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1)
一、基础训练营(3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正月(zhēnɡ) 掺和(cān) 翡翠(fěi) 水浒传(hǔ)
B.骡马(lǘ) 似的(shì) 藏戏(zànɡ) 吞咽(yàn)
C.搅和(huo) 汤匙(chí) 嘟囔(nɑnɡ) 哄堂大笑(hōnɡ)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áo là bā zhōu
( )。除夕夜家家dēnɡ huǒ tōnɡ xiāo( ),
biān pào( )声日夜不绝。yuán dàn( )这天,男人们午前到qīn qi( )家、朋友家bài nián( ),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sài jiào chē( )和sài luò tuo( )的。
3.选字组词。(6分)
水( ) ( )刑 ( )洁 ( )索
搅( ) 陪( ) 凉( ) 牵( )
元( ) ( )售 云( ) ( )夜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5分)
万( )( )新 ( )( )不同 万不( )( )
( )灯( )彩 ( )( )分文 两( )三( )
7 / 23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风俗虽然____________,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5.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过新年,小孩子(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可以放鞭炮。
(2)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 )是深褐色,(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儿的红色外皮没有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7 /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1分)
7.日积月累。(8分)
(1)你知道下列古诗与哪个节日有关吗?这些节日有什么风俗习惯?请连一连。(4分)
《寒食》 春 节 赏月、吃月饼
《十五夜望月》 七夕节 禁火、吃生食
《迢迢牵牛星》 寒食节 贴对联、贴年画
《元日》 中秋节 穿针乞巧
(2)根据语境填写诗句。(4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③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言实践。(3分)
7 / 23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有人拿钱去买烟花爆竹玩。请结合当前我市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8分)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粥》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
(四) 阅读检阅台(19分)
(一)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7 / 23
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三条信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7 / 23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2.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3分)
13.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4分)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23
14.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4分)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习作百花园(30分)
16.我们祖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7 / 23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C
2.熬腊八粥 灯火通宵 鞭炮 元旦 亲戚 拜年
赛轿车 赛骆驼
3.饺 绞 皎 绞 拌 伴 拌 绊
宵 销 霄 宵
4.象 更 截 然 得 已 张 结 身 无 面 刀
(1)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2)万不得已
(3)截然不同
5.(1)不但 而且 (2)不是 而是
(3)之所以 是因为 (4)虽然 但是
6.(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3)示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4)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二、7.(1)
(2)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3 / 23
8.示例: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能营造喜庆的气氛,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同事燃放烟花爆竹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不如将过年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一些有用的书籍,也可以捐一些给有困难的人。
三、9.(1)老舍 时间
(2)活化石 唐东杰布
(3)万事如意年年高
(4)沈从文 等粥 喝粥
四、(一)10.(1)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娱乐和学习。
(2)大部分学生10岁以前就开始“触网”。
(3)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上网且大部分上网时间
较长。
11.示例:乐乐,手机确实很好玩,但是我们不能过度玩手机啊。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身体,还会淡化亲人间的情感,甚至可能还会误入歧途,你说呢?
(二)12.多 广 盛况
13.(1)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2)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14.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
23 / 23
场面。
15.(1)示例:船头的带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一二,一二……”桨手们齐声应和。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
(2)示例: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五、16.思路:首先,写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真实的事才能打动读者。其次,注意事情内容与节日风俗的关联。第三,要能从事情中发现积极意义,并表达出明确的主题。例文略。
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吃醋(cù) 擦(cā)黑 眨(zhǎ)眼 小贩(fàn)
熬粥(zhōu) 甜腻(nì) 脏(zānɡ)水 汤匙(chí)
浓稠(chóu) 搅(jiǎo)拌 褐(hè)色 侯(hóu)门
充盈(yínɡ) 栖(qī)息
二、易写错的字
醋:左边是“酉”不是“西”。
粥:左右两边是“弓”,中间是“米”,“米”的最后一笔变为点。
腻:左右结构,“贰”斜钩上面不要加撇。
稠:左右结构,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褐:部首是“衤”,不是“礻”。
侯 :单人旁,中间没有短竖,注意与“候”的区别。
23 / 23
盈:上边里面是“又”。
栖:右边是“西”。
三、会写词语
大蒜 陈醋 饺子 摆摊儿 拌嘴 擦洗 眨眼 通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万象 鞭炮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一律
彩绘 分外 腊八粥 甜腻 咽下 汤匙 肿胀 搅和 浓稠 嘟囔
熬粥 褐色 染缸 脏水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侯门似海 章法 哭泣 春水盈盈 含情脉脉 栖息
乌鸦 寒食节 日暮
四、多音字
差 铺 塞
咽 传 脉
藏 哄
五、形近字
23 / 23
六、近义词
规矩—规定 特别—尤其 气象—景象 充足—充分
间断—中断 娴熟—熟练 淘气—顽皮 的确—确实
热闹—喧闹 沸腾—鼎沸 搅和—搅拌 预备—准备
益发—越发 松劲—泄劲 资格—资历 可靠—牢靠
好奇—新奇 猜想—猜测 日暮—黄昏 终日—整日
吞噬—吞没 雄浑—浑厚 压抑—压制 朴实—朴素
稀奇—稀罕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随心所欲—从心所欲
七、反义词
暮—朝 斜—正 浅—深 充足—缺乏 美好—丑陋
娴熟—生疏 热闹—冷清 浓稠—稀薄 松劲—鼓劲
反抗—顺从 可靠—可疑 承认—否认 粉碎—完好
敦厚—刁滑 压抑—放纵 稀奇—普通
截然不同—一模一样 一无所有—一应俱全
两面三刀—表里如一 身无分文—腰缠万贯
23 / 23
随心所欲—循规蹈矩
八、词语搭配
(有声有光)地玩耍 (叮叮)地响 (大碗大碗)地装着
(泡)得色如翡翠 (过)得分外热闹 (喜)得快要发疯
(说)得对 (煮)得浑身肿胀 (惊异)得喊起来
(大)得特别吓人 (好吃)得多 (万象更新)的气象(红红)的对联 (各色)的年画 (有名)的老铺
(各形各色)的纸灯 (美好快乐)的日子 (腻腻)的感觉
(有声无力)的叹气 (数不清)的牛皮船 (咆哮)的江水
(年轻)的僧人 (雄浑)的歌声 (神秘)的笑
(一股)淡淡烟气 (一面)小鼓 (两支)筷子
九、词语归类
1. 含有“万”字的四字词语:万象更新 万古长青 万劫不复 成千上万
2. 表示欢乐喜庆的四字词语:悬灯结彩 载歌载舞 兴高采烈 普天同庆
3. 表示变化大的四字词语:万象更新 沧海桑田 天翻地覆
4. “有× 无×”式词语:有声无力 有备无患 有名无实 有口无心
5. 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一无所有 一路顺风 两面三刀 两败俱伤 三心二意 三长两短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6. 含有“笑”字的四字词语:哄堂大笑 笑容可掬 不苟言笑
23 / 23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
(1)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3)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2. 排比句: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3)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3. 夸张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4. 反问句:
23 / 23
(1)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4)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的呢?
十一、考点提示
1. 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 按要求写句子。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两只麻雀站在树枝上谈论着今天的天气。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 写一写家乡的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
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一)年糕
尤 今
新年食品当中,我独爱年糕。
它们圆滚滚、亮晃晃的,一看到它们,我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
23 / 23
出喜庆之意、圆满之感。
小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寄居在祖母家。每年岁暮,喧喧腾
腾地准备过年的当儿,我最爱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尽管市面上有现成的糯米粉出售,可是,祖母担心那些糯米粉掺进别的杂质,所以,每年总买大包大包的糯米回来,自己磨。她一面转着那古老质朴的小石磨,一面虔诚地喃喃自语:
“年糕年糕年年高。”
把愿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椰糖,搅匀;然后,在圆形的铁罐里妥妥帖帖地铺上剪成圆形的蕉叶,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粉,再把铁罐一只一只地搁在炭炉上面的蒸笼里,蒸上几个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黏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舌,那股适口的甜味,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
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讨教,祖母在倾囊相授之余,总会加上这两句话:
“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年糕小气,你心不诚,便做
不成。”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祖母磨粉时那一张虔诚至极的脸。而这些年来,“
23 / 23
你心不诚,便做不成”这句话,也成了我重要的处世哲学。
1.这篇文章写的是( )
A.服饰 B.饮食 C.民居
2.年糕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了祖母做年糕的过程,请按顺序排列。
A.蒸年糕 B.磨糯米粉
C.买糯米 D.加入水、椰糖
E.放入蒸笼 F.铺蕉叶,倒糯米粉
( )—( )—( )—
( )—( )—( )
4.年糕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_,不黏牙,不滞齿,幽香绕舌,有股适口的______味。
5.祖母年糕做得好的原因是( )
A.磨粉的时候,心诚。
B.祖母不买现成的糯米粉。
6.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在介绍饮食的时候,要抓住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来写。
7.试着介绍一款自己家乡的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过节
沈从文
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狮子龙灯焰火在那里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
由初一至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城厢内外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灯的不仅要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
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有时自告奋勇帮忙,许可拿个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运气不坏。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照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的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
23 / 23
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最后集中到各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 )
A.服饰 B.节日习俗 C.工艺品
2.短文记叙了__湘西__的春节习俗,这些习俗包括__“送灯”______和______“送灯”__,作者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作者写了表演队伍表演的情形,请用横线画出表示表演的人很勇敢的句子。
4.作者不光写了表演的情形,还写了“我”和其他的小孩追随队伍的情形,请用波浪线画出一处。
二、习作内容:家乡的风俗
1.下面的内容属于民风民俗吗?是的打“√”,不是的打“×”。
(1)孩子出生九天时做“九朝”,满月时要办“满月酒”,满一周岁时要举行“抓周”仪式。( )
(2)山西的刀削面、武汉的老通城豆皮、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都很
好吃。( )
(3)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 )
(4)过年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
2.下面是青青写《那达慕节》所用的材料,你觉得哪些应该详写?哪些应该略写?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详写 B.略写)
23 / 23
(1)“那达慕”的意思。( )
(2)举行“那达慕”的日期。( )
(3)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 )
(4)活动快结束时,大家沉浸在欢乐之中。( )
3.展开联想补充句子,让句子更生动。
(1)那龙舟,像____________________,载着一大群健儿在浪花
里蹿。
(2)赛场上的马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
4.读一读下面的习作片段,猜猜哪是开头,哪是结尾。
(1)“过年了!过年了!……”伴随着这欢天喜地的声音,春节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来临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
(2)“10,9,8……1”听着春节晚会上观众和演员倒计时的喊声,看着无数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激动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新年到来了。( )
5.试着写一个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听读短文,完成练习
1.选文中没有提到下面哪种吆喝? ( )
A.介绍制作过程的吆喝。
23 / 23
B.借甲物来形容乙物的吆喝。
C.靠戏剧性来吸引人的吆喝。
D.合辙押韵的吆喝。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3 / 23
习作:家乡的风俗
一、(一)1.B
2.圆滚滚 亮晃晃 喜庆、圆满
3.C B D F E A 4.软滑如水 甜
5.A 6.样子 制作过程 口感
7.示例:西安羊肉泡馍无论是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作料大火煮烂。吃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馍掰得越小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馍掰好后,店家会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花、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这样一碗羊肉泡馍就做好了。它的味道真是鲜、香、辣,让人赞不绝口。
(二)1.B
2.湘西 “送灯” “烧灯” “烧灯”
3.这些人却不管……迎面奋勇而前。
4.示例: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二、1.(1)√ (2)× (3)√ (4)×
2.(1)B (2)B (3)A (4)B
3.示例:(1)一条大白鱼 (2)离弦的箭一样
4.(1)开头 (2)结尾
5.示例: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23 / 23
三、1.D
2.表达了作者对老北京传统习俗的热爱、怀念之情。
23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