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诡谲(jué) 国殇(yáng) 咆哮(xiào) 商於(yú)‎ B.伫立(chù) 徘徊(huái) 睥睨(bì nì) 稽首(qǐ)‎ C.落枕(lào) 打镲(chǎ) 忌讳(huì) 侦缉(jī)‎ D.幌子(huǎng) 囫囵(wù lún) 踌躇(chóu zhù) 蹑手蹑脚(niè)‎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樨利 鞠躬 凝视 怯懦 蓦然 喃喃自语 无可耐何 骂骂咧咧 雕粱画栋 哗众取庞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在海军建军 70‎ ‎ 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5.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8年流行网络语包括:锦鲤、佛系、确认过眼神等,这些都是网络上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规范。‎ B.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解决当今世界发展诸多难题的重要途径。‎ 解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途径”是这句话的主干。‎ C.改革开放 关注民生 春潮涌动 国家宝藏 解说:这几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我市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行动,有效地降低了中小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过重的状况。‎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6.名句默写。(4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故人”即老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故人”离去,也让人留恋。迎来送往,“故人”一词蕴含的情谊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句里。‎ ‎7.名著阅读。(2 分)‎ ‎“瞧,这会儿连礼貌也不讲了,我喜欢鲁莽,远胜于奉承。我宁愿做个伙计,也不愿做天使。我该问的就是——你为什么煞费苦心要我相信,你希望娶英格拉姆小姐?”(节选自《简·爱》)‎ 文段中的“你”是____________(人名),“你”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要简·爱相信他“希望娶英格拉姆小姐?”‎ ‎8.综合实践运用。(10分)‎ 广告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一次了解广告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 】某网站为了呼吁人们放下手机关注亲情,设计、发布了一幅公益广告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说明这幅公益广告画的内容。(3分)‎ ‎(2)【活动二】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商业广告:‎ ‎①支付就用支付宝(支付宝广告)‎ ‎ ②打开车门,就是家门(滴滴打车广告)‎ 请你任选其中一则广告,说说它的创意好在哪里。(2分)‎ ‎(3)【活动三】为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广告知识,校团委特地邀请资深广告设计专家李老师来学校报告厅,给九年级全体同学作“广告里的大学问”‎ 专题讲座,时间定在1月25日下午2点。为让大家及时知晓,准时参加这次活动,校团委需给九年级同学出一份通知,现在请你将通知的正文部分补充完整。(5分)‎ 通 知 九年级全体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校团委 ‎2019年1月23日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回答问题。(8分)‎ 少年行(其二)‎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9.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4分)‎ ‎10.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字,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卖艾草的女孩 谢永华 ‎①老屋旁边有块地,父亲在地里种满了艾草。每到端午节时,也是艾草飘香的季节。‎ ‎②大清早,父亲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带着镰刀和绳索去割艾草。艾草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长势喜人。粗壮的杆子,浓密的叶片。我跟着去,摘几片放在手心里揉搓,艾草的清香味,使人神清气爽。我很喜欢这种味道。‎ ‎③母亲则在大塘边割菖蒲。母亲说,用菖蒲和艾草煮水洗澡,既能消炎,又能去痘。屋门两边,插上一根还能防虫驱蚊,用处大着呢。‎ ‎④只听见一阵镰刀沙沙的声响,一大捆艾草便割好了。父亲用绳索捆好,扛回家再细细挑拣,稍小的拣出来留着自己用,大的一小捆一小捆扎起来,扎了几十扎。父亲说,吃过饭,他拿一大捆到余成湾街上去卖,要我拿着小捆的到老街上去卖。“我从来没有卖过东西,我怕丑。”我轻声对父亲说道。父亲说:“‎ 这有什么丑的?自家的东西,又不是偷来的抢来的,三姐弟中,你是老大,应该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这样吧,卖艾草的钱,你和弟弟妹妹买糖吃吧。”‎ ‎⑤父亲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 ‎⑥商铺柜台上的红辣椒糖,那是我的最爱。红红的像辣椒一样,有着尖尖的尾巴,五分钱一个。每次放学路过,即使不买,我也要回头看上几眼。在那样的年代,这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是多大的诱惑。有些人的家里,吃饭还要掺红薯。一想到红红的辣椒糖正向我招手,我吞了吞口水,扛着艾草就岀发了。‎ ‎⑦老街上全是石板路,一块块青石板,在岁月的洗礼下格外光滑,像打了蜡似的,以致我扛着艾草差点滑倒。听爷爷讲过,在古代,我们这里是驿站,这石板路就是那时候修成的,来往的客商和马帮都在这里歇脚。也可能是太紧张的缘故吧,我头上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我把艾草放到三婶家门口,也不敢吆喝。‎ ‎⑧这时,同学的妈妈喊我:“这不是永宝么?我正好要买艾草,你爸怎么没有来啊?要你这个小妹子来了。”刘婶一边说着,一边挑了两扎。一毛钱一扎,第一单生意就卖了两扎,我心里美滋滋的。只是这个刘婶,把手里的艾草翻来覆去的,像是要从里面翻岀花来一样。小一点的艾草被她扯岀来,硬是从另外一扎里面抽岀几根大的插进去。如此反复几次,刘婶自己的眼睛都看花了。对于刘婶如 此挑剔,我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刘婶买东西,挑剔是很有名的。比如说,她买只鸡婆,恨不得把鸡毛全部扯掉再过秤。当然,这是玩笑话。但是,很多卖主的确都不太喜欢她。尽管如此,我还是耐住了性子,因为这刚卖出的两扎,我可以买4个辣椒糖了。‎ ‎⑨‎ 紧接着,附近的大叔大婶们也都来了。王奶奶的眼神不太好使,我就拿了两扎送到她家里。我本来不想收她的钱,可是,王奶奶坚持要给,我也不好再推辞了。王奶奶一个人在家里,儿子在外地打工,两年都没回来了。她老伴也去世多年,是个苦命的人。‎ ‎⑩没多久艾草就卖完了。12扎艾草变成了1块2毛钱,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但辣椒糖有着落了,父亲还会表扬我的。我雀跃地跑回家,手里紧紧抓住那1块2毛钱,生怕一不小心丢掉了。‎ ‎⑪现在,每看到艾草,我就想起父亲,想起当年的自己。‎ ‎1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4分)‎ 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依次记叙了“我”12岁那年一家人与艾草相关的几件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捆(扎)艾草→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请从记叙的顺序角度分析第⑥段有何作用?(3分)‎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3分)‎ ‎1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1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莫言《卖白菜》,有改动)‎ 链接材料和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分别描写了老太太、刘婶两位顾客,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并分别说说两文中的“我”对二者的情感态度。‎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涵养几分静气 宋 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干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 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15.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4分)‎ 三、作文(50分)‎ ‎18.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他人”之间演绎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它展现的是交往的过程、情感的聚焦、利益的取舍、思想的撞击……面对这一人生课题,你或许有过切身的体验,领略过其中的幸福与欢乐、苦闷与彷徨,产生了心灵的震撼……‎ 请你打开思路,从生活与思想的积淀中,选取有意义的题材,以“自我与他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C 解析:A项“殇”应读为“shāng”;B项“伫”应读为“zhù”,“睥”应读为“pì”;D项“囫”应读为“hú”,“躇”应读为“chú”。‎ ‎2.樨 犀 耐 奈 粱 梁 庞 宠 ‎3.A ‎4.B 解析:A项没有主语,应删去“随着”;C项搭配不当;D项删去“不可”。‎ ‎5.C 解析:A项冒号提示的范围不能到句末,故该句标点不当。B项主干应为“倡议是途径”。 D项该句有语病,“降低”与“状况”属搭配不当。‎ ‎6.(1)衡阳雁去无留意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示例: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7.罗切斯特 试探简·爱是否爱他。 ‎ ‎8.(1)画面主体部分是(由手机耳机线延伸绘制而成的)两个人形轮廓,其中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孩子,大人牵着孩子的手,右下角有一部丢下的手机,左下角有文字“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 ‎(2)示例一:选①,该广告语言简洁,容易识记,一语双关,点明了支付宝强大的支付功能。‎ 示例二:选②,句式整齐,简洁易记,“车门”“家门”并举,立刻缩短了空间距离,点出了滴滴打车方便出行的特点。‎ ‎(3)为普及广告的相关知识,资深广告设计专家李老师将于1月25日下午2点在我校报告厅作“广告里的大学问”专题讲座,请九年级全体同学准时参加。‎ 二、(一)9.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10.纵 犹 ‎(二)11.艾草 父亲种艾草 父亲割艾草 父亲让“我”卖艾草 ‎ ‎12.(1)运用插叙,插叙红辣椒糖对“我”的强烈吸引,为下文“我”去卖艾草做铺垫。‎ ‎(2)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我”第一次去卖艾草,走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时的极度紧张心理。‎ ‎13.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对当年卖艾草生活的回忆。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14.老太太:运用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老太太买菜时的贪婪、挑剔和精明,表达了“我”的厌恶和不满之情。‎ 刘婶:运用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刘婶的热情和买艾草时的挑剔,表达了“我”虽然不喜欢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三)15.通过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出文章“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的中心论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16.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自律的论点。‎ ‎17.示例:每当我遇到烦恼、心绪浮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听歌,让自己出一身汗,回来之后我就会身心舒畅,忘记烦恼,重新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要求有一定的阐述)‎ 三、18.思路解析:本次作文可写成一篇记叙文,也可写成一篇议论文。写成记叙文,要叙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故事,结尾要写出“他人”给“自我”‎ 带来的快乐或者忧伤的体会。写成议论文,文中需要写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先举出事例,然后阐明道理,也可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举例来证明。 例文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