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1.1 锐角的三角函数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1课时 正切与坡度 1.理解锐角的三角函数中正切的概念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点 ) 2.能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并进行简单计算; (重 点) 3.了解坡度、坡角的概念,能解决与坡度、坡角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 学习目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图片欣赏 导入新课 思考:衡量山“险”与“不险”的标准是什么呢? 想一想: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梯子与地面的夹角∠AB C称为倾斜角 从梯子的顶端A到墙角C的距离,称为梯子的铅 直高度 从梯子的底端B到墙角C的距离,称为梯子的水 平宽度 A CB 讲授新课 正切的定义 相关概念 问题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A B C D E F 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 合作探究1 问题2: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当铅直高度一样,水平宽度越小,梯子越陡 当水平宽度一样,铅直高度越大,梯子越陡 甲 乙 问题3: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当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相等时,梯子一样陡 3m 6m D E FC2mB 4m A 问题4:你有几种方法比较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 当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越大,梯子越陡. 3m2m 6m5m A B C D E F 倾斜角越大,梯子越陡. 总结: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和倾 斜角的大小都可用来判断梯子的倾斜 程度. 若小明因身高原因不能顺利测量梯子顶端到墙脚的距离B1 C1 ,进而 无法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他该怎么办?你有什么锦囊妙计? A C1C2 B2 B1 合作探究2 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1)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 )呢? 思考: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A B1 C2 C1 B2 1 1 2 2 1 2 (2) ?B C B C AC AC 和 有什么关系 C3 B3 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想一想 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 确定,这个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 A B C ∠A的对边 ∠A的邻边 ┌ A A   的 对 边 的 邻 边 tanA= 结论: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归纳总结 邻 对 定义中的几点说明: 1.初中阶段,正切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 ∠A是一个锐角. 2.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 但∠BAC的正切表示为:tan∠BAC.∠1的正切表示为:tan∠1. 3.tanA﹥0 且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 与邻边的比(注意顺序: ). 4.tanA不表示“tan”乘以“A ”. 5.tan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对 邻 A B C ┌ 锐角A的正切值可以等于1吗?为什么?可以大于1吗? 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tanA都有唯一的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解:可以等于1,此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也可以大于1,甚至可逼近于无穷大. 议一议 例1: 下图表示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解:甲梯中, β 6m ┐ 乙 8mα 5m ┌ 甲 13m 乙梯中, . 12 5 513 5tan 22    . 4 3 8 6tan  ∵tanβ>tanα,∴乙梯更陡. 提示:在生活中,常用一个锐 角的正切表示梯子的倾斜程 度. 典例精析 1. 在Rt△ABC中,∠C=90°,AC=7,BC=5, 则 tan A=______,tan B =______. 5 7 7 5 互余两锐角的正切值互为倒数. 2.下图中∠ACB=90°,CD⊥AB,垂足为D. 指出∠A和∠B的对边、邻边. A B C D (1) tanA = = AC ( ) CD ( ) (2) tanB= = BC ( ) CD ( ) BC AD BD AC 练一练 4.如图,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 tanA的值( )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 A B C ┌ C 3.已知∠A,∠B为锐角, (1)若∠A=∠B,则tanA tanB; (2)若tanA=tanB,则∠A ∠B. = = 正切通常也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 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 坡度、坡角 w例如,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上每前进100m就升高60m, w那么山坡的坡度(即tanα)就是: 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称为坡角; 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 为坡度(或坡比),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 60 3tan . 100 5    100m 60m ┌α 概念学习 例2 如图所示,梯形护坡石坝的斜坡AB的坡度为1∶ 3,坝高BC=2米, 则斜坡AB的长是(  ) 解析:∵∠ACB=90°,坡度为1∶ 3, 1 . 3 BC AC   6 . D54 C. 102 B.52 A. B 2 2 3 6 4 2 1 0 .A B A C B C      方法总结理解坡度的概念是解决与坡度有关的计算题的关键. ∵BC=2米,∴AC=3BC=3×2=6(米). B C A (1)在Rt△ABC中∠C=90°,BC=5, AC=12,tanA=( ). (2)在Rt△ABC中∠C=90°,BC=5, AB=13,tanA=( ),tanB=( ). (3)在Rt△ABC中∠C=90°,BC=5,tanA= , AC=( ). 4 3 1.完成下列填空: 当堂练习 5 12 5 12 1 2 5 2 0 3 2.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 点均在格点上,则tanA= ( ) A. B. C. D. 5 3 5 4 4 3 3 4 D 这个图呢? 3.如图,P是 的边 OA 上一点,点 P的坐标为 ,则 =__________.   1 2 , 5 t a n  M 记得构造直角三角形哦! 5 1 2 4.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山顶B到山 脚下的垂直距离是55m,求山坡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m). A B C ┌ 2 2 5 5 0 2 8 6 2 0 0 5 5    ta n A . .解: 5.在等腰△ABC中, AB=AC=13, BC=10,求tanB. 提示:过点A作AD垂直于BC于点D. 求锐角三角函数时,勾股定理的运用是很重要的. A CB ┌ D 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 ∴在Rt△ABD中, 易知BD=5,AD=12. 6.在Rt△ABC中,∠C=90°, AB=15,tanA= ,求AC和BC. 4 3 4k ┌A C B 15 3k 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N在BC上,M、N两点关于对角线AC对 称, 若DM=1,求tan∠ADN的值. A D B N M C 解: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 ∠ADN=∠DNC,BC=DC=4, 4tan tan . 3 D CA D N D N C N C       ∵ M、N两点关于对角线AC对称, ∴ BN=DM=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x,y)是第一象限内直线y=-x+6上的点, 点A(5,0),O是坐标原点,△PAO 的面积为S. (1)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S=10时,求tan∠PAO 的值. M 解:(1)过点P作PM⊥OA于点M, 1 5 . 2 2 S O A P M = y   能力提升 (2)当S=10时,求tan∠PAO 的值. M 解: 5 1 0 , 2 S y =Q 4 .y = 又∵点P在直线y=-x+6上, ∴x=2. ∴AM=OA-OM=5-2=3. 4tan . 3 P MP A O A M     课堂小结 正切 定 义 坡 度 ∠A越大,tanA越大, 梯子越陡 与梯子倾斜 程度的关系 tan  铅直高度 水平宽度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2课时 正弦与余弦 1.理解并掌握锐角正弦、余弦的定义,并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难点) 2.在直角三角形中求正弦值、余弦值. (重点)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1.分别求出图中∠A,∠B的正切值. 复习引入 2.如图,在Rt△ABC中,∠C=90°,当锐角A确定时,∠A的对边与 邻边的比就随之确定.想一想,此时,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确定了 呢? A B C邻边b 对边a 斜边c 任意画Rt△ABC 和Rt△A'B'C',使得∠C=∠C'=90°,∠A=∠A'=α, 那么 与 有什么关系.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吗? AB BC '' '' BA CB A B C A' B' C' 讲授新课 正弦的定义 合作探究 在图中,由于∠C=∠C‘=90°,∠A=∠A’=α, 所以Rt△ABC∽Rt△A'B'C' 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 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A B C A' B' C' ∠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sinA , 即 A B C c a b 对边 斜边 在图中 ∠A的对边记作a ∠B的对边记作b ∠C的对边记作c 概念学习 例1 如图,在Rt△ABC中,∠B=90°,AC=200,sinA=0.6,求BC的长. 解: 在Rt△ABC中, sin ,BCA AC  即 0.6, 200 BC  ∴ BC=200×0.6=120. A B C 典例精析 变式:在Rt△ABC中,∠C=90°,BC=20, 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解: 在Rt△ABC中, . 5 4sin A 20 ┐ A B C 20 4 . 5AB   5 20 25, 4 AB     2 22 5 2 0 1 5 .A C    2 5 2 0 1 5 6 0 .A B CC      20 15 150. 2ABCS    B C 4s i n A , B C 2 0 , A B 5    任意画Rt△ABC 和Rt△A'B'C',使得∠C=∠C'=90°,∠A=∠A'=α, 那么 与 有什么关系.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吗? A B C A' B' C' AB AC A' C' A' B' 余弦的定义 合作探究 A B C A' B' C' 在图中,由于∠C=∠C‘=90°,∠A=∠A’=α, 所以Rt△ABC∽Rt△A'B'C' 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 大小如何,∠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cosine),记作cosA,即 A B C c a b 对边 斜边 在图中 ∠A的对边记作a ∠B的对边记作b ∠C的对边记作c 概念学习 • 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w1.sinA,cos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 w(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w2.sinA,cos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 w分别表示∠A的正弦,余弦 (习惯省去“∠”号). w3.sinA,cosA 是一个比值.注意比的顺序.且sinA,cosA均﹥0,无单位. w4.sinA,cos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w5.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 锐角相等. 例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5,BC=6. 求: sinB,cosB,tanB. 提示:过点A作AD⊥BC于D. 55 6 A B C┌ D ,,: 中则在于作过解 ABDRtDBCADA  .4,3,5  ADBDAB 易知 , 5 4sin  AB ADB , 5 3cos  AB BDB . 3 4tan  BD ADB 如图,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有关系吗? A sinA的值越大,梯子越 ____ ; cosA的值越 ____ ,梯子越陡. 陡 小 8 10 6 8 10 6A 议一议 例3:在Rt△ABC中,∠C=90°,如图,已知AC=3,AB=6, 求sinA和cosB. ┌B C A 36 3 3 3c o s . 6 2 B CB A B    3 3 3s i n . 6 2 B CA A B     2 26 3 3 3 .B C    : R t A B C , A B 6 , A C 3,  Q解 在 中 想一想:我们发现sinA=cosB,其中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正弦、余弦和正切的相互转化 求:AB,sinB. 10 ┐ A B C . 13 12cos A变式:如图:在Rt△ABC中,∠C=900,AC=10, . 6 65 12 1310   AB . 13 12 6 65 10sin  AB ACB . 13 1210  AB 思考:我们再次发现sinA=cosB,其中的内在联系你可否掌握? AC 12: cosA ,AC 10, AB 13   解 如图:在Rt △ABC中,∠C=90°, s in A aA c   的 对 边 = 斜 边 c o s B aB c   的 邻 边 = 斜 边 sinA=cosB s inta n c o s a a c AA b c b A    sintan cos AA A  要点归纳 2.在Rt△ABC中,∠C=90°,sinA= ,则tanB的值为_________.13 5 12 5 1.在Rt△ABC中,∠C=90°,则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A.sinA=sinB B.cosA=cosB C.tanA=tanB D.sinA=cosB D 针对训练 1.如图,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 )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 2.已知∠A,∠B为锐角 (1)若∠A=∠B,则sinA sinB; (2)若sinA=sinB,则∠A ∠B. A B C ┌ C = = 当堂练习 . 3.如图, ∠C=90°CD⊥AB. 4.在上图中,若BD=6,CD=12.则cosA=______. ┍ ┌ A C BD Bsin ( ) ( ) ( ) ( ) ( ) ( ) CDB C ACA B ADA C 2 5 5 5.如图:P是边OA上一点,且P点的坐标为(3,4), 则cos α =_____,tan α=_______. 3 5 4 3 x y o 3 4 P α A 6. 如图,在Rt△ABC中,∠C=90°,AB =10,BC=6, 求sinA、cosA、tanA的值. 解:∵ 又∵ A B C 6 10 变式1:如图,在Rt△ABC中,∠C=90°, cosA= ,求sinA、tanA的值. 15 17 解:∵ A B C设AC=15k,则AB=17k 所以 ∴ 变式2:如图,在Rt△ABC中,∠C=90°,AC=8,tanA= , 求sinA、cosB的值. 4 3 A B C 8 解:∵ 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BE=3AE,求sin∠ECM. 解: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x, ∵M是AD的中点,BE=3AE, ∴AM=DM=2x,AE=x,BE=3x. 由勾股定理可知, 2 2 2 2 2 2( 2 ) 5E M A M A E x x x      , A M E D B C 2 2 2 2 2 2( 2 ) ( 4 ) 2 0C M D M D C x x x     , 2 2 2 2 2 2( 4 ) (3 ) 2 5E C B C B E x x x     , 2 2 2 .E C E M C M   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BE=3AE,求sin∠ECM. 5 5s in . 5 5 E M xE C M E C x      A M E D B C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EMC为直角三角形.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0,0), 点B在第一象限内,BO=5,sin∠BOA= (1)求点B的坐标; (2)求cos∠BAO的值. 5 3 A B H 解:(1)如图所示,作BH⊥OA, 垂足为 H.在Rt△OHB中, ∵BO=5,sin∠BOA= , ∴BH=3,OH=4, 3 5 ∴点B的坐标为(4,3).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0,0), 点B在第一象限内,BO=5,sin∠BOA= (2)求cos∠BAO的值. 5 3 A B H (2)∵OA=10,OH=4, ∴AH=6. ∵在Rt△AHB中,BH=3, 2 2 2 23 6 5A B B H A H   = =3 , 6 2 5co s . 55 A HB A O A B      3 1.在Rt△ABC中 课堂小结 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的关系: si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cosA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s i ns i n c o s t a n c o s AA B A A  ,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运用三角函数的概念,自主探索,求出30°、 45°、60°角的 三角函数值;(重点) 2.熟记三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准确地加以运用.(难点) 学习目标 猜谜语 一对双胞胎,一个高,一个胖,  3个头,尖尖角,我们学习少不了 思考:你能说说伴随你九个学年的这副三角尺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吗?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45° 45° 90° 60° 30°90° 思考:你能用所学知识,算出图中各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吗? 下图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 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30° 60° 45° 45° 讲授新课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合作探究 设30°所对的直角边长为a,那么斜边长为2a 另一条直角边长=  2 22 3a a a  1sin 30 2 2 a a    3 3cos30 2 2 a a   3tan 30 33 a a   30° 3 3sin 60 2 2 a a    1cos 60 2 2 a a   3tan 60 3a a   设两条直角边长为a,则斜边长= 2 2 2a a a  2cos 45 22 a a   tan 45 1a a   2sin 45 22 a a    60° 45° 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下表: 30° 45° 60° sin a cos a tan a 1 2 三角 函数 锐角 a 归纳总结 1.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互余关系、倒数关系、相除关系、平方关系) 2.观察特殊三角函数值表,你能得出三角函数的增减性规律吗?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正弦值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 减小)而 _______ ;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 _______ . 增大(或减小) 减小(或增大) 两点反思 1 2 3 3 练一练 1.如果∠α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则cosα=____. 2.在△ABC中,∠C=90°,若∠B=2∠A,则tanA=____. 例1 计算: (1)sin30°+cos45°; (2) sin260°+cos260°-tan45°. 注意事项: sin260°表示(sin60°)2,cos260°表示(cos60°)2 解: (1)sin30°+cos45° 1 2 2 2   2 23 1 1 2 2              (2)sin260°+cos260°-tan45° 3 1 1 4 4    1 2 . 2   0. 典例精析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60°+sin260° (2)    45tan 45sin 45cos  解: (1) cos260°+sin260° =1 (2) =0 针对训练 填一填 ∠A= ∠A= ∠A= ∠A= ∠A= ∠A= ∠A= ∠A= ∠A= 2 1sin A 2 1cos A 3 3tan A 030 2 3sin A 060 2 2cos A 030 3tan A 2 2sin A 2 3cos A 1tan A 060 045 045 030 060 045 逆向思维 由特殊三角函数值确定锐角度数 例2: 如图,在Rt△ABC中,∠C=90°, ,求∠A的度数.3,6  BCAB 解: 在图中, A B C 36B C 3 2s i n A A B 26     6, 3AB BC  典例精析 1.如图,已知圆锥的高AO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的 倍, 求 . 3tan 3    AO OB , OB OB 解: 在图中, A BO  3  练一练 2.sinα﹤cosα,则锐角α取值范围( ) A 30°﹤α ﹤ 45 ° B 0°﹤α ﹤ 45 ° C 45°﹤α ﹤ 60 ° D 0°﹤α ﹤ 90 ° B 例3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 好为60°,且两边摆动的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 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m). 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运用 ∴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约为0.34m. 0 01 6 0 3 0 , 2   ∠AOD OD=2.5m, A C O B D 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 0c o s 3 0 ,O C O D Q ∴AC=2.5-2.165≈0.34(m). 0 3c o s 3 0 2 .5 2 .1 6 5 ( m ). 2 O C O D     例4 已知α为锐角,且tanα是方程x2+2x-3=0的一个根,求2sin2α+cos2α- tan(α+15°)的值.3 解:解方程x2+2x-3=0,得x1=1,x2=-3, ∵tanα>0,∴tanα=1,∴α=45°. ∴2sin2α+cos2α- 3 tan(α+15°) =2sin245°+cos245°- 3 tan60° 2 2 2 2 32 3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3 (1 3). 2   2.在△ABC中,若 , 则∠C=(  ) A.30° B.60° C.90° D.120° 2 1 3s in c o s 0 2 2 A B           1. tan(α+20°)=1,锐角α的度数应是(  ) A.40° B.30° C.20° D.10° 3 D D 当堂练习 3.已知cosα ﹤ ,锐角a取值范围( ) A 60°﹤α ﹤ 90 ° B 0°﹤α ﹤ 60 ° C 30°﹤α﹤ 90 ° D 0°﹤α﹤ 30 ° 2 1 A 4.求下列各式的值: (1)1-2 sin30°cos30° (2)3tan30°-tan45°+2sin60° (3)   30tan 1 60sin1 60cos   解: (1)1-2 sin30°cos30° (2)3tan30°-tan45°+2sin60° 5.如图,在△ABC中,∠A=30°, 求AB. 3tan , 2 3, 2 B AC  A B C D 解:过点C作CD⊥AB于点D, ∠A=30°, 1sin 2 CDA AC  Q , 3cos 2 ADA AC  Q , 3tan 2 CDB BD  Q , 6. 在Rt△ABC中,∠C=90°, 求∠A、∠B的度数. 7 2 1B C , A C ,  B A C 7 21 解: 由勾股定理 ∴ ∠A=30° ∠B = 90°- ∠ A = 90°-30°= 60° 20m tan tan 45 , DC EB ACADC DC       解:由已知得 , ta n 4 5 ,A C D C    D A BE 1.6m 20m 45° C 7.升国旗时,小明站在操场上离国旗20m处行注目礼.当国旗升至顶 端时,小明看国旗视线的仰角为45°(如图所示),若小明双眼离 地面1.60m,你能帮助小明求出旗杆AB的高度吗? 2 0 ta n 4 5 1 .6A B A C C B       =20+1.6=21.6(m) 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下表: 30° 45° 60° sin a cos a tan a 对于sinα与tanα,角度越大,函数值也越大; 对于cosα,角度越大,函数值越小. 课堂小结 锐角 a 三角 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计算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复习并巩固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 2.学会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并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 3.学会利用计算器根据三角函数值求锐角度数并计算.(难点)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下表: 锐角α 30° 45° 60° sin α cos α tan α 1 2 2 2 3 2 2 2 1 2 3 3 2 3 3 1 三角 函数 回顾与思考 20m tan tan 42 , DC EB ACADC DC      Q 解:由已知得 , ta n 4 2 ,A C D C    D A BE 1.6m 20m 42° C 问题: 升国旗时,小明站在操场上离国旗20m处行注目礼.当国旗升至顶 端时,小明看国旗视线的仰角为42°(如图所示),若小明双眼离地面 1.60m,你能帮助小明求出旗杆AB的高度吗? 20 tan 42 1.6.AB AC CB       这里的tan42°是多少呢? 讲授新课 1.求sin18°. 第一步:按计算器 键,sin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18, 屏幕显示结果sin18°=0.309 016 994 (也有的计算器是先输入角度再按函数名称键). 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2.求cos72°. 第一步:按计算器 键,cos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72, 屏幕显示结果cos72°=0.309 016 994 第一步:按计算器 键,tan 3.求 tan30°36'.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分值36 (可以使用 键),°' ″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第一步:按计算器 键,tan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6 (因为30°36'=30.6°)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sin47°;    (2)sin12°30′; (3)cos25°18′;  (4)sin18°+cos55°-tan59°. 解:根据题意用计算器求出: (1)sin47°≈0.7314; (2)sin12°30′≈0.2164; (3)cos25°18′≈0.9041; (4)sin18°+cos55°-tan59°≈-0.7817. 典例精析 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 利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角度    已知sinA=0.501 8,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还以以利用 键,进一步得到 ∠A=30°07'08.97 " 第一步:按计算器 键,2nd F sin 第二步:然后输入函数值0. 501 8 屏幕显示答案: 30.119 158 67° °'″2nd F 操作演示 例2: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锐角∠A,∠B的度数 (结果精确到0.1°): (1)sinA=0.7,sinB=0.01; (2)cosA=0.15,cosB=0.8; (3)tanA=2.4,tanB=0.5. 解:(1)由sinA=0.7,得∠A≈44.4°;由sinB=0.01,得∠B≈0.6°; (2)由cosA=0.15,得∠A≈81.4°;由cosB=0.8,得∠B≈36.9°; (3)由tanA=2.4,得∠A≈67.4°;由tanB=0.5,得∠B≈26.6°. cos55°= cos70°= cos74°28 '= tan3°8 ' = tan80°25'43″= sin20°= sin35°= sin15°32 ' = 0.3420 0.3420 0.5736 0.5736 0.2678 0.2678 5.930 0.0547 角度 增大 正弦值增大 余弦值减小 正切值增大 比一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拓广探索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归纳总结 例3:如图,从A地到B地的公路需经过C地,图中AC=10千米, ∠CAB=25°,∠CBA=45°.因城市规划的需要, 将在A、B两地之间修建一条笔直的公路. (1)求改直后的公路AB的长; (2)问公路改直后该段路程比原来缩短了多少千米(精确到0.1)?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求改直后的公路AB的长; 解:(1)过点C作CD⊥AB于点D, ∵AC=10千米,∠CAB=25°, ∴CD=sin∠CAB·AC=sin25°×10≈0.42×10=4.2(千米), AD=cos∠CAB·AC=cos25°×10≈0.91×10=9.1(千米). ∵∠CBA=45°,∴BD=CD=4.2(千米), ∴AB=AD+BD=9.1+4.2=13.3(千米). 所以,改直后的公路AB的长约为13.3千米; 4 . 2 5 . 9 ( ) s i n s i n 4 5 C DB C = C B A     千 米 , (2)问公路改直后该段路程比原来缩短了多少千米(精确到0.1)? (2)∵AC=10千米,BC=5.9千米, ∴AC+BC-AB=10+5.9-13.3=2.6(千米). 所以,公路改直后该段路程比原来缩短了约2.6千米. 【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 角函数关系求出有关线段的长. 例4:如图,课外数学小组要测量小山坡上塔的高度DE,DE所在直线与 水平线AN垂直.他们在A处测得塔尖D的仰角为45°,再沿着射线AN方 向前进50米到达B处,此时测得塔尖D的仰角∠DBN=61.4°,小山坡坡 顶E的仰角∠EBN=25.6°.现在请你帮助课外活动小组算一算塔高DE大 约是多少米 (结果精确到个位). 解:延长DE交AB延长线于点F,则∠DFA=90°. ∵∠A=45°, ∴AF=DF. 设EF=x, ∵tan25.6°= ≈0.5, ∴BF=2x,则DF=AF=50+2x, 故tan61.4°= =1.8, 解得x≈31. 故DE=DF-EF=50+31×2-31=81(米). 所以,塔高DE大约是81米. E F B F 5 0 2 2 x D F x B F   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 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 角三角形. 方法总结 当堂练习 1. 已知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用计算器求其相应的锐角: (1)sinA=0.627 5,sinB=0.6175; (2)cosA=0.625 2,cosB=0.165 9; (3)tanA=4.842 8,tanB=0.881 6. ∠B=38°8″∠A=38°51′57″ ∠A=51°18′11″ ∠B=80°27′2″ ∠A=78°19′58″ ∠B=41°23′58″ 2.已知:sin232°+cos2α=1,则锐角α等于(  ) A.32° B.58° C.68° D.以上结论都不对 A 3.用计算器验证,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 A.sin18°24′+sin35°26′=sin45° B.sin65°54′-sin35°54′=sin30° C.2sin15°30′=sin31° D.sin72°18′-sin12°18′=sin47°42′ D A4.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tan75°﹥tan48°﹥tan15° B. tan75°﹤tan48°﹤tan15° C. cos75°﹥cos48°﹥cos15° D. sin75°﹤sin4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