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 2 课《梅岭三章》知识点梳理
词 语
1. 阎 罗 yán luó
2. 捷 报 jié bào
3. 血 雨 腥 风 xuè yǔ xī ng fē ng
4. 取 义 成 仁 qǔ yì chéng rén
词语释义
阎罗: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捷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课文内容概括
革命领袖陈毅的《梅岭三章》,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诗人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
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课文鉴赏
1.诗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围困,“我”受伤病重潜伏在茂盛的草丛间二十多天,考
虑到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被解除了。
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三首“绝命诗”表现出了诗
人的从容镇定和大义凛然。
2.诗(一)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是一个设问句,是说“我”今日面临死亡的威胁,想些什么呢?“断
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强调“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
凛然的气概。余下的诗句均由此句生发,奠定了全章的感情基调。当时斗争环境极为恶劣,
死亡近在眼前,但诗人竟能以高度的革命理智向自己提出问题,集中展现了他冷静的神态、
清醒的和坚毅的斗志。这正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的写照。后三句是
对首句的回答。
3.“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
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
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
4.“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
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
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5.第三首前两句中“投身”“应有涯”有什么含义?
“投身”表现出诗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应有涯”表明诗人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会
有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坚持斗争的精神。
6.“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明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
花。”
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自由花”
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
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8.《梅岭三章》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第一首,面临牺牲的考验,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至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回忆十
年革命征程,抒发死不瞑目,激励战友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展望未来,表达革命
理想必将实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9.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
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
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
10.合作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①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第一、
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来
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
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
力。
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
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
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
念。
课文结构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