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凯歌淮海中原定,团结亚非正义伸。
赢得光荣归祖国,敷扬文教为人民。
修篁最爱莫干好,数曲新词猿鸟亲。
——郭沫若
赠陈毅同志
九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
内容和思想情感。 (重点)
2.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难点)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
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他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
的美誉。主要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
和《陈毅诗稿》等。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
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
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
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
头。这三年的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
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10月,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
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
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xìng]悻
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
当时写的“绝命诗”。
知识备查
旌 悬 阎 捷
烽 涯
旗 报罗
烟 应有
jīnɡ xuán yán jié
fēnɡ yá
预习检测
读 一 读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xuè
整体感知
1.自读诗前小序,说说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 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
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旋:不
久、随即)。
时间 背景地点 缘由
结果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整体感知
2.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3.根据你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概括每一首诗的大意。
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整体感知
精读细研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心里想些什么呢? 很多次战斗。百,概数,多的意思。
译: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
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
第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
然正气,后两章都由此句起。
精读细研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指人死后埋葬
的地方,也指阴间。
过去的
部下。这里
指为革命牺
牲的同志。
旗帜的总
称。这里指军
士。
民间传说中掌管
阴间的神。这里比喻
凶恶残暴的人。
译: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搜集我旧日的部队,十万
人挥舞着红旗斩杀那阴间的阎罗。
精读细研
说一说:这一章后一句诗哪几个字比较精妙?诗里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此 去 泉台 招 旧部,旌旗十万 斩 阎罗。
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
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
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
有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
旌旗: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法。
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方法,
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
2.第一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气概?
第一章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
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
到底的英雄气概。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3.请同学们齐读第二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恰好。指我国南方。
古代边境有敌人进犯时,在烽
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
指点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
的国内革命战争。
城门。
译:我国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已经十年了,我们必须有
为革命献身的信念。
精读细研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这里指各位同志。诸,
许多。君,对人的尊称。 当作。
也叫“冥币”,民间
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
译:后死的同志要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消息当作告慰死
者的纸钱。
精读细研
4.第二章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
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指战争。
第二句引用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
死不瞑目,忠诚可鉴。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头悬国门”的典故】
春秋时期 ,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
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
夫差听信谗言,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
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jué)吾眼悬东门之上,
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说一说:你还觉得前两句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一个“须”字使诗
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
和为革命牺牲的光荣感
跃然纸上。
精读细研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后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表
达效果。
表达了对同志、对
战友的无限期望。
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
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
表现出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
心。
精读细研
说一说:读到“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你还
能想到哪句诗?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不同点:
首先,陈毅诗句中对革命生涯的无比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
情,乐观、轻松、豁达的精神和革命军事家的气魄是陆游诗中没有的。
其次,陆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悲愤、悠长的遗恨和满腔希望的
交织,陈毅诗中则没有如此浓重的悲、忧、恨。陈毅的诗表达的是激
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精读细研
6.第二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面对今日,勉励来者,盼捷报飞。洋溢
着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革命
必胜的坚定信念。
精读细研
7.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这里喻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
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屠杀和镇压。
译:投身革命就要以革命为家,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
不久定会结束的。
精读细研
8.“应有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革命信念?
体现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
治的诅咒,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
坚定信念。
精读细研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取义成仁”是 “舍生取
义”“杀身成仁”的缩语。
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译:今天我为真理、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不久的明天定
会迎来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
说一说:怎么理解“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含义?
“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人间遍种自
由花”是诗人对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畅想,也是诗人甘愿
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9.第三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抒写了
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
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合作探究
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第一章: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章:激励战友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
第三章: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合作探究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
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
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
文中越来越清晰。
回顾课文,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中,诗人回首革命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
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捷
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对革命的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
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感悟一:面对险恶的环境诗人视死如归,誓与敌人战斗到
底,他坚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大众,他的乐观主义精神
无不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光芒,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烈烈
火焰必将光耀千古。
感悟二: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志士用流血牺牲
换来的,这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们时
刻都要记牢。
写作特色
❶引经据典,创造性转化。
典故的创造性转化是这组诗章引人注目的特点。诗中诗人将蒋
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比作阎罗和阴间地府,用纸
钱来代表革命军队的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陈毅借
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耳听到国民党反
动派彻底灭亡的消息便死不瞑目的精神,而且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
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耳听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
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
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
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
感染力。
语言上,诗歌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
形象精练。
❷虚实结合。
❸多用修辞。
写作特色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回首征程
(个人)
展望未来
(事业)
勉励战友
(战友)
招旧部(继续战斗)
斩阎罗(至死不渝)
乐
观
坚
定
视
死
如
归
头悬国门(死不瞑目)
诸君努力(激励战斗)
事业必胜(信念坚定)
未来可期(充满信心)
课堂检测
(1)此去泉台召旧部。( )
(2)南国峰烟正十年。( )
(3)投生革命即为家。( )生—身
召—招
峰—烽
1.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梅岭三章》中,诗人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献身,预言
反动派必败、革命必胜的诗句是 ,
。
课堂检测
不久、随即
边际
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
2.解释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
(1)血雨腥风应有涯 。
(2)旋围解 。
3.填空。
课堂检测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为 。
其中,“意”解释为 。
(2)“创业”的“业”指 。
(3)“泉台”指 。
(4)“阎罗”影射 。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今日断头意如何
考虑、想
革命大业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反动势力的首领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
底的革命精神。
4.阅读《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回答问题。
课堂检测
A.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不仅仅是为了回顾那段血雨腥风、跌宕起
伏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B.小明随父母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
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海南特有的魅力。
C.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
强而英勇献身。
D.这些先烈们牺牲已经90余年了,但他们取义成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
中华儿女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B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拓展积累
拓展探究
冬夜杂咏·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拓展探究
赏析:诗句开头就以“大雪”为喻形象地刻画出反动势力的疯狂进
攻,再用“青松”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青松挺且直”,从
表面上看,寒冬腊月,大雪压松,但松树却依然笔直挺立,这是自然界
的常景。从深层次看,作者通过对大雪压松,而松柏傲寒挺立的景物的
描写,彰显出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作者用一个
“直”字,表示“青松”始终没有被大雪压倒,暗喻共产党人最终将夺
取革命的胜利,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全诗表达了共产党人
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拓展探究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拓展探究
自 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拓展探究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无 题
陈 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大地红”指革命取得胜利。
“三十六”指三十六年,即三十六岁。
1.在这首诗中,“大地红”是什么意思?“三十六”又是什么
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的哪一章所表达的信念一致?这是
一种什么信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生死的精神。
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第三章表达的信念一致,都是坚
信革命必胜的信念。
拓展探究
课下作业
文中三首诗是作者写于生死存亡之际,表现了作者坚定
的革命信念。今天我们取得了革命胜利,实现了作者诗中的
期许。假如让你与当时的作者对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结
合实际生活写一写。
人教版九年级·下
2 梅岭三章
新知积累·基础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jīng旗十万斩阎罗。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丛莽( ) 旋( )围解 jīng( )旗•• mǎng xuán 旌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中,“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交代写作背景及缘由
旋围解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jīng旗十万斩阎罗。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旋围解”中“旋”的意思是( )
A.旋转 B.返回,归来
C.圈儿 D.不久、随即
D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jīng旗十万斩阎罗。
新知积累·基础练
2.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
A.断头今日意如何
B.南国烽烟正十年
C.投身革命即为家
D.创业艰难百战多
A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D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修辞:________
(2)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修辞:________
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借代
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对革命人士的血腥镇压。
借喻
• •
•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修辞:________
(4)人间遍种自由花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修辞:________
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引用
虚构的花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借喻
• • • •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
个选项中的诗句的意境相同?(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
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A
新知积累·基础练
6.根据要求填空。
(1)《梅岭三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四川乐至人,中国人
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这三首诗是诗人于__________年,在江西________被
困于树丛密草间20多天时写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2)《梅岭三章》中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坚定的革命斗志,
视死如归,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毅
1936 梅山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新知积累·基础练
6.根据要求填空。
(3)《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的同志们努
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梅岭三章》中表达诗人决心为真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
而献身,预言革命必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语言建构·能力练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首诗的内容。
一、课文研读
第一首:回首征程。第二首:勉励战友。
第三首:展望未来。
语言建构·能力练
8.请赏析下列诗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运用比喻的修辞,用阎罗王比喻凶恶残暴的
人;运用借代的修辞,用“旌旗”借指军士,生动形
象地表达出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同时,诗句中“招”
表达出作者旗帜鲜明的态度,有声势,有感召力;
“斩”衬托出力度强、速度快、居高临下的气势。
语言建构·能力练
8.请赏析下列诗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表现了作者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勇气;用
“自由花”比喻革命胜利的前景。这两句诗表达了作
者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想象丰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语言建构·能力练
9.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与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
页第9-12题。
语言建构·能力练
9.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与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
表。
①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
②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墟,凝望钟楼/标语)
③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点拨】(1)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第2段写作者走
上土坡,回望江景;第3段写站在糖人摊前,回想过去;第4-6
段写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第7-9段写走到公园, 倾听年轻人
的谈话;第10-11段写走过街道, 看,到新屋,回到船上。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
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
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
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
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
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
小孩的时代了。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
风化的干尸,但是
它依然僵立在坡上,
洞穴似的眼睛望着
我,仿佛在诉说它
身受的酷刑。
→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点拨】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第1句作者在糖人摊
前,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充满着对小孩时代的怀念之情,
“望着"和“糖人”以动作和事物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第2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钟楼比作”干尸”,把"眼睛”
比作“洞穴”,写出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包含着作者的
痛苦与愤怒。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
“糖人”,熟悉的声音和情景让他的心中充满小孩时
代的喜悦;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
“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干尸”与“糖人”
的强烈对比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
极度的愤怒。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1)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
红纸条。
(2)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句不离篇,理解句子
要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进行,这两句与前文破败的景象形成对
比,作者在对战争造成的废墟痛恨的同时也看到新生的希望,
句中的景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第①句“新的巨厦的骨架”
表示新的城市正在从废墟中复活,意味着新生。第②句“晨
光微曦”、“上游”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1)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
的红纸条。
(1)“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
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一个城市
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
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决心与坚定的意志。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2)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
上游驶去。
(2)“晨光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
已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创
伤的城市,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明的未来。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
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
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巴先生》(《黄永玉全集·文学编·人物》)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这是开放性试题,答
案不唯一。可围绕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重建家园的信心、
决心、对未来的希望来写,语言要通顺,结合文章内容写。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
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
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巴先生》(《黄永玉全集·文学编·人物》)
示例一: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
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
示例二: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
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综合实践·素养练
13.[2018·黄冈]语文实践活动。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
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为
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
活动。假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
求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突出主题,语
言简洁得体。
综合实践·素养练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
得体。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千百年来,我国历史
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
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
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有我们中华民族
的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
英雄,分享英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
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综合实践·素养练
(2)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
国的英雄”。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要求:概
述 英 雄 事 迹 , 语 言 简 洁 准 确 。 我 最 崇 敬 的 英 雄 是
______________,推荐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
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
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
【点拨】“精忠报国”的英雄除了岳飞、文天祥、苏武、秋
瑾、林觉民等,还应该包括为祖国强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如钱学森、李四光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
2 梅岭三章
新知积累·基础练
旌旗( ) 诸君( )
捷报( ) 当纸钱( )
血雨腥风(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xīng
jīng zhū
jié dàng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虑不得脱( )
(2)得诗三首留衣底( )
(3)旋围解( )
(4)此去泉台招旧部( )
(5)血雨腥风应有涯( )
(6)取义成仁今日事( ) ( )
•
•
•
• •
•
• •
能够
做
成 不久、随即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边际、止境
选取 成全、实现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D
人间/遍种/自由花
新知积累·基础练
4.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大批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和坚强不屈的民
族英雄。他们积极改革、励精图治以顺应历史潮流,他们反抗民族压迫、
抵御外来侵略以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
不同侧面得以体现,谱写了壮丽的爱国诗篇,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
A.修改:中华民族不同侧面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体现
B.修改:不同侧面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体现
C.修改: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D.修改:体现了不同侧面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C
本语段主要描述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画线句
所在的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他们”,而画线句的主语却为“中华民族的
爱国主义精神”,二者不一致,所以应以“他们”为主语修改画线句。
另外,“不同侧面”应修饰“体现”一词。
新知积累·基础练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
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
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
想感情。
B
应为引用“阎罗”的传说和
“取义成仁”的典故。
新知积累·基础练
6.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
A.断头今日意如何
B.南国烽烟正十年
C.投身革命即为家
D.创业艰难百战多
A
“断头今日意如何”用设
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
豪情无限。
新知积累·基础练
7.根据要求填空。
(1)《梅岭三章》作者是________,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这三首诗
是诗人于__________年,在江西________被困于树丛密草间
20多天时写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2)《梅岭三章》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中,“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陈毅
1936 梅岭
交代写作背景及缘由
旋围解
本题考查大家对《梅岭三章》作者、
写作背景及全诗内容的掌握情况。
新知积累·基础练
(3)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
浩 然 正 气 、 所 向 无 惧 的 人 生 姿 态 。 《 梅 岭 三 章 》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同样有这种气
势。
(4)《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的同志们努力作
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仁人志士推崇的一种生死
观,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生死观的
真情表白。
取义成仁今日事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
罗
捷报飞来当纸钱
后死诸君多努力
语言建构·能力练
8.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首诗的内容。
一、语文要素训练
本题考查对《梅岭三章》的掌握情况,首先要知
道每首诗的内容,然后再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一首:视死如归。
第二首:勉励战友。
第三首:展望未来。
语言建构·能力练
9.请赏析下列诗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比喻、借代。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阎罗王比喻凶恶残暴的
敌人;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旌旗”借指军士,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同时,诗句
中“招”表达出作者旗帜鲜明的态度,有声势,有感
召力;“斩”给人力度强、速度快、居高临下的气势。
表达出作者旗帜鲜明的
态度,有声势,有感召
力。
给人力度强、速度快、
居高临下的气势。
语言建构·能力练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借用
典故,表现作者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勇气;
用“自由花”比喻革命胜利的前景;这两句诗表达了
作者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想象丰富,具有浪漫主义风
格。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典
故 比喻革命胜利的前景。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岳麓山顶眺望
陈 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横线处缺四句诗,它们的正确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
①建设峥嵘定太平 ②西南云气来衡岳
③日夜江声下洞庭 ④战争破坏归陈迹
②③
岳麓山顶眺望
陈 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山
河
④①
写景
抒情
现实
展望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简要说说本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各写了什么内
容。
三、四句写景,写在山顶所见景象。五、六句
抒情,抒发了渴望人民革命胜利、前途一片光明之
情。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写景,写在山顶
所见景象。
抒情,抒发了渴望
人民革命胜利、前
途一片光明之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
想境界,分别把它们找出来。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本诗与《梅岭三章》
所表达的感情。
主持华夏是人民、人间遍种自由花。
语言建构·能力练
[2018•枣庄]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三、国学阅读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
13.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____(人名)写的诗
《__________》。
曹操
观沧海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回顾所读文章
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
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
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赏析。
上阕“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
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下阕“往事越千年”由今及
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
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
尽显词的时空美。
语言建构·能力练
15.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
人怎样的情感。
示例:词人鉴古颂今,抒发了坚定乐观、奋发进取、
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
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
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词人的思想
情感。
综合实践·素养练
16.[2019•咸宁节选]近两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你校将举行以“走近中国科技”为主题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图4:港珠澳大桥
图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图2:青年科学家曹原
图3:嫦娥四号
参照示例,从上面四幅图片中任选一幅,根据最近发生的与图
片有关的重要事件,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综合实践·素养练
本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的能力。概括新闻的内容,要仔细
读懂新闻,采用“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方法进行概括作
答。概括的语言要简洁,表达的意思要明确,符合题意。
此类题多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因此大家要关注社会
热点,丰富信息。
示例:全球同时速最长动车组列车“复兴号”上线运行。
示例一: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示例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开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