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3《乡愁》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体会《乡愁》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现代诗从字面意思上比较容易理解,但学生如今生活幸福,没有离家离国的 愁绪,难以理解诗中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品抒 发的深切情感。 难点分析 这首诗中,诗人面临的生离死别及家国情怀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九年 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通过理解诗句,层层解析,体会诗人浓烈的思乡情怀。 2.通过情景讲解和想象,激发学生对诗中家愁和国愁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入新课 乡愁是古今中外诗歌创作中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它概括了多少游子眷恋故国亲人的深沉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感受一首字里行间流露着乡愁的现代诗,余光中的《乡愁》。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 年去台湾,当时仅 21 岁,再还 乡时已经 64 岁。余光中从 60 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艺术上 的多产主义者”。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3、背景资料 1971 年作者创作了《乡愁》,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 陆整整 20 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 20 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4、品读诗歌 ①邮票 诗的第一节中,诗人将乡愁比作邮票。小时候,在外地求学的“我”想念妈妈了,便把对妈 妈的想念写成信,贴上一张邮票,把“我”的想念送到妈妈手中,邮票沟通着“我”与妈妈,这 是一位离家求学的少年的恋母之情。 ②船票 诗的第二节中,诗人将乡愁比作船票。长大后,在外漂泊的“我”挂念新婚的妻子,“我”只 能买一张船票,凭借它“我”都可以回到妻子身旁,尽情表达对妻子的挂念。在这里“船票”寄 托了奔波在外的青年的思妻之情。 ③坟墓 诗的第三节中,诗人将乡愁比作坟墓。后来啊,“我”终于与母亲完全没有了空间上遥远的阻 隔,可这一方“矮矮”的坟墓,却让“我”与母亲阴阳相隔。“我”就在母亲的面前,但母亲再也 体会不到“我”对她的想念。“坟墓”代表了“我”失去母亲的哀亡之情。 ④海峡 诗的第四节中,诗人将乡愁比作海峡。一弯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我”在海峡这边,, 大陆却在海峡对岸,那里有“我”分别了三四十年的家乡和亲人,却不得相见。在这里,“海峡” 代表着“我”对台湾与大陆早日团聚的盼聚之情。 探究学习 ①从内容上分析全诗 作者选取了人生中 4 个不同的时间段,以此为写作顺序,分别抒发了自己小时候因为母子分 离而产生的恋母之情、 长大后因夫妻别离而产生的思妻之情、 后来因母子死别而产生的哀亡之 情和现在因台湾和大陆分离而产生的盼聚之情,这 4 种情感层层加深,作者借物抒情,每一种情 感都有具体的对应物,分别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②从形式上分析全诗 本诗继承了《诗经》所创造的“重章叠句”手法,结构统一而富有变化,一唱三叹,反复吟 咏,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律美。 小结 余光中所抒发的乡愁,不仅仅是“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式的离愁别绪,也不 仅仅是“由对母亲的思念,对新娘的爱恋,对母亲的缅怀的个人情怀,而是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期 盼”式的爱国热忱,这份热忱让人不禁对诗人肃然起敬。九年级的同学们,即将毕业,然后分离, 走上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无论走到哪里,家乡和祖国都将是你们永远的根和依恋,希望你们无论 何时都能拥有这样一份热忱,不忘根,保初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