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九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单元综合与测试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检测题

还剩 1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隧洞(suì)   驳船   妄自菲薄(wǎnɡ)  深恶痛决 B.喷薄(bó) 飞窜 随声附和(hè) 抑扬顿挫 C.簇新(zú) 眷属 根深蒂固(dì) 消声匿迹 D.胚芽(pēi) 困泛 贻笑大方(tái) 浩瀚无垠 ‎【解析】A项中“妄”应读“wànɡ”,“决”应为“绝”;C项中“簇”应读“cù”,“消”应为“销”;D项中“泛”应为“乏”,“贻”应读“yí”。‎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登上山顶,可能是伤痕累累,但看到的却是无限风光。‎ B.为了理想,我愿努力奋斗,甚至取义成仁也在所不惜。‎ C.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中国大地到处都笼罩着一层恐怖的阴影。‎ D.他一贯骄傲自满、妄自菲薄,从来就看不起别人。‎ ‎【解析】“妄自菲薄”意思是指随便地看轻自己,‎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2019·贺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自我市实施“旅游东融”战略政策以来,吸引了大量粤港澳游客,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B.2019年北京世园会,是世界的绿色盛会,也是中国的绿色盛会。‎ C.能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同学们成绩的有效途径。‎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解析】A项缺少主语,去掉“自……以来”;B项语序不当,应先“是中国的绿色盛会”,然后才“是世界的绿色盛会”;C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4.(2019·北部湾)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⑤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 A.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④①③   ‎ C.③⑤④①②  D.②③⑤①④‎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据了解,遂川左安桃源梯田被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桃源村位于遂川县境内海拔1 442米的神女峰脚下,桃源梯田四季形态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春如银链挂山间  夏如绿浪从天泻  秋如金塔顶玉宇  冬如白玉砌云端 B.春如银链挂山间  夏如金塔顶玉宇  秋如绿浪从天泻  冬如白玉砌云端 C.春如绿浪从天泻  夏如金塔顶玉宇  秋如银链挂山间  冬如白玉砌云端 D.春如银链挂山间  夏如白玉砌云端  秋如绿浪从天泻  冬如金塔顶玉宇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秦淮夜泊 ‎[宋]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①,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②正摇摇。‎ ‎【注释】①朱箔:红色窗帘。②旆:旌旗。‎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诗人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泊舟秦淮。‎ B.颔联和颈联正面写作者泊舟秦淮的所见所闻。‎ C.尾联的意思是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让远方的游子内心十分高兴。‎ D.全诗主要抓住“春条”“新月”“灯火”“朱箔”等意象进行刻画。‎ ‎【解析】尾联以抒情作结;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外乡,这让远方的游子产生了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颔联的“楼台”“灯火”本是静景,着以“见”“上”两字,则化静为动。‎ B.诗歌表达了作者一股淡淡的乡愁。‎ C.全诗描写的景物有近有远、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D.全诗所描绘的意境与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意境是一样的。‎ ‎【解析】贺铸这首诗,色调明丽,而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则是迷梦清冷,所以两者的意境并不一样。‎ ‎(二)(2019·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 季 布 司马迁 ‎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 ‎(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解析】上/默然惭。 ‎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是( 这 ) ‎ ‎(2)贤( 才能 )‎ ‎(3)恐( 担心,害怕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 ‎(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11.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分)‎ ‎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严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__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和,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3)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 ‎(4)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5)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6)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 ‎(7)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 ‎(8) 古今多少事__,渔唱起三更。‎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 秋的文章 刘成章 ‎ ①秋风起了的时候,燠热的酷暑隐退,黄土高原的广阔天空清清爽爽。碧蓝的天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像有什么东西在远天闪现,先是缥缥缈缈,不可捉摸;接着有了影子,有了起伏,有了节奏,一声一声地明朗起来清晰起来——那是大雁的歌。呵,高高的天空,大雁飞过,“一”字“人”字飞过。‎ ‎ ②“一”是汉字,“人”也是汉字,那是仓颉创造的字,那是我们辈辈先人用过的字,那是我们字典里总是印着的字,那是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会认会写的字。“一”和“人”,那两个饱含沧桑的字,擦着蓝天,唱着高亢明快的歌,在白云里向南方飞去。‎ ‎ ③“一”是什么?“一”是地平线,“一”是大地,“一”是一切物事的初始,有“一”才会有五洲万象。“人”呢,有灵魂,有意志,你看他,总是张腿站立,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世世代代地为了生存为了幸福迎接挑战。‎ ‎ ④字形忽然变幻起来,那是书圣王羲之在运笔,底气浮漾,力道遒劲。笔锋上是大雁的翅羽挟着风声,墨迹渗着大自然的风韵。王羲之的笔下,是蓝天,是白云,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 ⑤天空是简洁洗练的,可天空下的茫茫大地就很不一样了。秋的黄土高原脉络纵横,纷乱复杂。赤橙黄绿青蓝紫,软硬香辣横竖斜,各种颜色、各种味道、各种气韵、各种声息、各种姿态和各种果实,都经过了一春一夏的成长和韬晦,现在都不甘寂寞了,都显示出了强烈的表现欲。它们都想说些什么,唱些什么,争论些什么,压倒些什么,夸耀些什么,畅想些什么。它们都是有实力的角色,都有点君临天下的气度。‎ ‎ ⑥面对这一切,闭着眼睛默默想,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写在地上的,但地上不仅仅是王羲之的书法了,还有怀素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黄庭坚的,于右任的,鲁迅的,舒同的,赵朴初的,欧阳中石的,但书法上的字掉下来到处游移,它们混在一起,叠压在一起,千笔万画有如密林里树枝的交错,乱人眼目,无从赏鉴。‎ ‎ ⑦咳,是乱了。‎ ‎ ⑧野藤如怀素的笔墨趴于槐树梢,老鹰像于右任的手迹琢磨着崖畔上的羊蹄印儿。忙果欲落,闲枝想舞,玉米棒子没有牙刷也想刷刷它着实可观的牙,显摆显摆,一只红狐跳了两跳,枯黄的向日葵回忆着青春。有人在石头边给收割机加油,婆姨爬上断墙不知在摘啥。还有些牵牛花刚刚钻出土来,它们误以为现在还是春天,兴高采烈地努力生长,准备开上几个月的鲜艳花朵。挑水的汉子忙里偷闲地往那里瞅了几眼,好像在嘲笑,又好像在品味。芝麻地里蝴蝶喝露水,露水珠里有它的影子。好多庄稼都低垂着头颅,‎ 似乎在请罪。错矣!它们籽粒又多又饱满的低头姿态,是大丰收的表现!老了的韭菜连驴也不理,好不哀伤。北漂回来的青年不太会干农活,穿着雪白的衬衣,鞋是名牌,说要去买些扎捆谷物的绳子。他边走边看手机,不料,被割下的几捆子荞麦绊得跌到一汪牲口尿里了。唉!白衬衣弄得臊气难闻,怎么上街?唉唉唉!‎ ‎⑨有的成熟,有的颓败;有的高挺,有的倒下;有的还在,有的却不见了。‎ ‎⑩面貌乱了,色彩乱了,序列乱了。‎ ‎⑪眼前的景象乱哄哄的,很有点光怪陆离!高原的大地原先可不是这个样子,这里原先不但像一场隆重的书法展览,而且像一篇好文章。它立意高远,内容青翠;行文上,谷子一层,糜子一层,玉米一层,高粱一层,向日葵一层,而且谷子糜子玉米高粱向日葵内部还分着细微的层次,豆类花生就是标点符号。真是有条不紊,眉目清楚,读起来非常舒服。可是现在,这文章就像在电脑上出现乱码了,无法卒读。‎ ‎⑫哎哟,的确很乱很乱了。‎ ‎⑬太阳的热汗有时还在冒,风的赤膊却穿上了衫子,说凉了凉了都加点衣服吧。土里的洋芋如一窝汉字拱破地皮,怕大家说它们出来得太早了,慌里慌张,前言不搭后语,而左近却无人,一个都没有,只飞过一些想偷吃的麻雀。谷子糜子玉米向日葵们都熟成了金子。一亩大白菜依然我行我素,固执地不肯脱下白绿搭配的长裙,‎ 声言春天还在身边。高粱地最是引人瞩目,几万面红旗飘飘,秋日照射下,竞像火般漫延,火焰都快把地皮把稿纸烧着了。突然间,文章中糜子那节被割倒一片,一行一行飘香的字词都被放在地上,扎成了捆子。字词的茬子带着残留的丝丝干叶,缩在巨大的壑口里,白得刺眼。谷子的段落也被一句一句地放倒了,形成了空缺、少行、断片,谷地变得壑壑牙牙,少东没西。路上,一个牵驴的姑娘边走边望,对这样的残缺那样的破损露出了笑容,颇为欣赏。‎ ‎⑭那边厢,男童似的,女童似的,一亩黄豆喊叫着它们也熟了,真的熟了,南瓜也帮腔说很熟很熟异常地熟,豆豆们就更加自信了,有的喊着喊着就从豆荚里蹦出来了,不懂什么叫做沉稳,这些碎怂娃娃们!下沟里有人急急跬河,水声哗里哗啦的。羊在两块石头前吃草。山畔上的好枣子打下一摊,美死了甜死了那山畔上的一切。林带的背后老一声,少一声,蛐蛐五声牛两声,众声喧啸纷杂。运送谷物的汽车有好几辆,一个车轱辘不幸爆裂了,看起来很有几分悲壮;崖底,有人从红火尚存的灰烬里拿出烤红薯,那红薯热气袅袅,俨然炫耀着它的二次成熟。‎ ‎⑮这是秋的文章吗?‎ ‎⑯当然是,是黄土高原上的秋的文章。‎ ‎⑰短短几天,成熟了的庄稼地不再规整,而是色彩驳杂,结构松散,缺三少四,参差不齐,犬牙交错,横七竖八,乱得一塌糊涂。这情状就像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批评的那样,“黄钟与瓦釜并陈,‎ 春裱与秋枯并出,杂乱无章,刺眯人目者,非文也”。‎ ‎⑱不对!谁说这不是好文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变化的季节,流转的季节,眼花缭乱的季节,秋的文章愈乱愈好!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成亩成亩地往下割刈,也在不断地追求着精美。‎ ‎⑲秋的文章可上典籍。‎ ‎⑳秋的文章总能让人欢喜,也总能让人激动得落泪。‎ ‎ (有删改)‎ ‎13.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空缺处。(4分)‎ 时间 ‎ 景物特点 ‎ 评价或感悟 秋风起时 天空广阔清清爽爽,碧蓝的天上,七八片白云悠悠,大雁“一”字“人”字飞过 渗着大自然的风韵,是生命如歌似梦的演绎 眼前 乱哄哄的,很有点光怪陆离 像在电脑上出现乱码了,无法卒读 原先 有条不紊,色彩青翠 不但像一场隆重的书法展览,而且像一篇好文章 短短几天后 成熟了的庄稼地不再规整,而是色彩驳杂,结构松散,‎ 秋的文章愈乱愈好,秋的文章总能让人欢喜,‎ 杂乱无章 ‎ 也总能让人激动得落泪 ‎14.黄土高原“秋的文章”杂乱无章,作者却说“秋的文章可上典籍”,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示例:“秋的文章”表现了大地丰收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图景;“秋的文章”由辛勤耕耘的劳动者创作,蕴含着劳动者的创造智慧;“秋的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迎接挑战,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精神;“秋的文章”具有激励、鼓舞人心的力量,值得被记载传承。‎ ‎15.结合文中画线句子,联系课文《安塞腰鼓》,简要分析刘成章散文语言有何特色?(5分)‎ 画线句子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豆蹦出豆荚、南瓜熟透了的丰收场景;短句与长句的交错运用,使情感抒发收放自如;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陕北口语,更显出雄浑刚劲、豪情奔放的“黄土高原魂魄”。《安塞腰鼓》一文善用排比句,语言节奏明快,感情强烈。总之,作者语言自由挥洒,酣畅淋漓。‎ ‎16.阅读全文,说说标题“秋的文章”的作用。(4分)‎ ‎__贯穿文章的线索;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黄土高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标题新颖独特,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 ‎(二)(2019·河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 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 “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 ‎⑥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 ‎ ‎【注释】①四民 :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 17.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 分) ‎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做“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做“读书种子”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做“读书种子”可以承袭优秀文化,生活高雅,引领时代潮流。 ‎ ‎18.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 ‎①开篇引入“读书种子”的出处,使读者在语境中理解“读书种子”一词的含义,起到了解释的作用,引出话题;②便于后文的开展,使整篇文章切入自然;③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19.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 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段通过描述彭德怀自身读书和督促他人读书的事例,论证了读书的重要性,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0.从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3 分) ‎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 例:读书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让我认识到,我是多么的幸运,我要把生活中的困难,看成指向成功的财富。(言之有理即可。可从读书对你生活、学习、个人品格方面产生的影响入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2019·江西)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200字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示例:‎ 尊敬的法布尔先生:‎ 您好!我是您的一位忠实读者,最近拜读了您的作品《昆虫记》,收获良多!‎ 我也喜欢昆虫,读完此书兴趣更浓,也从书中学到您的一些观察方法。在观察蚂蚁的时候,您伏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了四小时;爬到树上观察螳螂活动,别人误解来抓时才惊醒过来!这样全神贯注,耐心细致,沉浸其中,才有了详尽真实的多彩记录。我要向您学习!‎ ‎ 最后,感谢您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您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观察和热爱。‎ 此致 敬礼 一位忠实的读者 2019年某月某日 ‎(二)写作(50分)‎ ‎22.(2019·成都)“从……到……”是生活中常用的短语,它所表达的或许是时间的推移,或许是地点的转换,或许是不同事物的关联…… ‎ ‎ 请将“从________到________”补充完整,并将其作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