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考地理备考】2021 年高三地理备考指南
【我们的目标】
训练选择题的判断方法和技巧,将客观题错误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训练综合题的思维模式和表述公式,将主观题的得分率提高到最高限度
提高训练强度,强化规范答题,拒绝因低级错误而丢失宝贵的分数
【高考四个能力要求】
a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
b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高考地理考试的核心能力
c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得分能力
d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最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基础能力
【高考命题特点】
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
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
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
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
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
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
【高考解题建模】
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指令词、连词)
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
究地点(考虑特殊的角度)
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答有利还是不利,自然还是人文)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具体操作:
1、良好的审题习惯(穷尽图和材料当中的一切信息)
(1)审文——明确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 一审题干 二审材料 三审题分
(2)析图——提取图上的有效信息:看图例,看图的性质(坐标图、柱状图、地形图
等)
◆审题干: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出“中心词”、“修饰词”
◆找“主语(中心词)”——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
◆找“定语(修饰词)”——锁定限定条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
理空间
◆找“动词(指令词)”——确定作答方式(如评价、阐述、比较、分析等)
◆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此问题的分值是多少,根据分值确定要点个
数
也就是分析解题条件,确定思维方向
(1)明示条件(显性)
(2)暗示条件(隐性)
(3)多重条件(两个或以上条件)
(4)限定条件:数量词,方位词,程度
2.做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
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即要两次审题)
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
系。
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要全面--想的全。
第四步: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有条理--答得精
【整理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
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3.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
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
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
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
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
【切忌】
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
2.违背地理原理
3.违背该地状况
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
5.“口头语”、“大白话”
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
具体作答时注意以下关系
(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
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层层递进,追根溯源。
(2)具体答案与模糊答案的关系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
少写
(3)答多与答少的关系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做到“踩点”准确,语言精
到、简洁、条理分明;但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部分坚持多写些内容、多分几个点、多
用地理语言。
(4)主要答案与次要答案的关系
在原因分析、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中,尽量抓住主要方面
(5)课本语言和日常用语的关系
组织语言时,要尽量用课本语言,这是任何参考答案都推翻不了的标准答案
在不特殊指明和限定的情况下,应该这样分析: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
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等;
人文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4)回答评价类问题时,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5)区位问题。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方
面分析。
(6)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
(7)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综合、辨证、发展地分析地理事象的影响
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
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
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
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 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 )..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 A..,以 A 比 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
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 导致 B 导致 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
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
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
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
(语言不绕弯子)”。
答题模板必背
特征描述类题目
描述对
象
答题方向和角度 组织答案注意问题
位置特
征
主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高中低纬、五
带)、海陆位置、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
路枢纽、港口)、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对位置往往根据图中提
供的信息分析
地形特
征
主要从海拔高低、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盆地),分布与组合(多样还
是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分布方位);地
势倾斜状况、高低起伏状况,特殊地貌等
角度进行分析
地形特征一般必答地形类
型和地势两方面。但若问地
势特征只答地势倾斜状况、
高低起伏状况即可
气候特
征
主要从气温、降水及两者的季节组合状况
方面回答,气温主要从日较差、年较差大
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降水主要从年
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分
析
某区域气候特征主要答气
候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
类型为主,主要气候类型的
特点等。
积温、生长期的描述主要用
于农业区位方面
天气特
征
主要分析气压状况、气温高低、阴晴、雨
雪、风向、风力、湿度以及一些特殊的天
气现象
往往通过等压线图等进行
分析
区域自
然
地理特
征
主要从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
被、动物、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
析
注意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
的原理,内容要全面,要突
出区域特色,抓住主要特征
区域人
文
地理特
征
主要从人口(居民、密度、增长速度)、交
通、农业、工业、商业、科技、城市、国
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随社会
进步变化较大,需要注意时
代性
资源特
征
主要从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
资源组合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往往需要注意文字描述和
图中的信息提示,关注数据
的大小
农业生
产特征
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部门(种植业、
畜牧业等)及分布,农业生产结构(所占比
重),农产品种类(畜种、作物等),农业生
产规模(大型、小型)、经营方式(家庭、国
营农场、企业化等),农业投入(水利工程、
技术、劳动力等),专业化水平,农业产出
(单产等),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等方面概括
农业生产特征需要紧密结
合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教材中描述的不同农业地
域类型的特征可以作为答
题的参考
工业生
产特征
主要从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工
业部门及结构、工业技术水平,主要工业
区及其面临的问题,今后发展方向,工业
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
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注意从传统工业和新工业
两大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的不同角度,针对不同
的区域进行描述
地理事 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
物
分布特
征
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等方
面概括。
“点”状分布一般“沿某个方向分布较稀
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
相对方位。
“线”状分布,一般从走向、延伸方向、
弯曲状况分析,往往要分段描述;多条线,
可从走向、弯曲方向、数量变化、疏密、
范围、极值等方面描述。
“面”状分布要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
围,在某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以及形态
特征、极值和大致的面积等
拱月状”的特征,“线”状
分布突出走向,“面”状分
布突出面积和方位
交通
主要从运输方式、线路走向、分布状况、
疏密、发达程度、不同运输方式组合状况
等方面描述
交通往往需要结合区域的
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
状况进行分析
成因、表现、措施类题目
(1)气候特征成因分析
地理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气温
太阳辐射(纬
度)、大气环
流、下垫面状
况等
①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纬度高,
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纬度低,气温的年
变化较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②寒流对沿
岸地区有降温作用,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
对较高。③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变化和日
变化小。④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每升高 100 m,
气温下降约 0.6 ℃)。⑤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气温年
变化和日变化增大。⑥城市排放的人为热较多,形成
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
降水
海陆位置、大
气环流、洋流、
植被和水文状
况、人类活动
等
①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干旱少雨;②锋面(冷锋、暖
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低压中心气流上
升,多阴雨天气;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④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的作用;⑤植被覆盖率高的
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对
较多;⑥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雨岛效应、
人工降雨等方面
等温线
走向
纬度、海拔、
海陆位置、地
形等
①受纬度因素影响,与纬线平行;②受海拔因素影响,
与等高线平行;③受海陆位置影响,与海岸线平行;
④等温线闭合,若数值中高周低为盆地,中低周高则
为山峰或高原
雾、霜、霾
空气湿度、地
形、大气稳定
性等
①河流湖泊、水库附近,空气湿度大;②低洼地、山
坳等特殊地形,空气不易扩散;③道路边、市区内、
建筑工地、矿区悬浮颗粒物多,尘埃多;④大气温度
低(空气易过饱和);⑤大气相对稳定,风速小,不利
于空气对流运动
(2)河流特征成因分析
地理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流量变化
降水量的变化或气温变化;
流域面积的大小;水利工程
和湖泊的调蓄功能
①流域内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量
季节变化大;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
流,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
③流域面积广,河流的流量较大;④修建
水利工程(水库),下游的流量变化减小;
⑤湖泊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湖泊下游地区
河流的流量变化减小
凌汛 纬度、流向、流域气候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②有结冰期(气温在
0 ℃以下),结冰时间高纬早、低纬晚,
融冰的时间低纬早、高纬晚
水能 流量、落差 流量大且水位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航运价值
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里
程、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和
社会经济因素(流域内经济
发达程度、人口和城市数
量)
①气候:若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
冬季气温在 0 ℃以上,则河流流量大,
无结冰期,常年可通航,航运价值大;②
地形:平原地形,河宽水深,水流平缓,
则航运价值大;③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
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则航运价值大
(3)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环境
问题
影响因
素
成因分析 解决措施
水土
流失
自然原
因
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土质
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如黄土
高原);降水量大且集中,多
暴雨;植被覆盖率低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
促进农林牧业综合发展;扩大林、
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
被状况,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
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采用工程、
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
合治理
人为原
因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
樵采;开矿;土地利用不合
理等
土壤
盐碱
化
自然原
因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旱涝
灾害频繁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
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人为原
因
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土地
沙漠
化
自然原
因
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
少,大风日数多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
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
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
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农牧区
人为原
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
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
全球
气候
变暖
自然原
因
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
多使用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
等);减少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
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植树
种草;防治森林火灾
人为原
因
工厂、交通、生活大量燃烧
煤、石油等,排放大量二氧
化碳;森林被大量砍伐,森
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
弱;排入大气的氟氯烃严重
破坏臭氧层
水资
源短
缺
自然原
因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
干旱,降水总量少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控制人
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水
污染;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
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
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
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
用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减
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实行阶梯水价;树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人为原
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
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水
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4)工农业生产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解决措施
传统工业
区改造
传统产业衰落;环
境污染严重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
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
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管理
我国的粮
食问题
人均粮食产量不
高,耕地面积不断
减少,农业自然灾
害频繁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
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使用优良种子、
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
产品质量;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
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农业生产
中出现的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破
坏、湿地减少
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部门和农畜品种;
依靠科技,提高农业产量、产品质量,降低生产
成本;改善交通条件,扩大经营规模,建设商品
性农业基地;实现农业生产中的多元化开发和深
度加工(延长产业链);合理压缩农业用地,扩大
自然保护区,增施有机肥,发展生态农业
(5)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解决措施
工业化与城
市化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
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
严重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产业升
级;构建大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流域开发
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
染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
农、林、牧、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
旅游业相结合
我国的能源
资源问题
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
量较少;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
值能耗高;能源需求增长快,
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原油进口
依存度超过警戒线,原油进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
约型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
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消
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开展
能源外交,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建
设石油储备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
电东送等;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地过于集中
区域协调发
展问题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区域合作,取
长补短,共同发展
分析、评价类题目
问题 答题方向 组织答案
农业
生产
有利条件
水热组合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
密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科
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水热组合条件差(雨热不同期);地形崎岖;土壤贫瘠;降
水稀少,水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资
料缺乏;农业劳动人口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旱涝灾害
频发
工业
生产
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
数量多且素质高;消费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历
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条件 矿产资源缺乏;能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等
港口
建设
水域条件
航行、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
港——沿海、水深、易停靠、避风的海湾等
陆域(筑港)
条件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
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
港口的兴衰);依托城市(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
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等
政策条件 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有利于港口的发展
人口
与城
市分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
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经
济发达),工农业发展较早等
布
不利条件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
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都不适宜人类
生存和城市发展
河流
航运
自然条件
地势落差大,则不利于发展航运;径流量大,水深,则通
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
人文条件
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影响客货
流量,进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
络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
区域
发展
有利条件
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丰富的矿产和能源;
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占有优势;发达的教育
和科技;优美的环境;政策支持等
不利条件
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不利条件;矿产和能
源短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落后;劳动力
素质较低等
资源
开发
有利条件
资源条件(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交通条件(交通比较便利)等
不利条件 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资源枯竭问题等
影响、意义类题目
(1)影响类题目答题模板
问题
答题方
向
和角度
组织答案
水利
工程
有利影
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
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
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不利影
响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
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
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
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
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
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生态
退耕
有利影
响
有利于扩大森林、草地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利于扩大湖泊、沼泽
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有
利于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不利影
响
导致耕地减少
产业
转移
有利影
响
转入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缓解就业压
力。转出地: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处于开发期、增长期阶段的产业
不利影
响
转入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转出地:就
业压力增大
人口
迁移
或流
动
有利影
响
对迁入区: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改善了劳动力不足的状况;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迁出区:
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与外界的经济、社会交流;有利于更
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
响
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迁出区:部分
人才流失
能源
开发
有利影
响
发挥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
展
不利影
响
开矿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下水资源,部分地
区地面下陷;煤炭发电会导致大气污染
(2)意义类题目答题模板
问题 答题方向 组织答案
和角度
农业
发展
生态农业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
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延长产
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农产品综
合产业链
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了农业产
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
生态农业
园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餐饮、生态旅
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
境污染;使用沼气能源,植被破坏少;使用有机肥料,绿色优
质;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生物燃料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延长农产品的生产链,增
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就
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等
工业
发展
生态工
业、
清洁生产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
率;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促进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改
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工业集聚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
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
规模效益
生态工业
园
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工业“三废”排
放,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
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区开
发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产业分工与
合作;促进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能源
主要侧重
新能源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提倡使用
可再生能源,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
于经济持续发展
交通
建设
线路本
身、沿线
地区
交通运输本身意义:激活(完善)铁路网,缓解交通运输紧张情
况。经济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区
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交流,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科技创
新和进步。社会意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
命老区经济和文化发展
资源
跨区
域调
配
经济、社
会、
生态
经济角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状况;
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角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
增加就业。生态角度: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生态
问题
治理
以水土流
失为例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
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
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
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持
续发展
比较、探讨类题目
(1)常见比较类题目答题模板
比较对象 答题角度和方向
河流
水文特征 水位、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汛期
水系特征
长度、流向、流域面积、落差、河道曲直情况、支流、水
系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气候
气温 年均温、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气温高低的月份分配
降水 季节分配、总量、变率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和降
水的组合状况
资源 资源问题
多少(是否短缺)、开发情况(是否破坏)、发展趋势(是否
面临枯竭)、治理措施
农业
春、冬小麦的
地区分布
春小麦种在冬季很冷的地方,因为冬季太冷,小麦在冬季
会被冻死,所以在开春后才播种;冬小麦则种在冬季稍暖
的地方,秋末播种,夏季收获。一般来说,我国东北地区
种植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地区种植冬小麦
美国商品谷物
农业区与我国
东北商品粮基
地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劳动力、市场、政策、
交通、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
区域
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
候、水文、植被、资源)、人文地理
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
通、环境问题)
南极洲与北冰洋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特征
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我
国辽中南工业区
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存在问
题、整治措施
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
尔各答
气候类型、矿产资源、工农业特点
(2)常见探讨类题目答题模板
问题 赞同理由 反对理由
是否赞成在
某区域大力
发展某农作
自然条件好(如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等,适合某农作物生长);
当地自然条件不利(如气候
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
等,大力发展会加剧水源短
物种植 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劳动
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市
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国家政策支持等)
缺);社会经济条件差(距市
场较远,与另一地竞争处于
劣势等)
社会意义:能够增加就业,有利于摆
脱贫困,促进民族团结等。经济意义: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
生态方面:若是外来物种,
容易导致生物入侵,造成生
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环
境等
有人建议在
某地引进某
种外来物种,
是否
可行
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相似性;有丰
富廉价的劳动力;经济效益高,促进
当地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广阔等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种
植经验不足;加工技术较落
后;破坏生态环境;外来物
种入侵,可能给当地物种带
来灭顶之灾,造成生物多样
性减少等
是否赞同某
地发展或引
进某种工业
有利的自然条件(资源丰富,水源充
足等)。
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充足,能
源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好,国际市场广阔,技术力
量强,国家政策支持等)
不利的自然条件(如水资源、
能源资源不足);不利的社会
经济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
场较远,技术水平低,该工
业附加值较低等)
经济意义:发展某工业可将资源优势
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
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意义:可以拉动就业,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等
生态方面:发展某工业会导
致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
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造
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是否赞成在
某河段建水
电站
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煤、
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水能开发
程度低;该河段距离人口集中、经济
在该河段修建水电站会破坏
生态环境;可利用当地丰富
的地热能和太阳能替代水
发达地区较近;能源需求量较大;可
有效扶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该处人口稀
少,库区淹没范围小,移民数量少
能;距经济中心远,输电投
资大;当地经济落后,耗电
量不大;修建水电站的环境
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大
坝阻断河道,切断鱼类的洄
游线路,破坏生态环境,造
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是否赞成某
区域发展风
力发电
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
源;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
效益好;技术相对成熟;当地资金雄
厚;国家政策支持等
风力资源有间歇性,发电量
不稳定;占地面积大;破坏
生态环境
有人提出在
某地附近建
核电站,请说
出你的观点
和理由
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集中,
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地区适应性强,
安全高效等;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
源相比,核电能量巨大,环境污染小
以轻工业为主(或人口少),
耗能相对较少;附近有梯级
开发的水电供应;核电站有
一定的安全隐患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