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盱眙县第三中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内容 二十一、《梦溪笔谈》(第1课时)‎ 课型 编写人 朱在彬 审核人 年级 ‎7‎ 学科 ‎ 语文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常识。2、学习《以虫治虫》,掌握重要字词和句子含义。3、感悟生物方法的妙处,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 重难点 ‎1、学习《以虫治虫》,掌握重要字词和句子含义。2、感悟生物方法的妙处,增强环保意识。‎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1.填空:‎ ‎《梦溪笔谈》作者 , (朝代), 、 (头衔)。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沈括的《 》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给加点字注音:其喙( ) 大穰( )狗蝎( )悉为( )傍不肯( )‎ 探究板块 ‎1、《以虫治虫》中“傍不肯”这个名字取得好不好?为什么?课文哪一句可见其功劳?‎ ‎2、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吗?‎ 检测板块 ‎1、解释黑体字:庆州界( ) 方为( ) 一虫生( ) 其喙如钳( ) 则以钳搏之( )悉为两段( ) 岁以大穰( )( ) 其虫旧曾有之( )‎ ‎2、翻译:A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 ‎ B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C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 ‎3、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心理学家做过一次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时,拿开挡板,鳄鱼依然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活活饿死。‎ 材料二:有这样一个人,他21岁,做生意失败;22岁,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做生意再度失败;26岁,爱侣去世;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34岁时,角逐联邦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52岁时,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和本单元的内容,你能从中得出点什么?(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我的自白》(丁肇中)⑴‎ 延伸板块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以前,我还没有上学呢!‎ ‎⑵念小学时,我们学校是一所大学附属小学,妈妈是那所大学的校长。小学的教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有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 ‎⑶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反映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⑷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⑸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国际科学的“巅峰”。‎ ‎⑹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所以,我劝那些想干成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⑺现在,我不强迫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们,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更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朗的爸爸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1.理解下列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 ‎①望子成龙: ②勉为其难: 。‎ ‎2.第⑶自然段中,作者用了“耳濡目染”这个成语,能否把它换成“潜移默化”?为什么?‎ ‎3.文中第⑵自然段说“我对上学没有兴趣”,第⑸自然段却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国际科学的‘颠峰’”,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有如此大的变化?‎ ‎4.作者看来,一个人成才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当然最重要的条件并不是惟一的条件,请你结合丁肇中先生的成功经历,举例说成才还需具备哪些条件?‎ ‎5.第⑵自然段说:“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结合全文看,丁肇中先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不是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他们的家教方法是什么?‎ ‎6.第⑺自然段说“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们,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如果不用“至少”这个词,句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举出两个科学家的例子印证作者的这一观点。‎ 答: 。‎ 例子①: ;例子②: 。 ‎ ‎7.请写出两条关于“兴趣”的名言警句。‎ ‎① ;‎ ‎② 。 ‎ 学后反思 盱眙县第三中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内容 二十一、《梦溪笔谈》(第2课时)‎ 课型 编写人 朱在彬 审核人 年级 ‎7‎ 学科 ‎ 语文 学习目标 ‎1、学习《梵天寺木塔》,掌握重要字词和句子含义。2、感悟古代建筑大师的高超技艺,激发爱国情感。‎ 学习 重难点 ‎1、学习《梵天寺木塔》,掌握重要字词和句子含义。2、激发爱国情感。‎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1、给黑体字注音:‎ 梵天寺( ) 皓月当空( )胠箧( )贻以金钗( )( )‎ ‎2、下列各句中“如”的意思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匠师如其言。 B.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C.如土中狗蝎。 D.六幕相联如曲箧。‎ 探究板块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从皆伏其精练。‎ 1. 解释加点字词:‎ ‎ ①盖钉板上下弥束( ) ②人履其板( )‎ ‎③六幕相持( ) ④人皆伏其精练( )‎ ‎2.翻译:①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 ‎ 。 ‎ ‎②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 ‎ 。‎ ‎3.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答:‎ ‎4.“人皆伏其精练。”这里的“其”指谁?人们为什么佩服他?‎ ‎5.为什么“逐层布板讫”“实钉之”以后,塔就再也不动了?‎ 检测板块 ‎1.解释加点字。‎ ‎①据两浙时 ( )②于杭州( )③上轻,故如此 ( )④塔遂定( )‎ ‎2.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乃以瓦布之 则以钳搏之 C.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 D.问塔动之因 便实钉之 ‎3.翻译:‎ ‎①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②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4.这篇短文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出来,并写出各个层次的大意。‎ ‎5.塔定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6.文言文用词精当,往往一个字便能传达很多内容。如文段中“密使其妻”的“密”字、“皓笑曰”的“笑”字都极省俭却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特殊心理,试分别简析一下。‎ ‎7.从“塔动”到“塔遂定”一事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延伸板块 美文赏读:‎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音lǐnsì,官府供给他吃的东西)以(与)数百人等(完全相同)。宣王死, 缗(音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翻译:‎ ‎①宣王说之: ②好一一听之: 。‎ ‎2.请为这篇短文拟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3.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学后反思 盱眙县第三中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内容 二十一、《梦溪笔谈》(第3课时)‎ 课型 编写人 朱在彬 审核人 年级 ‎7‎ 学科 ‎ 语文 学习目标 ‎1、巩固双基,增强语言敏感度。2、提高阅读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 重难点 ‎1、巩固双基,增强语言敏感度。2、提高阅读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1、 填空:《梦溪笔谈》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北宋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该书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_成就。‎ ‎2、解释加横线的词:贻以金钗 ( )盖钉板( )布板讫( ) 伏其精练( ) 故如此 ( )人履其板 ( ) 此易耳 ( )乃以瓦( )而动如初( )‎ 探究板块 ‎【类文品析】甲: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宋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肢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解释加点词:①(甲)文:而制度甚精( )②(乙)文:人皆伏其精练( ) ‎ ‎2.(甲)文中有四个加点的“之”,它们的正确解释分别是:‎ ‎ 、 、 、 。‎ ‎3.(甲)文中的“都料匠预浩”与“预都料”是不是指一个人?“都料匠”的意思是什么?‎ ‎4.你能否断定(甲)文中的预浩与(乙)文中的喻皓是一个人?找出根据。‎ ‎5.(甲)(乙)两文最恰当的标题分别是( )A.预浩 木塔 B.预浩父女 杭州木塔 C.预浩父女 杭州梵天寺木塔 D.预浩 梵天寺木塔 ‎1、解释加点词:(1)人皆伏其:古 今 (2)此易耳:古 今 ‎ 检测板块 ‎(3)但逐层:古 今 (4)盖钉板:古 今义 ‎ ‎2、区别字义:‎ ‎ 其: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 如: 如土中狗蝎。 ( )‎ ‎ 患其塔动 ( ) 匠师如其言 ( )‎ ‎ 人皆伏其精练 ( ) 故如此 ( ) ‎ ‎ 之 :方为秋田之害 ( ) 钉: 布板讫,便实钉之 ( )‎ ‎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 钉板上下弥束。 ( )‎ ‎ 其虫旧曾有之 ( ) 方: 方两三级 ( ) ‎ ‎ 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 ) 方为秋田之害 ( ) ‎ ‎ 便实钉之 ( ) 以: 岁以大穰 ( )‎ ‎ 土人谓之“傍不肯” ( ) 以钳搏之 ( ) ‎ ‎ 贻以金钗 ( )‎ 延伸板块 美文赏读:⑴春天来了,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⑵是用春的尖喙啄破冬干硬的壳儿,飞出来的;是用春那双灵动的手,轻拉世纪的帷幕,蹦出来的。黎明是她的目光,早霞是她的披肩,芳草是她蓬开的彩裙,细雨是她动听的琴弦……‎ ‎⑶她来了,来了,我们听见踏碎坚冰的步履,听见她的笑语、呼吸,感到了她带来的芳馨、温暖;她来了,来了,来如趵突泉咕咕嘟嘟翻花的水,来如天目山葱葱绿绿破土的笋,来如武夷山顺流放下的竹排;她来了,冰消,云开,雾散,江河卷起春潮的波澜;她来了,向田野撒满绿色的星辰,唤醒长江红杏,珠江木棉,……;她来了,步子是那样的轻盈,像出水的芙蓉,静静地舒展开她的花瓣;她来了,如此矫健,像朝阳从东海跃出,在天空飞旋!‎ ‎⑷有人说,春天是一个常新的老故事。是的,她是一个希望,是一种昭示,是心田里播下的信念;她是时尚,是水彩画,是圆舞曲,是一次五彩缤纷的展览;她是香醇的酒,是浪漫的歌,是跃动的心,是酡红的脸……每到这会儿,一切严峻变得温和了,紧闭的小窗打开了,总觉得什么东西在心底苏醒了,有一种说不清的激情在冲撞思想的坚冰了……‎ ‎⑸虽然宁静的天空有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雷雨。那雷,是催春的雷,一切蛰伏的生灵被震醒了,翻个身儿,新的生命又起程了;那雨,是催春的雨,所有绿的基因被润活了,拱破地皮,纷纷争着去扮演春天的使者。‎ ‎⑹今春是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她是一出好戏的开头,是交响乐的一支序曲,是新高速公路的零公里,……。我们有幸赶上了这世纪之春,即便你生命的历程充满了风霜雨雪,雷鸣电闪,经历了酷夏、残秋、严冬,你也要珍惜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不要再徘徊,不要再悲叹,快快踏进这春天的门槛,快快扑向这春天的怀抱,做春天的花, , ……‎ ‎1.第⑷段中“春天是一个常新的老故事”这句话里的“新”与“老”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2.根据第⑶~⑸段的内容,春天给人一些怎样的感觉?答: 。‎ ‎3.第⑹段中作者说,无论怎样,“也要珍惜这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理由是什么?‎ ‎4.文末仿写,与“做春天的花”成排比:做春天的花, , 。 ‎ ‎5.作者是用了哪些手法把春天写得无比美丽可爱的?请你说出1~2种来。‎ 学后反思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