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八上文言文《观潮》阅读训练8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一.解释加线的词。
①自既望 ②仅如银线 ③际天而来
④方其远出海门 ⑤吞天沃日 ⑥略不相睹
⑦一舸无迹: ⑧随波而逝: ⑨倍穹:
二.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
三、解释加粗的虚词
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
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4.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
5. 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6.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7.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3
五.填空
1.《观潮》是_______朝的_______所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_________(今杭州)外观看________大潮的盛况。
2..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很多,试写出四句。
①_______ __ __②______ _____
③____ __ ______④____ _______
六.阅读分析
(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2.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3.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4.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二)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延伸
1.宋朝时观潮在临安(今杭州),今天应在海宁为最佳,这一变化能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江大海潮形成的条件:
①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①wò②yǐn③méng chōng④gě⑤qiú⑥jiùlìn
2.①当……时 ②用水淋洗 ③看见 ④船 ⑤去,往 ⑥高
二.1.几乎,将近;仅仅 2.景象;看 3.气势;阵势 4.本领;能够
三、二、①助词,的 ②代海潮 ③介词,凭 ④介词,在
四、1.不久(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五.1.宋 周密 临安 钱塘江
2.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⑤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六(一) 1.江横玉系腰 2.(第1句) 3.由远及近。4.状写海潮气势。
(二)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七.1.沧海桑田是历史的规律。
2.一是必须是“朔”(中国农历初一)或“望”(农历十六),即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连成一条直线;二是这“朔”或“望”必须最靠近“秋分”节气(在公历九月二十三日左右);三是“朔”或“望”必须发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时。
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