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 10 课《阿长与》
知识梳理
词 语
1. 搁 gē
2. 掷 zhì
3. 脐 qí
4. 憎 恶 zē ng wù
5. 菩 萨 pú sà
6. 竹 竿 zhú gā n
7. 烦 琐 fán suǒ
8. 土 匪 tǔ fě i
9. 辫 子 biàn zi
10. 胸 脯 xiō ng pú
11. 诘 问 jié wèn
12. 疮 疤 chuā ng bā
13. 哀 悼 ā i dào
14. 茉 莉 mò lì
15. 书 斋 shū zhā i
16. 霹 雳 pī lì
17. 震 悚 zhèn sǒng
18. 粗 拙 cū zhuō
19. 守 寡 shǒu guǎ
词语释义
憎恶:憎恨,厌恶。
烦琐:繁杂琐碎。
诘问:追问,责问。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哀悼:悲痛地悼念。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粗糙低劣。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课文内容概括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阿长与》,记叙了自己与阿长相处的琐事,刻画了一位
不幸而又渴望平安幸福,没有文化但关爱孩子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尊敬、
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文鉴赏
1.文章开头介绍“阿长”名称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阿长”姓什么叫什么,竟没人知道,甚至连“阿长”这一称呼也是借用在她之前的一
个女工的名字。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介绍“阿长”名称的由来,是为了告诉我们“长妈妈”
是一个出身低微,平凡普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的劳动妇女。同时以名称的由来开头,
还能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2.赏析“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
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这一处是对阿长睡姿的细节描写,一个“大”字,把阿长伸手伸脚的睡姿写得生动传神。
通过“伸”“摆”“挤”,以及对“大”字的特写,可以看出阿长的粗俗、不拘小节,也可
以看出“我”对阿长的厌烦,既照应前面的“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又为下文“我”对她发
生“敬意”做铺垫。
3.作者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阿长,这些细节体现出阿长什么性格特点?
“实在不大佩服”阿长是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对“我”管束很严;
睡相不好。这些表现体现出阿长没有文化、行为粗俗、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特点,也折射
出阿长的朴实和平凡。
4.文中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为什么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是否离题?
不离题。因为“我”对《山海经》的渴慕正是从远房叔祖那里引起的,详写“我”与远
房叔祖的交往,以及远房叔祖的藏书,也就交代了“我”渴慕《山海经》的原因,为后文阿
长体谅“我”的心思,买《山海经》送“我”做铺垫。
5.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
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
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
理解“我”渴慕《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甚至轻视。
6.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时,“我”有什么反应?表
现出怎样的心情?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
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8.课文结尾补写阿长的悲苦身世,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补叙长妈妈悲苦的身世,与开头“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照应,再次强调阿长的地位
低下,不被人重视。过了这么久,“我”依然把长妈妈记在心中,说明“我”对她的感情之
深,表达了“我”对她的内疚、同情与怀念。
9.本文的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作者为什么用“阿长”而不用“长妈妈”?
文章第 1—18 段先用“抑”笔,侧重从“缺点”上展示阿长的形象,与此相对应的“我”
的情感态度是“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觉得非常麻烦”,如果用“长妈妈”,不
合常理,用“阿长”更合适。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一个连姓氏都
没有的地位低下的文盲妇女与一部古典名著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疑问将极大地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脉络结构图
课后习题解答
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
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第一部分,介绍她的身份和称呼。第二部分,首先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略写她“喜欢
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再次,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
详写讲长毛故事赢得“我”“空前的敬意”,略写“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第三
部分,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
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
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
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二、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
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
1.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
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
度来叙述;再加上“此外,现在太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
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关于“童年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
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
呢,也不闻”,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
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叙写回忆,一个是以童年的立场描述感受。
2.“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
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
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段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
3.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对“她懂得许多规矩”表示“大
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之后,对她能抵挡枪炮的“伟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
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是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
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的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
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
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
诚的赞美。
四、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
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
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作者是否真
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
1.鲁迅儿时曾养过一种拇指大的隐鼠,常把它放在书桌上,看它舔吃研着的墨汁。后来
这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阿长的举动本是突然受惊的应激反
应,而“我”却认为阿长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宠物、玩伴。“谋死”“憎恶”大词小用,夸张
地表现出儿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2.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
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对她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夸
张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迷
信的调侃。
3.阿长所说的“脱下裤子”的战法和功效,是童年的“我”所惊叹的,从“成年的我”
的角度来看,不免有滑稽之感。用“当然”“倒”这样的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可以看出
作者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当然,这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的,如果学生
能从“童年的我”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作者当时真的认为如此,也未尝不可。言之有理即
可。)
五、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
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
其神奇色彩。
“九头的蛇”指相柳,共工的臣子,蛇身九首。“三脚的鸟”指三足金乌,传说中驾驭
日车的神鸟。“一脚的牛”指夔,一种恶兽。《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色彩的古老的
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