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现代冰川合计105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5800米,冰川末端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300米。
曾先后有许多国家的队伍到过江源。1985年,日本京都大学学术登山队到达江源,攀登各拉丹冬峰,有6人登顶成功。
1986年,中美联合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到达姜古迪如冰川,并竖立了"长江源头"石碑。
1991年,清华大学登山队试图征服该峰,未成功。
1992年,台湾一支队伍,到达姜古迪如冰川。此间,又有两支分别来自韩国及日本的队伍,企图征服江 源均告失败。
1994年,北京大学飘柔登山队,一行15人,其中有11人成功登上各拉丹冬顶峰,成为第一支登上长江源之巅峰的中国队伍。
各拉
丹冬
攀登
纪录
学习目标
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游记的特点。
2.
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写景,来突显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的方法。
3.
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马丽华,原籍江苏省邳州,出生于山东济南市。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现临沂大学) 中文系,同年进藏,曾任《西藏文学》编辑。1988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获北大文学学士学位。后任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调至北京,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
走近作者
海拔
( )
黧黑
( )
砾石
( )
虔诚
( )
恭顺
( )
演绎
( )
蠕动
( )
豁然
( )
凄凉
( )
懈怠
( )
敦实
(
)
蜿蜒
(
)
bá
lí
yì
ɡōnɡ
qián
lì
hu
ò
dūn
dài
wānyán
rú
qī
读准下列字音
预习检测
历历在目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安营扎寨
解释下列词语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
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整体感知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教学提示:让学生边读边标画有关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进而理清文章脉络。)
按照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
来组织材料,(也是以
“我”的游踪为线索
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
草坝子——冰
丛
砾石堆——走下砾石堆,
沿冰河
接近冰山——此地已达海拔六千米以上。
开始
海拔
接近
六千米
第
1
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
东南阳坡
这从第
3
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坝子上”可知浏览的是东南阳坡。
北坡
南坡
观察植被的不同?
1.
品读
5
-
6
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细节感知
【
明
确
】
远处全景: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
。
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
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
感受:
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
2.
品读第
10
-
11
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角
度
特
点
触
觉
听
觉
:
写风
视
觉
:
冰体
感
受
:
温
暖
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
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3.
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呢,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
【
明确
】
5
-
6
段
是从低处观赏描写,
10
-
11
段
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神韵。
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
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4.
品读第
12
-
14
自然段: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
描写了风声和坚冰之下的流水 。
感悟:
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5.
小 结
赏析句子的妙处,感受语言的魅力。
(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以下句子,通过反复利朗读引发对句子的理解及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
语言赏析
(
1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黎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
(
2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地震”,“ 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比作小震,“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
(
3
)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
“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 写出了我的虔诚及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
4
)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犹如帝王一般,“统领”一词又赋予雪人以帝王的动作,表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严,令人敬畏。
作者在写景时,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想象联想,让学生品读课文,标画想象联想的句子。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想象和联想?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
1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眩晕”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的创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科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
2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由冰山的波纹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
(
3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演绎”是“铺陈,发挥”的意思,这里是说坚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洁的,是长江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长江从此开启了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这流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板书设计
由雪山奇伟之景,联想到造物主无所不能创造力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赞美自然的伟力
长江及 雪山久远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由这冰山波纹联想到年轮
流水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故事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
课堂小结
文章结尾写道:
“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
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内涵?
这段话一方面表明了各拉丹冬作为长江之源的重要,另一方面表达了对滴水汇成浩荡长江这种自然伟力的赞美和敬畏;作者更想借此表达自己对于那些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来改造自然,创造了各种可歌可泣英雄的景仰!
积累拓展
课后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长江的故事。然后在一起探讨、交流。
18
在
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八年级语文
•
下
(R
版
)
第
5
单
元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裸露
(
lòu
)
黧黑
(
l
í
)
眩晕
(
xuàn
)
B
.虔诚
(
qián
)
劲旅
(
jìng
)
酝酿
(
niàng
)
C
.蜷卧
(
juǎn
)
敦实
(
dūn
)
演绎
(
yì
)
D
.腈纶
(
qíng
)
懈怠
(
dài
)
棱角
(
léng
)
•
•
•
•
•
•
•
•
•
•
•
•
B
点拨
A
项“露”应读
l
ù
,
C
项“蜷”应读
quán
,
D
项“腈”应读
jī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D
A
.凄凉 蠕动 安营扎寨 风云变换
B
.山巅 哀竭 接踵而至 气喘吁吁
C
.蜿蜒 晶莹 穿流不息 大煞风景
D
.霹雳 明媚 云遮雾障 浩浩苍苍
点拨
A
项“风云变换”应为“风云变幻”;
B
项“哀竭”应为“衰竭”;
C
项“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静穆 漫不经心 雕凿 懈怠
B
.肃穆 漫不经心 雕刻 懈怠
C
.肃穆 随心所欲 雕凿 停歇
D
.静穆 随心所欲 雕刻 停歇
是琼瑶仙境,
________
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
________
地切割着,
________
着,缓慢而从不
________
。
4
.
(2017•
扬州改编
)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解说:这句话末尾的标点使用正确。
B
.木 本 采 沐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C
.繁花嫩叶 千山之巅 爱好文学 赞叹不已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这里便是冰塔林”。
D
点拨
A
项句末的句号应在后引号外;
B
项“木”是象形字,“本”是指事字,“采”是会意字,“沐”是形声字;
C
项“繁花嫩叶”是并列短语,“爱好文学”是动宾短语,“千山之巅”是偏正短语,“赞叹不已”是动补短语。
5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
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
(
)
(2)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
)
夸张
比喻
6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②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③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④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
⑤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A
.②⑤①④③
B
.⑤①④③②
C
.④③②⑤①
D
.④⑤①③②
A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是一篇写实性的游记散文,以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游览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B
.文章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长江源头不同寻常的景色,表现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壮美。
C
.作者记叙自己痛苦的高原反应和摔倒后的伤痛是为了表现各拉丹冬环境的恶劣和见到长江源头的不易。
D
.本文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神奇魅力的赞美。
C
一、语文要素训练
8
.
【
训练点:移步换景
】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移步换景”写作手法的句子写在下面。
示例: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9
.
【
训练点:词语赏析
】
赏析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
“驻防”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严寒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10
.
【
训练点:赏析句子
】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二、精段品读
阅读课文“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
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回答问题。
11
.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
凄美绝伦、浑然天成、晶莹洁白、形态各异。
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
……
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
12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蠕动”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冰上行走时的小心翼翼的情景,也写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从侧面表现出各拉丹冬的巍峨高峻。
13
.联系全文想一想,本文重点描绘的是冰塔林奇观,作者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篇幅写第
2—4
段的内容?
第
2—4
段叙述各拉丹冬的神秘、“我”糟糕的身体状况和敬畏之心,为下文写经过冰塔林的种种困难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与下文沉醉于冰塔林的美景形成反差。
1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信你也一定有过很多难忘的旅程,欣赏过无数美丽的风景,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一处你认为最美的风景。
略。
三、拓展阅读
(2018•
枣庄改编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根指向小学,一根指向中学。
②“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花桥、和尚浜
……
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③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④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⑤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
——(A)
哪里
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⑦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
(1692
年
)
,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上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
——
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
•
•
•
•
•
•
•
•
•
•
⑧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
(1302
年
)
始建,明天顺四年
(1460
年
)
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
——
苏州河。
⑨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⑩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
(B)
拆桥是为了走船
——
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⑪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由此向东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⑫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像昆曲里不中用的书生。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⑬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⑭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⑮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
——
种地能赚几个钱?
⑯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⑰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
《
红楼梦
》
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⑱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
⑲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
选自
《
文汇报
》
,有删改
)
15
.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16
.文中开头写到小镇的“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用意是什么
?
示例一:关于桥的事 示例二:小镇往事 示例三:消失
“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突出了小镇的原始古老、设计精巧的特点和神奇色彩,小镇与周围田野、村庄、桥等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渲染了儿时家乡的自然和谐,与下文“连绵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镇的古朴自然、淡泊平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恋之情。
17
.词语反复是选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请从
(A)(B)
处画线句子任选其一,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赏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一:
(A)
处:连用四个“哪里”,强调了作者对探险路线辨认的密度和心情的急切,强化了儿时记忆的有趣与美好,表现了作者对童真生活的怀恋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示例二:
(B)
处:连用四个“是为了”,含有讽刺意味,强调了对人们拆桥功利性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桥”消失的惋惜之情。
18.
综合运用。
(1)
某校八年级
(2)
班同学在团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准备春游,春游后将会推出一期班刊,请你列举两项办好班刊需要搜集的素材。
略。
点拨
只要是与春游有关的即可。
(2)
小萌同学因为腿部受伤,不能参加
4
月
9
日的春游活动,感到很遗憾,她不得不在春游前一天向班主任张老师写一张请假条。假如你是小萌,请写一下。
请假条
张老师:
我
因腿部受伤,不能参加
4
月
9
日的春游活动,特向您请假一天,望批准!
学生:小萌
2019
年
4
月
8
日
19
.作者在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奇观时,运用移步换景手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奇美的境界。请你也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一写校园的景色,
200
字左右。
片段练笔
例文:
刚进入校园,便可以看到一幢威武的大楼。大楼不是很高,却显得气势非凡。那便是我们学校的行政大楼。顺着大楼前的直线向广场走去,在大楼与广场的交界处,有七大盆铁树一字排开,就像七个小矮人在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广场两侧各有一棵香樟树。左边的那棵形似一条盘在一起的蛟龙,好像在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右边的那棵状如爱心,也许想用自己温暖每一个人。走进行政楼,顿时眼花缭乱,红、黄、绿、紫的菊花如潮水般映入眼帘,十分美丽!环视一周,你一定会被那盆白里透绿的菊花吸引。我们的校园真美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